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的简析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047528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新准则与旧准则比较,从会计理论到会计方法都有了很大变化,真正体现了会计的真实、公允原则。
  关键词:理念的转变;理论的创新;方法的规范
  
  一、会计理念的转变——由收入费用观到资产负债观
  
  所谓资产负债观是指在制定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的准则时,首先规范由此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有关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然后再根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在资产负债观下,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包括确定资产和负债以及与这些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所得税准则第4条规定,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正是资产负债观的体现。在资产负债观下对收益的确定,不需要考虑实现问题,只要企业的净资产增加了,就应当作为收益确认(不包括新增投资或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比按照收入费用观确认的收益更加全面合理。即:
  收益=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本期向所有者分配=(期末资产-期末负债)-(期初资产-期初负债)-本期所有者新增投资-本期向所有者分配
  与之对应,收入费用观则要求首先考虑与某类交易相关的收入和费用的直接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实现原则确认收入和费用并根据配比原则确定收益,即:
  收益=收入-费用
  但按此法计算的收益由于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由此产生了由会计收益与税收收益比较后倒挤递延税款借项的弊端,致使资产负债表会计信息与真实公允原则背离。新准则资产负债观的确立,体现了我国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二、所得税会计差异理论的创新
  
  在收入费用观下,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指会计规定和所得税法在计算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口径、标准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不影响其他会计报告期,也不会在其他期间得到弥补。具体项目分为四类,即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扣除,如国债利息收入;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作为收益,如接收捐赠资产、自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等;按会计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不允许扣除,如罚款支出,企业因合并、分立等改组业务发生的重估净损失等;按会计规定核算时不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时允许扣除,如关联交易转让定价已纳税调整部分等。
  时间性差异是指会计规定与所得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或损失时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此类差异在本期发生,但可在以后期间转回。具体项目也分为四类,即按会计规定确认为当期收益,但税法规定以后期间确认为应税所得,如企业按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实际未分配;按会计规定核算时确认为当期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规定需待以后期间从应税所得中扣除,如企业计提的各项准备;按会计规定应于以后期间确认为当收益,但税法规定当期确认为应税所得,如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取得的收益;按会计规定核算时应于以后期间确认为费用和损失,但税法规定可以从当期应税所得中扣除,如对固定资产折旧,会计采用直线法,税法规定采用加速折旧法。
  按此分类,有些永久性差异,在资产负债观下,从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差异的角度分析既非永久性差异也非时间性差异。如企业合并资产评估损失,实际上是税法在业务发生当期确认了递延收益,但在以后期间随其资产重估增值的确认而转回。其虽归人永久性差异,但从资产、负债的角度分析却具有暂时性。如果把税法与会计规定不同产生的差异都归结到产生差异的交易或业务形成时的资产或负债,其差异可分为两类,一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等于计税基础,其差异属于永久性差异,如各种免税收入或所得(形成的资产账面价值均为可扣除的经济利益)、自产产品用于职工福利、捐赠支出、超标准支出等。二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不等于计税基础,其差异属于暂时性差异。如果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将导致在销售、使用资产或偿付负债的未来期间内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反之,将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所得税会计准则第7条科学地引进了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摒弃了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新准则还规定未作为资产或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对永久性差异没有定义。此概念比收入费用观下的时间性差异范围更宽,为特殊业务所得税差异的认证和进一步完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此规范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也实现了我国所得税会计基本理论与困际会计准则的接轨。
  
  三、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规范
  
  我国现行的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又分为递延法和债务法。对于永久性差异影响纳税的金额,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均在本期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但对时间性差异的处理则各异。
  应付税款法是指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期间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所得税费用,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额。此法简便、易懂,但与会计核算原则不符。
  递延法是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期间所得税的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同时转回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对本期所得税的影响金额,当税率发生变动时,仍按照原税率结转原来确认的递延税款。这导致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未来收款的权利或付款的义务,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也不符合资产或负债的定义。
  债务法是指在采用递延法处理的基础上,如果税率发生了变动,在税率变动的当期,应将递延税款的账面余额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使之能真正反映未来预付或应付税款。现行债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虽较之递延法合理,但由于是基于时间性差异的分析调整进行会计处理,秉承的是收人费用观,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是采用倒挤的方式,而不是按照资产、负债的定义出发进行相应的确认和计量,也不符合严格的资产、负债定义。
  所得税会计准则第17条规定,资产负债表口,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据税法规定, 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人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新准则摒弃了应付税款法和递延法,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前述债务法属于收益表债务法),此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此方法将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归属为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如果会计上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计税基础,就意味着未来由该资产转化为成本费用的金额小于税前允许抵扣的金额,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大于应税所得,应当确认一项递延资产。如果会计上某项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计税基础,就意味着未来由该资产转化为成本费用的金额大于税前允许抵扣的金额,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小于应税所得,应当确认一项递延负债。在不发生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纳税影响的情况下,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与本期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暂时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内容,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存在的此类差异,能直接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直接反映其对未来的影响,可处理所有的暂时性差异。而收益表债务法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时间性差异,强调的是差异的形成和转回,揭示的是某个时期内存在的此类差异,可计算当期的影响,不能直接反映对未来的影响,无法处理非时间性差异的暂时性差异。两种方法比较而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观为指导,旨在真实体现资产(或负债)未来可收回金额,真实、公允地反映资产和负债未来为企业带来的实际的现金流量,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当前正致力于国有企业改造,企业重组、合并事件定会大量发生,资产评估等业务越来越多,必将对所得税产生重大影响,时间性差异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均已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要求。引人暂时性差异概念并在所得税会计处理中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但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也存在不足,一些暂时性差异在原差异尚未全部转回的情况下又产生了新的差异,很难分清差异的属性,由此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合理性不足。
其他文献
摘要: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构建和谐世界”理念是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崭新命题,适应了国内外形势发展的要求和时代特征的变迁。这一理念有着深厚的思想渊源、深刻的内涵、重大的现实意义,需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  关键词:和谐世界;思想渊源;内涵;意义    自从我国领导人向国际社会响亮提出建设和谐世界战略主张以来,和谐世界业已成为学术理论界研究讨论的一大热点问题,现就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若干理论问题谈谈我个人的
期刊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却相对滞后。本文的主要观点是:(1)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正在向自由贸易区方向发展;(2)东亚地区的经济因素有利于东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3)东亚地区的非经济因素是约束东亚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关键。  关键词:东亚合作;自由贸易区;约束条件    作为世界三大经济重心之一的东亚地区,自由贸易区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东亚各国政策
期刊
摘要:英语新闻听力是高职英语专业学生必听的内容,也是听力训练中的难点。本文试图从新闻英语的特点分析新闻听力的几大障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新闻听力;障碍;对策    一、引文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指导委员会和《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指出,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四学期应该能听懂正常语速(每分钟300单词左右)的VOA和BBC的标题新闻,专业八级的水平是要求学生能听懂专题新闻报道。这一指导
期刊
摘要:文章认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和第一责任人,是稿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和核心,因而其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班主任工作管理方法可以归结为:爱、严、勤、细、全、学的六字真言,其艺术的核心是爱心。  关键词:班主任;方法;艺术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校工作主要是围绕学生而展开,教师的工作正是为了托起明天的太阳——学生,作为教师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个美
期刊
由于人们不断地开采和耗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及工农业生产不断地堆放污染物而污染环境,环境保护已成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问题,由此而产生的环境会计也自然成为各国会计界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我国也引起了广泛重视。  所谓环境会计是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指导,只用会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和属性,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个会计分支。它是会
期刊
加强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乃至国力竞争的基础。国务院2001年5月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师要想培养学生们合作学习,首先要学会自己与它人合作,在合作过程中不但使自身的业务水平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基础教育实践中,刚性的课程体系暴露了其很多缺点,例如课程权力高度统一,课程实施自上而下,强调权威等等,但刚性课程作为一种现存的课程体系必然有其合理性。本文分析了刚性课程的构成、产生原因、发展趋势及其给新课改的启示。  关键词:刚性课程;课程特征;产生原因    刚性课程是一种课程体系,与新课改中关注的弹性课程相对应,体现了统一、确定的课程观及自上而下执行课程的课程实施理念。对刚性课程
期刊
Abstract:Advertisemeut not only plays a vital role in e-conomic society, but also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our daily life. 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 can achieve vividand attention - catching e
期刊
摘要:大家时自由带电体在电场、磁场等单一场中的运动情况比较熟悉,而对自由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情况较少关注。在实际问题中,往往是自由带电体处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同时存在的空间中运动,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由带电体;复合场;运动轨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和信息化的社会。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要做到: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挖掘出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教师要优化课堂艺术,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机遇。实现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