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进行的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
1 转变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育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1.1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我们的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就成了教师一人说。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并且阅读一篇课文,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1.2 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①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②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③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④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⑤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閱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只有“读书万卷”,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应当这样:①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②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③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1.3 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一直以来由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2 改进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多了投影仪、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了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3 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中,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们却“雾里看花”,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①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③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④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1 转变传统观念,大胆创新
传统的教学是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时时处处控制学生思维,总拘泥于固定的框架。这样的教育从何谈创新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
1.1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激发学生创新。我们的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久而久之就成了教师一人说。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拿分段来说吧,一篇文章也是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并且阅读一篇课文,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
1.2 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只有大量地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要对课外阅读进行艺术的指导、有创造性地指导:①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②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等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③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④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⑤要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用以上方法达到创新閱读并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只有“读书万卷”,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在作文训练中应当这样:①提前明确写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②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③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流次数,提高评析质量。另外,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1.3 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一直以来由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
2 改进教学手段,引入多媒体,融入创新教育
教师授课一直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多了投影仪、录音机,这一改革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脑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了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以达到提高课堂质量,加入创新分子的目的,让学生爱创、乐创,变成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3 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法中,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毫无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有注入创新因素而导致:教师说得头头是道,而真正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教师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们却“雾里看花”,因此教法必须改进。要考虑:①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于漪语)兴趣对求知对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的先决条件,掌握一定的知识又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可见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③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要有坚强的毅力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才能激发创新的潜意识。④在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上改进教学方法,要大胆走出课文、走出课本,让课内长骨、课内长肉,让潜在的创新意识大展宏图。
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同时,创新教育也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向更加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