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季节性皮肤病折磨的孩子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shi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书院教师,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教练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优秀中考命题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出版了《做“有问题”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专著,其中多本专著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馆藏书目”。
  男生小睿(化名)患有一种季节性皮肤病,每当天气转暖的时候,他的皮肤就开始瘙痒、蜕皮,有时还会生疮,全身上下没有一块好皮肤,特别是额头上的皮肤,更是白一块、黑一块、光滑一块、粗糙一块。
  小时候,小睿对皮肤病只有不舒服的感觉,并没有太在意。现在,小睿长大了,除了不舒服外,还非常担心皮肤病会让自己的“颜值”下滑。于是,即使在天气很热的时候,小睿还是会用外套把自己裹住,想把自己的皮肤完全遮掩起来。
  父母带着小睿跑遍了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相关医院,依然没能彻底治愈小睿的皮肤病。目前,小睿只能通过药膏来缓解皮肤的瘙痒,但无法阻止皮肤病对“颜值”的破坏。
  因为皮肤病,小睿在班上只和个别同学交往,他害怕其他同学嫌弃或笑话自己。在课堂上,小睿无法集中精力,总是会被皮肤上的异样感扰乱情绪,导致学习跟不上进度……慢慢地,小睿变得沉默、害羞、被动。
  此外,小睿父母在教育理念上有较大分歧,小睿爸爸更偏向通过规则来严格教育,而小睿妈妈则过于溺爱,这导致小睿的家庭教育经常处于冲突状态。可见,这也是小睿出现问题的根源之一。
  问题分析
  通过分析,皮肤病是伤害小睿的罪魁祸首。小睿的许多问题,都是由皮肤病引起的。那么,小睿的问题主要有哪些呢?
  注意力难以集中。天气一热,小睿的皮肤病就会复发,甚至加重,小睿无时无刻不被皮肤的瘙痒困扰着,很难集中注意力听讲和学习。
  过于敏感。皮肤病让小睿看起来没有那么干净、帅气,让临近青春期对外表格外关注的小睿把自己包裹起来,怕别人看到,怕别人议论。
  亲子关系矛盾。小睿父母教育方式的不统一,引起并加重了亲子矛盾。
  综上所述,造成小睿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三点:皮肤病,父母的教育方式不统一和缺乏必要的规则教育。这三点使小睿敏感多疑、推卸责任、不服管教。
  教育策略
  结合上述对小睿的分析,班主任在教育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鼓励小睿父母继续积极为小睿治疗皮肤病。
  随着小睿年龄渐长,皮肤病对小睿的困扰会越来越严重。医学在不断进步,能够科学有效治疗小睿的皮肤病的方法可能会出现。为了能及时治疗好小睿的皮肤病,小睿父母要多关注皮肤病治疗的信息,看到机会就要去试试。当然,也要避免“病急乱投医”。
  其次,建议小睿父母统一教育方式。
  小睿爸爸重视规则教育,而小睿妈妈则溺爱小睿。一个家长谈规则,另一个家长谈宠爱,导致了小睿的无所适从和肆无忌惮。为此,小睿父母必须统一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小睿面前,绝不能一个向东,一个向西。
  再次,家校合作强化规则教育。
  整体来看,小睿在班级的表现还在可控范围之内,并未表现出强大的破坏力。但是在家里,小睿则表现出了较强的攻击性,与父母一言不合就恶语相向。为此,班主任有必要和家长一起共同制订一份操作性强的方案,全面规范小睿的言行,帮助小睿树立必要的规则意识。
  最后,注重平等的沟通方式。
  小睿敏感多疑,不服管教。为了帮助小睿与他人正常交往,解开小睿的心结,不管是家长,还是班主任,都要心平气和地与小睿平等沟通。小睿越是敏感多疑和不服管教,家长和班主任就越要心平气和地与他沟通。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起步阶段,小睿父母与小睿的平等沟通可能会遭遇很多挫折。为此,小睿父母可以创造一个平等沟通的环境。比如,小睿父母可以找一位小睿比较信赖的“第三方”在场,万一交流陷入僵局,这位“第三方”可以起到润滑、协调和见证的作用,在关键时刻可以提醒双方冷静,让交流能够持续下去。
  通过这种平等沟通的方式,交流双方可以把压在心底的话说出来,家长和班主任可以与小睿达成一定的约定,用这些约定来帮助、教育小睿。可以说,平等沟通的方式,是帮助、教育小睿的必要条件,否则家长和班主任均很难开展教育工作,更不要说成功转化小睿了。
  上述案例告诉我们:在选择教育方式时,必须以学生的性格特征为依据,让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性格特征相匹配。性格特征如天气,教育方式如衣服,衣服既要符合温度要求,又要符合场合需求。
  哪些典型性格特征需要我们密切注意呢?
  1.“一点就爆”型需要迂回。
  少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极像“愤怒的小鸟”,别人说不得,一说就“炸毛”。对于这类学生,我们不能直接指出他的错误,相反,我们要采用迂回战术。
  我们可以将学生喊到走廊,先聊一些学生近期的某些优点,再说一些问题及建议,提出自己对他的希望,并与其达成约定。
  迂回战术的智慧在于避锋芒,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既让学生感到舒服,又能稳妥解决问题,让问题一直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从而避免僵局和冲突。
  2.“永远沉默”型需要时机。
  少数学生,不管你怎么说,他们永远都沉默不语,好像不会说话一样。其实,这类学生的开口需要一个恰当的时机。
  和这类学生交流,需要做更精心的准备,设计一个需要说话的契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上交流的轨道,而我们需要为这种“自然而然”创造条件。
  3.“敏感多疑”型需要直接。
  某些學生,我们说东,他们能想到西。于是,我们不得不做出一番解释,以免因为学生误解而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对这类学生,我们要尽力缩小交流范围,明确交流主题,简化交流程序。
  比如,学生说自己被骂了,那么我们可以立刻组织这名学生和嫌疑学生面聊,让他们充分描述当时的场景,帮助他们看到真实完整的现场。我们只允许学生就事论事,禁止学生“顺藤摸瓜”牵出一堆陈芝麻烂谷子,以免学生被“新仇旧恨”折腾得愤怒不已。
  和敏感多疑的学生说话,要摆明真诚的态度,精准锁定交流内容,直来直去、就事论事、简单直白。
  4.“诡辩耍滑”型需要证据。
  “诡辩耍滑”型学生的典型特征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只要没有证据,他们就能一直喋喋不休地辩解,辩解是他们的“万能武器”。鉴于此,我们在和这类学生交流时,必须先准备好证据,并适时亮出来,不要和学生做空对空的无谓辩论。
  比如,这类学生迟到了,我们要当场对表,立即明确学生到底是否迟到、迟到的时间点以及迟到多长时间。倘若我们过一会儿再去和他们说迟到的问题,那可能就说不清楚了。
  “诡辩耍滑”型学生的长处就是“能说会道”,我们要避免和此类学生做无谓的辩论,我们需要的是证据,只有证据才能对这类学生“一剑封喉”。也就是说,和这类学生交流,我们需要有“硬货”,否则只能是给这类学生提供了展示诡辩才能的平台,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
  5.“情绪多变”型需要倾听。
  某些学生说到一些事情会立刻兴高采烈,说到另一些事情会立刻暴跳如雷。和这类学生交流,我们要少说多听,以免触到引起学生情绪剧烈变化的神经。
  比如,这类学生考试考砸了,我们要和他们聊一聊。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说,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寻找交流话题,用学生已经提出的话题来推动交流,不要轻易提出一个新的话题,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比较熟悉的话题中保持情绪稳定。
  总之,我们在转化问题学生时要因材施教。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兴趣、天赋及梦想等,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性格,选择适宜的交流方式,以便我们的交流内容能够浸润学生。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在教育学生尤其是教育问题学生时,我们需要先谈方法,再谈内容,否则内容就成了“躺在仓库里的种子”,根本就没机会“接触土壤”了,更谈不上“发芽、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前沿阵地,而班级德育活动则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承载着完成德育教育任务。不少班主任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在班级活动设计上做出了不少改进,设计出构思巧妙的班级活动方案,但往往会出现学生在活动现场热热闹闹,走出教室却依然我行我素的现象。这種“知行不一”的现象,暴露出了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的问题。如何让德育活动落到实处呢?  接地气,满足学生的内心需要  
班级内的学生群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正式群体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下形成的,如班委会、团支部、各类班级代表队等,而本文所探讨的小团体是指由学生自愿结合、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體。  班级小团体以其特殊的力量,对班集体建设及学生个体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所以,班级小团体不可忽视。那么,如何发挥小团体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让其与班级的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呢?  本期
班干部作为教师的助手,对其他学生有一定的管理权,因此,班干部队伍中容易产生一定的社会“官本位”思想。这些不好的风气不利于学生成长和班级建设。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从班委的产生方式入手,促成班委角色的转型;以集中培训为依托,强化班委职责定位;以民主监督为手段,优化班委服务行为。多元产生,促成班委角色转型  产生方式的变革。在班集体中,常见的班委会选拔方式有四种:第一种是任命制,即由班主任根据自己对学
自1955年教育部下發《关于减轻中、小学校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60多年里,国家已经颁布了九道“减负令”,并明确提出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减负”再次成为教育话题里的热门词。  “教育要不要有负担?需要什么样的负担?什么负担是过重的?我觉得这些应该作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提出来。”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看来,落实“减负”必须做细。他认为,谈“减负”首先就要弄
“班主任专业发展”“班主任专业成长”“班主任專业化”等已是当下热议的话题,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将是重点研究的教育课题。  班主任专业化的历史考察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提出了“专业化”这个在当时充满时代气息的概念,形成了专业化浪潮。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  (一)班主任专业化的历史演进  “班主任专业化”的理念是在2002年全国第11届班集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提出“在做中学”,“所有的学习都是行动的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杜威把“在做中学”贯穿到教育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这说明了教育方法应具备“体验性”,让学生参与到过程中,体验到方法的教育价值,才会获得成长。  教育方法归根到底是为学生成长服务的,所以选择方法的时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合学生身心特征的教育方法。从身心特征来说,不同阶段的
在班级建设中,对班级建设影响最大的是班级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班风。打造什么样的班风,决定了班级建设的效度。  班风建设的底线是规则。所以,班级建设的第一任务就是让学生拥有规则意识、规则行为和规则能力。如此,班级就有了规则,班级建设就水到渠成。  规则:从混乱走向有序  为什么要建立规则意识,规则为什么那么重要。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有几条非常显眼的规则: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
衰老像夜晚一样徐徐降临,光并不是一下子就散尽,死神有惊人的耐心,有时他喜欢一钱一钱地凌迟。壮年时的余晖犹在,八十岁时,姥姥的食量仍是阖家之最。她独个儿住在老房子里,自己伺候一个蜂窝煤炉子,自己买菜做饭,虽是颠着一对小脚,行如风摆杨柳,但还利索得很。她对大家都很有用,儿女的孩子尚小,都得靠姥姥来帮忙看管。六个外孙、孙女、外孙女,都经她的手抚养。于是她是有实质的,有威信,说话一句算一句,小辈们都不敢不
如果交给您这样一群学生:  父母既对他们的未来没有太高期望,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教育他们,甚至在家校配合方面也无能为力;  他们的成长环境比较闭塞,家庭没有学习氛围,父母都忙碌于眼前的生活,对未来没有规划;  没有学习热情,每天得过且过,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该有的青春朝气;  ……  对蔡丹老师来说,这并不是某一届学生的特殊情况,而是年年如此。要带好这些学习基础不好、学习习惯较差甚至缺乏学习动机的
书名 The Locusts  摄影师杰西·伦茨(Jesse Lenz)  ISBN 978-0-578-67947-1  出版商 Charcoal press  售价 65美元  《蝗虫》(The Locusts)是摄影师兼出版商杰西·伦茨(Jesse Lenz)出版的第一本摄影画册。他用镜头将读者带到俄亥俄州的乡村,在那里,孩子们在田野里疯狂奔跑,在阁楼上筑堡垒,并在光剑和超级英雄的包围下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