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语文A版、S版教材中的“语文生活”板块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三点教学建议:一是巧妙激趣,链接语文与生活;二是有效训练,让教学再现生活;三是探索“模糊教学”,放飞学生灵性。
【关键词】语文生活 教学策略
“语文生活”是我县使用的语文A版、S版教材中《语文百花园》中的一大板块,也是语文百花园的重头戏。“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每个单元在活动的基础之上把习作融入其中,习作与“语文生活”基本同步。近年来,农村学校在此版块的教与学的总体状况都不容乐观,教者教学困惑较多,而学生缺少深刻的生活体验,学好“语文生活”难度颇大。为了更好地搞好“语文生活”板块教学,2012年我校申报了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生活”教学策略研究》。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生活”教学中存在哪些典型问题,又有哪些应对策略呢?下面结合我校情况与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语文生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了解学生不够,教学设计未与学生生活真正链接
目前有些教师教学“语文生活”时过于苍白,没有联系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时干瘪无味甚至答非所问、言不由衷。
(二)教学流于形式,缺乏质量,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
有些教师认识到了该部分内容教学的必要性,但是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研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目前我们在教学中的训练大多还流于形式,缺乏质量。一是表现在训练的形式单一;二是训练没有切合全体学生;三是训练层次安排不当;四是训练走过场,未落到实处。
(三)教者指导过细甚至“包办”,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进行不厌其烦地指导,反复强调。孩子原本开阔而灵动的的思维经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会限制得过死,表达起来言不由衷,效果当然不如人意。
二、“语文生活”板块教学的几点建议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 “语文生活”板块的教学质量。
(一)巧妙激趣,链接语文与生活
语文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课堂之外更有广阔的语文天地。因此教师应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挈合点导入新课。如一次在“走进市场”这一“语文生活”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要过年了,你们高兴吗?过年时你和爸爸妈妈、亲朋好友到哪些商场或者超市、批发市场去了?”
(生兴致勃勃地回应是。)
师:“过节时,老师也去商场了,还把商场的节日景象拍下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学生兴奋得不得了,连连说好。)
师:“一边看,一边想,节日的商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伴随着画面的交替变换和优美的乐曲,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被点燃。)
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喜气洋洋的节日市场情景点击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再现储存在脑海中的生活画像。
再比如我在“语文生活”最后部分的习作教学《与亲人之间的一件事》时,由这句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人记得你们的生日吗?”
(生兴奋地回答:是。)
师:“那你们又记得你家人的生日吗?你和你的亲人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特别让你感动的事情?”
(于是,学生立马陷入了思考。)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灵性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恰当引入会使学生深深感到:噢,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呀!从而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逐渐具备和生活对话的意识,使语文学习渐至佳境。
(二)有效训练,让教学再现生活
1.设计趣味训练,让学生乐于学习
语文训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好以竞赛、表演等富于乐趣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感觉好像就在参加电视节目中的知识竞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童话故事会》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就采用了激趣表演法评选我班的“童话大王”。学生通过与同桌、小组、班级的互动训练开拓了思维,精炼了语言,也丰富了内涵,为编写童话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辅相成的效果;在《说说家乡的风俗》这一口语交际教学环节中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充分,积极上台参加家乡风俗展示会,真正做到了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练说后,大部分同学都在习作中详尽地写出了自己喜爱的节日,描述出了节日里的那些有趣的民风民俗,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鼓励生生合作,让学生善于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我班学生步入中年级后,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逐字逐句互读互改作文,再由生自改,最后由我批改。这种方法虽只尝试一年但成效显著,一方面学生错别字与不通顺的语句明显减少了,另一方面学生进一步自我修改与完善习作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走进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学习
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老师。如我校在创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时,教材的“语文生活”版块中恰好编排了“推普周”内容。于是,我组织学生组成“啄木鸟”小分队上街头找错别字,上社区写倡议书“推普”。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让优等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极致的发展,又让潜能生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语文生活”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乐中求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乐学变好学。让学生走进语文活动中学语文,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探索“模糊教学”, 放飞学生灵性
所谓“模糊教学”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唯“标准答案”是从。它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它的出发点是由于语文的答案本身具有多元性,并无权威性,万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改正错误的过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正确对待错误,对每一次的错误要分析原因,对于一些合理的错误,老师要包容,不能一味的指责而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畏手畏脚,不敢去大胆的探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只有在大量的纠错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模糊一些合理的错误,放飞学生灵性,是小学生学好语文获得进步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康.浅谈小学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12).
[2]朱俊玲.让语文课与生活“链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3]郭吉士.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1(07).
[4]《陶行知论文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关键词】语文生活 教学策略
“语文生活”是我县使用的语文A版、S版教材中《语文百花园》中的一大板块,也是语文百花园的重头戏。“语文生活”把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习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每个单元在活动的基础之上把习作融入其中,习作与“语文生活”基本同步。近年来,农村学校在此版块的教与学的总体状况都不容乐观,教者教学困惑较多,而学生缺少深刻的生活体验,学好“语文生活”难度颇大。为了更好地搞好“语文生活”板块教学,2012年我校申报了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语文生活”教学策略研究》。现阶段农村小学“语文生活”教学中存在哪些典型问题,又有哪些应对策略呢?下面结合我校情况与大家进行一些交流,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语文生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了解学生不够,教学设计未与学生生活真正链接
目前有些教师教学“语文生活”时过于苍白,没有联系生活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时干瘪无味甚至答非所问、言不由衷。
(二)教学流于形式,缺乏质量,无法达到教学预期的目标
有些教师认识到了该部分内容教学的必要性,但是没有深入细致地去研究该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目前我们在教学中的训练大多还流于形式,缺乏质量。一是表现在训练的形式单一;二是训练没有切合全体学生;三是训练层次安排不当;四是训练走过场,未落到实处。
(三)教者指导过细甚至“包办”,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权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进行不厌其烦地指导,反复强调。孩子原本开阔而灵动的的思维经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会限制得过死,表达起来言不由衷,效果当然不如人意。
二、“语文生活”板块教学的几点建议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课题组认为以下策略有助于提升农村小学 “语文生活”板块的教学质量。
(一)巧妙激趣,链接语文与生活
语文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上,课堂之外更有广阔的语文天地。因此教师应抓住语文和现实生活的挈合点导入新课。如一次在“走进市场”这一“语文生活”的教学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要过年了,你们高兴吗?过年时你和爸爸妈妈、亲朋好友到哪些商场或者超市、批发市场去了?”
(生兴致勃勃地回应是。)
师:“过节时,老师也去商场了,还把商场的节日景象拍下给大家带来了,想看吗?”
(学生兴奋得不得了,连连说好。)
师:“一边看,一边想,节日的商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伴随着画面的交替变换和优美的乐曲,学生表达的欲望一下子被点燃。)
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喜气洋洋的节日市场情景点击学生情感的兴奋点,再现储存在脑海中的生活画像。
再比如我在“语文生活”最后部分的习作教学《与亲人之间的一件事》时,由这句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的家人记得你们的生日吗?”
(生兴奋地回答:是。)
师:“那你们又记得你家人的生日吗?你和你的亲人之间有没有发生过一些特别让你感动的事情?”
(于是,学生立马陷入了思考。)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艺术是有灵性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恰当引入会使学生深深感到:噢,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呀!从而使学生养成留心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逐渐具备和生活对话的意识,使语文学习渐至佳境。
(二)有效训练,让教学再现生活
1.设计趣味训练,让学生乐于学习
语文训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最好以竞赛、表演等富于乐趣的形式出现,使学生感觉好像就在参加电视节目中的知识竞赛,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我在《童话故事会》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就采用了激趣表演法评选我班的“童话大王”。学生通过与同桌、小组、班级的互动训练开拓了思维,精炼了语言,也丰富了内涵,为编写童话故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真正做到了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相辅相成的效果;在《说说家乡的风俗》这一口语交际教学环节中学生搜集资料准备充分,积极上台参加家乡风俗展示会,真正做到了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练说后,大部分同学都在习作中详尽地写出了自己喜爱的节日,描述出了节日里的那些有趣的民风民俗,教学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2.鼓励生生合作,让学生善于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互补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我班学生步入中年级后,我尝试放手让学生根据要求逐字逐句互读互改作文,再由生自改,最后由我批改。这种方法虽只尝试一年但成效显著,一方面学生错别字与不通顺的语句明显减少了,另一方面学生进一步自我修改与完善习作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3.走进社会实践,让学生主动学习
社会实践是学生学习语文最好的老师。如我校在创建省级语言文字示范校时,教材的“语文生活”版块中恰好编排了“推普周”内容。于是,我组织学生组成“啄木鸟”小分队上街头找错别字,上社区写倡议书“推普”。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既让优等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极致的发展,又让潜能生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提高。
“语文生活”的生活气息使学生在乐中求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乐学变好学。让学生走进语文活动中学语文,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三)探索“模糊教学”, 放飞学生灵性
所谓“模糊教学”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不唯“标准答案”是从。它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是有本质区别的。它的出发点是由于语文的答案本身具有多元性,并无权威性,万不可限制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改正错误的过程。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正确对待错误,对每一次的错误要分析原因,对于一些合理的错误,老师要包容,不能一味的指责而使学生因害怕出错而畏手畏脚,不敢去大胆的探究。语文作为一门语言课,只有在大量的纠错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所以模糊一些合理的错误,放飞学生灵性,是小学生学好语文获得进步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赵康.浅谈小学语文生活教学的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12).
[2]朱俊玲.让语文课与生活“链接”[J].新课程学习:上,2011(05).
[3]郭吉士.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初探[J].文理导航:下旬,2011(07).
[4]《陶行知论文选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