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和亲公主不少。但在历代和亲公主中,最为悲惨的大概就是这位天宝四年(745年)被派去北方和奚族人和亲的宜芳公主。谈起和亲来,人们经常感叹的是王昭君,但王昭君作为一个宫女,如果没有和亲一事,最有可能的结局就是终老宫中,正所谓“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可能还不如远嫁更好些。而且她虽远在他乡,青家独立,但毕竟是平安到老而死。雨这位年仅十几岁的宜芳公主被迫到北方,和蛮族头目翼王和亲后,没有过半年,这些北方狼族就起兵叛唐,而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将唐朝的公主杀掉祭旗!于是可怜的宜芳公主,就这样惨死在刀下。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的外甥女,姓杨。临时被册封为“宜芳公主”。唐玄宗的姐妹中,长宁公主嫁的是杨慎交,他们的女儿,也应该算是唐玄宗的外甥女。所以宜芳公主极有可能就是杨慎交和长宁公主的小女儿。长宁公主是韦后亲生,韦后被杀后,她虽然没有被诛杀,但也被驱出京城,她那豪阔无比的府第也被没收和变卖。“和亲”这差事,绝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唐朝鼎盛时没有皇帝亲生女儿去和亲的。尤其是北方的这些蛮族,忽降忽叛,更是危险。因此这倒霉的差事,就安排到杨家小妹妹头上了。两唐书中的记载,此时她父亲杨慎交已经死了,母亲长宁公主又改嫁了,真可谓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退一步说,即便是她母亲想帮她说话,但“势败体云贵,家亡莫论亲”,又能如何呢?皇帝的圣旨一下,谁又能违抗?
太监们捧着黄绫镶裱的圣旨来了,她被加封为“宜芳公主”,她和亲族们一起欢呼叩谢皇恩。宜芳公主是没有选择的,如果可能的话,她宁愿不要这个“公主”的头衔,她宁愿像长安市里普普通通的贫家女孩一样过荆钗布裙的生活,平平凡凡地嫁一个老实厚道的男人,彼此相濡以沫,直到终老。
然而,这一切对她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她只好坐上车,像一只稚嫩的小白兔被装进笼子,送去那天高地远的草原,在她的印象中,那里是可怕的狼窝。可以想象,充满怅惘的她肯定是整日以泪冼面,在经过“虚池驿”这个地方停留歇息时,宜芳公主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于是提起浸透了泪滴的墨笔,在驿站的墙上题下了一首诗: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然而,现实比她意料中的更悲惨,她甚至没有机会在沙塞边隅中渐渐老去,也没有太多的日子,登高南望她的故乡——大唐的长安。六个月后,她就惨死在胡人的刀下,红粉娇女,血溅黄沙。也许对于宜芳公主来说,长痛不如短痛,于她倒是一种解脱。
和亲之举,虽说对于和平是有一些好处的,但是片面地夸大“和亲”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金城公主虽嫁到吐蕃,中宗还破格送上“大嫁妆”——河源九曲,但唐代和吐蕃的战争还是不断,而对于被派去和亲的公主来说,往往是一出人生惨剧。唐诗中有不少诗句就竭力抨击和亲一事,比如诗人李山甫就在诗中说:“谁陈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又以被迫和亲的公主本人的口吻说:“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不知道那些文武大臣听了会不会汗颜呢?
胡汉恩仇,碧血黄沙,彼此的争斗厮杀中,多少人化为了白骨冤魂。有时候人是无法掌握自已命运的,只好任由历史的旋涡将其卷入吞没。对于“宜芳公主”这个名字似乎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藏在故纸堆里似乎毫无声息的宜芳公主的一生是那样的可怜,从那首诗里,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当年她那泉涌一般流出的热泪。
编辑 姚 晟
宜芳公主是唐玄宗的外甥女,姓杨。临时被册封为“宜芳公主”。唐玄宗的姐妹中,长宁公主嫁的是杨慎交,他们的女儿,也应该算是唐玄宗的外甥女。所以宜芳公主极有可能就是杨慎交和长宁公主的小女儿。长宁公主是韦后亲生,韦后被杀后,她虽然没有被诛杀,但也被驱出京城,她那豪阔无比的府第也被没收和变卖。“和亲”这差事,绝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在唐朝鼎盛时没有皇帝亲生女儿去和亲的。尤其是北方的这些蛮族,忽降忽叛,更是危险。因此这倒霉的差事,就安排到杨家小妹妹头上了。两唐书中的记载,此时她父亲杨慎交已经死了,母亲长宁公主又改嫁了,真可谓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退一步说,即便是她母亲想帮她说话,但“势败体云贵,家亡莫论亲”,又能如何呢?皇帝的圣旨一下,谁又能违抗?
太监们捧着黄绫镶裱的圣旨来了,她被加封为“宜芳公主”,她和亲族们一起欢呼叩谢皇恩。宜芳公主是没有选择的,如果可能的话,她宁愿不要这个“公主”的头衔,她宁愿像长安市里普普通通的贫家女孩一样过荆钗布裙的生活,平平凡凡地嫁一个老实厚道的男人,彼此相濡以沫,直到终老。
然而,这一切对她来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她只好坐上车,像一只稚嫩的小白兔被装进笼子,送去那天高地远的草原,在她的印象中,那里是可怕的狼窝。可以想象,充满怅惘的她肯定是整日以泪冼面,在经过“虚池驿”这个地方停留歇息时,宜芳公主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于是提起浸透了泪滴的墨笔,在驿站的墙上题下了一首诗: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然而,现实比她意料中的更悲惨,她甚至没有机会在沙塞边隅中渐渐老去,也没有太多的日子,登高南望她的故乡——大唐的长安。六个月后,她就惨死在胡人的刀下,红粉娇女,血溅黄沙。也许对于宜芳公主来说,长痛不如短痛,于她倒是一种解脱。
和亲之举,虽说对于和平是有一些好处的,但是片面地夸大“和亲”的作用也是不客观的。金城公主虽嫁到吐蕃,中宗还破格送上“大嫁妆”——河源九曲,但唐代和吐蕃的战争还是不断,而对于被派去和亲的公主来说,往往是一出人生惨剧。唐诗中有不少诗句就竭力抨击和亲一事,比如诗人李山甫就在诗中说:“谁陈帝子和蕃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又以被迫和亲的公主本人的口吻说:“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不知道那些文武大臣听了会不会汗颜呢?
胡汉恩仇,碧血黄沙,彼此的争斗厮杀中,多少人化为了白骨冤魂。有时候人是无法掌握自已命运的,只好任由历史的旋涡将其卷入吞没。对于“宜芳公主”这个名字似乎知道的人并不多,然而藏在故纸堆里似乎毫无声息的宜芳公主的一生是那样的可怜,从那首诗里,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当年她那泉涌一般流出的热泪。
编辑 姚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