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象图式在隐喻延伸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介词词义演变的重要手段。介词on在英语词汇中表示空间概念,为人们认知抽象概念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运用意象图式探讨介词on的静态和动态空间原型意象图式,以及在空间隐喻基础上拓展的语义延伸,并且对其进行了分类举例。
【关键词】意象图式;空间隐喻;语义延伸;介词on
【作者简介】常凝棋(1995-),女,山西临汾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引言
意象图式最早是由Johnson于1987年在The Body in the Mind中提出来的。 Johnson(1987)把意象图式描述为在人们与外界互相感知、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的、赋予我们经验一致性结构的动态性模式。他强调指出,在图式前添加“意象”的目的,是为区别于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图式是以空间结构为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Lakoff (1987)将意象图式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连接、动力、平衡,或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人的经验和知识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上的。所以意象图式就是我们在与日常生活的互相作用中产生的简明的、基本的认知结构,它建立在具体意象之上,归纳概括了众多不同物体、状态、行为事件的普遍特点,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并指导推理,形成对有形体的想象式理解。
一、理论框架
意象图式具有完形结构,在我们的经验和认知中是有意义的统一整体。认知语言学认为整体完形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而且感知整体比感知部分更容易。Langacker(1987)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ajector, TR)、路标(landmark, 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表现的是TR与LM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TR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空间方位不确定,LM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TR所经过的路径称为PATH。意象图式既可表示TR与LM之间的静态关系,也可表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当所表示关系为静态关系时,PATH为零。当关系为动态,不是像直观图式所显示的静止固定的模式。它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意象图式是一种能动性结构。人们可用来组织、构建经验。另一方面,它是相对灵活的,可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于同一图式上的不同情境。所以,意象图式的动态性对解释词汇的多义现象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Langacker(1987)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来探讨介词on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延伸。
二、介词on的意象图示
根据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以下简称 OALD),介词on 最基本的释义是:(在某位置中或进入某位置中)覆盖,接触(某表面) 或形成其一部分。该语义表示物体间的静态空间关系,其意象图式为图一,根据 OALD,介词on还有一种释义是:(指示方向) 朝、向。其动态空间的原型意象图式为图二。
图 1 中 TR 和 LM 是有接触的,TR 的路径为零,它与 LM 之间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关系之中。在英语表达中有如下的例子:
(1)Leave the glass on the table.(杯子就在桌上放着吧)
在例1中,glass 是射体,table是路标,它们互相接触,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关系中。介词 on 的其他语义大多数都是基于以上的基本语义延展出来的,如: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由(某人或某物)支撑;用(某事物);论及等。这些语义都表示一种相对的静态关系,它们的意象图式以图1来表示。如“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此义,可以把时间段上的每个点看作是一个个路标,在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看作是射体(即事情),位于路标(即某个时间点)之上,就可以用原型意象图式来表示。
图2中的St1、St2、St3分别表示运动的三个阶段,TR不断地向LM靠近,直到进入LM的范围为止,因此,TR形成了一条路径,例子如下:
(2)The thief pulled a knife on a policeman.(那个小偷拔出刀向一名警察刺去)
例2中的knife是射体,a policeman是路标,knife不断地接近a policeman,最终往往会受到外力的阻止而停下来,所以可能出现两种结果,knife刺进去了或knife没有接触到policeman。但 knife 的路径是不会变的,都是以接近或进入路标范围为目标。以上是对介词on的静态和动态空间的原型意象图式的分析,那么,介词 on 是如何以基本释义为基础进行语义的延伸呢?
三、介词on语义的空间隐喻延伸
空间隐喻指的是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可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理解的意象图示,在此基础上,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意象图示投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与此同时,在把空间概念作为源域投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之中,空间域的意象及内在逻辑都会保留下来,这就形成了空间隐喻的基础。介词on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隐喻含义,而隐喻含義形成的过程就是源域向目标域投射的过程,此过程主要是实现了空间域向非空间域的投射。通过研究分析,这些非空间域( 即目标域) 主要分为四个范畴:逻辑关系、方式、时间、社会关系。
1.逻辑关系。该范畴反映目标域中某事物的基础或理由以及事物间的递进关系。根据力学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射体和路标相接触的时候,射体给予路标一种力,路标会对射体产生反作用力。在空间场景中,路标支持射体,射体会施加或大或小的作用于路标。在概念域里,射体对界标产生某种控制性和影响性的接触时,其影响也会产生。因此,介词 on 逐渐产生了表示 “影响”的义项。例如: (5)On his advice I applied for the job. (我听从他的建议申请了这份工作)
2.方式。该范畴反映目标域的活动形式及手段。在空间意向中,射体依附在路標之上。这一空间义项投射在抽象域时,可将射体引申为一个隐性或显性动作的基础前提或理由等,表示“依赖、依靠”。射体与路标相互接触,路标作为射体的依靠基础,对射体有一种潜在的、向上的支撑力。因此,这种支撑力可被引申为一个隐性或显性动作的基础、前提、依据或理由等。
(6)The old lady lives on a pension. (那位老妇人靠养老金生活)
3.时间。该范畴反映目标域的活动时间。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基于空间概念而产生。
空间概念相对来说更直接更容易被人类所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实物的移动却不能看到时间位置的运动。所以,人们通常通过空间物体位置的移动等来感知和谈论时间。介词 on 的空间义项映射到抽象域的时候,射体表示某一特定的短暂时间,而路标则表示一段时间。on 所表达的某一特定位置与某一特定时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建立,所以用介词on 表示某一特定的时间成为了普遍现象。例如:
(7)I will go to your house on Sunday.(星期天我会去你家)
4.社会关系。该范畴反映目标域中活动主体隶属某集团或某组织的关系。在部分图式里,射体与路标相接触并且是路标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这一空间义项被映射到抽象域时,就可以用隐喻表示射体是路标的一员。例如:
(8)He is on the school team.(他是校队中的一员)
四、总结
本文运用意象图式展开对空间介词 on 的空间原型意义和隐喻引申意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介词on具有静态和动态原型意象图式,其他语义的意象图式可以基于原型意象图式转变而来。其次,介词on的语义通过空间隐喻,利用空间域向非空间域的投射来实现语义的延伸,其隐喻语义延伸至四个范畴。通过隐喻和意象图式对空间介词on的多义语义研究,对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内部结构有很大帮助,我们也可以看到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在空间介词的多义现象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Lakoff,G.
【关键词】意象图式;空间隐喻;语义延伸;介词on
【作者简介】常凝棋(1995-),女,山西临汾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
引言
意象图式最早是由Johnson于1987年在The Body in the Mind中提出来的。 Johnson(1987)把意象图式描述为在人们与外界互相感知、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反复出现的、赋予我们经验一致性结构的动态性模式。他强调指出,在图式前添加“意象”的目的,是为区别于心理学中的图式理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图式是以空间结构为基础,来自人本身与外界互动的基本感觉、运动经验。Lakoff (1987)将意象图式定义为“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反复出现的结构,如容器、路径、连接、动力、平衡,或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人的经验和知识就是建立在这些基本结构和关系上的。所以意象图式就是我们在与日常生活的互相作用中产生的简明的、基本的认知结构,它建立在具体意象之上,归纳概括了众多不同物体、状态、行为事件的普遍特点,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概念并指导推理,形成对有形体的想象式理解。
一、理论框架
意象图式具有完形结构,在我们的经验和认知中是有意义的统一整体。认知语言学认为整体完形知觉大于部分之和,而且感知整体比感知部分更容易。Langacker(1987)认为意象图式主要由射体(trajector, TR)、路标(landmark, 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表现的是TR与LM之间某种不对称的关系,TR为这一不对称关系中的主体,空间方位不确定,LM为参照物,为主体的方位确定提供参照。TR所经过的路径称为PATH。意象图式既可表示TR与LM之间的静态关系,也可表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当所表示关系为静态关系时,PATH为零。当关系为动态,不是像直观图式所显示的静止固定的模式。它的动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意象图式是一种能动性结构。人们可用来组织、构建经验。另一方面,它是相对灵活的,可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于同一图式上的不同情境。所以,意象图式的动态性对解释词汇的多义现象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Langacker(1987)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来探讨介词on的原型意象图式及其空间隐喻延伸。
二、介词on的意象图示
根据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以下简称 OALD),介词on 最基本的释义是:(在某位置中或进入某位置中)覆盖,接触(某表面) 或形成其一部分。该语义表示物体间的静态空间关系,其意象图式为图一,根据 OALD,介词on还有一种释义是:(指示方向) 朝、向。其动态空间的原型意象图式为图二。
图 1 中 TR 和 LM 是有接触的,TR 的路径为零,它与 LM 之间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关系之中。在英语表达中有如下的例子:
(1)Leave the glass on the table.(杯子就在桌上放着吧)
在例1中,glass 是射体,table是路标,它们互相接触,处于一种相对静态的关系中。介词 on 的其他语义大多数都是基于以上的基本语义延展出来的,如: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由(某人或某物)支撑;用(某事物);论及等。这些语义都表示一种相对的静态关系,它们的意象图式以图1来表示。如“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此义,可以把时间段上的每个点看作是一个个路标,在某个时间发生的事情就可以看作是射体(即事情),位于路标(即某个时间点)之上,就可以用原型意象图式来表示。
图2中的St1、St2、St3分别表示运动的三个阶段,TR不断地向LM靠近,直到进入LM的范围为止,因此,TR形成了一条路径,例子如下:
(2)The thief pulled a knife on a policeman.(那个小偷拔出刀向一名警察刺去)
例2中的knife是射体,a policeman是路标,knife不断地接近a policeman,最终往往会受到外力的阻止而停下来,所以可能出现两种结果,knife刺进去了或knife没有接触到policeman。但 knife 的路径是不会变的,都是以接近或进入路标范围为目标。以上是对介词on的静态和动态空间的原型意象图式的分析,那么,介词 on 是如何以基本释义为基础进行语义的延伸呢?
三、介词on语义的空间隐喻延伸
空间隐喻指的是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来源于人们与大自然的相互作用,并可形成一系列可以直接理解的意象图示,在此基础上,人们将这些具体的意象图示投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上,形成了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的语言。与此同时,在把空间概念作为源域投射到目标域上的过程之中,空间域的意象及内在逻辑都会保留下来,这就形成了空间隐喻的基础。介词on通过空间隐喻的方式形成了许多不同的隐喻含义,而隐喻含義形成的过程就是源域向目标域投射的过程,此过程主要是实现了空间域向非空间域的投射。通过研究分析,这些非空间域( 即目标域) 主要分为四个范畴:逻辑关系、方式、时间、社会关系。
1.逻辑关系。该范畴反映目标域中某事物的基础或理由以及事物间的递进关系。根据力学原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当射体和路标相接触的时候,射体给予路标一种力,路标会对射体产生反作用力。在空间场景中,路标支持射体,射体会施加或大或小的作用于路标。在概念域里,射体对界标产生某种控制性和影响性的接触时,其影响也会产生。因此,介词 on 逐渐产生了表示 “影响”的义项。例如: (5)On his advice I applied for the job. (我听从他的建议申请了这份工作)
2.方式。该范畴反映目标域的活动形式及手段。在空间意向中,射体依附在路標之上。这一空间义项投射在抽象域时,可将射体引申为一个隐性或显性动作的基础前提或理由等,表示“依赖、依靠”。射体与路标相互接触,路标作为射体的依靠基础,对射体有一种潜在的、向上的支撑力。因此,这种支撑力可被引申为一个隐性或显性动作的基础、前提、依据或理由等。
(6)The old lady lives on a pension. (那位老妇人靠养老金生活)
3.时间。该范畴反映目标域的活动时间。时间是一个抽象概念,基于空间概念而产生。
空间概念相对来说更直接更容易被人类所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实物的移动却不能看到时间位置的运动。所以,人们通常通过空间物体位置的移动等来感知和谈论时间。介词 on 的空间义项映射到抽象域的时候,射体表示某一特定的短暂时间,而路标则表示一段时间。on 所表达的某一特定位置与某一特定时间的紧密关系因此建立,所以用介词on 表示某一特定的时间成为了普遍现象。例如:
(7)I will go to your house on Sunday.(星期天我会去你家)
4.社会关系。该范畴反映目标域中活动主体隶属某集团或某组织的关系。在部分图式里,射体与路标相接触并且是路标重要的组成部分。当这一空间义项被映射到抽象域时,就可以用隐喻表示射体是路标的一员。例如:
(8)He is on the school team.(他是校队中的一员)
四、总结
本文运用意象图式展开对空间介词 on 的空间原型意义和隐喻引申意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介词on具有静态和动态原型意象图式,其他语义的意象图式可以基于原型意象图式转变而来。其次,介词on的语义通过空间隐喻,利用空间域向非空间域的投射来实现语义的延伸,其隐喻语义延伸至四个范畴。通过隐喻和意象图式对空间介词on的多义语义研究,对语言学习者掌握语言的内部结构有很大帮助,我们也可以看到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在空间介词的多义现象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及广阔前景。
参考文献:
[1]Johnson,M.The body in the mind:the bodily basis of meaning, imagination and reason[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7.
[2]Lakof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