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是运营商业绩指标完成的真正执行单位,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借助平衡积分卡(BSC)这一管理工作,运用递阶层次结构模型和比较判断矩阵,研究并提出一套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更好地衡量地市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竞争力指标体系;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
一、 概述
“竞争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际经济学中,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德里和哈默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学说,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个基本特征:核心能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核心能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我们这里提到的企业竞争力不同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进而使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马庆喜、方淑芬,2004)。由此可见,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层,不是全部。
较多学者已经对移动运营商集团公司的竞争力做了研究,但是地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在产权结构、经营范围、公司战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地市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地市公司是生产经营的一线单元,设备采购、网络规划等工作集中到集团或省公司;地市公司的规划服从集团、省公司统一的管理,相对简单,周期较短等。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的特点决定了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具体的指标体系不同于集团公司。
二、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不少学者提出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何苏华等(1996)认为,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市场原则、对比原则和综合原则;曾巧生(2002)指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择应该坚持重要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相对稳定性四条原则。王建华等(2003)认为,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是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五原则。
1. 全面性原则。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应该是360度的全方位评价,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各个层面,没有疏漏任何指标。这一点对于地市公司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生产的一线,是政策的执行者,是利润的来源,指标体系的不全面会错误地引导地市公司的发展,导致政策的失效,反过来影响到集团公司或省公司对于政策的评价。
2. 不重叠原则。各评价指标以其特有的内容属性而独立存在,每个指标没有被其他指标所能包容。不重叠原则是相对而言,显示性的指标看似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寻找这些指标背后深层次影响因素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被同一个因素所影响,并且,深层次影响因素往往更复杂。因此,我们在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尽可能不重叠。
3.可衡量原则。可衡量指的是无论设计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适应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计算方法科学、操作简单、资料易取得。
三、 移动运营商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不仅包含市场竞争力如网络覆盖、市场占有率等显性层面,而且包括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隐性的因素。结合以往的研究、移动运营商的年报和地市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规模,包括用户数、平均每户月通话分钟数(MOU)、平均每户月运营收入(ARPU)、收入市场份额。其中,平均每户月运营收入(ARPU)=截至报告期运营收入本年累计完成数/(截至报告期末本年累计天数/365×12)/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平均用户数;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平均用户数=(去年末用户到达数 截至报告期末各月用户到达数之和)/(1 截至报告期末当年累计月份数)。
2. 营利能力,包括营业收入、收入EBITA率、净利润率。其中,EBITDA=运营收入-运营支出 折旧 其他业务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
3. 市场控制力,包括新增市场份额、营销渠道数量、客户忠诚度。其中客户忠诚度使用离网率指标衡量,离网率=报告期离网用户数×2/(上个报告期的通话用户数+本报告期通话用户数)。
4. 外部影响力,包括客户满意度、产业及政府合作能力。
5. 内部竞争力,包括员工满意度、每员工运营收入、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网络覆盖率、掉话率。其中,网络覆盖率=现有的网络覆盖范围/实际应该覆盖的范围,表征客户享受电信服务的范围;无线系统掉话率包括所有原因(用户线侧的原因和网络侧的原因)引起的掉话,该指标表示了网络的可保持性能。在用户所要求通话的持续时间内,网络应有连续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掉话率为掉话次数与忙时系统应答次数之比,即:掉话率=忙时话音信道掉话总次数/忙时系统应答总次数。
6. 创新能力,包括业务推广速度、新业务收入占比等。其中,新业务是指本公司向用户提供的用于满足用户正常话音需求以外的业务,如短消息等,新业务收入是指上述业务的使用费(不含因使用新业务而引发的基本通话费收入)、功能性收费、月费、服务费和信息费在扣除应结算给服务合作者的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扣除营业税)收入,新业务收入占比=新业务收入/运营收入×100%。
四、 移动运营商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包含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管理)及学习和发展四个层面的指标。使用平衡计分卡必须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因为它们不仅是平衡计分卡的基石,而且是组织采取行动的标准。如中国移动在成立不久就制定了企业使命和价值观。企业使命是“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企业价值观是“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地市公司对于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的认识可能不同于集团公司,他们这一层面的主要目标是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各种政策,全面完成下达的各种指标,他们在年底会根据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次年战略计划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以确保完成省公司下达的任务。因此,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与地市运营商的年度考核指标紧密结合,因为年度考核指标是地市公司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为此,我们根据指标的性质,首先将六个方面的竞争指标重新归类,纳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中,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评分办法逐层逐项两两比较它们的优劣,并根据一定的比较标度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具体比较时,采用从最低层开始的原则,重要性的比较标度是参考近三年《中国电信业竞争力发展报告》和地市运营商的年度考核指标。最后通过江苏几个地市移动运营商决策分析人员的评价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
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和地市运营商特殊性的分析,在综合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结合地市公司的考核指标及专家的意见,给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当然,指标权重的合理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也是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彭云飞,马超群.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经济与管理,2006,(7).
2.默哈·尼尔.平衡计分卡实战精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陈玉保,忻展红.移动运营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作者简介:潘守恩,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7-06-27。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竞争力指标体系;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
一、 概述
“竞争力”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国际经济学中,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1990年普拉哈德里和哈默首次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学说,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个基本特征:核心能力提供了进入多样化市场的潜能;核心能力应当对最终产品中顾客重视的价值做出关键贡献;核心能力应当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能力。我们这里提到的企业竞争力不同于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就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内外部资源,提供市场和顾客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建立竞争优势,进而使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能力(马庆喜、方淑芬,2004)。由此可见,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的综合素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层,不是全部。
较多学者已经对移动运营商集团公司的竞争力做了研究,但是地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在产权结构、经营范围、公司战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地市公司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地市公司是生产经营的一线单元,设备采购、网络规划等工作集中到集团或省公司;地市公司的规划服从集团、省公司统一的管理,相对简单,周期较短等。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的特点决定了其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具体的指标体系不同于集团公司。
二、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不少学者提出了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何苏华等(1996)认为,建立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市场原则、对比原则和综合原则;曾巧生(2002)指出,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的选择应该坚持重要性、可操作性、科学性、相对稳定性四条原则。王建华等(2003)认为,目的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通用性和发展性结合的原则是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建立的五原则。
1. 全面性原则。企业竞争力的评价应该是360度的全方位评价,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各个层面,没有疏漏任何指标。这一点对于地市公司尤为重要,因为它们是生产的一线,是政策的执行者,是利润的来源,指标体系的不全面会错误地引导地市公司的发展,导致政策的失效,反过来影响到集团公司或省公司对于政策的评价。
2. 不重叠原则。各评价指标以其特有的内容属性而独立存在,每个指标没有被其他指标所能包容。不重叠原则是相对而言,显示性的指标看似都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寻找这些指标背后深层次影响因素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被同一个因素所影响,并且,深层次影响因素往往更复杂。因此,我们在设计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时,尽可能不重叠。
3.可衡量原则。可衡量指的是无论设计定性指标,还是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适应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计算方法科学、操作简单、资料易取得。
三、 移动运营商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竞争力的来源不仅包含市场竞争力如网络覆盖、市场占有率等显性层面,而且包括技术创新、企业文化等隐性的因素。结合以往的研究、移动运营商的年报和地市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企业规模,包括用户数、平均每户月通话分钟数(MOU)、平均每户月运营收入(ARPU)、收入市场份额。其中,平均每户月运营收入(ARPU)=截至报告期运营收入本年累计完成数/(截至报告期末本年累计天数/365×12)/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平均用户数;截至报告期末累计平均用户数=(去年末用户到达数 截至报告期末各月用户到达数之和)/(1 截至报告期末当年累计月份数)。
2. 营利能力,包括营业收入、收入EBITA率、净利润率。其中,EBITDA=运营收入-运营支出 折旧 其他业务利润 资产减值准备。
3. 市场控制力,包括新增市场份额、营销渠道数量、客户忠诚度。其中客户忠诚度使用离网率指标衡量,离网率=报告期离网用户数×2/(上个报告期的通话用户数+本报告期通话用户数)。
4. 外部影响力,包括客户满意度、产业及政府合作能力。
5. 内部竞争力,包括员工满意度、每员工运营收入、员工平均受教育程度、网络覆盖率、掉话率。其中,网络覆盖率=现有的网络覆盖范围/实际应该覆盖的范围,表征客户享受电信服务的范围;无线系统掉话率包括所有原因(用户线侧的原因和网络侧的原因)引起的掉话,该指标表示了网络的可保持性能。在用户所要求通话的持续时间内,网络应有连续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掉话率为掉话次数与忙时系统应答次数之比,即:掉话率=忙时话音信道掉话总次数/忙时系统应答总次数。
6. 创新能力,包括业务推广速度、新业务收入占比等。其中,新业务是指本公司向用户提供的用于满足用户正常话音需求以外的业务,如短消息等,新业务收入是指上述业务的使用费(不含因使用新业务而引发的基本通话费收入)、功能性收费、月费、服务费和信息费在扣除应结算给服务合作者的相关费用后的余额(扣除营业税)收入,新业务收入占比=新业务收入/运营收入×100%。
四、 移动运营商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包含财务、客户、内部(运营管理)及学习和发展四个层面的指标。使用平衡计分卡必须明确企业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因为它们不仅是平衡计分卡的基石,而且是组织采取行动的标准。如中国移动在成立不久就制定了企业使命和价值观。企业使命是“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企业价值观是“持续为社会,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地市公司对于企业使命和价值观的认识可能不同于集团公司,他们这一层面的主要目标是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省公司的各种政策,全面完成下达的各种指标,他们在年底会根据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的次年战略计划制定自己的战略目标以确保完成省公司下达的任务。因此,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与地市运营商的年度考核指标紧密结合,因为年度考核指标是地市公司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为此,我们根据指标的性质,首先将六个方面的竞争指标重新归类,纳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中,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评分办法逐层逐项两两比较它们的优劣,并根据一定的比较标度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具体比较时,采用从最低层开始的原则,重要性的比较标度是参考近三年《中国电信业竞争力发展报告》和地市运营商的年度考核指标。最后通过江苏几个地市移动运营商决策分析人员的评价得出每个指标的权重。
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的认识和地市运营商特殊性的分析,在综合许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移动运营商地市公司竞争力指标体系,并结合地市公司的考核指标及专家的意见,给每个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当然,指标权重的合理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这也是我们将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彭云飞,马超群.电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经济与管理,2006,(7).
2.默哈·尼尔.平衡计分卡实战精要.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陈玉保,忻展红.移动运营商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
作者简介:潘守恩,南京大学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