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从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出发,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测评方法。要以应用为目标,以翻练为核心,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应高职院校特点的写作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高职院校迅猛发展。要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必须抓住教学改革这个“牛鼻子”,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写作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高职院校的写作教材基本沿用一般本科院校的写作教材;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总体上,写作教学严重脱离社会实践,与时代发展脱节,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脱节,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脱节。为此,我们提出了“高职院校写作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的课题,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很快付诸实施。
2005年初开始,我们成立了项目研究小组,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各项基础性工作。5月份,正式向学校申报立项;6月,被正式批准,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历时一年半,2007年元月项目完成,成果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开展以来,写作教师在观念上得到了更新,在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普遍和明显,该项目的研究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做好项目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项目组成员加紧学习,改变观念,积极调研,明确指导思想,制订具体方案。组织大家学习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教改的重要文件和讲话,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明确目标。召开本校教师、学生座谈会,了解大家对写作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请毕业生回校座谈,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体会,谈建议。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应用型人才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教学意见及建议。先后赴安大、安师大、安庆师院等校考察高职院校写作教学改革情况,学习教改经验。通过报纸杂志和上网查询,收集写作学科前沿信息,吸收最新理论成果和新鲜经验。在上述基础上,详细制定方案并报学校审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整理后吸收合理内容对写作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做法予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具体做法与创新价值
(一)改革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体系。我们了解到,很多兄弟院校使用的都是普通本科高校的写作教材。这种教材的特点是“大而全”,重理论、轻训练、少案例,缺乏高职院校所需要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在使用上海交大出版社组编的《应用文写作》这本教材时,我们增加了灵活性。第一,在选择文体时,我们不搞“全面开花”,而是选择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使用机率较高的通用文种作为重点,其他文种略讲或不讲;第二,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性质不同,重点选择和讲授适应其专业需要的文体,以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第三,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补充教材上所没有而社会又很需要的文种。
(二)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以讨论式、训练式、情境教学法等双边互动代替教师讲授为主的陈旧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坚持教师教学的导向性,讲重点、难点,精讲,重启发引导。评判一节课好不好,看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不高,主动性强不强,思维状态活跃不活跃,动手练习的机会多不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一些有难度、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例如通过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让学生现场组织会议、主持会议、参与会议全过程,直至总结会议。其他如竞聘演说等各类演讲,包括法庭辩论的模拟法庭、协议书的拟写与签订等,都可以在有必要准备的条件下放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双边互动的特点,充分地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也就“活”了。有的同学说,过去不重视写作课,以为写作没什么新东西,一练习才知道“眼高手低”。过去上课就想睡觉,现在想睡也睡不着了,也不想睡了。学好写作课,将来用处大得很呢!
此外,加强案例教学也是我们实施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以前教科书上的案例少,现在我们参编的教材案例多了,较好地适应了案例教学的需要,但我们仍然注意对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搜集补充,力求做到案例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典型性。这项工作难度大,但特别重要,学生通过写作案例可以增加对文种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正反案例的比较、鉴别以及对错误案例的修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写作实际结合起来,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还可以在发现和确证自我能力的喜悦与兴奋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上述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变虚为实,使写作课堂教学较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这一总目标。
(三)最大限度地拓展写作教学的途径与空间。总的说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要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很不够。我们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是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变写作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为无限性,封闭性为开放性,尽量拓展学生写作活动的途径与空间。改变学生学习写作的旧观念,由“应试”向“应世”转移。
第一,引导学生写作进人“私务”活动。如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写书信、写入党申请书、求职信、应聘书等。教师经常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流并予以指导。
第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指导学生写书评、影评、社会评论、新闻报道等。对有文学爱好的同学指导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的写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学生改稿,鼓励学生投稿发表。
第三,针对班级、系、学校开展的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诗朗诵、艺术节、干部竞聘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并热情指导。我们项目组的老师就多次指导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演出等,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第四,帮助和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写作活动渗透进去。我们学校就有通讯社、文学社、绿色家园、书画社、广播站、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读书会等学生社团和组织,写作教师大多担任它们的顾问,积极帮助它们开展工作,对与写作有关的活动主动予以指导。很多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而这些活动大多与写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过 的写作知识和理论练习写作,大大拓展了写作课堂教学的空间,使学生自觉受益匪浅。在我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见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写作教师更是挑起了指导的大粱。
(四)改革写作课的考试和测评方法。
写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但以前的考试十分单一,即闭卷考试。在闭卷考试中,“死”知识又占了相当的比例,很难测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也很容易把学生引人“应试”的道路上去。
我们改革的具体做法是,以“应世”代替“应试”为总原则。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以动态测评代替静态测评,以综合测评代替单一测评,充分发挥以能力为核心标准的测评方式的导向性。具体分解为:上课出勤占5%,课堂笔记占5%,课堂训练与讨论占15%,课外作文占20%,期末考试占40%,业余自主作文占15%。在校内外重大活动中与写作直接有关而获奖、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则予以加分。这样做,透明度增强了,学生也可以参与测评活动;考核的面宽了,对学生写作成绩的反映更全面,更科学;更重要的是,写作训练走出了课堂,促进学生写作习惯的逐步养成,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就难以言说了。
三、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从2007年2月以来,我们的研究成果开始在本校全面推广应用。覆盖面为8个专业,22个教学班,受教人数近900人。学生对写作课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不喜欢到喜欢,从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在观念、态度和学习行为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系统地掌握了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成绩、写作能力普遍提高。为了使写作教学、写作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教师带头“下水”,体验写作的甘苦,取得直接经验,发挥了示范作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测评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写作教学摆脱了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而且感到学了有用,不仅现在有用,以后就业、工作更有用,学习动力大增。写作教师除担任写作课堂教学任务外,还积极指导学生课余写作,指导学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写作训练空间,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取得的成果是初步的,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我们决心长期坚持写作教改实践,形成更具高职院校特色的写作教学路子,做出更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省高职院校迅猛发展。要办出高职院校的特色,必须抓住教学改革这个“牛鼻子”,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写作是高职院校主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写作能力,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但高职院校的写作教材基本沿用一般本科院校的写作教材;教学方法上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练习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总体上,写作教学严重脱离社会实践,与时代发展脱节,与学生毕业后的实际需要脱节,与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脱节。为此,我们提出了“高职院校写作教学改革与实验研究”的课题,在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下很快付诸实施。
2005年初开始,我们成立了项目研究小组,做了大量的前期调研和各项基础性工作。5月份,正式向学校申报立项;6月,被正式批准,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启动。历时一年半,2007年元月项目完成,成果进入实施阶段。该项目开展以来,写作教师在观念上得到了更新,在教学和科研能力方面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和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是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十分普遍和明显,该项目的研究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做好项目研究的基础性工作
项目组成员加紧学习,改变观念,积极调研,明确指导思想,制订具体方案。组织大家学习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教改的重要文件和讲话,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明确目标。召开本校教师、学生座谈会,了解大家对写作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以及写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请毕业生回校座谈,请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体会,谈建议。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应用型人才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和教学意见及建议。先后赴安大、安师大、安庆师院等校考察高职院校写作教学改革情况,学习教改经验。通过报纸杂志和上网查询,收集写作学科前沿信息,吸收最新理论成果和新鲜经验。在上述基础上,详细制定方案并报学校审批。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采取座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分析整理后吸收合理内容对写作教学改革方案和具体做法予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二、具体做法与创新价值
(一)改革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教材内容体系。我们了解到,很多兄弟院校使用的都是普通本科高校的写作教材。这种教材的特点是“大而全”,重理论、轻训练、少案例,缺乏高职院校所需要的应用性和针对性。
在使用上海交大出版社组编的《应用文写作》这本教材时,我们增加了灵活性。第一,在选择文体时,我们不搞“全面开花”,而是选择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使用机率较高的通用文种作为重点,其他文种略讲或不讲;第二,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性质不同,重点选择和讲授适应其专业需要的文体,以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今后的工作需要。第三,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补充教材上所没有而社会又很需要的文种。
(二)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以讨论式、训练式、情境教学法等双边互动代替教师讲授为主的陈旧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坚持教师教学的导向性,讲重点、难点,精讲,重启发引导。评判一节课好不好,看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不高,主动性强不强,思维状态活跃不活跃,动手练习的机会多不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对一些有难度、有争议的问题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采用情境教学法,例如通过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后,让学生现场组织会议、主持会议、参与会议全过程,直至总结会议。其他如竞聘演说等各类演讲,包括法庭辩论的模拟法庭、协议书的拟写与签订等,都可以在有必要准备的条件下放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组织教学,体现了双边互动的特点,充分地确立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学也就“活”了。有的同学说,过去不重视写作课,以为写作没什么新东西,一练习才知道“眼高手低”。过去上课就想睡觉,现在想睡也睡不着了,也不想睡了。学好写作课,将来用处大得很呢!
此外,加强案例教学也是我们实施写作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以前教科书上的案例少,现在我们参编的教材案例多了,较好地适应了案例教学的需要,但我们仍然注意对教学案例进行一些搜集补充,力求做到案例的现实性、时代性和典型性。这项工作难度大,但特别重要,学生通过写作案例可以增加对文种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正反案例的比较、鉴别以及对错误案例的修改,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写作实际结合起来,把死知识变为活知识,把书本知识转化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还可以在发现和确证自我能力的喜悦与兴奋中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动力。上述课堂教学的改革措施,变虚为实,使写作课堂教学较好地服务于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这一总目标。
(三)最大限度地拓展写作教学的途径与空间。总的说来,课堂教学的时间仍然是十分有限的。仅仅依靠课堂教学,要想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很不够。我们的思路和具体做法是把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变写作课堂教学的有限性为无限性,封闭性为开放性,尽量拓展学生写作活动的途径与空间。改变学生学习写作的旧观念,由“应试”向“应世”转移。
第一,引导学生写作进人“私务”活动。如写日记、写随笔、写读书笔记、写书信、写入党申请书、求职信、应聘书等。教师经常关心学生,与学生交流并予以指导。
第二,指导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指导学生写书评、影评、社会评论、新闻报道等。对有文学爱好的同学指导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的写作。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学生改稿,鼓励学生投稿发表。
第三,针对班级、系、学校开展的辩论赛、演讲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诗朗诵、艺术节、干部竞聘等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并热情指导。我们项目组的老师就多次指导过学生自编自演话剧演出等,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第四,帮助和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写作活动渗透进去。我们学校就有通讯社、文学社、绿色家园、书画社、广播站、邓小平理论研究会、读书会等学生社团和组织,写作教师大多担任它们的顾问,积极帮助它们开展工作,对与写作有关的活动主动予以指导。很多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而这些活动大多与写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过 的写作知识和理论练习写作,大大拓展了写作课堂教学的空间,使学生自觉受益匪浅。在我校文秘专业学生的见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写作教师更是挑起了指导的大粱。
(四)改革写作课的考试和测评方法。
写作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但以前的考试十分单一,即闭卷考试。在闭卷考试中,“死”知识又占了相当的比例,很难测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也很容易把学生引人“应试”的道路上去。
我们改革的具体做法是,以“应世”代替“应试”为总原则。实行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以动态测评代替静态测评,以综合测评代替单一测评,充分发挥以能力为核心标准的测评方式的导向性。具体分解为:上课出勤占5%,课堂笔记占5%,课堂训练与讨论占15%,课外作文占20%,期末考试占40%,业余自主作文占15%。在校内外重大活动中与写作直接有关而获奖、在校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则予以加分。这样做,透明度增强了,学生也可以参与测评活动;考核的面宽了,对学生写作成绩的反映更全面,更科学;更重要的是,写作训练走出了课堂,促进学生写作习惯的逐步养成,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就难以言说了。
三、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从2007年2月以来,我们的研究成果开始在本校全面推广应用。覆盖面为8个专业,22个教学班,受教人数近900人。学生对写作课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不喜欢到喜欢,从被动写作到主动写作,在观念、态度和学习行为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系统地掌握了写作理论知识,写作成绩、写作能力普遍提高。为了使写作教学、写作训练更具有针对性和权威性,教师带头“下水”,体验写作的甘苦,取得直接经验,发挥了示范作用。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测评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写作教学摆脱了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被动局面,学生积极参与,乐学,而且感到学了有用,不仅现在有用,以后就业、工作更有用,学习动力大增。写作教师除担任写作课堂教学任务外,还积极指导学生课余写作,指导学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拓展学生的写作训练空间,使学生得到有效锻炼,同时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取得的成果是初步的,许多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我们决心长期坚持写作教改实践,形成更具高职院校特色的写作教学路子,做出更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