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国外,美国幼教界也非常重视幼儿绘画游戏化心理,认为艺术过程的体验比结果更为重要。因此我也开始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绘画的实践,采用游戏化的手段,注重幼儿绘画要体现其游戏与生活,游戏与材料,使教育语言成为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使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得到发展,让他们感到绘画活动本身就是轻松愉快的游戏。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材料
幼儿的观察力比较直观,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材料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针对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设计“让小兔走在草地上”——画小草、“小熊吹泡泡”——画圆圈、“小蜗牛的家”——画螺旋线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青蛙妈妈和宝宝”“我帮妈妈绕绒线”“小圆糖”“气球飞起来啦”等等。有了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同时选择的材料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拖地:“一定要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二、利用多元材料,创造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游戏材料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各种大小的珠子放在各种容器里让幼儿进行滚画;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棉签、各色颜料让幼儿进行点画、涂色等。又如在滚画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珠子及容器,在容器里放进一张白纸,将蘸了颜料的珠子放进容器里,幼儿手拿容器左、右、前、后进行摇动,白纸上就会出现各种线条或图案,而且色彩丰富美丽,接着有的幼儿还用皱纹纸揉成团在纸上进行粘贴,用棉签或油画棒在纸上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花园、七彩小路、花布、手帕、小鸡躲雨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趣的作品,孩子们兴致极高,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露出喜悦、成功的笑容。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继续作画。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创新使用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绘画活动
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绘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绘画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例如,在水墨画的活动中,由于水墨画不像一般的美术活动,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的练习就可以见效,往往需要反复的活动,而过多的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所以,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
另外,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在进行“吹泡泡”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边玩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大小、形状及在阳光下泡泡的颜色。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啟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画圆的技能,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将绘画活动当作是一种游戏,幼儿画画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认识的过程,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得到绘画的实践,绘画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
一、选择幼儿感兴趣的、贴近幼儿生活并带有游戏性的材料
幼儿的观察力比较直观,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绘画活动材料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比如针对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就可以设计“让小兔走在草地上”——画小草、“小熊吹泡泡”——画圆圈、“小蜗牛的家”——画螺旋线等绘画内容;还可以选择他们熟悉的人、玩具或食物为题材,如“青蛙妈妈和宝宝”“我帮妈妈绕绒线”“小圆糖”“气球飞起来啦”等等。有了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
同时选择的材料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如在涂色练习中,为了让幼儿掌握涂色的技法,我让幼儿来拖地:“一定要一点一点都拖到,这样才能露出漂亮的地板来”,对于幼儿在涂色中空隙,我会提醒他:“这儿还有灰尘,快拖干净”……幼儿操作完后会十分兴奋地说:“我看到美丽的地板了!”这时,幼儿感受到的是一种游戏的快乐,而丝毫没有感觉到涂色练习的枯燥感。
二、利用多元材料,创造具有游戏性的美术活动环境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游戏材料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
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样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重复单一的操作材料不易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例如:为幼儿提供各色的剪成条状的皱纹纸,让幼儿揉成团进行粘贴、装饰绘画作品;提供各种形状的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各种大小的珠子放在各种容器里让幼儿进行滚画;提供毛线进行拖画活动及让幼儿进行粘贴画;提供吸管让幼儿进行吹画;提供棉签、各色颜料让幼儿进行点画、涂色等。又如在滚画活动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珠子及容器,在容器里放进一张白纸,将蘸了颜料的珠子放进容器里,幼儿手拿容器左、右、前、后进行摇动,白纸上就会出现各种线条或图案,而且色彩丰富美丽,接着有的幼儿还用皱纹纸揉成团在纸上进行粘贴,用棉签或油画棒在纸上添上几笔,就变成了花园、七彩小路、花布、手帕、小鸡躲雨等一幅幅栩栩如生、有趣的作品,孩子们兴致极高,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幼儿还在为自己的杰作而欢呼雀跃,露出喜悦、成功的笑容。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仍继续作画。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创新使用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绘画活动
对于幼儿来讲,年龄越小,越没有明确的目的,他们常常把绘画活动当作一种有趣的游戏,绘画起来也就十分投入、大胆、无拘无束。例如,在水墨画的活动中,由于水墨画不像一般的美术活动,不可能通过一、二次的练习就可以见效,往往需要反复的活动,而过多的反复练习会使幼儿感到枯燥,所以,练习应当采取多样的游戏方式,变换花样达到练习的目的,在游戏中使幼儿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能。
另外,根据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产生兴趣——在活动中思维想象——在鼓励中创造表现”的活动模式。比如,在进行“吹泡泡”活动中,我们先让幼儿玩吹泡泡的游戏。教师边玩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大小、形状及在阳光下泡泡的颜色。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圆的技巧,并啟发幼儿自由选用自己喜爱的颜色作画,感知色彩的美丽,画出不同颜色的泡泡,这样既能引导幼儿学习画圆的技能,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将绘画活动当作是一种游戏,幼儿画画的过程就是对材料认识的过程,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游戏中得到绘画的实践,绘画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中心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