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活力数学课堂的初步思考与实践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iej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内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数学课堂能更具活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如下.
  一、锐意教学改革,活跃学生思维
  1.对原有一些肯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在操作程序上进行变化,引导学生尝试,活跃学生思维.应该承认,一些原有的教学举措还是很有效的,如,讲练结合、启发思考、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可以在程序上进行适当变化,试着让学生自己通过究其原因、试其难易来获取知识技能,发展认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的指导则采取“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方式.如在给初一新生上“有理数的加法”一课时,先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一人向东走5步,再向西走3步,结果是(+5)+(-3)=+2,结果就是向东走2步.类似地,学生列出很多正负数相加的算式:
  (+5)+(-3)=+2;(-5)+(+3)=-2 ……
  这样做加法当然太麻烦了,教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算式,想一想有没有简单的法则,例如,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定?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一位学生说:“正负两数相加,结果的绝对值是相加两个数的绝对值的差,符号决定于被加数.”教师列出“(-3)+(+5)=?”未等该式算完,他已经知道在符号问题上错了.第二位同学说:“符号决定于较大的那个加数.”第三位同学说:“还不是,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那个加数的符号相同.”教师把同学们归纳得到的法则写在黑板上,而后指出,这个法则我还可以用“抵消”来说明,你们看,+5是由+3、+2组成的,+3与-3抵消了,剩下的不正是+2吗?-5是由-3、-2组成的,-3与+3抵消了,剩下的便是-2.这样,学生感到老师很“高明”,又明白了刚才同学得出的法则只是形式的归纳,而老师则点出了符号为什么决定于绝对值较大的那个加数的道理.师生配合得好,指导学生尝试的方法用得也比较成功.
  2.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学生具有独立思考与探索的愿望和能力,大胆地放手让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活动,就能使他们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倾听别人的意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这是新课程标准和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可以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出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与同学交流你的想法”“你是怎样想的”“你不必讲述解法,只要说出解题的想法”等语言,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反思.
  二、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愉悦的课堂学习气氛
  1.把开心的课堂当作每天的享受.新教育倡导让所有的人能够享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而课堂是教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开心的课堂当作每天的享受,这是最重要的.无论课程要求怎么变,都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快乐始终是魅力课堂的本质.课堂上,教师都应该容光焕发、充满热情,用热烈愉快的情绪感染学生.当学生心情愉快时,大脑皮层容易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便于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并能使旧的神经联系重新复活,使人思维敏捷,学习效率就高.学得轻松愉快,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2.真诚关爱,及时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当顺利或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学到新的知识,或解出了难题,会沾沾自喜,相反当通过一定的努力或较大的努力都学不会、掌握不了应得的知识,他们则会懊丧.前者会产生兴趣,后者则相反,尤其应当注意的是后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青少年好好学习的愿望.”课堂上可尽可能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让他们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强化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学生答错问题时,尽可能地肯定回答中正确的方面,哪些思维是可取的,哪些想法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多鼓励、多指导,设法使其获得学习有所提高的愉悦.其实这也是教师爱生的表现,教师爱学生,学生才能爱老师,进而才能爱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让认知冲突在自主活动中化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师千万不能简单地把结论交给学生,如果这样做,那就等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留给学生探索的机会.要给学生创设畅所欲言的课堂氛围,形成生生间、师生间以互相交流的民主学习空气,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充分感悟获取真理的心理历程,使学生在相互争论的过程中不断激起思维的碰撞.例如,我在教九年级数学“位似图形”一课时,当谈到对“位似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时,徐磊同学说“位似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下面的同学则点头应和,忽然梁志远同学喊了一句“哎……,不对啊!”“为什么?”大家纷纷质问.梁志远同学说:“位似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我本以为对“位似图形”的进一步认识只会说到“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也是位似图形”,没想到徐磊同学的这一说法有了异议,产生了知识认知的冲突,但这个冲突恰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极好机会啊!当即,我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就“位似图形到底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进行讨论探究.各小组同学随即凑到一起,有的人以教材论述为论据,有的人引领大家对教材内容逐句研读,有的人指图、画图予以说明,教室内争辩声立刻大了起来.而后,小组代表作了交流,最后形成统一意见,辨明:当位似中心位于两个图形之间,且两图形全等时,它们成中心对称,当位似中心与两图形在同一侧时,就肯定不会是中心对称了.所以“中心对称的图形是位似图形,但位似图形就不一定是中心对称的了”.这可是他们通过自己的探讨得出的结论呀!
  总之,初中是奠定学生知识根基的时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的习惯,突出课堂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力求体现生本,营造有活力的数学课堂.这也能够为学生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教学情境理论概述  (一)概念:教学情境是教学中的具体环境和教学内容,师生情绪和情感所构成的教学氛围及场景,包括物理的和心理的两方面内容,是“情”与“境”的融合.(二)目的: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教育教学中的基础要求.如何发展智能?一是从智力本身训练入手,二是从非智力因素入手.从智力本身训练入手发展智能,其核心是重视思维品质的训练.在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要
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展开,就物理学科而言,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物理基本知识,更要为青少年在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将来的发展提供与时代进步相适应的物理学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去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教师应该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呢?  一、切实转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苏科版的教材能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习生活实际中的数学知识.它既有生动有
会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中考试卷中关于化学式的推断试题频频出现,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这类试题能够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化学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能够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思维方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解答要求高、难度大,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得分率较低.为攻克这一难点,巩固“双基”,熟悉此类问题的解法,本文现归类总结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使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一、根据物质的化合价推断化
该文就车身制造的特殊性和质量特性要求,说明了建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车身工艺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对DCT公司的车身PLP技术进行了剖析介绍。提出了一种规范系统的车身工艺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