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2005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教育部高教司共同发起了“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计划,成为教育部和企业在精品课程建设领域的第一个合作项目。请您谈谈微软和教育部合作的背景?
张高:好的。从1999到2002年,微软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培训,讲一些微软的最新技术。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反馈,我们感觉到通过几天的短期培训是很难真正地帮助高校了解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并融入课程。技术本身是很复杂的,支持老师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2002年,我们就采取立项的方式,通过选择热点课题,找一些对此有兴趣的老师,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让他们花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搞科研,帮助他们成为此方面的专家,同时,把这些老师了解的技术融入课程。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卓有成效的,也培养出了不少微软的技术专家。
同时,我们在培训课程的选题上做了许多探索,早期我们在给老师讲Windows操作系统内容时,我们得到一些反馈,老师最需要了解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的内核技术,如微软的Windows XP、Vista的最新技术。而传统的培训体系以及教材更多地局限在基本的原理,因此,我们在设定课程选题上,选取了一些最新和最核心的技术,比如操作系统内核、嵌入式和移动技术等。
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希望能够将企业的最新技术、主流技术尽快地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该项目的基础之上,2005年,微软与教育部合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成为最早在精品课程建设领域和教育部合作的企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立项以来的总体进展情况?
张高:从“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立项开始至今,该计划已支持33所高校的63门课程。包括与微软技术相关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编译原理、程序设计语言7个课程类。在立项的63门课程中,已有3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
记者:请您谈谈微软的最新技术与核心技术课程,以及微软是如何把核心技术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的?
张高:好的,我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课程中,学校老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于开发层面的,而针对于操作系统内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很少,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这也源于以前微软没有将Windows内核和一些源代码公开,教师对Windows机制了解不多。2005年,通过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和产品部的努力,微软决定将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一些源代码等提供给教育界。这一举措使教师深入地了解了Windows内核机制、并做一些内核方面的实验,进而给学生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是新技术,如嵌入式技术。微软的技术更新比较快,2005年微软推出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现在市场的使用率已达60%。为了使老师尽快地了解这一技术,微软将有关嵌入式的一些技术产品资料和源代码共享给教育界,并通过教育部精品课程这个平台,对嵌入式课程给予立项支持。现在许多老师已经对嵌入式技术非常熟悉了。
三是关于软件开发方法。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是在教育部和高校的要求下立项的。微软作为一个软件公司,有许多开发大型软件的成功案例。如 Windows、Office是微软组织几千人甚至是上万人开发出来的。这些大型的软件开发如何组织、如何协调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育部高教司也要求我们把这方面内容加入到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当中,为此,我们系统地整理出了微软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经验,并立项支持基于微软技术的软件工程。
从以上三类课程可以看到,我们围绕微软最新最核心的技术平台,通过培训的方式,使得新技术很快推广到了学校。
记者:“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如何运作?微软给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
张高:具体的支持方式,首先通过教育部高教司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立项,纳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支持范围。
其次,我们将对每个立项的课程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经费主要用在课件开发和网站建设上。以前老师所准备的课件都是为自己课上所用,不同的老师在上同样课程的时候,又要重新做课件,很多课件内容是相同的,老师的重复劳动量很大。我们希望通过立项支持,把上同主题课程的老师组织在一起,共同开发一个精品课件,并且共享出来。这不仅增进了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校际教师之间的协作。
还有,我们在课程的推广以及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开展合作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出版教材,组织教学研讨会等。同时,还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联系,推荐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记者:请您谈谈目前项目产生的积极效果,对学生就业,增加技能方面有什么帮助等等?
张高:三年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更快地接触了微软的最新技术,在其毕业后进行择业时,有许多优势。比如,企业在对毕业生进行入职面试时,非常关注学生对相关技术的了解程度,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出来后,学生是否了解。传统的课程体系,缺少这方面的内容,而微软精品课程的开设,弥补了这一不足。
另一方面,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以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局限于在课堂,局限于本校老师现有的资源,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这个平台,使学生不管是在哪里都能学习,相对来说,学习资源是平衡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围绕精品课程项目都做了哪些推广宣传工作?
张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教学研讨会。例如每年我们都在全国操作系统研讨会以及与同济大学组织的嵌入式课程研讨会、浙江大学组织的软件工程研讨会上,把精品课程作为一个重要主题来讲,与会老师有一些反馈能够及时地提供给精品课程建设的老师,同时,也使老师有更多机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沟通经验,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二是与出版社合作推广精品课程。目前,出版社也把针对于新技术的精品课程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的出版类型,有了精品课程这个平台,出版社可以更快地发现编写某个领域新技术的老师,这样,给予获得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这些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像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另外,我们计划今年秋年,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将优秀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课程推荐。还将推荐至第三方培训机构或出版社。同时,加强和高校的联系,与高校合作举办教学研讨会,如计划与湖南大学举办软件开发课程建设研讨会。
记者:怎样想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开发在线申报评审平台?
张高:目前大部分的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都是手工作业,工作量很大,申报课程的老师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专家也是如此。当时我们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探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提需求,他们来建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在线申报评审平台。这个平台已于今年三月份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个平台不仅使老师可以在线申报课程,而且使专家也可以在线进行评审。纸质的申报材料报教育部高教司备案,这样节省了许多开支,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使评审更加公平、透明。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阶段,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上有哪些工作重点?
张高:首先,我们计划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建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网。精品课程的共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精品课程网站都是由老师自己来承建,各个老师的专长不同,由他们各自承建这个网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计划开发一个使老师可以直接提交课件,进行在线答疑的平台,这样老师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课程的内容,而不是关注网站建设本身。这项工作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其次,我们将对整个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评估。用统一的标准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开通情况和网页访问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发掘老师和学生更关注于哪方面的技术或课程等,从而为以后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这也是见证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成效的一种手段。
记者: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三年来,您有哪些体会?
张高:回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开启了校企合作的一个新模式。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教育部和微软都非常关注的方面,以前都是各自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相对独立,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这个平台,能够把双方的力量和资源集中在一起,让更多微软的技术人员,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核心在于发掘并支持它的共享,一门课程不是申报了就是精品,我们要求所申报的这门课程必须是讲授了两年以上,课程内容已调整得比较系统,各方面相对熟悉,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一些新技术,来达到精品的要求。
第三,建设好精品课程网站这个平台,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微软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只有双方保持长期的沟通,才能使精品课程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感谢您接受采访,也祝愿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能够建设得越来越好!
张高:好的。从1999到2002年,微软每年通过组织教师培训,讲一些微软的最新技术。在培训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反馈,我们感觉到通过几天的短期培训是很难真正地帮助高校了解企业的一些新技术并融入课程。技术本身是很复杂的,支持老师的教学,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2002年,我们就采取立项的方式,通过选择热点课题,找一些对此有兴趣的老师,给他们提供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让他们花半年或一年的时间搞科研,帮助他们成为此方面的专家,同时,把这些老师了解的技术融入课程。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是卓有成效的,也培养出了不少微软的技术专家。
同时,我们在培训课程的选题上做了许多探索,早期我们在给老师讲Windows操作系统内容时,我们得到一些反馈,老师最需要了解的是微软的操作系统的内核技术,如微软的Windows XP、Vista的最新技术。而传统的培训体系以及教材更多地局限在基本的原理,因此,我们在设定课程选题上,选取了一些最新和最核心的技术,比如操作系统内核、嵌入式和移动技术等。
2003年,教育部实施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希望能够将企业的最新技术、主流技术尽快地纳入到教学体系中,在该项目的基础之上,2005年,微软与教育部合作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合作开展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成为最早在精品课程建设领域和教育部合作的企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立项以来的总体进展情况?
张高:从“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立项开始至今,该计划已支持33所高校的63门课程。包括与微软技术相关的: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编译原理、程序设计语言7个课程类。在立项的63门课程中,已有3门获得国家精品课程。
记者:请您谈谈微软的最新技术与核心技术课程,以及微软是如何把核心技术融入到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中的?
张高:好的,我谈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Windows操作系统。在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课程中,学校老师讲授的大部分内容是针对于开发层面的,而针对于操作系统内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很少,不利于教师的教学。这也源于以前微软没有将Windows内核和一些源代码公开,教师对Windows机制了解不多。2005年,通过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关系部和产品部的努力,微软决定将Windows操作系统内核技术、一些源代码等提供给教育界。这一举措使教师深入地了解了Windows内核机制、并做一些内核方面的实验,进而给学生讲授Windows操作系统更深层次的内容。
二是新技术,如嵌入式技术。微软的技术更新比较快,2005年微软推出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现在市场的使用率已达60%。为了使老师尽快地了解这一技术,微软将有关嵌入式的一些技术产品资料和源代码共享给教育界,并通过教育部精品课程这个平台,对嵌入式课程给予立项支持。现在许多老师已经对嵌入式技术非常熟悉了。
三是关于软件开发方法。这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这门课程是在教育部和高校的要求下立项的。微软作为一个软件公司,有许多开发大型软件的成功案例。如 Windows、Office是微软组织几千人甚至是上万人开发出来的。这些大型的软件开发如何组织、如何协调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教育部高教司也要求我们把这方面内容加入到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当中,为此,我们系统地整理出了微软的开发工具和开发经验,并立项支持基于微软技术的软件工程。
从以上三类课程可以看到,我们围绕微软最新最核心的技术平台,通过培训的方式,使得新技术很快推广到了学校。
记者:“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项目如何运作?微软给学校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
张高:具体的支持方式,首先通过教育部高教司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共同立项,纳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支持范围。
其次,我们将对每个立项的课程提供一定的项目经费。经费主要用在课件开发和网站建设上。以前老师所准备的课件都是为自己课上所用,不同的老师在上同样课程的时候,又要重新做课件,很多课件内容是相同的,老师的重复劳动量很大。我们希望通过立项支持,把上同主题课程的老师组织在一起,共同开发一个精品课件,并且共享出来。这不仅增进了校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校际教师之间的协作。
还有,我们在课程的推广以及以课程建设为依托开展合作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如出版教材,组织教学研讨会等。同时,还和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联系,推荐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记者:请您谈谈目前项目产生的积极效果,对学生就业,增加技能方面有什么帮助等等?
张高:三年来,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
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更快地接触了微软的最新技术,在其毕业后进行择业时,有许多优势。比如,企业在对毕业生进行入职面试时,非常关注学生对相关技术的了解程度,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出来后,学生是否了解。传统的课程体系,缺少这方面的内容,而微软精品课程的开设,弥补了这一不足。
另一方面,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以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局限于在课堂,局限于本校老师现有的资源,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这个平台,使学生不管是在哪里都能学习,相对来说,学习资源是平衡的,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记者:围绕精品课程项目都做了哪些推广宣传工作?
张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组织教学研讨会。例如每年我们都在全国操作系统研讨会以及与同济大学组织的嵌入式课程研讨会、浙江大学组织的软件工程研讨会上,把精品课程作为一个重要主题来讲,与会老师有一些反馈能够及时地提供给精品课程建设的老师,同时,也使老师有更多机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沟通经验,形成了一种非常有效的交流方式。
二是与出版社合作推广精品课程。目前,出版社也把针对于新技术的精品课程教材作为一个重要的出版类型,有了精品课程这个平台,出版社可以更快地发现编写某个领域新技术的老师,这样,给予获得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这些老师也是一个很大的支持。像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教出版社等都是我们很好的合作伙伴。
另外,我们计划今年秋年,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合作,将优秀的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向国家精品课程推荐。还将推荐至第三方培训机构或出版社。同时,加强和高校的联系,与高校合作举办教学研讨会,如计划与湖南大学举办软件开发课程建设研讨会。
记者:怎样想到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合作开发在线申报评审平台?
张高:目前大部分的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工作都是手工作业,工作量很大,申报课程的老师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地域,专家也是如此。当时我们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探讨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提需求,他们来建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在线申报评审平台。这个平台已于今年三月份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这个平台不仅使老师可以在线申报课程,而且使专家也可以在线进行评审。纸质的申报材料报教育部高教司备案,这样节省了许多开支,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使评审更加公平、透明。
记者:请您谈谈下一阶段,在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上有哪些工作重点?
张高:首先,我们计划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开发建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网。精品课程的共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目前,精品课程网站都是由老师自己来承建,各个老师的专长不同,由他们各自承建这个网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计划开发一个使老师可以直接提交课件,进行在线答疑的平台,这样老师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关注课程的内容,而不是关注网站建设本身。这项工作大概需要一年的时间。
其次,我们将对整个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评估。用统一的标准对精品课程网站的开通情况和网页访问情况进行监测和统计,发掘老师和学生更关注于哪方面的技术或课程等,从而为以后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这也是见证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成效的一种手段。
记者: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建设三年来,您有哪些体会?
张高:回顾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开启了校企合作的一个新模式。精品课程的建设是教育部和微软都非常关注的方面,以前都是各自进行这方面的尝试,相对独立,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这个平台,能够把双方的力量和资源集中在一起,让更多微软的技术人员,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对教育资源的共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第二,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的核心在于发掘并支持它的共享,一门课程不是申报了就是精品,我们要求所申报的这门课程必须是讲授了两年以上,课程内容已调整得比较系统,各方面相对熟悉,在这个基础上,加入一些新技术,来达到精品的要求。
第三,建设好精品课程网站这个平台,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它需要微软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技术的更新是很快的,只有双方保持长期的沟通,才能使精品课程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感谢您接受采访,也祝愿教育部-微软精品课程能够建设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