核心考点20:审美与情怀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语文抢分全攻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nexpsi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是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创造力的综合,既有个性特征,又具有社会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美育的作用在于使人体验生命的真谛,获得人生的终极幸福,进入善和美的境界。人的审美追求,在于丰富人的物质生活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在于促进和谐发展,创建和谐世界。
  十九大报告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定义首次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后加上“美丽”,“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我们时时回首历史的天空中呈现过的云彩,我们时时会凝眸时间的河流上的风帆;我们会重新聆听先人的谆谆教诲,重新感受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重新审视自己的成长历程,重新回味经历过的美丽画面……从中,我们可以获得身与心的陶冶,我们可以梳理成长中的得失,我们可以追思已经逝去的美好,我们可以捕捉那些生活中的美好碎片……而保护美好情懷,正是为了建设更美好的今天和未来,让更多的“最美记忆”成为今天和明天的现实,让美好情怀融入我们的社会生活!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寻找‘中国味’”以倾听和接触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引导考生寻找、品味“中国味”,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增强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2018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的材料“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音乐、雕塑、程序、基因……莫不如此。语言丰富生活,语言演绎生命,语言传承文明”,天津卷作文题的材料“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涉及艺术的审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的12个“中国关键词”、全国卷Ⅱ作文题反映中国博大精深文化的6句名言、北京卷作文题的“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江苏卷作文题的“车辆与时代变迁”等,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民众精神与物质生活、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等问题。高考作文是检验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试金石,它应该对中学里讲授的古今中外名著负责,应该在人文的、文学的、美学情趣的框架里来命题,在合乎青少年健康自然成长天性的前提下来命题,让他们能写出其独有的心理、独有经验、独有记忆、独有的爱与恨、独有的语言、独有的文章。我们由此可以做出一个基本判断,“审美与情怀”有利于引导考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健全的人格,符合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观;“审美与情怀”紧密联系考生生活,引导考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学会叩问自己的内心世界,重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省察,符合近年来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
  美好时光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些历史会成为记忆,因为它已被时间之水淘尽,永不再来。比如刀耕火种的记忆,比如童年生活的记忆,比如逝去亲人的记忆……除非时间之川倒流,否则这一切只能作为一种记忆被我们深埋心间,纵然时时触及,也只是一种精神的领略,无缘亲身经历。有些画面会成为记忆,因为这些画面的构成元素已遭破坏,纵然可以修复也尚需时日,比如碧水蓝天蜂飞蝶舞的记忆,比如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记忆,比如青灯黄卷闭门夜读的记忆……
   最美的记忆,多是难以唤回的场景。请将它在心灵的屏幕上重现,以文字呈现出来。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选,文体特征鲜明;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记忆是人对经历过的人、事、物的识记、保持或再现。文题材料中的“有些历史会成为记忆”“有些画面会成为记忆”明确了记忆的范畴。历史是一个民族,从古到今会经历繁荣、衰败甚至会经历耻辱,这些都是民族的记忆;大自然的各种生物在生长过程、进化的长河中也会出现重复或类似的情况,这些是大自然的记忆。记忆的前提是经历了一段特定的时光、过程,然后积淀在个人、民族、大自然的“大脑”中,对个人、民族、大自然的“成长”、发展起着启发、警醒或激励等积极的作用。理解材料时,考生要明确“记忆”的特点。“记忆”的前提是在一段时间内经历过特定的人、事、物,留下明显的印象,一直储存在“大脑”中,记忆的主体应“念念不忘”。记忆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但不是对成长、发展历程中早已淡忘的、没有对主体起到一定作用的回忆。材料中的“记忆”应是记忆主体的一段“最美经历”,行文时不能脱离这个立意,不管是正面的肯定还是反面的警醒,最终指向应落到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这个核心价值观上来。
  【例文展示】
  璀璨星空,最美记忆
  ◎严维浩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夜深了。独坐书桌前的我无意中翻到了曹操的这首诗。我轻轻地吟咏着,走到窗前,拉开窗帘——我特别希望古人描绘的天空湛蓝、星汉灿烂的胜景也能在我的眼前呈现。
  可是,只有一片炫目的灯光跃入我的眼帘——刺目的镭射灯不停地旋转着,商店酒吧宾馆门前的霓虹灯不停地变换着奇幻的色彩,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更是将车灯拉成了一条条红色的缎带……
  ——这就是人们看惯了的繁华的都市夜景。而我想见到的星光与银河呢?
  古人眼里的璀璨的星光已经被湮没在城市的灯红酒绿之中。仰起头,你只看到密密匝匝的扬尘在光影中飞蹿,而星辰则如一个个弃妇,隐没在城市绚丽耀眼的新欢——灯光之中。我轻叹一声,合拢窗帘,目光落在了墙上挂着的外婆的相片上。
  外婆一直住在乡下。以前我都会隔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她。乡村特有的风光早已烙在了我的记忆中——春池蛙声一片,夏夜星光满天,秋田风吹稻浪,冬日雪花飞旋……
  四季之中我最爱夏天。每到夜幕降临,忙了一天农活的大人们都会一人一张板凳坐到屋外休憩纳凉。人人手中一把蒲扇,用来驱蚊。他们轻声地谈着年成好坏,道着家长里短,我则躺在一张比我还要年长的竹椅上遥望星空。   满天的星斗如同黑色绸缎上缀着的宝石,泼墨似的天空更衬出它们的光芒。从小就听大人们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告诉我这颗星星叫什么名儿,那团星云又有哪些传说……我脑子里随之展开了无尽的遐想。清风徐来,树枝树叶缓缓摇摆,繁星似乎也颤动起来,我的思绪便随风飘向了广袤的星空……多少个夜晚,我就是这样悄悄走进“手可摘星辰”的梦境。有时我也会和外婆一起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头顶是点点繁星,远处有零散的灯火,田野里是悠扬的虫鸣……每每我的心中总会升腾起一股恬静、安详的滋味……
  城市的夜晚,总是灯火辉煌,车声喧嚣;来来往往的行人总是低头赶路,步履匆匆,断然不会有人去驻足观赏星空——其实城市的星空早已被各种建筑切割得支离破碎,被炫目的光雾笼罩甚至吞噬。进入城市读书的我也和城市人一样变得无暇他顾,低首疾行。我已难得和乡村亲近,更难得和外婆一起赏夏夜的美丽星空。想到这,不免有些惆怅。
   最近我又听到一个消息:外婆家所在的村子已被划入开发区,不久,那里就该是厂房林立了。也就是说,又一片璀璨的星空将成为难以再现的美丽记忆……
   我不知道,每当夜幕降临,那片璀璨的星空能否再在我们每个人的头顶呈现!
  点评
  璀璨星空,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种理想,是一份信念;是一种神圣的境界,是宇宙赐予人类的一份礼物。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诗文描绘过她,赞美过她。但是,在今天的城市里,见到满天星斗已是件奢侈的事。从这篇习作中,我们读出了考生对昔日乡村美丽星空的追念和对今天城市星辰寥落的怅惘,更读出考生对星光璀璨的夜空重现的期待!
  传统文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喜爱穿戴汉服等传统服饰,在一定范围形成新的“古风”时尚。其实,传统文化元素已经活跃于当代中国年轻人感兴趣的诸多领域,包括音乐、网络文学、服饰、动漫、影视剧、纪录片、吟诵、射艺、艺术摄影,等等。简单概括,“古风”是一种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为风格特征的当代文化现象。
  如果说古代文人是武林门派的创始人,那么古风爱好者则更像是心怀尊崇的继承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将招式流派传承至今。你对此有怎样的感受或者看法?请就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做,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1.古风体现了人们对传统审美认同感和生活仪式感的需求,让生活更加有节奏和秩序、有期待和回味。仪式形式和种类无限多样,但都是为营造富有意味的审美,人们寻找文化差异和个性,跨越时代的“古风”是以流行。
  2.认同感和仪式感都需要有足够丰富的形式因素。影视剧、网游、社交媒体中的服装、化妆、道具等形式设计有时比情节和思想更吸引青少年关注,这种对传统美的追求联结着古与今。诸如声音、颜色、线条、辞藻、姿态等形式因素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称为“文”,孔子讲到育人的高级阶段即“文之以礼乐”。宫室、车马、衣冠、器物、乐舞等古代礼乐文化,多是当今古风的源头;宋词元曲的意象、戏曲表演的典范等也构成古风的创意资源。
  3.当代青少年中流行的古风审美并不意味想要復古。激发古风的触媒主要还是当代文化样式从一开始就具备鲜明的新媒体特点,正因如此,古风时尚与世界流行文化有着深刻的相通处——重在展示个性认同和审美偏好。
   4.让传统文化以当代时尚的方式再一次迸发活力。经典是在大量试验和探索中淬炼出来的——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当代时尚为土壤,我们有底气和耐心静候它的发展。
  【例文展示】
  外婆的绣品
  ◎姜力娜
  小时候,总喜欢守着一盏旧式台灯,看外婆手指间的那枚绣花针在衣物间欢快地穿梭……不多时,一只胖嘟嘟的黄色小鸭、一只呆萌的白色小兔或是一只机灵的褐色小狗便会活灵活现地出现在我衣服的前襟、臂上或是因顽皮而刮破的衣服的洞口——那些锦上添花或是藏拙遮丑的图案瞬间征服了我。第二天,我便会拿它四处炫耀,总能招来小伙伴们惊羡不已的目光。
  这样的日子,几乎绵延了我的整个童年。那些带着欢快的生命气息的图案似乎已经悄然融入了我的生命,成了我儿时最温馨的记忆。
  等上了中学,我渐渐发现,衣服上的那些我曾经以为是世上最美的图案,已经不再具有吸引同伴目光的魅力。同学们看到它时,甚至会笑嘻嘻地指着说我老土,虽然知道他们说的是玩笑话,但我依然感觉到了一种被时尚甩开的失落。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偷偷观察和打探同学们所崇仰的“潮流”,即便我说不出那些商标、图案到底美在哪里,但我知道这就是“时尚”。“时尚”犹如一阵飓风,它要摧毁你原有的观念是不需要和你解释的。
  有一天的体育课上,我不小心蹭破了运动裤,回家被外婆瞧见了,她似乎一下子觅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赶忙取过我换下的衣服,找来她久未派上用场的绣品包,翻找着合适的丝线,打算在那小小的洞口上勾画她的杰作。我赶紧走上前去——自然不是为了欣赏她的手艺,而是结结巴巴地编出了一个蹩脚的理由,夺回了那件衣服。外婆悻悻地站着,茫然无措。我不知道用什么话语才能消除我们之间的尴尬。那段时间,我感到我和外婆就处于这样一种因尴尬而相互敷衍的境地中。
  之后的一堂美术课,老师带我们去参观了市民间艺术馆。那一个个内容丰富的展厅、一篇篇极富文化含量的展品介绍、一件件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令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我们走进了名为“绣品屋”的展厅,这里面全都是精彩纷呈的民间刺绣精品!
  我不知道如何来形容这些五彩缤纷的绣品——有大幅的华章,有精致的小品,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由五彩丝线构成的绚丽世界。突然,身边一位同学指着面前的一个个精美的动物绣品对我说:“看!这些绣品多像你外婆在你衣服上绣的图案!”
  可不是!面前橱窗里的一组动物绣品——有飞禽,有走兽,有昆虫,有鱼虾……一个个栩栩如生,流光溢彩,光艳动人,多像出自外婆的手笔!   我仔细审视着,眼前的一个个绣品渐渐模糊了,慢慢幻化成了外婆在我的衣服上绣上的一只只小鸭、小兔、小狗……原来我的童年时代就一直正生活在“艺术宝库”之中,可长大后却要无知地对其加以排斥!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我究竟是在成长还是在退化?
  回家之后,我从橱底悄悄地翻出了那些已经“退役”了的绣有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图案的衣服,平铺在床头,默默地端详着,摩挲着,那感觉就像之前在民间艺术馆里欣赏一件件艺术珍品。不,这种欣赏里还带着一种深深的懊恼和痛惜。
  下一个星期天,我挽着外婆的胳臂,带她去参观了民间艺术馆。我要让她看到在她看来不过是雕虫小技的手艺原来是民间艺术的珍品。那天,我看到她在那些绣品前陶然欲醉的模样,我知道她心里洋溢着的一定是一种认同感,一种被承认的成就感……当然,她肯定能体会到我带她此行的另外一层意义——表达我的深深的懊悔和歉意……
  如今的外婆,双眼和双手已无法再承担起刺绣的工艺,但她还能观赏,还能触摸,还能评议——观赏、触摸、评议着我时不时给她买回的一些刺绣工艺品。我知道,对于她来说,这是一种绝佳的享受,是一种精神世界的饕餮大餐……
  我终于明白,经典的东西,不一定每时每刻都会成为大众热捧的时尚,但它一定有着恒久的生命力,直到永远,它都会在人们的眼中和心里散发着一种明媚而不刺眼的光辉。
  ——比如外婆钟爱一生的刺绣。
  点评
  绣品,是这篇习作描写的中心,也是全文的线索,作文通过“我”对外婆的绣品的感觉的三次变化,表现了“精品”与“时尚”之间的差异,揭示了“经典的东西,不一定每时每刻都会成为大众热捧的时尚,但它一定有着恒久的生命力,直到永远,它都会在人们的眼中和心里散发着一种明媚而不刺眼的光辉”的道理。作文描写细腻,尤其是人物心理描写,生动,细腻,传神。文中一些简短的议论,画龙点睛,耐人寻味。
   閱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蔡元培先生曾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乔布斯也曾直言,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美育,不懂得审美。有的说:“我们学习这样忙,哪有时间欣赏美?”有的说:“考上大学主要靠智育,审美能力的有无是无关紧要的啊!”也有的说:“人无德不立,只要品德好,就能拥有一切。”此外,我们身边还有一些其他不重视美育的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以学习委员“小明”的身份为主题班会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美育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体育,具有健身怡情的作用。
  参考立意:美育是一种刚需;普及美育,健全人格;美丽人生有用之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五育”并重,成就人生;借一双慧眼,拥美丽灵魂;以美育为人生底色,生命必将绚烂多彩。
  更好的风景,在你看不见的路上
  京广高铁从有帝王之气的古都北京到“九省通衢”、江河纵横、湖港交织的武汉,到“楚汉名城”的长沙,再到“花城”广州,一路飞驰,一路风光旖旎。可还有一种风景不为人所注意:24小时轮流给动车把脉的“机车医生”,为保持轨道良好状态而作业的“清道夫”,在高压供电网爬上爬下的“蜘蛛”……而且每年三四月份,针对铁路网上的“不速之客”——筑巢飞鸟,铁路职工们在保证铁路安全的同时,尽量不打扰这些大自然的生灵。这些普普通通的铁路劳动者为更多的人在最美铁路上去细品“诗与远方”的小惬意付出自己艰辛的劳动。在最美铁路上蓦然回望,你会发现,“诗与远方”并不是全部,美好的风景在你看不见的路上。
  【素材析与用】
  很多看似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很多人正默默为此付出努力。他们的行为很平凡、很普通、很细小,但却是为了营造更美好的风景而做出的,值得被铭记。
  1.追逐“诗与远方”,也不忘关注“看不见的路上”的美景;
  2.“看不见的路上”,谁为你的“诗与远方”保驾护航;
  3.关注“看不见的路上”的美景,致敬普普通通的铁路劳动者;
  4.欣赏“看不见的路上”的美景,让“诗与远方”更美;
  5.“看不见的路上”的美景,为“诗与远方”润色;
  6.发现“看不见的路上”的美景,懂得“诗与远方”的情怀。
其他文献
孔明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拔苗助长的农夫,急于求成,最终只能收获一地枯苗。唯有让自己静下来,看清现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修身养性,志怀高远。   古人云:“心浮則气必躁,气躁则神难凝。”而静,与心浮气躁相对,是一种心如止水的淡定。在中国古代,既有一腔热血的忠臣,也有勾心斗角的奸佞小人。而真正受人推崇的,总是淡然自若的君子。他们谦虚、宁静,身上自带从容不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四川的李大爷为了看病,转了好几趟车终于赶到医院,却被告知医院为提高效率已取消了现场挂号服务,就医需要“网上预约”。“预约挂号”这一对年轻人来说易如反掌的事,对于老年人却是难上加难。取消现场挂号让“慢一拍”的老人求医问药受到阻碍。在“快一拍”的信息化、智能化社会中,有很多事情让“慢一拍”的群体只能“望网兴叹”。   针对这种现象,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
期刊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话剧,一炮打响,震动文坛。他从1929年开始酝酿剧中人物和构思剧本,到1933年最终完成创作,次年发表,前后用了5年时间。这部话剧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作品。  这是一出在雷雨之夜爆发的人生悲剧,展示了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有罪的人和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专制又伪善的家长,热情又单纯的青年,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
期刊
众所周知,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论据是用来支撑议论文的论点的,没有论据支撑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而论据,通俗地说,就是议论文的论证材料。   一、论证材料的基本要求   首先,材料要真实、充分、有力。所谓真实,就是材料确凿可靠,准确无误;所谓充分,就是事例广泛,多样化,令人信服;所谓有力,就是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有说服力。其次,叙述事实材料要简明扼要。议论文的事实材料是为了直接证明论点
期刊
入乎其内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戏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剧本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作为独特的文学形式,对其艺术创造的欣赏可从下述方面进行:   一、揣摩话语,体察言外之意   戏剧对白贵在包含丰富的潜台词,对潜台词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戏剧形象、人物情感等的深度认识和把握。潜台词并非戏剧独有,但在
期刊
这是一次特殊的活动。   这条路长达12公里,途中没有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不停地走。途中有上坡,也有下坡。你会浑身疼痛,恶心呕吐。这条路曾让你想放弃,你说自己太累了!快受不了了!可是你还是坚持走了下去,最终到达了终点,全身已经疼痛难忍。   往返路程共25公里,走路时长达6个小时。除了一次补给耗时30分钟,基本没有停歇。导航中播报的公里倒计时使你兴奋又失望,手机里播放的音乐和与同学的交流,成了路上
期刊
名家引路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季羡林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和文章,多得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   为什么读书是一件“好事”呢?   也许有人认为,这问题提得幼稚而又突兀。这就等于问:“为什么人要吃饭”一样,因为没有人反对吃饭,也没有人说读书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我却认为,凡事都必须问一个
期刊
阅读文本一  (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皇军追得我晕头转向,多亏了阿庆嫂,她叫我水缸里面把身藏。她那里提壶续水,面不改色,无事一样。  (阿庆嫂提壶拿杯,细心地听着,发现敌人看见了自己,就若无其事地从屋里走出。)  (接唱)骗走了东洋兵,我才躲过了大难一场。(转向阿庆嫂)似这样救命之恩终生不忘,俺胡某讲义气终当报偿。  (有意在敌人面前掩饰自己)胡司令,这么点小事
期刊
我们身处红尘,也许经常会身不由己。面对需要出手相助的事,有些人常常会选择无视。但我认为,在大是大非面前,或是在困难、坎坷境遇的抉择上,我们不能选择无视、逃避,而应迎难而上,正视它,打败它,做真正的自己,实现自我的价值。   诚然,“无视”的人也并非完全错误,这只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式。人会本能地逃避灾难,躲避伤害,选择安逸,这些都无可厚非。如果不是必须要尽的义务,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力
期刊
模拟考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每一代青年都曾经“迷茫”,都曾经被长辈担心“垮掉”。而任何时候,面对青春的迷茫,最有效的“解药”,是九个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即将毕业的你,如何看待青春的“彷徨”“迷茫”?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本校高一新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新生们“直面青春迷茫,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文中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