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学生培养成思想健全、品德优秀合乎社会需要,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教育
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而且能够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只有认清网络环境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异,才能根据新的条件提出新的对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于道德的说教以及思想观念的灌输,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监督者和引导者,使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比较简单。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控制各种信息的传播,也难以继续对学生思想进行灌输式引导,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起来。如何使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一个既重要又现实的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基础是人类实践,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看得见和感觉得到的。然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实。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的交往是建立在非直接性的基础上,很多人可以毫无顾忌的为所欲为。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使有些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淡薄,自我迷失,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是处于被教育的客体性地位,缺乏创造性和挑战权威的勇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各种各样信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他们由以前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主动性大大增强。如何保证学生面对丰富的信息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另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调,主要形式是讲课。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变成生动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从而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此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网上咨询服务,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问题进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上处于初始阶段,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还缺乏认识,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过于简单,网络上存在的相关问题更是没有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高校教育仍然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而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还不够重视,只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辅助性的课程,更没有从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方法改进、硬件保障等方面上建立长效机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没有广泛的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要求,忽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海量化、选择的互动性以及交往的匿名性等特点,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错位、缺位的问题。如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研究成果跳不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甚至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等同化;理论研究上的错位、缺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的错位、缺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迫切需要的科学系统的理论成果。尽管各高校都在呼吁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学校的网站上却很难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徒有虚名而已。
3.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网络化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产生诸多不适应。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素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面对网络迅速普及而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思想准备不充分而难以应付。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教育者已经没有先知先觉的信息优势,有时候面临一种尴尬境地,导致教育者的权威逐渐削弱。在这种新情况下,如果教育者不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或者不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无法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面对当前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应从以下方面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提高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总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因此,高校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建设,这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必要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管理。
2.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系统指导。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突破:第一,提高认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科学真理的追求者,应该具有开阔的理论视野,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善于学习和接受科学真理,勇于创新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第二,拓展学习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变得更加紧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等,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知识。第三,完善科研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做好政策导向和科研总体规划,各高校要建立相应保障制度。
3.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的发展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要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同时,做到“四个贴近”:贴近网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由单项性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的创新工作思路,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进和发展。
4.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网络的便利、快捷、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舞台,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要注意以下问题:切忌简单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移植到网上,应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充实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该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生动为目标,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采用多种观点的比较分析,将理论问题讲透彻、讲深入,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内容的客观性。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内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开拓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更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沈状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年8月
[2]金树人《生活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10月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教育
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改善大学生知识结构,而且能够丰富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升当代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需要。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社会各个方面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新的特征。只有认清网络环境与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差异,才能根据新的条件提出新的对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偏重于道德的说教以及思想观念的灌输,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在这种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监督者和引导者,使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比较简单。在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难控制各种信息的传播,也难以继续对学生思想进行灌输式引导,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复杂起来。如何使得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一个既重要又现实的问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基础是人类实践,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看得见和感觉得到的。然而,网络技术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现实。在网络世界里,人们的交往是建立在非直接性的基础上,很多人可以毫无顾忌的为所欲为。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盛行,使有些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淡薄,自我迷失,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是处于被教育的客体性地位,缺乏创造性和挑战权威的勇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上的各种各样信息,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想更加解放,他们由以前的客体地位转变为主体地位,主动性大大增强。如何保证学生面对丰富的信息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另外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调,主要形式是讲课。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学内容变成生动的声音、图像、视频等,从而使教学内容不再枯燥。此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网上咨询服务,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问题进行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体上处于初始阶段,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还缺乏认识,采取的方法和手段过于简单,网络上存在的相关问题更是没有解决。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我国的高校教育仍然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而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还不够重视,只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辅助性的课程,更没有从理论研究、队伍建设、方法改进、硬件保障等方面上建立长效机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是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没有广泛的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要求,忽视网络环境中信息的海量化、选择的互动性以及交往的匿名性等特点,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理论与实践脱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错位、缺位的问题。如研究成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研究成果跳不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框架,甚至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等同化;理论研究上的错位、缺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的错位、缺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迫切需要的科学系统的理论成果。尽管各高校都在呼吁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在学校的网站上却很难找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徒有虚名而已。
3.教育者素质有待提高。网络化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素质产生诸多不适应。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虽然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和专业文化素质,拥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面对网络迅速普及而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特点,思想准备不充分而难以应付。网络的开放性、信息的丰富性和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使教育者已经没有先知先觉的信息优势,有时候面临一种尴尬境地,导致教育者的权威逐渐削弱。在这种新情况下,如果教育者不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或者不懂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就无法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
面对当前网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应从以下方面来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提高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总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因此,高校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建设,这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必要将其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管理。
2.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新工作,需要科学理论的系统指导。当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要注意以下方面的突破:第一,提高认识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科学真理的追求者,应该具有开阔的理论视野,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善于学习和接受科学真理,勇于创新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第二,拓展学习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变得更加紧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以及传播学的基本原理等,都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础知识。第三,完善科研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重点做好政策导向和科研总体规划,各高校要建立相应保障制度。
3.培养高素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网络的发展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要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要有良好的信息道德;要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同时,做到“四个贴近”:贴近网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现由单项性向多层次、多侧面拓展的创新工作思路,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改进和发展。
4.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网络的便利、快捷、信息量大、效率高的特点,不仅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舞台,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建设要注意以下问题:切忌简单地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移植到网上,应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充实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生命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应该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信息生动为目标,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采用多种观点的比较分析,将理论问题讲透彻、讲深入,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中内容的客观性。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当前及今后很长时间内面临的重大问题,加强大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开拓了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视野,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更丰富和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有着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沈状海《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年8月
[2]金树人《生活咨询与辅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10月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