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有益尝试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j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深入地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二是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三是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 环保教育 设计问题 收集资料 组织语文实践活动
  
  在环境的三大范畴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外在的,精神环境是内在的,而外在的环境污染总是由内在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所以,要解决世人瞩目的自然环境的污染问题,必须加强环保教育。“文以载道”、“文道合一”是语文的重要特征,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当前语文教学中,虽然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有机进行环保教育的课文,但很多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环保教育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许多人认为环保教育是“软指标”,升学率是“硬指标”。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往往撇开教材内容所蕴含的环保观念,大搞“题海战术”、“强化训练”的实用主义,认为唯有考出的高分数才是学生走向成功的敲门砖。有的语文教师虽然在教学中也涉及到了环保教育,但也常常只是浮光掠影式地点到为止,没有使学生思想上受到触动,引起共鸣,这种做法,当然不可能达到环保教育的真正目的。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地渗透环境意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这其实是摆在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我在这一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以教材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而又与环境教育密切相关的课文,教师可以以这些课文为蓝本,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质疑解惑的过程中,自觉地引起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从而受到环保教育。
  例如,在教《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怎样理解作者既希望所有的人都来观赏美丽的青海湖而又有些疑虑的矛盾心情呢?学生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答,自然就对青海湖的环境问题有所关注了。
  又如,我在教《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海洋中蕴藏着如此丰富的资源,那么我们开发海洋的速度是否应该加快?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就在这争辩的过程中,我已巧妙地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环保教育。
  
  二、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激发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学生对环境问题仅仅有所关注,那环保观念还未深植于学生的头脑中。因此,我常常要求学生对课文中某些环境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鼓励他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报刊、图书、网上收集资料,自主探究,然后再在班级交流。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又让他们对环境问题产生了更高层次的思考。
  如在教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请大家参照国内外著名景区的管理经验去收集资料,想一想,有什么措施既可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一周后,在班级交流这一问题,同学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见解:有的说限定每日游青海湖的人数;有的说玩在青海湖,食宿在离青海湖较近的小镇或小城,青海湖附近不许修楼台馆所;还有的说多派人在景区附近暗中督管,一旦发现有破坏环境者严惩不贷……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教《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的灾难》时,我要求学生收集资料,思考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措施。学生研究这一问题的积极性非常高,思考的结果也是各具特色:有的同学认为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是禁止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有的同学则以为人口爆炸使地球供给人类的自然资源逐步达到极限,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才是首要任务;还有的同学认为需要用法律的手段——如建立热带雨林保护区,才能从根本上防止雨林进一步恶化。这些答案虽不尽完美,但已充分凸显了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积极思考与探究。
  
  三、积极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真正成为保护环境的主人
  
  为了增强学生的环保观念,我还积极组织许多与环保有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自觉地成为环境保护的主人。
  我曾组织学生游览常德诗墙公园和柳叶湖,并要求他们在写好游记的同时,关注一下景区周围的环境。其中,李冰洁在《秋游诗墙公园》中,这样写道:“常德诗墙是我们常德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我们常德人的骄傲,可竟有人残忍地将自己的‘五爪金龙’印在墙上,还有人将自己吃过的零食袋随手扔在地上……”徐亚平同学在《美丽的柳叶湖》中也这样写道:“在那绿柳如烟的堤岸上,我看到那令人惨不忍睹的一幕:到处是随手乱扔的一次性塑料碗筷,成群的苍蝇在上面嗡嗡乱飞,就连那醉人的湖面上,也飘荡着令人讨厌的白色垃圾……”后来,这两位同学分别给有关部门写了信,反映了上述问题。
  此外,我还让同学们调查了家乡附近捕杀蛇、蛙的情况,让他们写成调查报告。有许多同学在调查过程中,就向村民宣传蛇、蛙的益处,充当它们的小卫士。
  总之,在语文课堂中多角度地渗透环保教育,能使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的教育,深入思考、拓展视野、发展智力、蕴蓄情感,逐渐增强环境意识并动手动脑,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语文教育与环境教育的双赢。
  
  参考文献:
  林岩:《学科渗透,让环境意识在语文教育中生根》,《中学语文教学通讯》,2003年第2期
  (作者单位:415133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中学)
其他文献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个崭新的问题,即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集中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逐步反映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来,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国家把教育放在优先战略发展地位,实施科教兴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
期刊
青春期是人类一生发育过程中突飞猛进的阶段,也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在这个时期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他们学业成功,就业成功。但由于各种媒体、网络和社会等环境的影响,学生成熟的时间普遍提前,所以进入初中,我们教师和家长就应该更加关心子女。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抓好学生的青春期教育    1、学生青春期教育要注意做到不渲染、不描述、不庸俗。在学生了解青春期
期刊
《做灯笼》一文讲的是李良和王京两个小朋友,他们俩发挥各自的特长合作做灯笼,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使他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短文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真诚地与他人合作,一个人的长处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独行的弊端    文中的王京是个班里公认的小画家,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可是她在班里布置教室时,看到别人已经画画了,竟然束手无策,心中存在着烦恼。李良是班里的
期刊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是教育的灵魂。那么,教师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学生,并用这种爱去感染熏陶学生呢?    一、用真心去爱    “爱”的繁体写法,是爱里有一颗“心”。它要求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真情流露。我们以前接触过著名作家魏巍的文章《我的老师》,里面有一段描写他的老师的文字:“她从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象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
期刊
党和国家明确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很显然,党和国家把提高整个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原国家教委明确规定: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
期刊
语文课本来是中学里一门应用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课,也应当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学科。可是现在有不少学生却对语文产生了“兴趣危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优化课堂教学情境,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那种入迷入痴的情境,那种令学生学而不厌、流连忘返的气氛,那种使学生随着课文内容的波澜而产生如泣如慕、如怨如诉情绪的感情流动,那种“于不疑处激疑”所激起的使学生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和竞争意识。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
期刊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产生的与外界要求或愿望相反的逆向心理活动。当孩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有一些逆反心理,表现为叫他向东偏要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干。   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呢?从孩子的角度来讲,小学进入中学是一个飞跃。在这个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
期刊
齐齐哈尔大学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虽说音乐教育专业的建设已有十几年的时间,然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建设仅仅才有几年的时间,为此,构建怎样的办学模式,促进专业发展,值得我们探索。     一、办学现状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仅仅十几年时间,全国原有的师范院校、新组建的师范院校以及许多理工科院校、综合大学,乘着全国高校扩招的春风,趁着倡导素质教育的热潮,纷纷
期刊
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要过文言文教学这一关。现在高中新教材文言文的量很大,弄不好会伤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甚至降低对语文的兴趣,造成一损俱损的局面。一个老师要让几十个学生学好,惟一的办法就是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去学。一个老师如果教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知识点,可以说是不敬业;如果败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是犯了罪。前者对学生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弥补的,后者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挽回的。相对而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察、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数感,并将数感的发展置于首要位置。  那么,什么是数感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