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生活元素引入美术课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在这一观点中指出了生活元素和教育元素之间的密切关联性,认为生活中处处可见教育的元素,在教育中也处处可见生活的内容。在对学生讲解美术内容时,教师也应认识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在美术课堂中引入生活元素,以便在课堂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都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可以从自身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出发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逐步提升美术学科的教育品质。
  一、利用生活内容,完成有效导入
  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教师设计的导入形式往往决定了学生对这节课的第一印象,如果导入是欢快的,那么学生也容易形成积极的印象,而如果导入是无趣的,那么学生则会形成消极的情绪。所以,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出发积极地学习美术知识,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常见情境和事例设计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情感,使学生能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丰富多彩的美术知识。
  例如,在教学《理想的居住环境》一课时,教师可先在课前准备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及材料,为正式上课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让学生在优美的居住环境图中,迅速地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本节课上。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动听的音乐作为伴奏,进一步为学生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思考自己理想中的居住环境是怎样的,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将精力放在本节课上,沉浸于理想居住环境的思考中。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进入本节课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强烈的参与热情中,提高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动力。
  案例中,美术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元素设计导入环节,能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熟悉的事物出发,生成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情感,从而主动地步入美术课堂。
  二、挖掘生活元素,促进知识讲解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纯粹的美术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当教师单纯地以教材为工具向学生讲解美术知识时,会让课堂显得枯燥和沉闷,也不利于学生理解美术知识,而生活元素则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进行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与生活元素有机地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生活中美术元素的过程中,切实地感受到美术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价值,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图书封面》一课时,教师可通过生活元素进行知识的讲解,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先询问学生是否爱看书,爱看什么书等问题,在得到学生的肯定答复后,教师再提出“你是否仔细地观察过图书,它一般都由哪些部分组成”等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回答出“封面、书脊、封底”等内容。然后,教师为学生展示一些图书的封面,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这些封面的观察,讨论“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个性的封面”“在封面设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接着,教师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向学生讲解图书封面设计的一般流程和特点。最后,教师利用一些图书的封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这些图书的封面能够给人带来什么感觉,传递哪些信息等,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封面的存在价值和作用等。
  案例中,美术教师利用生活化的元素进行知识的讲解,能够有效地消减学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效果,使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图书封面中逐步挖掘出其中的美术知识,从而加深对美术知识的理解。
  三、引入生活材料,实现动手实践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基础美术知识之余,也应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培养,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从而基于实践感受美。而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性,使美术教师在设计材料时,也应考虑生活中的元素,引导学生利用生活材料进行美的创作,促进其思维的发散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促使生活化美术课堂的建构,教师可以将一些生活化的元素引入课堂之中,形成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材料,引导学生对生活材料进行操作。
  例如,在教学《动物面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认识动物的头部特征,使学生能利用绘制面具的方式进行造型的独特表现,教师就可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材料,逐步落实这一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先为学生讲解面具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为什么会有面具的存在。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羽毛、瓜果蔬菜、废旧材料、叶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及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等美术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一个带有个人特色的面具。最后,学生结合自己想象的面具样式,利用生活材料和美术材料制作面具,逐步将想象中的面具样式付诸实践。在学生制作好面具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展示面具的平台,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在生活中更加主动地利用各种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造,实现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案例中,美术教师为学生引入生活化的材料,并让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让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用到实处,逐步打造出带有学生个性特色的美术作品。
  四、布置生活作业,强化运用意识
  在课改背景下,教师不再将教学的空间局限于课堂之上,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期望学生能够真正地将掌握的美术知识与实际生活元素进行整合。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多以教材作为教学的资本,只让学生在课堂中使用美术知识,没有给学生创造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知识的机会。所以,为了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生活化作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广告和招贴画》一课时,教师就可根据广告和招贴画图形设计的基本要素以及構图等内容,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实现课堂教学空间的延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广告和招贴画设计中的基本要素,让学生初步掌握设计广告和招贴画的方法。然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广告和招贴画,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促使学生认识招贴画的基本分类和艺术风格等。最后,教师向学生布置“搜索身边的广告和招贴画,分析其类别和艺术创作的风格”“结合自身对广告和招贴画的了解,自选主题进行广告和招贴画的设计”等作业。学生通过完成这一作业,不仅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广告和招贴画作品中的美感,而且能够完成对本节课知识的内化,真正地将掌握的广告和招贴画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案例中,美术教师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能够为学生提供将美术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机会,使学生完成对美术知识的迁移,真正地增强运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完成对美术知识的建构。
  总之,将生活元素引入美术课堂,教师就应从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入手,立足教材,取材于生活,对美术课堂中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地方进行充分的挖掘,以便在导入环节生活化、教学内容生活化、实践材料生活化的形式中,让美术课堂更加生动、鲜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岳舒)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些教师习惯将知识点一次性灌输给学生,这样会间接增加学生的负担和压力。小学生还处于思想启蒙阶段,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较难,而且数学思维薄弱,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客观地看待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不能一味追求“我认为”,更多的是要思考“学生如何做”。而结构化教学的基本理念在于将数学教学的各项任务拆分开,带领学生层层剖析、层层提炼,并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完整的规律,这样就能帮助学生
期刊
数学教学,其目的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这就必须要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学会从数学角度进行思考,学会用相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可见,问题是关键,学生只有有效提出问题、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实质,才能有效培养数学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研习,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借助趣味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激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
期刊
以“周围世界”为源泉是幼儿情境教育的核心思维。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总是借助于某个特定的情境,而言语美育则顺应幼儿天性,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个性协调发展。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思维较为直接具体,对此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借助一定的言语情境,通过营造“周围世界”,让幼儿置身于特定的场景,通过风趣的言语,在吸引幼儿注意力的同时,有效激发他们的兴趣,促进其认知、情感及能力的有效发展。  一、借助自然景色
期刊
众所周知,批判性思维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数学的教学也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辨别分析。运用批判性思维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分析、推理,提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在培养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时应当循序渐进,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核心素养。  一、智慧容错,引导主动
期刊
当前,发展校园足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发展校园足球不是培养球星,而是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在足球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解相关足球知识,而且还要注重学生身體素质、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是身体协调性的发展,以便全面提升他们的身体机能。  一、在教学上突出协调性,丰富足球内容  足球运动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活动课程,而且还能有效训练学生身体协调性。对于绝大多数
期刊
倾听能力是一种有效的学习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有效学习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倾听情况灵活调整课堂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倾听欲望  教师在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时候,首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想要去听的兴趣和欲望,
期刊
水墨作为一种绘画材料,自古以来,人们就利用其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并由此诞生了无数的经典水墨作品。水墨画作为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开展水墨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墨文化,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以下,笔者基于生活化视角,围绕水墨画素材、笔韵、表现情感、创造空间等层面展开分析,旨在找到水墨画创意教学策略。  一、回归现实生活,寻找绘画素材  
期刊
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受思维模式局限,综合能力较弱。如何优化小学生英语学习体验,转变他们的思维模式,扩展其语言视野,继而强化英语写作水平,始终都是教师思考的一个重点问题。据调查,目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普遍存在词汇量少、思维模式受限等问题,因此,立足教材,合理开发教材中的各项资源,为学生提炼出良好的“写”的契机,丰富其写作体验,无疑是构建高效英语写作课堂的关键所在。  一、依托文章
期刊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帮助学生形成对阅读材料、课外读物等的深度理解,这是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难题。而导致学生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采用批注法辅助学生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意在通过写来强化读,通过写来启发读,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有积极作用。  一、样板示范,批注式用法解析  什么是批注?批注的使用可以起到怎样的
期刊
思维导图是组织表征知识的工具,是学习者将脑海中的思路整理、提炼成体系的外在表现形式。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体系中关联概念之间的关系,并让学生从其中一个概念出发,经过不同的途径,以不同的形式,对知识进行发散性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循序渐进地使用思维导图工具。  一、正视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