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微绘本”使用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hua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编排了不少“微绘本”,教师要充分领悟“微绘本”的设计意图和内容要点,激活“微绘本”的德育价值。可以创新“微绘本”的呈现形式,让道德知识形象可感;聚焦“微绘本”中的故事细节,促道德认知不断深化;围绕“微绘本”组织拓展补充、创意续编、与人物对话、角色扮演等体验活动,助道德知识转为行动。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微绘本”;道德认知;体验活动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低年级教材的编排样式颇具特色,若干页面底部往往呈现连续排列的4—8幅画面,或是一组生活场景,或是一个童话故事,或是相互独立却主题聚焦的一组材料,构成了一个内容精简的“微绘本”。“微绘本”往往是教材内容、文本的延伸和拓展,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诸多生动有趣的素材与资源。教师要充分领悟“微绘本”的设计意图和内容要点,立足学情,合理使用,充分发挥“微绘本”的德育价值。
  一、创新呈现形式,让道德知识形象可感
  教材中的“微绘本”虽然比较精美,但大多是静态的图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绘本配上声音,或以动画的方式呈现绘本故事。化静为动,简单的画面会变得活泼灵动,抽象的语言会变得形象可感,蕴于其中的深奥道理便简单易懂。
  例如,二年级上册《我们小点儿声》一课“微绘本”《声音》的文字部分,以儿歌的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小点儿声”的原因:“风声小了,听得见流水的声音。雨声小了,听得见小鸟的声音;我们声小了,听得见心灵的声音。在博物馆里,我们声小了,听得见文明的声音!”拓展环节,教师可以先依次呈现“微绘本”中的前两幅画面,并播放儿歌音频,配上与内容相匹配的雨声、流水声、鸟啼声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声音的和谐动听。接着,出示第三幅图画,用轻音乐渲染“心灵的声音”。当学生沉浸其中,再引导他们说说为什么在博物馆里,我们的声音小一点,文明就会多一点。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小点儿声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并对“在公共场所小点声”的做法自觉地形成情感认同。
  当然,教学由《拖拉鸟》《小马过河》等经典故事改编的“微绘本”,也可以利用相关的网络音频、视频资源,或创新其呈现形式,让蕴藏道德知识的故事更加形象可感,易于被学生吸收、消化。
  二、聚焦故事细节,促道德认知不断深化
  除了精美的图画、精练的文字,教材中的“微绘本”还有许多独具匠心的细节,值得教师利用。教学时,如能把握这些“微绘本”独有的细节,并且将其放大后巧妙地运用于课堂,则能引发学生深层次的体验与情感共鸣。
  例如,二年级上册《大家排好队》的“微绘本”故事是《守规则,懂礼让》,画面中出现了几处不经意的“小问号”。有教师在教学时就充分抓住了这一细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他们在深层辨析中理清规则与礼让的关系。教学片段如下:
  师大家都在有序排队,你们都同意老奶奶排到最前面吗?这不是插队吗?
  (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老奶奶年纪大了,让她先上车,早点休息。
  生老奶奶年纪大了,等太久,吃不消。
  生老师一直告诉我们要尊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应该谦让。
  师没错,排队中如果遇到老人,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做到文明礼让。除了老人,我们还应该礼让哪些人?
  生孕妇、军人叔叔、残疾人、急诊病人……
  师说得真好!在生活中,我们既要学会遵守排队规则,又要懂得礼让。
  再如,二年级下册《挑战第一次》中的“微绘本”《小马过河》,最后一幅图画,之前很矮小的小马一下子就高大了许多,还显得神气无比。有教师就结合这个细节,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小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勇敢地面对挑战是自信的表现。在尝试和挑战的同时,小马慢慢成长起来,这也正是本课的主题。
  三、组织体验活动,助道德知识转为行动
  围绕教材中的“微绘本”组织教学活动,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读故事或者听故事的层面,而要将实践的“活水”引入课堂。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應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中人物的内心,和故事的主人公对话;另一方面,读完故事,还要引导学生走出绘本,回归现实,联系自身生活,促进自我成长。针对不同主题的“微绘本”,教师可以开展多种体验活动,让其成为连接儿童内心世界和真实生活的桥梁。
  (一)拓展补充内容
  教材毕竟是个“例子”,某些“微绘本”内容与实际学情并不完全相符,教师此时就可以巧妙地将拓展、补充绘本植入课堂教学中,让故事真正走进学生生活。
  例如,二年级上册《家乡物产养育我》的“微绘本”是《马头琴的传说》,主要介绍了“马头琴”的来历传说。这对于江南地区长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已有“微绘本”的基础上,拓展绘本内容——通过搜集资料,交流分享自己家乡独有的乡土文化。笔者教学时向学生介绍家乡儿歌,唤醒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师我们的海门山歌曲调优美,乡土气息浓厚,被称为江海平原“一枝花”,还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你们想听吗?
  (师生欣赏海门山歌《淘米记》。)
  师你听懂了吗?感觉家乡的山歌怎么样?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补充:《淘米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编成的第一部山歌小戏,还曾进京表演,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
  师今天,我们还邀请到了欣妤阿婆,让她来教我们哼唱几句好吗?
  (学生一起学唱家乡山歌。)
  师哼着家乡的山歌,你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交流。)
  师山歌,寄托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最美不过乡音,无论走到哪,都让人难以忘怀。
  (二)创意续编故事   教材中许多“微绘本”故事采用的是开放式结尾,这恰好为引导学生续编故事留足了空间。
  例如,执教一年级下册《我不拖拉》的“微绘本”《拖拉鸟》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小朋友,还记得刚才的拖拉鸟吗?学到这,你想对拖拉鸟说些什么?
  2.如果你就是那只拖拉鸟,现在你准备去干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创意续编。)
  3.如果让你重新给拖拉鸟取个名字,你会取什么名字呢?(勤快鸟、不拖拉鸟、有错就改鸟等。)
  这样的创意续编,有效提升了儿童的道德认知,引领儿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生活。
  (三)与人物对话
  阅读“微绘本”,是一个与故事主人公、与自我“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也在引领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例如,一年级下册《不做“小马虎”》一课安排的“微绘本”是《小马虎添麻烦》。读完故事,教师提问:你们有小马虎这样的经历吗?这一下激起了他们的共鸣:“我也经常忘记带作业本,为了这,没少挨妈妈的批评。”“有一次,我马马虎虎穿了一双鞋就出了门,走了一会才发现穿了两只不一样的鞋子,于是急急忙忙回家去换,结果就迟到了。”“每次做作业,我总会因为马虎出错,不是漏标点,就是抄错数字,真是烦恼透了。”接着,探寻“怎样才能不马虎”,学生纷纷出招。这既是为故事中的“小马虎”献计献策,也是反思、改进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对话”,让学生从绘本“回归自我”,读着故事中的“他”,述说着生活中的“我”。
  (四)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常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特定的角色,快速获得实践感悟,实现道德的自主构建。而教材中的“微绘本”故事大多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适合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德行。
  例如,二年级上册《周末巧安排》中的“微绘本”《小宝,不可以》的内容就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五个场景中,五个“不可以”暗示着来自家长的命令或提醒。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1.引入绘本故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播放配音绘本故事《小宝,不可以》。
  2.抛出绘本中的问题:听了故事,谁来说说小宝到底有什么烦恼?爸爸妈妈为什么总说“不可以”?学生讨论交流。
  3.联系实际提问:你有小宝这样的烦恼吗?当你做什么的时候,爸爸妈妈也会对你说“不可以”呢?碰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交流:如果安排的活动是事先和父母约定好的,因为自己内心懈怠不想坚持了,“不可以”这样的提醒是有必要的,我们应该听取父母的建议;如果是家长单方面的要求,那我们就应该与家长好好沟通,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和爸爸妈妈共同制订一份周末行动计划,安排好周末生活……
  4.布置角色扮演任务: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场景来演一演吧!小组进行角色扮演,集体展演。随机采访,交流心得。
  通過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走进了故事人物的内心,也学会了换位思考,懂得了当与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应该协商交流。学生通过“演一演”,激活了绘本的情境内涵,同时也在体验活动中实现了道德的成长。
  总之,不同的“微绘本”有着不同的道德生长点,只要多尝试,多探索,定能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 宋月红.“大家排好队”教学实录[J].中国德育,2019(3).
  [2] 冯林军.用副版绘本引领学生过更好的道德生活——《道德与法治》副版绘本使用策略探微[J].中小学德育,2019(2).
其他文献
摘要: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儿歌内容浅显、篇幅短小、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借助儿歌教拼音,可用策略有:巧借儿歌“传要领”,识记发音;巧用儿歌“展形体”,辨别音形;巧用儿歌“讲细则”,明确规则;巧创儿歌“强记忆”,巩固新知。学生在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中,潜移默化地习得与汉语拼音相关的知识与技巧。  关键词:儿歌;拼音教学;发音;音形;规则  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工程活动的难易程度,设计教学环节,发展学生的工程思维。《小小工程师》一课,以“制作铅笔加长器”作为工程项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工程师工作的不同环节,于活动中发展设计思维、系统思维、迭代思维。  关键词:工程思维;设计思维;系统思维;迭代思维;《小小工程师》  伴随“技术与工程”作为独立教学内容出现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小学科学教育愈加重视培养
期刊
摘要:培养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而通过推理过程也可以促进知识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充分经历推理过程,从而发展推理能力,并且促进知识理解:举例猜想验证,经历归纳推理;借助几何直观,经历类比推理;基于已有知识,经历演绎推理。  关键词:数学推理;乘法分配律;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发现(创造)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推理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
期刊
摘要:基于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编排呈现出整体性、连贯性、渐进性的特征,要统整教学板块和教学资源,使习作单元成为一个前后贯通、目标一致的整体。通过设定教学目标、创设主题情境、构建任务框架、安排教学内容,统整化设计习作单元的教学。运用方法迁移、制作导图、评价推进等策略具体落实教学过程,更合理、高效地发挥习作单元的作用。  关键词:习作单元;统整教学;学习目标;主题情境;任务框架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
期刊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省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做了较多有益、有效的尝试。本期《专题研究》栏目展示该校“国学立品”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国学文化节”系列活动的推进以及国学经典在
期刊
摘要:“意义发现”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体验,以发现学习为核心,以自主探究为主线,在亲身体验中自主建构,在拓展性实践中深入反思,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精心设计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真实的体验,在合作交流与自主学习中有自己的发现;通过课内外拓展,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持续审视与反思,强化自我认知,进而灵活运用语言。  关键词:意义发现自主探究自我建构  “
期刊
摘要:当下的教研工作,相对于前一阶段,有一些重要的进步值得关注,特别是这样两点:相当明显地表现出“实”的特质,即与实际教学工作密切联系,以改进教学为主要目标,其最重要的表现是普遍地更加重视如何很好地处理教学工作中各个对立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达到了更大的认识深度,即能围绕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与教育的基本思想这样一些更基本的问题去分析与思考,而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等“细节”方面,又表现出更大的开放
期刊
摘要:“量与计量”类别多、内容多,且大多是作为“小单元”安排,这很容易导致教学零碎散乱。从教材和课标两个维度整体分析“量与计量”内容,把握其核心和关键,得到教学建议:抓住理解“量”的关键要素,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受,突出计量本质的方法贯通,注重量与量之间的关联结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体建构;量与计量  “量与计量”是小学阶段基础而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量、会测量应成为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和素养。在
期刊
摘要:在国内STEM教育的实践探索中,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有限的学校教学课时与STEM活动的长周期性之间的矛盾、单一学科背景的师资与STEM教育的跨学科性之间的矛盾等。基于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双重立场,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顶层设计STEM教育的“一体双翼”模式,微观设计STEM教育的基本教学流程。以《生活中的数形之美: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比例》为例,说明小学STEM教育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S
期刊
摘要: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的学生参与度不容忽视。当教师进入“非焦虑临在”状态,教室成为平静的空间时,学生就能感觉到安全;当教师克服自己的“专家盲点”,以学习者的姿态与学生并立,学生就会对学习很感兴趣;教师建立并强化互动的基本规则,确保学生彼此尊重,学生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高度参与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会让学生获得这三种积极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高度参与;学习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