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新课导入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激越浑厚,槌槌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的学习情境中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我从教十三年来,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激发情趣,注重新课导入。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激趣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1.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先声夺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每次上课都运用同一方式来导入新课,时间久了就会显得呆板,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课堂一开始就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有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借鉴:提问法、情境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2.注重直观——让学生兴趣盎然、酣畅淋漓地体味历史
(1)借助教科书插图。学生喜欢有血有肉的历史、生动活泼的历史,而历史本身也是多姿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些资料可以从各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概况,有反映战争场景的,有展示历史重大事件风貌的,有勾勒人物形象的……不论哪一类,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是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2)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对于生动、形象、具体的历史史实,其情境性强,十分引人入胜,因此,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又能加深记忆,还可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为教学锦上添花。
3.良好氛围——让学生发挥作用、发展个性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能力,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导入
1.“引趣开讲”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至4倍。有人也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如我在讲述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时曾这样设计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现在我出一个谜语:“和老爷爷赛跑”,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姓名(祖冲之)。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上以趣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其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设疑开讲”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新课导入中设置一连串疑问或悬念就是借鉴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曾这样设置导语: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林则徐为什么禁烟?英国又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这都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一一阐释清楚的。这样的导入便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疑问和悬念的设置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温故开讲”
“温故开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識最常用的承上启下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可见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教学法)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推崇。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单纯为有趣而激趣,不能弱化其它方法和手段,不能放松对内容的深层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波 浅谈历史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2。
[2]王长虹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新课程,山西出版集团,2012,9。
我从教十三年来,为了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激发情趣,注重新课导入。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激趣教学法,不但能够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实效性。
1.巧妙导入——抓住学生的心理,先声夺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时富有吸引力、感召力,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但如果每次上课都运用同一方式来导入新课,时间久了就会显得呆板,学生也觉得枯燥乏味,有千篇一律的感觉,很难激发学习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让课堂一开始就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呢?结合教学实践,有几种方法可供大家参考借鉴:提问法、情境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等。
2.注重直观——让学生兴趣盎然、酣畅淋漓地体味历史
(1)借助教科书插图。学生喜欢有血有肉的历史、生动活泼的历史,而历史本身也是多姿多彩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这些资料可以从各方面多角度地反映当时历史发展的概况,有反映战争场景的,有展示历史重大事件风貌的,有勾勒人物形象的……不论哪一类,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是与教材相辅相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2)利用多媒体锦上添花。对于生动、形象、具体的历史史实,其情境性强,十分引人入胜,因此,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条件和自身特点采取适当的多媒体、网络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这样,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又能加深记忆,还可以达到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为教学锦上添花。
3.良好氛围——让学生发挥作用、发展个性
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思考、培养能力,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导入
1.“引趣开讲”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至4倍。有人也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如我在讲述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文化部分时曾这样设计课前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现在我出一个谜语:“和老爷爷赛跑”,打一中国古代数学家的姓名(祖冲之)。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上以趣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一上课就把学生的心紧紧拴住,使其怀着新的期待投入到学习新内容中去,为上好课打下基础。
2.“设疑开讲”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新课导入中设置一连串疑问或悬念就是借鉴说书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奥妙术。我在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时曾这样设置导语: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吗?林则徐为什么禁烟?英国又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这都是我们今天要给大家一一阐释清楚的。这样的导入便紧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动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同时,疑问和悬念的设置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温故开讲”
“温故开讲”就是我们常说的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識最常用的承上启下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新的教学。”可见孔子的“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法(教学法)已为古今中外学者所推崇。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但在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单纯为有趣而激趣,不能弱化其它方法和手段,不能放松对内容的深层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金波 浅谈历史教学.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2。
[2]王长虹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新课程,山西出版集团,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