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力是幼儿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在以认数、计算开始到掌握运算法则,从认识形体到了解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掌握数学概学概念到具体运算技能,都应十分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这些认知过程,发展幼儿思维的自觉性与有意性。本文对幼儿的数学教育中一般采用的方法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数学教育 幼儿 智力开发 游戏法 操作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以往独立存在的数学领域纳入到科学领域之中,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对自然界的探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这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转变: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的重大变革。那么如何探求适合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活动,是当前幼儿数学教育领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主要教育活动之一。智力是幼儿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在以认数、计算开始到掌握运算法则,从认识形体到了解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掌握数学概学概念到具体运算技能,都应十分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这些认知过程,发展幼儿思维的自觉性与有意性。
幼儿的数学教育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游戏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纲要》十分强调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它是幼儿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师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又怎样能调动起幼儿自主学习的资源?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赋予的活力和乐趣,所以我们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娅说:“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幼儿的观察力极其敏锐,但其目的性差,不深入,不持久,缺少有效观察的方法。幼儿的形象记忆强于抽象记忆,无意记忆力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形成,但记忆的精确性差。幼儿的想象力以无意想象为主,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上升为创造性思维。根据这些特点,教师通过一系列数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综合能力的基础训练。
在应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克服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实践证明,玩是儿童进行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注重“上课”、不爱“玩”的孩子上小学后成绩不一定好,而喜欢“玩耍”的孩子上小学后多数发言积极,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2.游戏设计不宜单一,缺少幼儿独立思考成分。如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可组织进行拆拼游戏。先让幼儿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再用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之后,让幼儿想一想,拼一拼,四个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用八个三角形又可拼成什么图形?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操作法
操作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幼儿爱动手、喜欢活动的特点,给幼儿提供小玩具、游戏棒等东西,让幼儿做集合、分类、排序等操作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获取数学知识。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此外还有巩固性操作、个人操作、集体操作、实物操作、抽象操作等。这些操作方法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幼儿接受能力,灵活掌握运用。如早晨活动时,可让幼儿清点人数。先数小组人数,再数全班人数;开始时一个一个地数,然后两个两个地数。通过让幼儿收发餐具、碗勺等活动,渗透“多与少”“一样多”“平均分”等概念和对应思想。玩积木时,可让幼儿按积木块的形状大小进行归类,渗透物体“形”的概念,培养幼儿初步的综合归纳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使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具应是幼儿所熟悉的,不宜采用趣味性太强或陌生的教具,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达不到操作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具的安全性,以防幼儿吞咽或戳伤。
二是教具必须多样化,但也并非数量越多越好。如在认识数字“4”时,只提供4个红皮球,幼儿可能出现认为“4”只代表4个红皮球的片面认识。因此,教学时应提供适当种类和数量的教具,如提供4朵红花、4朵白花、4张桌子、4把椅子、4只小狗、拍四下手,学小猫叫四声、学小兔跳四下等,使幼儿充分理解“4”所代表的抽象含义。
三是教具使用应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适当减少,使其思维脱离对直观事物的依赖,促使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迁移,终身受益,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正如《纲要》中指出那样,“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薛丽花;游戏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教育
[2]刘加英;让幼儿学数学更加生活化[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3]孙臻;如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教学的效果[J];科教文汇(中旬刊)
[4]王金娥;蒙台梭利教育对幼儿数学思维养成的延续作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学报
[5]宣建丽;自制教玩具在数学活动中的价值取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6]鲍晓澜;创设游戏环境促进数学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在角色游戏中的开展[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
关键词:数学教育 幼儿 智力开发 游戏法 操作法
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一个重要变化是将以往独立存在的数学领域纳入到科学领域之中,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和对自然界的探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这将使幼儿的数学学习方式得到根本的转变:幼儿园数学教育正发生着从注重静态知识到注重动态知识,从注重表征性知识到注重行动性知识,从注重掌握知识到注重构建知识,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从符号为主的学习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的重大变革。那么如何探求适合幼儿进行探索学习的数学活动,是当前幼儿数学教育领域必须面临的现实问题。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主要教育活动之一。智力是幼儿各种认识能力的总和。在以认数、计算开始到掌握运算法则,从认识形体到了解形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掌握数学概学概念到具体运算技能,都应十分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通过这些认知过程,发展幼儿思维的自觉性与有意性。
幼儿的数学教育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游戏法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纲要》十分强调游戏对于幼儿的作用,它是幼儿的生命,可是如果老师没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游戏氛围和环境,又怎样能调动起幼儿自主学习的资源?幼儿教育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快乐,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生命赋予的活力和乐趣,所以我们要培养幼儿在孩童时期就能感受数学的乐趣,使数学教学不再抽象、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充满了时代气息、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苏联教育家普鲁斯卡娅说:“游戏对于幼儿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幼儿摆脱枯燥抽象的数量概念,在欢愉的气氛中参与、体验、感受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幼儿的观察力极其敏锐,但其目的性差,不深入,不持久,缺少有效观察的方法。幼儿的形象记忆强于抽象记忆,无意记忆力优势,有意记忆开始形成,但记忆的精确性差。幼儿的想象力以无意想象为主,通过正确的引导,可上升为创造性思维。根据这些特点,教师通过一系列数学游戏,对幼儿进行综合能力的基础训练。
在应用游戏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克服重上课、轻游戏的倾向。实践证明,玩是儿童进行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注重“上课”、不爱“玩”的孩子上小学后成绩不一定好,而喜欢“玩耍”的孩子上小学后多数发言积极,爱动脑筋,思维活跃,智力发展水平较高。
2.游戏设计不宜单一,缺少幼儿独立思考成分。如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可组织进行拆拼游戏。先让幼儿将一个正方形分成四个同样大的三角形,再用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之后,让幼儿想一想,拼一拼,四个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用八个三角形又可拼成什么图形?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操作法
操作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可根据幼儿爱动手、喜欢活动的特点,给幼儿提供小玩具、游戏棒等东西,让幼儿做集合、分类、排序等操作活动,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获取数学知识。操作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常用的有示范性操作、验证性操作、探索性操作,此外还有巩固性操作、个人操作、集体操作、实物操作、抽象操作等。这些操作方法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幼儿接受能力,灵活掌握运用。如早晨活动时,可让幼儿清点人数。先数小组人数,再数全班人数;开始时一个一个地数,然后两个两个地数。通过让幼儿收发餐具、碗勺等活动,渗透“多与少”“一样多”“平均分”等概念和对应思想。玩积木时,可让幼儿按积木块的形状大小进行归类,渗透物体“形”的概念,培养幼儿初步的综合归纳能力。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体会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使用教具和学具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教具应是幼儿所熟悉的,不宜采用趣味性太强或陌生的教具,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达不到操作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应注意教具的安全性,以防幼儿吞咽或戳伤。
二是教具必须多样化,但也并非数量越多越好。如在认识数字“4”时,只提供4个红皮球,幼儿可能出现认为“4”只代表4个红皮球的片面认识。因此,教学时应提供适当种类和数量的教具,如提供4朵红花、4朵白花、4张桌子、4把椅子、4只小狗、拍四下手,学小猫叫四声、学小兔跳四下等,使幼儿充分理解“4”所代表的抽象含义。
三是教具使用应随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适当减少,使其思维脱离对直观事物的依赖,促使其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联系儿童的生活经验,创设思考操作的问题情景,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有趣化,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生理特征,用自身的教育热情和情绪去感染带动孩子学习数学的欲望,产生对数学的情趣,幼儿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就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迁移,终身受益,让孩子一生对数学的情感有极大的影响效应,正如《纲要》中指出那样,“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参考文献
[1]薛丽花;游戏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教育
[2]刘加英;让幼儿学数学更加生活化[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
[3]孙臻;如何提高幼儿“解决问题”教学的效果[J];科教文汇(中旬刊)
[4]王金娥;蒙台梭利教育对幼儿数学思维养成的延续作用[J];佳木斯教育學院学报
[5]宣建丽;自制教玩具在数学活动中的价值取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6]鲍晓澜;创设游戏环境促进数学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在角色游戏中的开展[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