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汉语要从学生发展出发,着眼技能,提高素质,做到有目标地训练,有步骤地训练,形式多样地训练,提倡讲究方法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训练。以训练推动汉语教学的进程,以训练促进学生知能的转化,为学生真正把汉语作为学习交流科学知识的工具来使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汉语文 教育教学
一、小学汉语文的说写训练
在加强培养语感为目的的听读训练的同时,还必须突出提高表达能力的说写训练。练说。学生能够与他人运用汉语交流,往往会有一种成功感,会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第一,从复述课文开始:对照课文以词类转换的方式进行复述;改变人称进行复述;抓住大意,简要复述。
第二,把词语或短语放在熟悉的句型中造句。学生一般都觉得生词难记,死记硬背效果不佳且枯燥无味。若使用这种方法把每个生词造三到五个句子,那将是一举两得:既训练了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又训练了说汉语的语感。
第三,练习会话。教师应主动,除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多说汉语的语境外,更要注意随时诱导学生讲汉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学生能用汉语进行回答,目的也就达到了。经常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如果全班的学生都能这样做,那么学生之间就可以创造情景练习会话的环境。
第四,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汉语活动日,扩大汉语实践量。练写。用汉语练写,不但能巩固学生汉语词汇、句型、习惯用法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达到用词准确、句型恰当、语法正确的境界;其次,学生经常通过写的训练可以培养用汉语思维的能力以及完整表达思想的能力。再次,在写的训练中,学生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活用语言,发展其创造能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在听和读的训练中捕捉主要的语音信息,从而正确理解语言材料。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写的训练又促进了听、说、读的能力。
敏锐的汉语语感是学好汉语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它是在语言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并且是建立在语言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基础上的。老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练听练读,培养汉语语感。练听,具体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模仿跟读阶段。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或听老师读。模仿正确的读音或声调,适当讲解等语言特征和现象:
第二,辨音会意阶段。教师除加工语言材料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识别数字、时间、日期等方面作专项训练;
第三,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以情景会话和短文理解作为听力材料。
就写的方法而言,最好是抓住课文这个语言材料不放,笔头、口头复述并举,缩写或改写结合,提供语言点,让学生连句成文,还要注重对汉语书信、日记、通知、看图说话、故事、人物简介等分类进行系统训练,以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文体写作知识及技巧。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把握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有针对性地训练。
二、小学汉语文的综合训练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要学好汉语必须具备自学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教学不仅是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爱学”,把独立的学习能力交给学生。因此,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进行综合训练:一是学会使用词典,训练查词典时的迅速、准确。二是教会学生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三是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汉语文化相关的读物,多方面了解汉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语、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三、小学汉语文的运用兴趣的迁移
在汉语文修订版大纲中对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应该注意到,大纲中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把它称之为“写话”,意在明确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而兴趣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
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四、小学汉语文的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事物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表达出来。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
【关键词】汉语文 教育教学
一、小学汉语文的说写训练
在加强培养语感为目的的听读训练的同时,还必须突出提高表达能力的说写训练。练说。学生能够与他人运用汉语交流,往往会有一种成功感,会消除顾虑,树立信心。
第一,从复述课文开始:对照课文以词类转换的方式进行复述;改变人称进行复述;抓住大意,简要复述。
第二,把词语或短语放在熟悉的句型中造句。学生一般都觉得生词难记,死记硬背效果不佳且枯燥无味。若使用这种方法把每个生词造三到五个句子,那将是一举两得:既训练了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又训练了说汉语的语感。
第三,练习会话。教师应主动,除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多说汉语的语境外,更要注意随时诱导学生讲汉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学生能用汉语进行回答,目的也就达到了。经常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信心。如果全班的学生都能这样做,那么学生之间就可以创造情景练习会话的环境。
第四,每周或每月定期开展汉语活动日,扩大汉语实践量。练写。用汉语练写,不但能巩固学生汉语词汇、句型、习惯用法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达到用词准确、句型恰当、语法正确的境界;其次,学生经常通过写的训练可以培养用汉语思维的能力以及完整表达思想的能力。再次,在写的训练中,学生能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进而活用语言,发展其创造能力。同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在听和读的训练中捕捉主要的语音信息,从而正确理解语言材料。所以我们又可以说,写的训练又促进了听、说、读的能力。
敏锐的汉语语感是学好汉语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重要标志。但它是在语言活动中发展而来的,并且是建立在语言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基础上的。老师要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练听练读,培养汉语语感。练听,具体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模仿跟读阶段。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或听老师读。模仿正确的读音或声调,适当讲解等语言特征和现象:
第二,辨音会意阶段。教师除加工语言材料之外,还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识别数字、时间、日期等方面作专项训练;
第三,技能训练阶段。主要是以情景会话和短文理解作为听力材料。
就写的方法而言,最好是抓住课文这个语言材料不放,笔头、口头复述并举,缩写或改写结合,提供语言点,让学生连句成文,还要注重对汉语书信、日记、通知、看图说话、故事、人物简介等分类进行系统训练,以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文体写作知识及技巧。当然,在写的过程中要把握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有针对性地训练。
二、小学汉语文的综合训练
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生要学好汉语必须具备自学能力。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强调的:教学不仅是使学生“学会”,还要使学生“会学”、“爱学”,把独立的学习能力交给学生。因此,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还要进行综合训练:一是学会使用词典,训练查词典时的迅速、准确。二是教会学生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训练;三是指导学生广泛地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与汉语文化相关的读物,多方面了解汉语特有的表达法、习惯用语、思维习惯和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情趣。
三、小学汉语文的运用兴趣的迁移
在汉语文修订版大纲中对作文明确提出:“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应该注意到,大纲中回避了“作文”二字,而把它称之为“写话”,意在明确学生的写作就是练笔,就是要倾吐所闻、所思和所想,而兴趣则是这一目标实现的“催化剂”!
对作文感到头痛的同学,往往在写作中无话可说,语言干瘪,内容空洞。其实,他们对作文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源于他们对写作缺乏参与的兴趣和动力。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这种兴趣从何而来呢?
四、小学汉语文的会想、会读,到会写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相互联系,融会贯通的。在指导作文训练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知识”的迁移,利用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已经形成、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影响和解决写作问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自始至终地处在浓厚的观察兴趣和积极的思维王国里。这样,在作文课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把周围观察到的事物通过丰富的想象生动活泼、准确得当地表达出来。通过学习和观察,学生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多层次、多角度地使想象在作文过程中开拓思路、强化情感,促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世界著名诗人歌德曾说:“世界是那样的广阔丰富,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的全部诗都是应景即兴诗,来自现实生活中……在这段话中,歌德明确指出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绚丽多彩的生活,不也正是孩子们浓厚的兴趣所在吗?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只有感兴趣的活动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去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能动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兴趣的“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逐步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感兴趣,乐于写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