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区域活动的开展既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游戏的领地,又给孩子创设自主性发展的舞台。通过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的活动机会。本文中教师的视角从关注区域活动中直接指导,改变为利用区域中的隐性媒体让幼儿通过与媒体的“潜对话”发展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区域活动 潜对话
一、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背景分析。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不能关注每位幼儿,幼儿也没有均等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是在幼儿的心中却都存在一个鲜活的、多彩的世界。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同。当幼儿自己能够玩出花样或能和同伴一起玩的,教师关注的多,经常会跑到那里去询问是在玩什么,怎样玩,表现出饶有兴趣,有的甚至自娱自乐,忘记了自己教育者的身份(有的是显示自己在参与);再者就是到能力差的幼儿那边询问想玩什么,并让他们或教他们玩;对好动调皮的多是约束他们不乱跑;而内向安静的幼儿经常是无暇顾及。
幼儿争抢自己要的材料。当幼儿需要增添材料时会出现与同伴争抢同一种材料的现象,教师一般会帮他们取材料,对于争吵的,教师会要求一方先让,或让他们一起玩,幼儿基本会按教师的意思进行。幼儿专注于自己的操作,他们各自进行着不同层次的探索,不与教师或同伴产生任何的互动,他们从头到尾在摆弄材料,玩过一种,收拾起来再去玩另一种,不与任何人产生互动。
二、关注“潜对话”促进幼儿的发展
潜对话,顾名思义是指没有通过口头而是通过其他媒介进行交流的一种对话形式。对于不同个体的幼儿,如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借助媒介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也为我们的教育打开了另一扇门。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要关注区域中显性和隐性的“潜对话”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小班幼儿年龄小、不善表达。潜对话正是关注此并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师幼交往形式。在这种对话中,教师与幼儿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教师通过观看幼儿、观察细节去感悟。
1、自我发现——操作中的“潜对话”。观察:小班表演角的“娃娃穿衣服”。刚开始时,可可把衣服从下往上穿在娃娃身上,可是发现娃娃的手没有穿进去;于是她换个方向,先把衣服套在娃娃的一只手上,然后再去套头,可怎么也套不进去,重来了几次都不成功。
反思:如果我们一看到她穿不进去,就急着帮她,虽然很快可以让她体会到成功,但就没有她自己尝试穿衣服的过程了。教师要认真冷静地观察判断,不要总认为幼儿年龄小,什么都需要教师直接帮忙。
2、同伴分享——交流中的“潜对话”。观察:数学角活动“瓶宝宝游戏”。一开始幼儿就都不理会所谓的要求,只顾着往瓶子里装豆豆,并比较着谁装得多。装了一会儿,有的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只见拉拉分别把不同颜色的豆豆装进不同的瓶子,还摇晃着去听声音,并高兴地让别人听,紧接就有幼儿学他的样子了,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听声音了,并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操作结果。
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不要划一地要求幼儿,更不要同一地、指令性地要求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因为只有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孩子才能会多一些发现。
3、参与需求——材料中的“潜对话”。观察:玩具角是利用孩子们家中带来的玩具新设立的区域。一开始时,来这里光顾的幼儿最多,他们往往拿上属于自己的玩具开始玩起来,乐此不彼!两个星期后,来这里的幼儿越来越少,偶尔有幼儿进入,也只是这儿看看,那儿摸摸,一会儿又走开了。
反思:教师可利用“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简单玩具的装卸,电动玩具的秘密(延伸出电池的话题),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我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玩具变变变(同样一种玩具玩出不同花样),并认真反馈幼儿的每一次发现与体验,让幼儿在教师的积极互动中获得互动的动机和行为,乐意再互动。
4、重复操作——持续中的“潜对话”。观察:其其是个文静的小女孩,每次区域活动她都选择到“小画室”去玩。来到画室,其其总是拿起两张纸和一盒蜡笔开始画个不停。画面上有两个人,一大一小。其其对老师说:“我和妈妈在草地上玩,很开心。”整整一个星期,其其都是画的这个内容,所不同的是画面上的人动作有了小小变动,背景有了一些改变。
反思:幼儿在不断的重复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幼儿要么喜欢自己的绘画内容,要么就是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绘画水平,所以他要再画。如果我们老师能从这个层面看待幼儿,就能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就能因势利导地支持幼儿进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
四、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中的困惑与思考
在对区域活动中的“潜对话”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小班区域指导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有:教师还不能很好地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上了解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无法判断幼儿实质性的操作活动。区域活动体现“玩中学”的理念,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何让幼儿在“潜对话”中较好较快地去发现,去探究。
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说过:“要尊重他,就必须先了解他。关怀和责任如不在关于其个性的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那是盲目的。”对于幼儿借助媒体的“独白”,教师只有善于观察、细心体会才能读懂。教师有了对幼儿的了解,才能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而潜对话正是让教师与幼儿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到达彼此的世界,接纳彼此的思想。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彼此之间的“潜对话”,让我们的沟通更无限!
参考文献:
[1]行动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3] 山东中路幼儿园.幼儿学习区活动宝典
[关键词]区域活动 潜对话
一、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的背景分析。
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不能关注每位幼儿,幼儿也没有均等的机会与教师进行交流,但是在幼儿的心中却都存在一个鲜活的、多彩的世界。教师对幼儿的关注不同。当幼儿自己能够玩出花样或能和同伴一起玩的,教师关注的多,经常会跑到那里去询问是在玩什么,怎样玩,表现出饶有兴趣,有的甚至自娱自乐,忘记了自己教育者的身份(有的是显示自己在参与);再者就是到能力差的幼儿那边询问想玩什么,并让他们或教他们玩;对好动调皮的多是约束他们不乱跑;而内向安静的幼儿经常是无暇顾及。
幼儿争抢自己要的材料。当幼儿需要增添材料时会出现与同伴争抢同一种材料的现象,教师一般会帮他们取材料,对于争吵的,教师会要求一方先让,或让他们一起玩,幼儿基本会按教师的意思进行。幼儿专注于自己的操作,他们各自进行着不同层次的探索,不与教师或同伴产生任何的互动,他们从头到尾在摆弄材料,玩过一种,收拾起来再去玩另一种,不与任何人产生互动。
二、关注“潜对话”促进幼儿的发展
潜对话,顾名思义是指没有通过口头而是通过其他媒介进行交流的一种对话形式。对于不同个体的幼儿,如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借助媒介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也为我们的教育打开了另一扇门。
在幼儿的区域活动中,要关注区域中显性和隐性的“潜对话”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小班幼儿年龄小、不善表达。潜对话正是关注此并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的师幼交往形式。在这种对话中,教师与幼儿不面对面直接交流,而是教师通过观看幼儿、观察细节去感悟。
1、自我发现——操作中的“潜对话”。观察:小班表演角的“娃娃穿衣服”。刚开始时,可可把衣服从下往上穿在娃娃身上,可是发现娃娃的手没有穿进去;于是她换个方向,先把衣服套在娃娃的一只手上,然后再去套头,可怎么也套不进去,重来了几次都不成功。
反思:如果我们一看到她穿不进去,就急着帮她,虽然很快可以让她体会到成功,但就没有她自己尝试穿衣服的过程了。教师要认真冷静地观察判断,不要总认为幼儿年龄小,什么都需要教师直接帮忙。
2、同伴分享——交流中的“潜对话”。观察:数学角活动“瓶宝宝游戏”。一开始幼儿就都不理会所谓的要求,只顾着往瓶子里装豆豆,并比较着谁装得多。装了一会儿,有的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只见拉拉分别把不同颜色的豆豆装进不同的瓶子,还摇晃着去听声音,并高兴地让别人听,紧接就有幼儿学他的样子了,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听声音了,并互相交流着自己的操作结果。
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了解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不要划一地要求幼儿,更不要同一地、指令性地要求幼儿进行操作学习。因为只有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孩子才能会多一些发现。
3、参与需求——材料中的“潜对话”。观察:玩具角是利用孩子们家中带来的玩具新设立的区域。一开始时,来这里光顾的幼儿最多,他们往往拿上属于自己的玩具开始玩起来,乐此不彼!两个星期后,来这里的幼儿越来越少,偶尔有幼儿进入,也只是这儿看看,那儿摸摸,一会儿又走开了。
反思:教师可利用“玩具”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简单玩具的装卸,电动玩具的秘密(延伸出电池的话题),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我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玩具变变变(同样一种玩具玩出不同花样),并认真反馈幼儿的每一次发现与体验,让幼儿在教师的积极互动中获得互动的动机和行为,乐意再互动。
4、重复操作——持续中的“潜对话”。观察:其其是个文静的小女孩,每次区域活动她都选择到“小画室”去玩。来到画室,其其总是拿起两张纸和一盒蜡笔开始画个不停。画面上有两个人,一大一小。其其对老师说:“我和妈妈在草地上玩,很开心。”整整一个星期,其其都是画的这个内容,所不同的是画面上的人动作有了小小变动,背景有了一些改变。
反思:幼儿在不断的重复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而且情感、态度和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幼儿要么喜欢自己的绘画内容,要么就是不满足自己现有的绘画水平,所以他要再画。如果我们老师能从这个层面看待幼儿,就能为幼儿创设宽松、自主的环境,就能因势利导地支持幼儿进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
四、教师在区域活动指导中的困惑与思考
在对区域活动中的“潜对话”观察反思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在小班区域指导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惑,主要有:教师还不能很好地从幼儿的行为表现上了解幼儿活动和发展的需要,无法判断幼儿实质性的操作活动。区域活动体现“玩中学”的理念,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如何让幼儿在“潜对话”中较好较快地去发现,去探究。
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说过:“要尊重他,就必须先了解他。关怀和责任如不在关于其个性的知识的指导下进行,那是盲目的。”对于幼儿借助媒体的“独白”,教师只有善于观察、细心体会才能读懂。教师有了对幼儿的了解,才能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而潜对话正是让教师与幼儿在这种无声的交流中,到达彼此的世界,接纳彼此的思想。让我们更多地关注彼此之间的“潜对话”,让我们的沟通更无限!
参考文献:
[1]行动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3] 山东中路幼儿园.幼儿学习区活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