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的简化和替代者。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相关。正确用图,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上课对脑、手、眼、口等齐头并进,这样知识在大脑中的印象才会更深刻、更强烈,记忆的知识更牢靠。所以教学中教学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用图,充分发挥它们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读图
一、认识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教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地理图像资料越来越丰富:地形图、政区图、景观图、人口图、交通,矿产......可谓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这句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其运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 地理 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用图
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还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还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获取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明确 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工具及方法,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用图的技能。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范围,根据等高线原理看出地面的起伏,地形的种类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其易于掌握,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出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
(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圖、人口增长图等;(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3、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 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三、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2、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的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度、用图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比较大,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总结——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然后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中稠密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云消雾散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能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4、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中学生学习地理又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 识难以在脑海里形成整体印 象,不易整体把握。 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质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其次,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 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圆圈表示等。再考学生在复杂的地图上无法正确判读注记,使地理事物无法迅速正确找到,或错误的读取地理事物的注记。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图使用才能顺利,地理课才能学好。
5、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
6、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 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图应简单明了,主 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目标。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会增加读图与析图的难度,容易挫伤学生用图的积极性。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渐叠加综合,以判明不同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7、运用多媒体手段中的一些方法,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读图
一、认识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教材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地理图像资料越来越丰富:地形图、政区图、景观图、人口图、交通,矿产......可谓多种多样。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这句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其运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 地理 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地理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用图
养成了运用地图的习惯还不够,在教学中,我们还得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地图,获取所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明确 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即: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正如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使用地图的工具及方法,我们的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2、关注学生用图的技能。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范围,根据等高线原理看出地面的起伏,地形的种类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其易于掌握,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读出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
(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圖、人口增长图等;(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3、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读图训练。初学读图时,理解课文的能力高于理解地图的能力,往往习惯于读书而不习惯于读图。因此,开始读 图时应从文到图,把课文中描述的地理事物的方位、范围、大小、形状、高低、水系、城镇、交通线等,在地图上找出来;即把文字知识落实在地图上,形成初步的地域(分布)观念。这是依靠课文辅助读图的过程。
三、地理教学读图与析图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棕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即一方面用图使文字具体化与形象化,另一方面用文字使图上内容规律化与系统化,从而使“死”图“活”起来,“静”的文字“动”起来。
2、要培养学生养成经常读图和用图分析问题的习惯的对地图的兴趣。培养学生看图用图的习惯这是关键,而兴趣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用图的动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图的态度、用图技巧和艺术都对学生形成用图习惯和培养对地图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用好图,然后才能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和兴趣。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地图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它表达了丰富的地理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各种信息的相互关系,以提高解决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时可先观察《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很容易看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呢?这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人的生活工作受哪些因素影响比较大,让学生各抒己见后再总结——不外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然后可让学生回顾五带分布图,得出人中稠密地区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回顾地形图观察出大部分位于平原广阔的近海地区。也可与耕地分布图比较,得出人口稠密区也是云消雾散地的主要分布区。各要素明了后再综合总结不能得出:人口稠密区是自然条件好的温暖湿润的平原地区,适时引导学生得出,这些地区农业发达,工业、交通、城市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人口稠密区。这样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地图,深入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为解决问题而使用地图努力学习。
4、正确认识学生初步利用地图的困难性,注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中学生学习地理又都是从整体开始的,学习难度大,地理知 识难以在脑海里形成整体印 象,不易整体把握。 地图就是表示一个区域内不同地理事物质不同侧面,把地图上标明的事物在大脑中复活成鲜明的形象较困难,学生不易整体把握。其次,地图是对客观地理事物的描述,其描述 方法与绘画不同,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模式相差很大,例如城市用圆圈表示等。再考学生在复杂的地图上无法正确判读注记,使地理事物无法迅速正确找到,或错误的读取地理事物的注记。因此,地理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地图使用才能顺利,地理课才能学好。
5、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即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又要符合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展。
6、教学用图在内容上要鲜明、突出,在表现形式上要清晰、醒目。课堂阅读地图要提出明确的 要求,所提要求应从简单到复杂。注意运用从分解到综合的认知规律。图应简单明了,主 题突出。读图时一次不宜提出较多的目标。在太复杂的地图中寻找信息,干扰因素多,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观察主要目标,会增加读图与析图的难度,容易挫伤学生用图的积极性。如果讲解的问题较复杂,可用几张内容单一的地图,一一观察后再逐渐叠加综合,以判明不同地理事物间的关系。
7、运用多媒体手段中的一些方法,让抽象的地理符号、图表声像俱全,形象具体,增强动态效果,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