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理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学科,对于地理知识的良好掌握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天气变化、推算土地在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过程、寻找矿物资源,将自然灾害对生活及生命的威胁降到最低;帮助人类合理地规划乡村、城市、道路等环境的布局。因此,地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载体。基于此,以下对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与实践
引言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地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地理的一切理论知识既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只有把握住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这种联系,才能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生活化教学突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教师是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教学的。
一、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為了让地理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在日常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地理实践,让地理教学突破课堂与教材的限制,回归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对地理知识产生共鸣效应,激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提升自身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生活中的创新,以此进一步发挥地理教学的价值意义,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育改革前进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探究,如,在课下试着去探索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用水主要源于哪里?学生家庭和学校日常用水的质量如何?影响学生家庭和学校用水质量的原因有哪些?并试着去探索提升学生家庭和学校用水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生活实践探究,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内化,可以实现地理教学的延伸,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念,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加快初中地理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体验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现代各阶段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方式。而在当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化教学和情境化教学相结合,从而创设出更加高效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首先,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寻找实际生活中与之对应的元素,以此提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其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中,进而更好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例如,教师在教学“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那有没有去过我国的干旱地区,或者热带雨林地区,比如西双版纳地区?”此时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必然会活跃起来,有的学生甚至会想象热带雨林的风景。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西双版纳的风景。同时,教师还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将学生引导到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中,如“同学们是否知道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需要哪些因素?”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讨论,有的说“光照”,有的说“温度”,而有的学生会说“降水”。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知能力。
三、创编生活化教学案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对一些抽象的、专业化的地理知识实施深度解析,仅依靠口头向学生讲述,很多学生会感觉不直观,不容易理解,而如果教师把地理知识的解析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辑成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生活现象来思考地理问题,探究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在一些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更为容易,更好地记住地理知识。如在“自然特征与农业”这部分地理知识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青稞、葡萄干、茶叶、椰子等食品,并分别列出西藏、新疆、江西、海南等省份,让学生把食物通过划线连上对应的省份,通过让学生从各个省份的土特产入手,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地发展农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地理知识上,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自然特征跟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组织校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既然说地理来源于生活,那就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的奥义所在。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田间,走进自然。如北方,可以利用四季分明的特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摄影,对不同季节同一地区的植物、土壤进行记录,从中分析出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对植物及土壤有着怎样的影响;南方的同学,如海南、广东等海港城市,可以自身地理优势,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对潮汐的影响,探索气候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必然联系。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他们生活的山区,去观察山脉走向、植被分布、土壤肥力、水流方向等等。以上只是举个例子进行说明,其实只要是生活中能观察到的地理现象,都可以作为授课素材,这样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起来更为轻松,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记忆,进一步增强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结束语
立足生活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把生活现象跟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接触、观察和实践,更好地结合生活现象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琪萍.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63):143-144.
[2]韩建文.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66.
[3]李迎福.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24):54-55.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探究与实践
引言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地理与人们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地理的一切理论知识既源于现实生活,同时又指导着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教师在其教学活动中只有把握住地理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这种联系,才能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区别,生活化教学突出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联系,在课堂上教师是通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教学的。
一、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為了让地理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在日常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就一定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地理实践,让地理教学突破课堂与教材的限制,回归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中对地理知识产生共鸣效应,激活自己的创新性思维,提升自身对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进行生活中的创新,以此进一步发挥地理教学的价值意义,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在教育改革前进道路上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以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生活实践探究,如,在课下试着去探索学生家庭和学校的日常用水主要源于哪里?学生家庭和学校日常用水的质量如何?影响学生家庭和学校用水质量的原因有哪些?并试着去探索提升学生家庭和学校用水质量的有效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依据地理学习内容进行有效的生活实践探究,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内化,可以实现地理教学的延伸,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现状问题以及如何保护水资源有更深入的理解,让学生能够形成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观念,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综合性成长,加快初中地理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升学生的体验
创设情境教学法是现代各阶段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方式。而在当下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将生活化教学和情境化教学相结合,从而创设出更加高效的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首先,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寻找实际生活中与之对应的元素,以此提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和形象性。其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要求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所以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体验和参与度,从而使学生完全融入情境中,进而更好地发挥出生活化教学方式的优势。例如,教师在教学“降水的变化和分布”知识点时,就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如,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同学们喜不喜欢旅游,那有没有去过我国的干旱地区,或者热带雨林地区,比如西双版纳地区?”此时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引导下,必然会活跃起来,有的学生甚至会想象热带雨林的风景。为了提高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真实性,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功能,向学生展示西双版纳的风景。同时,教师还要提出针对性的问题,以便将学生引导到本节课的教学知识点中,如“同学们是否知道热带雨林的形成主要需要哪些因素?”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地进行讨论,有的说“光照”,有的说“温度”,而有的学生会说“降水”。根据学生的答案,教师就可以顺势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对实际生活的感知能力。
三、创编生活化教学案例,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活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要对一些抽象的、专业化的地理知识实施深度解析,仅依靠口头向学生讲述,很多学生会感觉不直观,不容易理解,而如果教师把地理知识的解析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辑成生活化的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生活现象来思考地理问题,探究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在一些地理知识的理解掌握上更为容易,更好地记住地理知识。如在“自然特征与农业”这部分地理知识的教学上,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青稞、葡萄干、茶叶、椰子等食品,并分别列出西藏、新疆、江西、海南等省份,让学生把食物通过划线连上对应的省份,通过让学生从各个省份的土特产入手,了解当地的自然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当地发展农业的环境条件和资源禀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这一课地理知识上,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自然特征跟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组织校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既然说地理来源于生活,那就让学生真正地走进生活,从实际的生活中发现地理的奥义所在。学校可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地理条件开展户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田间,走进自然。如北方,可以利用四季分明的特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摄影,对不同季节同一地区的植物、土壤进行记录,从中分析出地理环境、气候变化对植物及土壤有着怎样的影响;南方的同学,如海南、广东等海港城市,可以自身地理优势,让学生观察不同气候对潮汐的影响,探索气候变化与潮汐变化的必然联系。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他们生活的山区,去观察山脉走向、植被分布、土壤肥力、水流方向等等。以上只是举个例子进行说明,其实只要是生活中能观察到的地理现象,都可以作为授课素材,这样将地理知识融入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起来更为轻松,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也更高,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巩固知识记忆,进一步增强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结束语
立足生活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师要注意把握好把生活现象跟地理知识相结合的原则,要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接触、观察和实践,更好地结合生活现象了解地理知识,掌握地理知识,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地理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琪萍.构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20(63):143-144.
[2]韩建文.初中地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实践[J].当代家庭教育,2020(07):66.
[3]李迎福.生活化教学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9(2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