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探析

来源 :黑龙江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verv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时期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生心理健康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密切。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成长顺境化,使中学生面对变化的社会、学校和紧张的学业时,心理负担越来越重,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根据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我们应从时代特征和中学生心理成长的实际出发,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学生人格素养。具體而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以下方式着手。
  
  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生心理负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这就需要学校、家庭联合起来,共同“诊断”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具体的补救措施。
  首先,以班主任为重点,形成班主任、心理咨询专家在内的学校辅导体系。教师作为和学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成年人,具有榜样性和示范性的角色,其言行对学生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有直接关系。要请专家定期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心理辅导讲座,并印发心理辅导材料,抓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班主任、任课教师要深人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通过组织示范观摩活动,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心理辅导技术和方法,在“做中学、学中做”,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个别心理辅导,包括面谈、书信辅导和电话辅导,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小团体心理辅导,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学生心理咨询室,制订专家轮流坐班制度,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随机的心理咨询,并定期举办心理咨询活动。
  其次,加强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形成亲情、朋友式的家庭辅导网络。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有必要加强家长心理健康的辅导,提高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家长对学生心理的了解和认知,提高家长辅导子女的心理健康的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同样可以获得心理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家长通过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家庭氛围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使得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都能感受到温暖,进而缓解心理压力。
  
  二、团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团体教育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互相学习、观察、体验,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解决共同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团体训练可分成同质群体、异质群体,采取多种方式,如心理剧表演、交朋友、自我探索等活动,起到教育、发展、预防和矫正作用。这些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有趣,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增强,如目前开展的拓展性训练、语言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等。
  个别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师、机构对学生开展个体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有关研究表明,95%以上的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发展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的是,个体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一个连续过程,是变化的,正常人的心理也是散落在健康与不健康的灰色区域内。如果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可能会引发心理障碍并导致心理异常。因此,个体心理咨询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教务处、政教处、团委、班主任专兼职教师等组成的学生心理咨询立体网络,针对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教育。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课堂,是师生沟通的一个重要场所。学校的育人目标,包括知识的传授、情感的培养、技能的形成等,主要都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达成的。因此,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开设心理健康系列课程。具体而言,学校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学法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学习某门课程成绩低下,情绪低落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掌握该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潜能,端正学习的动机,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改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无助状态,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2,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乐学会学。忽视学生的需要、兴趣,忽视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仅仅靠教师单向的传授,仅靠学习方法的改善,要达到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仍有较大的困难。在课堂中,教师要努力创造和谐、民主、平等、轻松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氛围使学生健康愉快的情绪得以保持,自主性得到发展,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3,利用教材人格教化的作用,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中学教材里面蕴涵着不少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教材本身的魅力,有机地运用它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学机制。例如,在数、理、化学科中通过背景知识,介绍科学家们的成长经历,从公式定理中引申到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的树立和个人良好品格的塑造等。
  除了课堂上的心理教育之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包括课外活动、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班队活动、军训、运动会等。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趣味性和实践性。以学生更易接受积极参与的方式进行。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作业、人际关系等方面遇到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如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目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合作、交流和探究,使学生的合作变得心灵默契,学生的交流成为心灵的对话,学会体贴、理解和沟通。在学校举行的有关艺术类的活动中,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兴趣;在学校举行的科技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品质,让学生在模仿中创意,在传承中创新,大家都来露一手。通过活动消除畏难心理、恐惧心理和自卑心理。
  
  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显性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课内课外的、直接的、外显的、有预定目的,对学生进行的专门心理健康教育。显性教育以课堂教学、校班会、社会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由年级组长和班主任以及部分任科教师实施。隐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由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隐性心理健康教育载体组成。要在整个校园里营造一种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起着暗示性、引导性的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显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容易组织开展,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特别注重隐性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即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延展性活动。这些延展性活动主要有:安置和运作心语信箱,开通心理热线电话;寓教于乐,让学生开开心心的玩,轻轻松松的学,在玩学中接受心理健康理念潜移默化的、水滴石穿的积极渗透;在广播台开设“心理导航”节目,围绕学生们关心的话题,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现状,由学生自己开展心理辅导;在学生阅览室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图书杂志专栏,让学生自由翻阅,从中受熏陶;在多种形式的课内、课外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认识自我、悦纳自我,逐步养成自尊、自信、自制、自爱、自强等良好心理品质。
  总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渠道很多,只有全员投入、全面实施才能形成合力,发挥最大效能。应综合运用多种途径和渠道,积极探索最适合本学校、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在多渠道、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各地区、各学校还应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充分根据自己的特点,并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开展,力求形成行之有效且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必是世界教育一大发展趋势,每一位音乐工作者都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使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统一的整体,让音乐课堂教育渗透于心理健康教育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世纪新人。    一、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爱国情操    针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在课堂上
期刊
我们知道,语文教师常常把一篇优秀习作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冠之以“凤头”、“猪肚”和“豹尾”的美称。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想要上好一堂语文课,此习作理论亦同样适用于语文课堂。我个人在17余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积累了点滴经验,现集结于此,以希达成共识:    一、“凤头”——巧妙地引言。是上好一堂语文课的关键    1,音乐激情式导语。  中学生的生活像七彩的阳光,到处是欢
期刊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在的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这是乌申斯基的一句名言,此言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可见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教育中最“实”的基础部分,也是教育“质”的指标。抓好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因此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才能培养学生良
期刊
近年来,高中也进入新课程的实施,然而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依旧面临着很尴尬的境地。新课标要求,必须掌握一定量的文言文语法知识;高考中也是必考内容。学生却对实词虚词语法句式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一方面高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不仅要加大基础知识的学习训练,还要提高学生的鉴赏和领悟能力;另一方面高中的课时又是有限的。面对这些矛盾,教师普遍感到在文言文教学方面压力比较大。新课程下,高中的文言文教学该何去何从呢?我认
期刊
摘要:对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进行分析和论证;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实施手段进行阐述和论证。  关键词:创新;教学观念;远程多媒体教育;新时代的素质教育    创新即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其中“创”示为开始,而“新”指为制作。由此可见“创”为先,而“造”为后。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世界文化中璀璨的明珠,为我们“创”下了宝贵的文化资产。在当今的世界文化大潮中,我们的教育
期刊
摘要: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对“四有”进行了初步阐释,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时期的“四有”是指我们所培养的社会主义新人必须具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品质、科学知识、劳动技能以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关键词:共产主义;共青团;社会主义;“四有”    1920年10月,列宁发表了著名演说《青年团的任务》。当今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青年团的任务》中的许多观点仍然有着
期刊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结束高中学习生活,步入高等学府,来到这个新奇、陌生的医学殿堂,这是一名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是一名医学生的重要起点。他们要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由不习惯到适应这样一个过程——即“适应期”。    一、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思想特点    1“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新生入学前对大学了解不多,不透彻,并且带有很多幻想,入学后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和理想中的相差甚远
期刊
摘要: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新时期师德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本文将对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进行阐述。  关键词:师德;新时期;建设;思考    我国有着优良的师德传统,如“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德者,师之帅也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论述学生在刚步入大学校园的阶段容易发生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新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刚刚升人大学的新生由于生活环境、
期刊
一、技工学生的特点需要直观教学    目前技工学生基本上都是经过高考筛选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初中未毕业就流入社会的。而初中未毕业的这部分学生,在初中只接觸过简单的平面几何,缺乏空间的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由于一贯以来成绩差,没有信心,总认为自己学不会,一遇到困难就立即打退堂鼓,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另一个原因,学生并没有接触过机械零件,如果仅从抽象的投影理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