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区之变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hu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8日,大田高山茶文化节暨福州推介会在福州盛大举行,活动上,清香的高山茶吸引了众多茶商、茶客,赢得榕城广大市民的好评。近六七年来,发展茶业的人越来越多,国家质检总局已把大田列入福建乌龙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也列入全省茶业新区开发科研基地。大田,这个新兴的产茶县在短时间内的成绩叫人赞叹,也不禁令人想领略一番这高山飘香的“仙顶”茶。
  
  台商注资,专家规划
  
  山清水秀的大田县屏山乡,正合“云雾高山出好茶”,10年前,因加工设备落后,好原料产不出好茶,村民们相继荒废了茶园,只有乡里的700多亩撑了下来。
  乡里决定引进客商以激活茶产业。台商彭宝法等人看到这里的茶山环境,有心投资。乡里为了引进台商先进的制茶技术和设备,将600亩山场和一家加工厂以40年承包期、租金10万元的优惠价格租给他们,并于1999年初创办了大方广茶业公司。
  大方广茶业公司创办后,立即投入90多万元,从台湾进口3套先进的制茶设备,于当年春季开始制作春茶。场里原料不够,就向村民收购茶青,每公斤收购价3元多,比原先加工后的茶叶还俏卖。台商成功开发了屏山高山云雾茶后,带动了屏山人发展茶业的热潮,茶农纷纷效仿,通过规模开发优质茶园,逐渐走出了一条兴茶之路。目前,全乡茶叶面积已经突破万亩,并有效地辐射到周边乡村,带动了全县茶叶的发展。
  2002年10月,大田县邀请了省农业厅的茶叶专家对县里重点乡镇的气候、山地、劳力、历史、土壤等资源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研究,一致认为大田县发展茶叶生产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人力、气候等方面的优势,大田县把打造优质高山茶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发展的首要目标。
  经过专家们的科学规划,大田茶园布局日趋合理,充分利用山地、气候等资源优势,科学、合理的茶类和品种布局,形成了以屏山、吴山、武陵、济阳、谢洋为主的高山优质乌龙茶生产区和以广平、奇韬、梅山为主的优质绿茶生产区。同时,加强了广平、屏山、武陵、东风等6个绿色茶园示范点的建设。目前,全县种植茶园面积5.06万亩,茶叶总产量3520吨,产值28900万元。
  
  政府引导,高山飘香“仙顶”茶
  
  2004年3月,大田县向国家工商部门申请了大田县茶叶专用商标“仙顶”牌,该商标的注册进一步体现了大田县茶叶产品的地位,提升了茶叶生产这一支柱农业产业的价值。2005年4月,组建大田县茶艺表演队,这也是三明市第一支茶艺表演队。2006年6月21日,大田县在福州举办高山优质茶展示会,有力地推进了当地茶产业在省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不仅如此,大田县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给茶产业一路绿灯。
  
  补助茶农发展有机茶
  
  2004年,大田县出台了扶持茶业发展的补助政策,缓解当地群众资金短缺这一难题。
  县里出台的补助政策,补助范围涉及茶园基地建设、茶园道路、修建厂房、购置设备、市场销售等。茶农欲拿到这笔补助款是有条件的,茶园建设、茶叶加工均围绕高标准、无公害目标,比如:新建茶园需连片20亩以上,每亩补助茶苗款达50元,设备购置补助更是高达20%。
  补助政策的出台,大大激发了茶农的发展热情。近3年来,县里还提高了补助标准,每年在财政上补助给茶农的资金超过百万元,此外,县里每年还兑现给茶农数十万元的贴息补助金,推行了小额信用贷款。组建茶叶担保协会,协助茶农解决贷款难题等。
  
  茶园抵押贷款
  
  仅有政府的补助资金,毕竟数额有限,大多只能解他们一时的“燃眉之急”,但让茶农们发展、壮大、做大茶产业。则需要比较充裕的资金扶持,大田县里为此在相继出台茶业补助、贴息等扶持政策的情况下,创新地推出茶园抵押贷款,让农信社等银行有意给茶农们在资金上倾斜,以实现茶农们融资多渠道、多元化。
  2007年3月,大田县制定了《大田县茶园资源资产抵押贷款管理暂行规定》,各职能单位便积极分头行动,去年12月,第一笔茶园抵押贷款发放,现已发放茶园抵押贷款660万元。
  
  科学种植,绿色生态出好茶
  
  在发展茶业的过程中,大田县着力推进标准化茶园建设,在茶园的选址、套种、套养、施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改进、改革,找出了适合自身条件发展的绿色生态茶园之路,打造出一个个高山、生态茶园。
  
  套种
  
  大田茶农开垦、种植生态茶园采纳了茶叶专家们的建议,在茶园里,套种下杨梅树或木荷树。杨梅、木荷均栽在茶园道路上,并不与茶树争地盘,不影响茶树生长。茶农对于在茶园里套种杨梅树,最直接的感触便是“二合一”作用:经济林、防护林。杨梅树除了能生产杨梅外,对于茶园而言,更大的功效则在于能防护好茶园里的茶树。大田的茶园海拔高,茶园多处于风口,刚种下不久的茶树难以承受常年不断的山上的烈风,有了杨梅树、木荷树挡风,更有利于茶树生长。
  
  推广“猪-沼-茶”
  
  眼下,在大田县许多茶农中流传着一句话:“喝”出生态茶。利用沼液浇灌、沼渣深施,减少茶园追肥次数,降低化肥与农药的使用成本,提升茶业品质,减轻茶园污染。大田县通过“猪-沼-茶”这一科学的种养相结合模式,达到科学、生态种养。目前,这一模式正在大田县迅速推广,屏山、吴山、济阳、武陵、梅山等茶叶主产区均在兴建、推广“猪-沼-茶”这一种养模式,涉及茶园面积14000亩。
  
  茶叶专用肥
  
  茶叶下肥可是门大学问,面对品种繁多的复合肥茶农往往难以选择;近年进口复合肥价格上涨较快,也给茶农增加了不少经济压力;单质复合肥使用起来还得与氮氨等化肥按适当比例进行科学配比,配比不当,就难达到理想肥效,这可有些难为了文化水平不高的茶农。为了解决这一情况,大田县与三化综合厂研制出一种茶叶专用肥,为当地茶叶生长“量身定做”。这种专用肥配比科学,不但选购省心,使用起来实用、方便,更是省心,茶农的苦恼一扫而光。
其他文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今天,海峡茶业交流协会正式成立了。我和陈桦同志在此谨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协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知道,福建气候温和湿润,生态环境优越,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丰富的茶树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独特的制茶经验,精湛的制茶技艺,优良的茶叶品质,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积淀,在中国茶业发展乃至世界茶
期刊
与百岁老人赏极品闽茶  田雨农 方瑞祥    随着拍卖师一阵阵掷地有声的落槌,一场关于茶叶的拍卖活动在福建茶人们的热情中达到了高潮。这是5月31日上午,发生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中西文化长廊”内的一幕,参与拍卖的都是在第五届“闽茶杯”2008春茶评比中获得金奖的福建茶叶。最后,闽红三大工夫之一的金奖“坦洋工夫”以每100克3万元成为了当日拍卖的最高价。  由中华茶人联谊会福建茶人之家举办的“闽茶杯
期刊
口述:余悦 整理:陈莹  这期百家讲茶的主人公是余悦。余悦是何许人呢?他是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昌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他不遵从于书本,他对中国茶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也敢于推翻书本中记载的言论,他说: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就算耗尽毕生,也不能读透。”  此次他专门为宁红开了一场讲座,很多茶友也是慕名前来。在我赶到元泰红茶屋的时候,讲座刚好开始
期刊
“村民苏福山照顾着几亩茶园,由于几年来茶叶价格上涨,他计划新开一片茶园。”  在茶村,茶农的生活都围绕着茶,从茶园的开垦到卖茶赚了钱给家里置办几样大件,无论大事、小事、细碎的、繁琐的……常常是几代人这样沿袭反复着。  这样反复着照顾着自家的茶园,对茶农来说是件挺幸福的事,因为从手头紧巴着到生活宽裕,从平房到三五层的小洋楼,还有家里几大件的更新换代,这些改变都归功于茶。茶农的“黄金周”  时值金秋,
期刊
红茶,盘踞西方主流品饮文化300年不衰,与星巴克还有大大小小的咖啡屋一起,成为西方国度除咖啡以外最举足轻重的饮料,中西两种文化相容并立。可就是这样一种源于中国且创造过辉煌历史的茶叶,我们想寻觅它时,看到更多的却都是穿着“立顿”的外衣。  但今年国内的红茶市场却异常火热,在云南,普洱茶热过之后,传统的滇红又重返人们的视线;在福建,武夷山的正山小种红茶也开始慢慢被茶客们所熟知,特别是以“金骏眉”为代表
期刊
六安瓜片又叫“齐山云雾”,由单叶组成,不合芽头和茶梗。它的外形直顺完整,叶边背卷平摊,如颗颗瓜子,特点是色、香、味、形都在这一片瓜子形的叶子上。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六安瓜片的佳话不胜枚举。明清时期,江浙沪一带的达官贵人都以得到极品的六安瓜片为幸事。《两山墨谈》记载:“六安茶为天下第一,有司包贡之余,例馈权贵于朝士之故旧者……见频岁春冻,茶产不能广,而中贵镇守者,私微倍于宫贡,有司督责,头芽一斤
期刊
有人说,快乐是可以相互传染的,其实富裕也可以。富裕的规则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富带富,让整个地区的人渐渐都富起来。有先见之明的人靠种茶制茶卖茶闯出了一条富裕之路,他们播种茶园,建立工厂,雇用工人,解决当地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跟着学种茶制茶的人攒了钱,也走上了那条富裕之路。  在茶区,让人富起来的是茶叶,而传播“富裕”种子的也是茶叶。    “茶企业应该反哺茶农”    一大早,余有文像往常一样来
期刊
一座茶村,万顷茶园与数万茶农的命运,紧紧相连;  一片片薄如蝉翼的茶叶与百万农民的致富梦,息息相关。  茶系民生,开门七件事茶在其中,土生土长在茶乡里的人更是离不了茶,他们种茶卖茶,用茶换来了生活的“柴米油盐酱醋”。  在福建,茶叶是分布最广的传统经济作物,全省除偏远岛屿外几乎县县产茶。茶叶,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福建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打产品,茶叶主产区人均茶叶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30%,其中
期刊
《神农百草经》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之德,在清和。中国茶,自来包含了崇尚自然朴素、崇尚妙真善美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哲理。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不朽巨著《本草纲目》中,收录了有关茶的药方计17个,涉及内、外、儿、妇各科。民间偏方中利用茶作为药用者更不胜枚举。茶道对人类生命的呵护,生生不息;人类对茶道的顶礼,也就代代相传。    益智和健康的饮品    茶是天然
期刊
隐约还记得电影《天下无贼》里黎叔那句经典台词:“21世纪缺什么?人才!”的确,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一点小智慧也许就能带来财富上的惊喜。  茶村里,几乎家家户户种茶,重复着千篇一律的劳作,但是富裕的程度却不一样,有人种茶的收入差不多过个小康生活,而有的人在茶叶的买卖上年收入过百万。同样的土地,同样的茶叶,挖出的“金块”却大小不一,这就看不同人的那点“小智慧”了。    从乡巴佬到“庄园主”    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