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打破传统“一言堂”的单一技能灌输模式,在传统视唱练耳的教学中,通过增加相应的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如即兴创作,团体表演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相互学习指导,亲身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掌握音乐和欣赏音乐。
【关键词】分级训练;音乐活动;即兴创作;实践能力;相互点评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必修音乐基础技能课,是一切从事音乐学习和工作的音乐人必须具有的基本专业素质。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多着重于理论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缺乏生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大多是完成学习任务的精神压力。据有关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害怕回课,并且喜欢选择在人数多的班级中上课,原因是自己被提问的机率会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而降低。可见,在传统的视唱练耳课上,学生的学习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另外,我们常常发现不少乐理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在视唱练耳课上的表现并不是很突出。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把考试做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应用。
视唱练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音樂技能的训练课程,它的本质应该与音乐教学宗旨相呼应,即通过音乐学习进行素质教育。国内传统的视唱练耳课上,学生主要是通过唱和听两种方式进行训练,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与身体运动自然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未能很好地实施。然而,音乐具有生命,生命创造音乐,只有充分利用人类本身的自然特性去体会音乐本身,积极发挥和应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与音乐融为一体。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本身被认为是有信念、价值、感觉和行为的。在英国,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是音乐教育的根本。为有效实现使学生通过自我个人认识及亲身体验来完成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目的,英国学生一直被鼓励在音乐实践中进行个人的音乐理解。
因此,笔者认为国内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不仅可以有选择性地结合国外的音乐教学理念,而且还可以融合学生在其它音乐课上所学的音乐知识(如作曲知识,乐理知识,声乐知识等等)。在学生完成基础训练项目之余,教师应增加适当的课堂音乐活动来鼓励学生通过自身感受进行音乐学习,从而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本文提出的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
一、通过测试对新生的视唱练耳能力进行分级
大部分院校中,视唱练耳课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授课。然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通常是有高有低,尤其是在学生数量较多的班级中。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十分缺乏针对性,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上获得提高。因而,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应对新生进行一定的能力测试,将其以视唱练耳能力高低来划分班级。这样,既能方便教师对不同视唱练耳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也能使学生在自身学习能力范围内提高学习成绩。
二、听力训练可与即兴演奏相结合
即兴演奏作为一种能够通过瞬时性表演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的音乐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已被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手段应用在课堂上。譬如,在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与即兴演奏的训练被有机地结合为一门“音乐修养课”(Musicianship)。课堂上,学生除了常规的听力(即音程和旋律听记)和节奏训练项目外,还进行以即兴演奏为主的表演训练。在该项训练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使用自己的专业乐器(如声乐系的演唱,钢琴系的弹奏钢琴等等)进行两种即兴演奏:一,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用指定调进行个人即兴演奏;二,以组为单位,用指定调进行小组即兴演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音程及调性的听觉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乐队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也为学生进行室内乐和交响乐的演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笔者建议,国内的视唱练耳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该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三、节奏训练应将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在视唱练耳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应通过加强学生对各种节奏型的视觉记忆来进行授课。科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的感受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人的视觉,而且人的视觉记忆也是较为持久和牢固的。因此,对于初期学习乐理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图解方式进行节奏讲解(见例一)。之后,在学生对基本节奏掌握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即兴编排几小节或多小节的节奏,然后由其他学生来表演该节奏。最后则是对学生进行实际音乐作品的综合节奏训练,而且在拍打节奏时应该要求学生加入谱面中原有的强弱表现,从而为原本枯燥的节奏训练增加一定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见例二)。
例二:多尼采蒂的《E小调弦乐四重奏》。将学生分为四组,一组拍奏一个声部,拍奏时必须做出谱面上的音乐表现。
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掌握节奏。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视觉直观与听觉直观紧密结合的训练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提高节奏的组织能力。
四、试唱训练可分组进行
传统的试唱训练通常是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行齐唱或点名独唱,这种模式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笔者认为试唱训练除了基本的模唱训练外,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其中教师只充当学习指导的角色:
(一)分组演唱:伴奏由小组中的某个学生来完成(除钢琴外,其它乐器也可以进行伴奏);演唱时组与组之间应相互学习和点评。
(二)即兴创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一些小旋律,然后由自己或他人来演唱,其余同学对其进行点评。
(三)分声部合唱:将学生分做不同声部,对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实际演唱
以上音乐活动,即调动了学生表演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相互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对精神。
总之,在试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去思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杜绝主观地掌控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学生将书面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支持学生相互学习探讨,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性,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琪.论即兴演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EB/OL). 中国手风琴在线,2009(3)
[2] 赵霞.给音乐教师的备课建议(J). 中国音乐教育,2005(6)
[3] 木子.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J). 广州乐器世界,2007(3)
[4] 李建华.综合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状况及思考(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52-53
[5] 尹熙洙.变唱名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N). 音乐周报,2006(15)
[6] 林松源.“扩招”后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初探(N).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4)
[7] 李毅波.《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参与体验(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1)
[8] 王焕婷.浅谈传统视唱练耳、爵士和声、爵士节奏的有机结合(J). 中国艺术生高考网,2007-6-19
[9] Welch, G. Mapping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U.K. [J]. Psychology of Music, 2004, (3), pp.239-290.
[10] Green, L. Music in society and education [A]. In C. Philpott and C. Plummeridge (eds.). Issues in music teaching [C]. London: Taylor & Francis Press, 2001, pp.49-66
【关键词】分级训练;音乐活动;即兴创作;实践能力;相互点评
视唱练耳作为一门必修音乐基础技能课,是一切从事音乐学习和工作的音乐人必须具有的基本专业素质。但传统视唱练耳教学多着重于理论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往往忽略了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种缺乏生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的大多是完成学习任务的精神压力。据有关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害怕回课,并且喜欢选择在人数多的班级中上课,原因是自己被提问的机率会随着班级人数的增多而降低。可见,在传统的视唱练耳课上,学生的学习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另外,我们常常发现不少乐理考试成绩好的同学在视唱练耳课上的表现并不是很突出。这部分学生通常是把考试做为主要目标,而忽略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应用。
视唱练耳不仅仅是为了提高音樂技能的训练课程,它的本质应该与音乐教学宗旨相呼应,即通过音乐学习进行素质教育。国内传统的视唱练耳课上,学生主要是通过唱和听两种方式进行训练,而真正意义上的音乐与身体运动自然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未能很好地实施。然而,音乐具有生命,生命创造音乐,只有充分利用人类本身的自然特性去体会音乐本身,积极发挥和应用所学知识,才能真正与音乐融为一体。在欧美发达国家,音乐本身被认为是有信念、价值、感觉和行为的。在英国,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音乐学习态度是音乐教育的根本。为有效实现使学生通过自我个人认识及亲身体验来完成音乐学习的音乐教学目的,英国学生一直被鼓励在音乐实践中进行个人的音乐理解。
因此,笔者认为国内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不仅可以有选择性地结合国外的音乐教学理念,而且还可以融合学生在其它音乐课上所学的音乐知识(如作曲知识,乐理知识,声乐知识等等)。在学生完成基础训练项目之余,教师应增加适当的课堂音乐活动来鼓励学生通过自身感受进行音乐学习,从而提高视唱练耳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以下是本文提出的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
一、通过测试对新生的视唱练耳能力进行分级
大部分院校中,视唱练耳课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授课。然而同一班级中,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通常是有高有低,尤其是在学生数量较多的班级中。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十分缺乏针对性,学生也很难在课堂上获得提高。因而,在新生入学时,教师应对新生进行一定的能力测试,将其以视唱练耳能力高低来划分班级。这样,既能方便教师对不同视唱练耳能力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授课,也能使学生在自身学习能力范围内提高学习成绩。
二、听力训练可与即兴演奏相结合
即兴演奏作为一种能够通过瞬时性表演把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的音乐形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已被作为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的一种手段应用在课堂上。譬如,在英国皇家北方音乐学院,视唱练耳与即兴演奏的训练被有机地结合为一门“音乐修养课”(Musicianship)。课堂上,学生除了常规的听力(即音程和旋律听记)和节奏训练项目外,还进行以即兴演奏为主的表演训练。在该项训练中,不同专业的学生必须使用自己的专业乐器(如声乐系的演唱,钢琴系的弹奏钢琴等等)进行两种即兴演奏:一,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用指定调进行个人即兴演奏;二,以组为单位,用指定调进行小组即兴演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加强了学生对音程及调性的听觉认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乐队合作能力,而这种能力实际上也为学生进行室内乐和交响乐的演奏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笔者建议,国内的视唱练耳教师可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情况,对该种教学模式取长补短。
三、节奏训练应将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在视唱练耳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应通过加强学生对各种节奏型的视觉记忆来进行授课。科学研究表明,人对外界的感受百分之八十来自于人的视觉,而且人的视觉记忆也是较为持久和牢固的。因此,对于初期学习乐理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图解方式进行节奏讲解(见例一)。之后,在学生对基本节奏掌握熟练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即兴编排几小节或多小节的节奏,然后由其他学生来表演该节奏。最后则是对学生进行实际音乐作品的综合节奏训练,而且在拍打节奏时应该要求学生加入谱面中原有的强弱表现,从而为原本枯燥的节奏训练增加一定的艺术性,以提高学生训练的兴趣(见例二)。
例二:多尼采蒂的《E小调弦乐四重奏》。将学生分为四组,一组拍奏一个声部,拍奏时必须做出谱面上的音乐表现。
这种模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从易到难地掌握节奏。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在视觉直观与听觉直观紧密结合的训练中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提高节奏的组织能力。
四、试唱训练可分组进行
传统的试唱训练通常是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行齐唱或点名独唱,这种模式并没有完全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笔者认为试唱训练除了基本的模唱训练外,还可以在班级中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其中教师只充当学习指导的角色:
(一)分组演唱:伴奏由小组中的某个学生来完成(除钢琴外,其它乐器也可以进行伴奏);演唱时组与组之间应相互学习和点评。
(二)即兴创作: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即兴创作一些小旋律,然后由自己或他人来演唱,其余同学对其进行点评。
(三)分声部合唱:将学生分做不同声部,对实际音乐作品进行实际演唱
以上音乐活动,即调动了学生表演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相互学习的兴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团对精神。
总之,在试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去思考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杜绝主观地掌控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鼓励学生将书面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支持学生相互学习探讨,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体性,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殷琪.论即兴演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EB/OL). 中国手风琴在线,2009(3)
[2] 赵霞.给音乐教师的备课建议(J). 中国音乐教育,2005(6)
[3] 木子.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J). 广州乐器世界,2007(3)
[4] 李建华.综合性高校音乐艺术教育状况及思考(J). 中国音乐教育,2009(8):52-53
[5] 尹熙洙.变唱名法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N). 音乐周报,2006(15)
[6] 林松源.“扩招”后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初探(N).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12(4)
[7] 李毅波.《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参与体验(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1)
[8] 王焕婷.浅谈传统视唱练耳、爵士和声、爵士节奏的有机结合(J). 中国艺术生高考网,2007-6-19
[9] Welch, G. Mapping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U.K. [J]. Psychology of Music, 2004, (3), pp.239-290.
[10] Green, L. Music in society and education [A]. In C. Philpott and C. Plummeridge (eds.). Issues in music teaching [C]. London: Taylor & Francis Press, 2001, pp.4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