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海南白沙县为研究区域,基于耦合模型实证分析了2010-2016年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研究表明:近年来,白沙县的旅游业取得了稳步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旅游业和县域经济两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情况也从2010-2011年的失调阶段逐步转向2012-2016年的协调阶段,但目前两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尚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提出了白沙县耦合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坚持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优化旅游业发展机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完善核心景点设计;发挥市场机制,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关键词:旅游产业;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白沙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08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假期出游已成为我国居民普遍的生活方式。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0年国民人均出游率将提升至4.5 次,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自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相互协调作用较为明显。县域作为我国基本的经济单元,其自身的发展水平显著地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产业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经济增长、文化交流,也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也显著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在服务业业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各个县市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白沙县是一个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地处黎母山脉中段,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县域内很多地方属于生态核心区,生态条件非常独特。白沙、保亭、五指山、琼中等构成海南中部的生态核心区,山多景美,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十几年来,白沙县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是否协调和良性,还需要做定量研究,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本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白沙县2010-2016年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另外,本文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把白沙县作为一个案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白沙县以及其他县域,尤其是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域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且补充了国内关于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1 文獻综述
Mullins在1991年提出了“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并以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指出旅游城市化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它建立在享乐性消费的基础之上。Chris Cooper从一些小城镇着手,选取研究了不同旅游小镇的旅游产业发展给小城镇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带来的一系列变化。Getz和Carbs Costa通过构建旅游城镇规划模型,指出地方政府等组织在规划旅游城镇时必须更加科学、系统、合理,让旅游业与城镇发展更好的相互促进。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旅游产业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钟勉、刘家强对旅游产业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二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刘佳、杜亚楠对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旅游业结构合理性和高度性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指出地区旅游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水平之间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李田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对象,以耦合函数为基础,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故河北省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很低,区域经济尚未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反哺;高楠等通过耦合模型分析了西安的旅游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指出西安的城市化滞后于其旅游业,无力支持该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需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旅游业发展;黄娅通过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县域文化经济的定量综合评价系统,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展开了实证研究,得出其文化旅游产业与县域文化经济的协同度;王兆峰、余含分析了张家界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小城建设水平之间的耦合度,发现:一方面,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另一方面,小城镇的建设也推动了旅游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二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综上,国内文献虽然对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多数研究对象都停留在省或市的层面,忽略了对县域的研究。而省或市的旅游业与经济的耦合关系和县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基于以上现实,本文通过构建耦合模型,以白沙县为例,建立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的耦合模型,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白沙县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 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指标体系
为测度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以往的研究,本文构造了一个较为全面地反映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评价模型。
2.1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的概念最早源自物理学,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描述系统内部或外部要素间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称为耦合度。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多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则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函数为:
式(2)中:u1和 u2分别代表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2表示两系统的耦合度。此模型能反映两系统间的耦合状况,但在结果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当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时,其耦合协调度却有可能较高,但这种高耦合协调度与两个系统各自发展水平都较高时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白沙县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即:
式(3)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综合协调指数, α、β为待定系数。旅游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它只是众多推动力中的一个。结合对10位专家的访谈结果,对α、β进行赋值(α=0.4,β=0.6),同时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2.2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评价
本文所用的白沙县旅游产业及其县域经济的数据,主要从2010-2016年《白沙统计年鉴》及白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整理得来。同时,按照科学客观、突出重點等原则,构建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6个指标:旅游总收入、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全县接待旅游过夜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旅游饭店数量。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个指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城镇新增固定资产、邮电业务量、人均 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在计算耦合协调度之前,先运用线性加权法对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县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式(4)中:u1和u2分别为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ij为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是通过对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得到的,公式如下:
式(5)中:xij为第i个系统的第j年的原始指标,xjmax,xjmin表示xij在时间段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式(4)中的ωij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熵值赋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我们计算出该县旅游产业和经济的耦合数据,见表表3和图1。
3.1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2010-2016年白沙县旅游业稳步向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持续提高,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对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两者的综合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67,这充分说明了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相关性较强,存在耦合互动的发展关系。从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来看,2010年白沙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除旅游产业占GDP比重之外,其他旅游产业指标均为历年最低,这主要是2010年白沙县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景点设施不完善。而在2016年,白沙县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其中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投入2629万元,旅游产业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具体来看,自2012年以来,该县旅游产业指标上升明显,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提升幅度明显,增速为2011年的70.6%,旅游产业发展业绩比较突出。同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等,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白沙县的县域经济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0.3663增长到2016年的0.7787。2016年白沙县的GDP、邮电业务量、人均GDP等5项指标均为2010年的2倍以上,财政收入、城市新增固定资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倍以上,这都表明该县经济发展水平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该县旅游产业的支持起到明显的作用。
3.2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结合表3和图1的数据中可知,白沙县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持续上升。其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并且耦合状况也从开始的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状态。从年度变化来看,白沙县旅游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1年,在这两年其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基本处于失调状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较多,影响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从2012年到2016年,在该阶段,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协调情况逐渐增强,但遗憾的是系统耦合协调度最终也只达到初级协调水平。这说明该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应加大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力度,促使其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迈向新的高度。根据旅游产业系统与县域经济系统所处的不同发展水平,可将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为3种类型:
u1< u2,旅游产业滞后型; u1 = u2,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同步型; u1 > u2,县域经济滞后型。由图1可知,除了2016年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型以外,其余年份均为旅游产业滞后型。这表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相比于同期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而说明了白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此应持续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应积极展望未来,多渠道、多模式发展县域经济,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做好配套。 4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策
4.1 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白沙县目前的经济发展介于起始阶段和成长阶段之间,政府的主导地位也越来越强,政府对于白沙县的县域经济以及旅游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白沙县至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通过上述分析,必须充分利用白沙县现有的资源优势,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首先,政府应该促进个体、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补助,能够建设一批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星旅游企业。
其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施全县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为旅游产业打下比较牢固的基础。
最后,利用旅游业高关联性与强带动性的特点,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让白沙县经济增长更加合理稳定。
4.2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核心景点设计
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完善,才能方便游客前来,从而使旅游景点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发展。白沙县政府针对县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县外高速规划。可以概括为:白沙与五指山连接线接入到三亚以及中线的高速,白沙与儋州连接线接入西线以及万宁到洋浦高速,此外,白沙县还要推动儋州市到临高县以及五指山市到三亚市这两段高速的开通。白沙县政府针对县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网和光网。路网方面:要最大程度地考虑便捷性,基于已有的路网框架,进行公路升级以及公路扩建等工程,对于景点的道路打造更要尽早提上日常,并且在能力范围内建设等级最高的公路。光网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推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应用深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确保行政村4G信号覆盖率100%,尤其是在一些景区,比如红坎瀑布等。另外,实现全县景区WiFi覆盖。当前,白沙县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但是却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景点,因此,在打造核心景点的基础之上,以点带面,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白沙县内处处是景的目标。白沙县的核心景点可考虑老周三、爱心潭、陨石坑、中英现代农业产业园、罗帅村、航空主题公园等地,各景点设置不同的主题。考虑交通便捷程度、景点吸引力等各方面因素,可以将核心景点旅游路线设计为:白沙县城——陨石坑——航空主题公园——罗帅村——老周三——爱心潭——中英现代产业园。
4.3 發挥市场机制,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县域经济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白沙县旅游业的推广。
首先,需要加强白沙县定位,打造“四季养生天堂,醉美山水白沙”名片。
其次,拍摄精美纪录片,在旅游主流媒体播放,利用直播“网红”推荐;运用好“事件营销”“话题营销”等新兴营销方式来做好推广。
最后,策划撰写白沙县旅游软文,吸引知名电影、娱乐节目在白沙拍摄,扩大白沙知名度。白沙县作为海南省中部地区的一部分,作为海南省的一部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区域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白沙县区位条件不好,与其他区域联合发展旅游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阻碍。
首先,白沙县可以与其他区域合力打造旅游产品。和儋州市、昌江县共同打造河流旅游,依据河流开展观光航运,还可利用航运将三个市县的核心景点串联起来。
其次,将中部区域共同打造中部雨林旅游,海南中部地区可打造以鹦哥岭为核心的国家热带森林公园旅游团,建设海南中部休闲养生旅游胜地及海南重要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将海南中部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增加整体吸引力。
最后,考虑与三亚、海口等旅游热门城市合作,在旅游旺季时在这些城市多推广白沙县旅游产品,从而将游客导入白沙县。减轻了热门城市的压力,同时促进了白沙县旅游业的发展。
4.4 开发与保护并举,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白沙县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这为白沙县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天然的基础,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做好生态保护,既要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是国家以及海南省都大力支持的项目,白沙县目前已经有一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也将一些乡镇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计划提上了日程。白沙县已经探索出邦溪镇南班村“政府+农民集体合作社+农户”和元门乡罗帅村“政府+企业+农户”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持续建设,要调动当地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的和企业的作用。在打造“特色小镇”时,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乡镇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寻找独特的卖点。如细水互联网农业休闲小镇、荣邦雪茄风情小镇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对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发展、就地脱贫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小康的建成也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存在诸如规模小、热点少、种类少、定位不明确、服务意识差等问题,亟须解决。白沙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定位,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并连点成线。
5 结论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指标体系,借鉴了耦合评价模型的指标,以海南白沙县为例,对该县2010—2016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输入到模型中,得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和经济系统具有耦合发展特征,两者可以协调发展。
(2)2010-2016年白沙县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0.2747增加到2016年的1.0000; 县域经济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0.3663增加到2016年的0.7787。该县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的两个阶段,即2010-2011年的失调阶段与2012-2016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壮大县域经济,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迈向更高等级。 (3)本文提出了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策,即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推动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白沙县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核心景点设计;发挥市场机制,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加强白沙县旅游业的推广;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Graham Palette,John Fletcher,Chris Cooper.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Old Town of Edinburgh[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355-360.
[3]Getz D. Models in Tourism Planning :towa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J]. Tourism Management,1986,(7):21-32.
[4]钟勉,刘家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194-197+277.
[5]刘佳,杜亚楠.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74-80.
[6]李田.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02):87-90.
[7]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01):62-68.
[8]黄娅.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县域文化经济协同度定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05):741-746.
[9]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07):165-171.
[10]周蕾,王冲,贾志永,等.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03):444-449.
[11]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1):86-90.
[12]连素兰, 连素兰,何东进,等.低碳经济视角下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J].林业经济,2016,38(11):49-54+71.
[13]符国瑄,何永东.海南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14]吴小平,刘筱.县域层面“多规合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J].规划师,2017,33(05):120-127.
[15]发展生态绿色经济打造美丽幸福白沙[J].今日海南,2013,(09):50-51.
作者简介:胡翔(1968-),黎族,海南三亚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付红桥(1974-),漢族,湖北汉川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信息、县域品牌管理(通讯作者)。
关键词:旅游产业;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白沙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08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假期出游已成为我国居民普遍的生活方式。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2020年国民人均出游率将提升至4.5 次,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准。旅游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其自身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经济的相互协调作用较为明显。县域作为我国基本的经济单元,其自身的发展水平显著地影响着我国区域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旅游产业不仅影响其所在地的经济增长、文化交流,也对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也显著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在服务业业中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各个县市如何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旅游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白沙县是一个黎族自治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地处黎母山脉中段,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县域内很多地方属于生态核心区,生态条件非常独特。白沙、保亭、五指山、琼中等构成海南中部的生态核心区,山多景美,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十几年来,白沙县在政府主导的情况下,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旅游产业也开始迅速发展,但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是否协调和良性,还需要做定量研究,并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因此,本文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白沙县2010-2016年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具有比较好的现实意义。另外,本文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把白沙县作为一个案例进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白沙县以及其他县域,尤其是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域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且补充了国内关于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1 文獻综述
Mullins在1991年提出了“旅游城市化”(tourism urbanization),并以澳大利亚著名的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指出旅游城市化是一种新的城市化模式,它建立在享乐性消费的基础之上。Chris Cooper从一些小城镇着手,选取研究了不同旅游小镇的旅游产业发展给小城镇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等带来的一系列变化。Getz和Carbs Costa通过构建旅游城镇规划模型,指出地方政府等组织在规划旅游城镇时必须更加科学、系统、合理,让旅游业与城镇发展更好的相互促进。
相比于国外,国内对旅游产业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钟勉、刘家强对旅游产业的特性进行了分析,二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刘佳、杜亚楠对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旅游业结构合理性和高度性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自向量回归模型,指出地区旅游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与区域经济的增长水平之间有着长期的协整关系;李田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为对象,以耦合函数为基础,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故河北省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很低,区域经济尚未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反哺;高楠等通过耦合模型分析了西安的旅游业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指出西安的城市化滞后于其旅游业,无力支持该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需要对城市的基础设施等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旅游业发展;黄娅通过构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县域文化经济的定量综合评价系统,对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展开了实证研究,得出其文化旅游产业与县域文化经济的协同度;王兆峰、余含分析了张家界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小城建设水平之间的耦合度,发现:一方面,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的建设;另一方面,小城镇的建设也推动了旅游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二者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
综上,国内文献虽然对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多数研究对象都停留在省或市的层面,忽略了对县域的研究。而省或市的旅游业与经济的耦合关系和县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的耦合关系毕竟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基于以上现实,本文通过构建耦合模型,以白沙县为例,建立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的耦合模型,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白沙县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 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模型与指标体系
为测度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借鉴以往的研究,本文构造了一个较为全面地反映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两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的评价模型。
2.1 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的概念最早源自物理学,通常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描述系统内部或外部要素间相互作用影响的程度称为耦合度。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概念,多系统的耦合度模型为: 则两个系统的耦合度函数为:
式(2)中:u1和 u2分别代表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C2表示两系统的耦合度。此模型能反映两系统间的耦合状况,但在结果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当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时,其耦合协调度却有可能较高,但这种高耦合协调度与两个系统各自发展水平都较高时的结果所包含的意义是明显不同的。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反映白沙县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即:
式(3)中:D表示耦合协调度,T表示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综合协调指数, α、β为待定系数。旅游产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它只是众多推动力中的一个。结合对10位专家的访谈结果,对α、β进行赋值(α=0.4,β=0.6),同时对耦合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如表1所示。
2.2 数据来源及指标体系评价
本文所用的白沙县旅游产业及其县域经济的数据,主要从2010-2016年《白沙统计年鉴》及白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整理得来。同时,按照科学客观、突出重點等原则,构建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含6个指标:旅游总收入、旅游业产值占GDP比重、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从业人员、全县接待旅游过夜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以及旅游饭店数量。县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个指标:GDP、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城镇新增固定资产、邮电业务量、人均 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在计算耦合协调度之前,先运用线性加权法对旅游产业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和县域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数进行测算,公式如下:
式(4)中:u1和u2分别为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uij为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是通过对原始指标的无量纲处理得到的,公式如下:
式(5)中:xij为第i个系统的第j年的原始指标,xjmax,xjmin表示xij在时间段内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式(4)中的ωij表示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熵值赋权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3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我们计算出该县旅游产业和经济的耦合数据,见表表3和图1。
3.1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从表3可以看出,2010-2016年白沙县旅游业稳步向上,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持续提高,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对旅游产业系统和县域经济系统两者的综合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867,这充分说明了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的相关性较强,存在耦合互动的发展关系。从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来看,2010年白沙县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最低,除旅游产业占GDP比重之外,其他旅游产业指标均为历年最低,这主要是2010年白沙县政府对于旅游产业的开发力度不够,旅游景点设施不完善。而在2016年,白沙县大力开展乡村旅游建设,其中乡村旅游点基础设施投入2629万元,旅游产业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具体来看,自2012年以来,该县旅游产业指标上升明显,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提升幅度明显,增速为2011年的70.6%,旅游产业发展业绩比较突出。同时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进了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等,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各种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白沙县的县域经济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0.3663增长到2016年的0.7787。2016年白沙县的GDP、邮电业务量、人均GDP等5项指标均为2010年的2倍以上,财政收入、城市新增固定资产、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3倍以上,这都表明该县经济发展水平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该县旅游产业的支持起到明显的作用。
3.2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
结合表3和图1的数据中可知,白沙县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指数持续上升。其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持续提高,并且耦合状况也从开始的濒临失调转变为初级协调状态。从年度变化来看,白沙县旅游产业发展和县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总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10年到2011年,在这两年其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基本处于失调状态,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较多,影响到两者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阶段是从2012年到2016年,在该阶段,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协调情况逐渐增强,但遗憾的是系统耦合协调度最终也只达到初级协调水平。这说明该县旅游产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应加大对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开发力度,促使其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迈向新的高度。根据旅游产业系统与县域经济系统所处的不同发展水平,可将耦合协调度等级划分为3种类型:
u1< u2,旅游产业滞后型; u1 = u2,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同步型; u1 > u2,县域经济滞后型。由图1可知,除了2016年为县域经济发展滞后型以外,其余年份均为旅游产业滞后型。这表明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相比于同期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进而说明了白沙县旅游产业发展水平还不能满足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需求,为此应持续加大旅游产业的发展,使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也应积极展望未来,多渠道、多模式发展县域经济,为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做好配套。 4 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策
4.1 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白沙县目前的经济发展介于起始阶段和成长阶段之间,政府的主导地位也越来越强,政府对于白沙县的县域经济以及旅游发展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白沙县至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支柱产业。通过上述分析,必须充分利用白沙县现有的资源优势,抓住时代赋予的机会,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培育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
首先,政府应该促进个体、中小旅游企业发展,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和补助,能够建设一批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明星旅游企业。
其次,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实施全县生态修复、城镇修补,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为旅游产业打下比较牢固的基础。
最后,利用旅游业高关联性与强带动性的特点,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围绕旅游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让白沙县经济增长更加合理稳定。
4.2 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核心景点设计
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基础建设及其配套设施完善,才能方便游客前来,从而使旅游景点得到更好的推广与发展。白沙县政府针对县外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县外高速规划。可以概括为:白沙与五指山连接线接入到三亚以及中线的高速,白沙与儋州连接线接入西线以及万宁到洋浦高速,此外,白沙县还要推动儋州市到临高县以及五指山市到三亚市这两段高速的开通。白沙县政府针对县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网和光网。路网方面:要最大程度地考虑便捷性,基于已有的路网框架,进行公路升级以及公路扩建等工程,对于景点的道路打造更要尽早提上日常,并且在能力范围内建设等级最高的公路。光网方面:进一步完善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推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应用深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加快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确保行政村4G信号覆盖率100%,尤其是在一些景区,比如红坎瀑布等。另外,实现全县景区WiFi覆盖。当前,白沙县有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但是却缺乏具有代表性的核心景点,因此,在打造核心景点的基础之上,以点带面,发展全域旅游,实现白沙县内处处是景的目标。白沙县的核心景点可考虑老周三、爱心潭、陨石坑、中英现代农业产业园、罗帅村、航空主题公园等地,各景点设置不同的主题。考虑交通便捷程度、景点吸引力等各方面因素,可以将核心景点旅游路线设计为:白沙县城——陨石坑——航空主题公园——罗帅村——老周三——爱心潭——中英现代产业园。
4.3 發挥市场机制,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
县域经济应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加强白沙县旅游业的推广。
首先,需要加强白沙县定位,打造“四季养生天堂,醉美山水白沙”名片。
其次,拍摄精美纪录片,在旅游主流媒体播放,利用直播“网红”推荐;运用好“事件营销”“话题营销”等新兴营销方式来做好推广。
最后,策划撰写白沙县旅游软文,吸引知名电影、娱乐节目在白沙拍摄,扩大白沙知名度。白沙县作为海南省中部地区的一部分,作为海南省的一部分,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单打独斗,要与其他区域合作,谋求共同发展。白沙县区位条件不好,与其他区域联合发展旅游经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阻碍。
首先,白沙县可以与其他区域合力打造旅游产品。和儋州市、昌江县共同打造河流旅游,依据河流开展观光航运,还可利用航运将三个市县的核心景点串联起来。
其次,将中部区域共同打造中部雨林旅游,海南中部地区可打造以鹦哥岭为核心的国家热带森林公园旅游团,建设海南中部休闲养生旅游胜地及海南重要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将海南中部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建设,增加整体吸引力。
最后,考虑与三亚、海口等旅游热门城市合作,在旅游旺季时在这些城市多推广白沙县旅游产品,从而将游客导入白沙县。减轻了热门城市的压力,同时促进了白沙县旅游业的发展。
4.4 开发与保护并举,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白沙县生态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这为白沙县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天然的基础,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做好生态保护,既要重视旅游经济的发展,更要注重资源的节约与环境质量的改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是国家以及海南省都大力支持的项目,白沙县目前已经有一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完成或正在建设中,也将一些乡镇的“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打造计划提上了日程。白沙县已经探索出邦溪镇南班村“政府+农民集体合作社+农户”和元门乡罗帅村“政府+企业+农户”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的持续建设,要调动当地农户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的和企业的作用。在打造“特色小镇”时,必须因地制宜,立足于当地乡镇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寻找独特的卖点。如细水互联网农业休闲小镇、荣邦雪茄风情小镇等。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对实现农民就地就业、就地发展、就地脱贫具有重大意义,对全面小康的建成也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乡村旅游起步较晚,存在诸如规模小、热点少、种类少、定位不明确、服务意识差等问题,亟须解决。白沙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需要结合自身优势与特色因地制宜、明确定位,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并连点成线。
5 结论
本文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县域经济和旅游产业发展的耦合指标体系,借鉴了耦合评价模型的指标,以海南白沙县为例,对该县2010—2016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输入到模型中,得到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1)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旅游系统和经济系统具有耦合发展特征,两者可以协调发展。
(2)2010-2016年白沙县旅游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升,旅游产业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0.2747增加到2016年的1.0000; 县域经济综合指数从2010年的0.3663增加到2016年的0.7787。该县旅游产业与经济耦合协调度经历了从失调到协调的两个阶段,即2010-2011年的失调阶段与2012-2016年的协调阶段,当前两系统仅处于初级协调状态,旅游产业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进一步发展旅游产业,同时壮大县域经济,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迈向更高等级。 (3)本文提出了白沙县旅游产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发展对策,即坚持政府主导作用,优化旅游产业发展机制,推动以旅游业为支柱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白沙县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核心景点设计;发挥市场机制,加强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加强白沙县旅游业的推广;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参考文献
[1]Mullins P.Tourism urbaniz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and Regional Research,1991,15(3):326-342.
[2]Graham Palette,John Fletcher,Chris Cooper.The Impact of Tourism on the Old Town of Edinburgh[J].Tourism Management,1995,(16):355-360.
[3]Getz D. Models in Tourism Planning :towards Integr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J]. Tourism Management,1986,(7):21-32.
[4]钟勉,刘家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0):194-197+277.
[5]刘佳,杜亚楠.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J].经济问题探索,2014,(04):74-80.
[6]李田.基于耦合协调视角的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31(02):87-90.
[7]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旅游学刊,2013,28(01):62-68.
[8]黄娅.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县域文化经济协同度定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5(05):741-746.
[9]王兆峰,余含.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07):165-171.
[10]周蕾,王冲,贾志永,等.四川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9(03):444-449.
[11]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1):86-90.
[12]连素兰, 连素兰,何东进,等.低碳经济视角下福建省林业产业结构与林业经济协同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J].林业经济,2016,38(11):49-54+71.
[13]符国瑄,何永东.海南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14]吴小平,刘筱.县域层面“多规合一”规划探索与实践——以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为例[J].规划师,2017,33(05):120-127.
[15]发展生态绿色经济打造美丽幸福白沙[J].今日海南,2013,(09):50-51.
作者简介:胡翔(1968-),黎族,海南三亚人,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县域经济;付红桥(1974-),漢族,湖北汉川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营销信息、县域品牌管理(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