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阶段是学生教育的基础,是培养学生习惯、情感、品质的重要时期,也是人才培养与发展的奠基工程,初中教育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中教师缺乏对小学教育模式、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的了解,使小学生适应初中教学和管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为此,有必要谈谈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以找准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点,在接力区内做好文章。
一、小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养成哪些习惯
1.养成预习新知识的习惯。尽管小学阶段课程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语文、数学、英语,甚至是思想品德、科学等科目,都应该摈弃片面追求主课成绩的做法,转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上来。小学课程的设置对开阔学生视野、知识储备、兴趣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引起师生和家长的注意。
2.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小学生书写速度慢,缺少记笔记的方法,所以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大包大揽课堂要点的记述,这样看似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枝节,其实,对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是不利的。如果平素多加训练,学生是能养成这个习惯的,也会具备这个能力的。会记笔记的学生,同时也能表明他能跟得住课堂节奏,能把握课堂重难点。小学生乍到初中,是不可能一下子适应知识容量大的课堂,教师往往也会陷入让学生记笔记还是继续授课的两难境地。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和习惯。常言道“学贵有疑”,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鼓励学生敢提问题的精神和勇气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几乎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质疑的地方,就看教师把握不把握,愿不愿意,给不给学生这个机会,看能否掌控课堂和收放学生的思路。质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大大增强。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活泼状态下学得的知识比静止状态下获得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有效。
4.加强学生按时独立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管理。小学生时间观念一般比较差,有时候难免仓促地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很普遍,得需要教师耐心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引导他们认真仔细地去完成每一道题目,且养成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对作业中的错误不必横加指责,如果家长和教师长期勤督促勤指导勤检查,学生慢慢就会养成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的习惯。
5.通过查字、查成语比赛和课外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字典、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习惯,让这一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克服小学教法、学法及管理方面的不足
1.转变教学方法,不走“弓背路”。小学生确实存在一味简单背记和机械训练的坏习惯;他们的学习习惯欠佳,能力训练不足,学习方法不到位等缺点确实也很突出。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等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需软着陆。因为这两个阶段各科目的知识跨度大,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差异显著,教师必须明确衔接意识,杜绝小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初中教师需要对小学阶段的教法有必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在主抓“双基”和各种习惯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接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尤其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加强学生预习新知的同时还要在听课、作业、复习等方面加强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初中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改变自己的教法和学法的指导。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不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形成“扶—导—放”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笨学为巧学,以尽快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
3.改观小学阶段对学生“管得死、管得多”的问题。不管小学,还是初中,“严”字必当头,必须彻底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惰性。初中教师要多接触学生,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努力扶持,采用集体活动、个人谈话、班会、讨论会、家长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其自觉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综合、归类学生各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放手做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包办代替,向自律性过渡和转化。
4.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经过耐心的说教和严格的训练,在全体学生中形成认识、品行、习惯等方面的一种行为风气。刚脱离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不到班集体对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应在新班主任的带领下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克服小学生年龄尚小、好动、贪玩的特点,通过开展团班会、运动会、郊游、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要求制訂班规,作为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制订后,要加强督促,严格遵守。
5.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教师间要善于协调,积极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将学生尽快引入初中教育的轨道。班主任还可以走访小学教师,从前任教师的印象中获得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更多的条件。小学教师也应该“扶上马送一程”。也可中小学教师结对帮扶一段时间,以更好地做好初中与小学阶段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们更迫切希望能与学校教师们多接触、多了解。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家长访谈、召开家长会等机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总之,小学和初中教育衔接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小学和初中教师们的悉心体会,仔细琢磨,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圆满。
为此,有必要谈谈小学和初中教育的衔接问题,以找准小学和初中的衔接点,在接力区内做好文章。
一、小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养成哪些习惯
1.养成预习新知识的习惯。尽管小学阶段课程比较少,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必要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语文、数学、英语,甚至是思想品德、科学等科目,都应该摈弃片面追求主课成绩的做法,转到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上来。小学课程的设置对开阔学生视野、知识储备、兴趣培养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应引起师生和家长的注意。
2.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因为小学生书写速度慢,缺少记笔记的方法,所以教师为节省课堂时间,大包大揽课堂要点的记述,这样看似避免了许多麻烦和枝节,其实,对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是不利的。如果平素多加训练,学生是能养成这个习惯的,也会具备这个能力的。会记笔记的学生,同时也能表明他能跟得住课堂节奏,能把握课堂重难点。小学生乍到初中,是不可能一下子适应知识容量大的课堂,教师往往也会陷入让学生记笔记还是继续授课的两难境地。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的勇气和习惯。常言道“学贵有疑”,小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鼓励学生敢提问题的精神和勇气是非常难得的。可以说,几乎每一堂课都有学生质疑的地方,就看教师把握不把握,愿不愿意,给不给学生这个机会,看能否掌控课堂和收放学生的思路。质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大大增强。心理学表明,学生在活泼状态下学得的知识比静止状态下获得的知识更加生动和有效。
4.加强学生按时独立并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管理。小学生时间观念一般比较差,有时候难免仓促地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很普遍,得需要教师耐心纠正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引导他们认真仔细地去完成每一道题目,且养成及时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对作业中的错误不必横加指责,如果家长和教师长期勤督促勤指导勤检查,学生慢慢就会养成独立高效地完成作业的习惯。
5.通过查字、查成语比赛和课外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勤查字典、词典和其他工具书的习惯,让这一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克服小学教法、学法及管理方面的不足
1.转变教学方法,不走“弓背路”。小学生确实存在一味简单背记和机械训练的坏习惯;他们的学习习惯欠佳,能力训练不足,学习方法不到位等缺点确实也很突出。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训练和方法指导等有一个缓冲和适应的过程,需软着陆。因为这两个阶段各科目的知识跨度大,教育方式、方法、手段差异显著,教师必须明确衔接意识,杜绝小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造成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2.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初中教师需要对小学阶段的教法有必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在主抓“双基”和各种习惯培养的同时,要注重培养接受和理解方面的能力,尤其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加强学生预习新知的同时还要在听课、作业、复习等方面加强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
初中教师要多了解小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初中的教学实际,改变自己的教法和学法的指导。针对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运用不同教学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形成“扶—导—放”的自学能力的培养过程。让学生变厌学为爱学、变苦学为乐学、变笨学为巧学,以尽快适应初中教学的要求。
3.改观小学阶段对学生“管得死、管得多”的问题。不管小学,还是初中,“严”字必当头,必须彻底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惰性。初中教师要多接触学生,加强教育,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努力扶持,采用集体活动、个人谈话、班会、讨论会、家长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培养其自觉性和独立性,促进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综合、归类学生各种信息,做到“心中有数”,放手做他们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包办代替,向自律性过渡和转化。
4.树立良好的班风。班风是经过耐心的说教和严格的训练,在全体学生中形成认识、品行、习惯等方面的一种行为风气。刚脱离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不到班集体对每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应在新班主任的带领下建立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克服小学生年龄尚小、好动、贪玩的特点,通过开展团班会、运动会、郊游、文艺演出等活动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并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要求制訂班规,作为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制订后,要加强督促,严格遵守。
5.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教育作用。教师间要善于协调,积极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将学生尽快引入初中教育的轨道。班主任还可以走访小学教师,从前任教师的印象中获得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更多的条件。小学教师也应该“扶上马送一程”。也可中小学教师结对帮扶一段时间,以更好地做好初中与小学阶段的过渡和衔接工作。
孩子进入初中,家长们更迫切希望能与学校教师们多接触、多了解。因此,班主任应充分利用与家长访谈、召开家长会等机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争取家长配合班主任的工作。
总之,小学和初中教育衔接是一项复杂而又有艺术性的工作,需要小学和初中教师们的悉心体会,仔细琢磨,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更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