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条路真的很难走,尽管为了我们的来到,村里昨天用推土机整整一天平整了通向观景台的泥泞山路。
锣鼓、唢呐、鞭炮、焰火,延绵数千里挤满了迎宾的乡亲;青山、绿水、小桥、竹筏,漫山遍野欢腾喜庆。上坡的路,我几乎是被架着上去的。其中一位清瘦的小伙,青布盘帕,青布衣衫,瘦削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路扶着我。他叫王文,在浙江打工,这次是专程赶回家乡的,这次回来后就留下了,为村里的广播和网络传播做些事;他特别告诉我,他喜欢文学,写了一些诗文,还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我建议他抓紧这次机会,多向来采风的作家、诗人请教。
观景台只是在高处将泥土整出的一个平台。登临远眺,绵延的群山环抱着山寨,不远处有一座宽阔的大桥;近处是一架百十来米的竹桥,竹栏杆上缠绕着绸带,红绿两条各自从桥的一端延伸到竹桥中央汇合,然后垂挂水面,青绿的河水中飘出一红一绿的彩带,三五条竹筏荡漾在河面上,为画面增添了动感。王文说,这竹桥也是为采风团进村寨刚架设的,为的是让诗人们走一走这小路和竹桥。
在王文和他伙伴的搀扶下,我下了坡,来到小河边。等候竹筏时,我在河滩捡拾石头。这带花纹的石头,被常年的水流冲刷得圆润、滑溜,是不错的观赏石。正当我凝神欣赏时,一位乡亲“咿咿呀呀”指手画脚地向我递来一块石头,在我捡石头时,眼疾手快的他一个转身就挑来了一枚极具形态的石头。我向他道谢,他一个劲地“咿咿呀呀”连连点头,清瘦的脸庞上每一道皱纹都上扬。王文说,他是他哥,从小失聪,如今单身一人,随他们生活。我急于赶路,只得道别哑哥。
过竹桥,转小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拦路酒喝了一程又一程,迎賓歌唱了一路又一路。在村小卖部边上的屋里坐定歇息,我想多拍一些乡亲们的镜头,带上相机,出大院,上路对面的一片高地,乡亲们正在忙碌着。村里早上刚宰了一头三百斤的牛(我为之不安),这一堆,正用斧头在劈牛脚骨,那一堆,在为牛肠灌红红的作料,几口大锅柴火烧得正旺,锅内翻滚蒸腾着牛肉的阵阵香味。一群小伙子手持木捶,围着两个石臼打糍粑。
我将浓浓的乡亲摄入镜头。冷不丁,哑哥又一次笑盈盈地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双手捧着几块比拳头还大的石头,喜滋滋地递给我。哑哥那么有心!这积淀千年又经流水多年浸润的钟乳石,每一道花纹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每一道花纹都是一支乐曲。千年的石头会唱歌,这无声的歌,不正发自哑哥的心中?
围坐在堆满粽粑的大竹扁,王文递过一大叠他的文稿。粗略浏览了下,觉得文笔不错,内容接地气,写的都是生活。我说了点意见,作为单篇,主题可以更加集中。我向他推荐,诗歌可以请教来这里的几位有功底的诗人。
入夜,一盆盆炭火上架上小铁锅,八张小板凳围炉而坐,一只鸡劈成八块,每人一大块,牛肉牛骨牛杂翻滚在沸腾的汤水中。整个儿操场上、大院内外、路对面的高台土墩……全村的村民与作家们共进晚餐,处处炭火熊熊,桌桌酒歌声声,一道道米酒醇香,醉了诗人,醉了乡亲,醉了布依山寨乐运村!
天已黑,村口,风寒中送客的布依女甜美的山歌化开了冬夜的雾霭。村支书向鹰大步流星穿梭在几辆车之间握手道别。借着车灯,我一眼见到了那瘦削的笑脸——哑哥,送我会唱歌的石头的哑哥。下车,飞奔而去,紧紧地拥抱。我送他我的散文诗《姑苏十二娘》。哑哥认字不多,我翻着十二娘一幅幅图像让他看。他默默地笑着,点头,我俩依偎在一起,直至车启动离村。
离开安顺市镇宁县乐运村的几天里,采风作家微信群里活跃着王文的身影。王文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感受以及诗文成篇成篇地发在微信群里。这是他的心,他要掏心掏肺,捧在刚结识的珍贵的客人面前。“发这么一大批咋来得及看呀!”王文立马像个小学生似地打招呼,赔礼。
王文又上了一组写本次作家进寨采风入情入境的诗,我立马点赞;也有作家告诫多读点,慢慢积淀再发。王文又一个劲地致谢、致歉、致敬。就这么几天里,王文激情澎湃,终于在告诫他沉下心来多积淀的大主编的悉心指导下,出了一批好诗。这是王文写家乡散文诗组章中的《情洒乐运》一章——
透过眼帘去看世界,世界是茫然的。透过心灵去看世界,世界是纯美的。
乐运,是纯美的一个缩影。中国散文诗作家采风团用心与心,魂与魂,把这个纯美的缩影不断地放大,放大,再放大……
时光,在2015年12月21日打个逗点。采风团的车队,抵达了乐运古寨。
淅淅沥沥的细雨,浇不灭火热的激情。
坎坷泥泞的山路,带着泥土的清香,载着跳跃的心,延伸进群山的环抱。
过河、登山、攀缘……
鸟瞰——
欢庆的唢呐,把红水河的笑浪一排排地送上天空。
呼啸的长号,把乐运人的喜悦送到四方八达……
乐运,成了一首诗,震撼着心灵,超越了真实。
王文和采风作家的心连在了一起。我看到,一个外表憨厚纯朴,内心激情似火的布依族土生土长的山寨诗人正迎面而来。
老天似乎给王家俩兄弟开了个玩笑,让长兄自小失聪,让兄弟成为一个要为这片土地歌唱的诗人。兄弟俩的文化落差看似挺大,但他俩都纯朴、实在,一如他们脚下黔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的心与全寨的乡亲一样,滚烫、率真,一如布依人待客的米酒一样醇香甘甜。布依乐运村就是这样一个乡情淳厚的山村,一如他们风风火火的领路人年轻的村支书向鹰。
乡亲们连夜开路架桥,是让我们走一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泥泞的山路上,有一处系着红绸带的小竹竿围起来的一片地,这是当年牺牲在这里的一位无名女红军的墓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胜利,时隔80年,红军墓竟然如此简陋,诗人们的心在哭泣!于是,一份捐款修建红军烈士墓的倡议书在群里传开了。王文也要捐款。王文的老父四年前因肺癌而离世,老母患风湿心脏病正在治疗,还要承担哑哥的生活费用,大伙儿都劝王文不要捐款了。王文急了——
“再怎么艰苦,也抵不过解放中国时的艰苦……”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谢谢诗友好意!”
王文捧出了一颗纯朴火热的心!
我们为之感动,为王文感动,为乐运村感动。好样的,王文,你的经济会好起来,你的日子会好起来,你的诗文会好起来!群里一片点赞。重庆诗人周鹏程勉励道:一个有良知的写作者迟早会有优秀的作品面世!
“注定你是我生命中的一个亲人!注定你是我文字里的又一名‘红军’!”这是一位诗人在一首题为《致布依姑娘罗美》的诗的结句。
王文欣喜地告诉我们,罗美正是他表哥的女儿!
我想,送我会唱歌的石头的哑哥,土生土长用诗唱歌的王文,长着一张甜美笑脸唱着甜美布依山歌的美丽的罗美姑娘,还有那迈着大步引领全村村民向前走的领路人向鹰书记,你们,何尚不也都是我“文字”里的“红军”,我内心深处布依乐运村的“红军”?
锣鼓、唢呐、鞭炮、焰火,延绵数千里挤满了迎宾的乡亲;青山、绿水、小桥、竹筏,漫山遍野欢腾喜庆。上坡的路,我几乎是被架着上去的。其中一位清瘦的小伙,青布盘帕,青布衣衫,瘦削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一路扶着我。他叫王文,在浙江打工,这次是专程赶回家乡的,这次回来后就留下了,为村里的广播和网络传播做些事;他特别告诉我,他喜欢文学,写了一些诗文,还在写一部长篇小说。我建议他抓紧这次机会,多向来采风的作家、诗人请教。
观景台只是在高处将泥土整出的一个平台。登临远眺,绵延的群山环抱着山寨,不远处有一座宽阔的大桥;近处是一架百十来米的竹桥,竹栏杆上缠绕着绸带,红绿两条各自从桥的一端延伸到竹桥中央汇合,然后垂挂水面,青绿的河水中飘出一红一绿的彩带,三五条竹筏荡漾在河面上,为画面增添了动感。王文说,这竹桥也是为采风团进村寨刚架设的,为的是让诗人们走一走这小路和竹桥。
在王文和他伙伴的搀扶下,我下了坡,来到小河边。等候竹筏时,我在河滩捡拾石头。这带花纹的石头,被常年的水流冲刷得圆润、滑溜,是不错的观赏石。正当我凝神欣赏时,一位乡亲“咿咿呀呀”指手画脚地向我递来一块石头,在我捡石头时,眼疾手快的他一个转身就挑来了一枚极具形态的石头。我向他道谢,他一个劲地“咿咿呀呀”连连点头,清瘦的脸庞上每一道皱纹都上扬。王文说,他是他哥,从小失聪,如今单身一人,随他们生活。我急于赶路,只得道别哑哥。
过竹桥,转小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拦路酒喝了一程又一程,迎賓歌唱了一路又一路。在村小卖部边上的屋里坐定歇息,我想多拍一些乡亲们的镜头,带上相机,出大院,上路对面的一片高地,乡亲们正在忙碌着。村里早上刚宰了一头三百斤的牛(我为之不安),这一堆,正用斧头在劈牛脚骨,那一堆,在为牛肠灌红红的作料,几口大锅柴火烧得正旺,锅内翻滚蒸腾着牛肉的阵阵香味。一群小伙子手持木捶,围着两个石臼打糍粑。
我将浓浓的乡亲摄入镜头。冷不丁,哑哥又一次笑盈盈地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双手捧着几块比拳头还大的石头,喜滋滋地递给我。哑哥那么有心!这积淀千年又经流水多年浸润的钟乳石,每一道花纹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每一道花纹都是一支乐曲。千年的石头会唱歌,这无声的歌,不正发自哑哥的心中?
围坐在堆满粽粑的大竹扁,王文递过一大叠他的文稿。粗略浏览了下,觉得文笔不错,内容接地气,写的都是生活。我说了点意见,作为单篇,主题可以更加集中。我向他推荐,诗歌可以请教来这里的几位有功底的诗人。
入夜,一盆盆炭火上架上小铁锅,八张小板凳围炉而坐,一只鸡劈成八块,每人一大块,牛肉牛骨牛杂翻滚在沸腾的汤水中。整个儿操场上、大院内外、路对面的高台土墩……全村的村民与作家们共进晚餐,处处炭火熊熊,桌桌酒歌声声,一道道米酒醇香,醉了诗人,醉了乡亲,醉了布依山寨乐运村!
天已黑,村口,风寒中送客的布依女甜美的山歌化开了冬夜的雾霭。村支书向鹰大步流星穿梭在几辆车之间握手道别。借着车灯,我一眼见到了那瘦削的笑脸——哑哥,送我会唱歌的石头的哑哥。下车,飞奔而去,紧紧地拥抱。我送他我的散文诗《姑苏十二娘》。哑哥认字不多,我翻着十二娘一幅幅图像让他看。他默默地笑着,点头,我俩依偎在一起,直至车启动离村。
离开安顺市镇宁县乐运村的几天里,采风作家微信群里活跃着王文的身影。王文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感受以及诗文成篇成篇地发在微信群里。这是他的心,他要掏心掏肺,捧在刚结识的珍贵的客人面前。“发这么一大批咋来得及看呀!”王文立马像个小学生似地打招呼,赔礼。
王文又上了一组写本次作家进寨采风入情入境的诗,我立马点赞;也有作家告诫多读点,慢慢积淀再发。王文又一个劲地致谢、致歉、致敬。就这么几天里,王文激情澎湃,终于在告诫他沉下心来多积淀的大主编的悉心指导下,出了一批好诗。这是王文写家乡散文诗组章中的《情洒乐运》一章——
透过眼帘去看世界,世界是茫然的。透过心灵去看世界,世界是纯美的。
乐运,是纯美的一个缩影。中国散文诗作家采风团用心与心,魂与魂,把这个纯美的缩影不断地放大,放大,再放大……
时光,在2015年12月21日打个逗点。采风团的车队,抵达了乐运古寨。
淅淅沥沥的细雨,浇不灭火热的激情。
坎坷泥泞的山路,带着泥土的清香,载着跳跃的心,延伸进群山的环抱。
过河、登山、攀缘……
鸟瞰——
欢庆的唢呐,把红水河的笑浪一排排地送上天空。
呼啸的长号,把乐运人的喜悦送到四方八达……
乐运,成了一首诗,震撼着心灵,超越了真实。
王文和采风作家的心连在了一起。我看到,一个外表憨厚纯朴,内心激情似火的布依族土生土长的山寨诗人正迎面而来。
老天似乎给王家俩兄弟开了个玩笑,让长兄自小失聪,让兄弟成为一个要为这片土地歌唱的诗人。兄弟俩的文化落差看似挺大,但他俩都纯朴、实在,一如他们脚下黔西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的心与全寨的乡亲一样,滚烫、率真,一如布依人待客的米酒一样醇香甘甜。布依乐运村就是这样一个乡情淳厚的山村,一如他们风风火火的领路人年轻的村支书向鹰。
乡亲们连夜开路架桥,是让我们走一走当年红军走过的路。泥泞的山路上,有一处系着红绸带的小竹竿围起来的一片地,这是当年牺牲在这里的一位无名女红军的墓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胜利,时隔80年,红军墓竟然如此简陋,诗人们的心在哭泣!于是,一份捐款修建红军烈士墓的倡议书在群里传开了。王文也要捐款。王文的老父四年前因肺癌而离世,老母患风湿心脏病正在治疗,还要承担哑哥的生活费用,大伙儿都劝王文不要捐款了。王文急了——
“再怎么艰苦,也抵不过解放中国时的艰苦……”
“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谢谢诗友好意!”
王文捧出了一颗纯朴火热的心!
我们为之感动,为王文感动,为乐运村感动。好样的,王文,你的经济会好起来,你的日子会好起来,你的诗文会好起来!群里一片点赞。重庆诗人周鹏程勉励道:一个有良知的写作者迟早会有优秀的作品面世!
“注定你是我生命中的一个亲人!注定你是我文字里的又一名‘红军’!”这是一位诗人在一首题为《致布依姑娘罗美》的诗的结句。
王文欣喜地告诉我们,罗美正是他表哥的女儿!
我想,送我会唱歌的石头的哑哥,土生土长用诗唱歌的王文,长着一张甜美笑脸唱着甜美布依山歌的美丽的罗美姑娘,还有那迈着大步引领全村村民向前走的领路人向鹰书记,你们,何尚不也都是我“文字”里的“红军”,我内心深处布依乐运村的“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