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在临床上治疗小儿疝气的过程中应用微创手术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中选出62例,将其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儿则采用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中总出血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对两组患儿相关数据的分析后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以及手术中总出血量均要小于对比组,同时研究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也要小于对比组。结论:在治疗小儿疝气的过程中,运用微创手术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患儿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并发症;影响
小儿疝气指的是小儿腹股沟部位的疝气,也被称为脱肠,其是儿科比较常见的需要手术的疾病。在人体腹股沟处有一个腹膜鞘状突,其可以帮助人体对睾丸或子宫进行有效的固定,但部分幼儿在出生时,该组织并不处在完全闭合形态,就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小肠、卵巢或者输卵管等组织进入到该鞘状突中,形成疝气,如果进入到了男性的阴囊内,则被称为阴囊水肿。在一般情况下,男性幼儿的发病率要远高于女性患儿,其中尤以早产儿发病率最高[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中选择的对象是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中选出的6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例,患儿的年龄从6个月至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17±0.26)岁。经过对62例患儿的临床检查后可以看出,其均表现出下腹部坠胀感,并且伴有腹部胀气症状,用手轻压患儿下腹部有明显疼痛感,部分患儿出现了便秘症状。其中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有43例,患有腹股沟直疝的患儿有19例。患儿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分析中将6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31例患儿,对其中一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儿则采用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中总出血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对比组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手术方法,其首先是为患儿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处理,患儿取平卧仰卧位,取腹股沟处入刀,切开表面皮肤组织对内部,并对周围组织进行逐层剥离,让患儿鞘状突处暴露在医生视野内,将疝囊进行剥离,将内脏恢复到原位,对伤口进行缝合处理[2]。
研究组患儿采用的是微创手术方法,其主要是借助腹腔镜对患儿进行手术操作。首先也是要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处理,取平卧仰卧位,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不方便的情况,可以适当将头部端向下调整10°左右。在患儿腹股沟处沿横纹肌切开约1-3的切口,将腹腔镜置入切口内,寻找患儿的患处。找到患处后在同侧附近位置也做同样的切口,放入手术器械,对疝囊进行剥离、结扎。最后缝合患儿的切口,并对切口处进行严格的消毒。
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两组患儿同样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患儿在之后的修养过程中出现感染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同样的术后护理治疗,严格控制抗生素的给药量,监督患儿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视患儿恢复情况,对患儿进行下地活动恢复,保证患儿肌肉能够正常恢复[3]。
1.3分析指标
本文分析的主要是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总出血量、手术的总时间、手术后下地活动的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将其汇总整理制成如下表格:
两组患儿手术中、手术后情况对比表(X+S)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总时间、手术中总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均明显小于对比组,两组患儿之间数据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根据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对比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出现术后腹胀情况,占比9.68%;有6例患儿出现阴囊肿胀症状,占比19.35%;有1例患儿出现疝气复发的情况,占比3.23%;有1例患儿术后并发鞘膜积液,占比3.23%,对比组患儿总并发人数为11例,总并发率为35.48%。而研究组患儿中仅有1例出现腹胀情况,占比3.23%;有3例患儿出现阴囊肿胀症状,占比9.68%;有1例患儿出现疝气复发的情况,占比3.23%;有1例患儿术后并发鞘膜积液,占比3.23%,研究组患儿总并发人数为6例,总并发率为19.35%。由此可以见,研究组患儿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要小于对比组。
3、讨论
在临床研究后了解到,小儿疝气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部分小儿在母体内发育阶段,其腹股沟部位的腹膜鞘状突出现了异常发育情况,与正常人相比,其鞘状突明显没有闭合情况,导致周围组织很容易进入到这部分中,引发疝气。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张力修补手术,该手术主要就是对疝囊进行单纯的结扎,这样就会对疝囊造成较大的张力,从而使得患儿在手术后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感,并且恢复时间被严重拉长,术后并发症情况较为常见,同时复发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疝气的主要患者为低领儿童,部分患者甚至是出生仅几月的婴儿,其自身内部结构没有发育成熟,对于一般手术的耐受性也比较差,因此利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其缺点较为突出,并不适合更加广泛的应用[4]。
而随着目前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了微创手术治疗,其中也包括小儿疝气的微创手术治疗。这种手术方法的主要特点便是重点考虑低龄儿童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其在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创口非常小,仅在1-3左右,并且对于疝囊的结扎方法也是采用高位结扎的方法,这样就减小了患儿手术后所受到的张力,减轻了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痛苦感。同时由于切口较小,其在缝合过程中较为简单,缝合后较为美观,并且减少了细菌感染的几率,减少了患儿的恢复时间。这样就可以保证患儿在手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快速进行下地活动,对于患儿的肌肉造成的损伤较小,同时也避免了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从本次分析中不难看出,利用微创手术方法的患儿,其手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同时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从根本上保证了患儿的健康和术后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刘玉,夏立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院学报,2009(15):52-53.
[2]李文峰.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0,23(09):3334-3335.
[3]高良华.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1(06):121-122.
[4]时长虹.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13,34(30):6230-6231.
[5]于鹏,张莹.微创与传统手术在治疗疝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19(01):198-199.
关键词:微创手术;小儿疝气;临床效果;并发症;影响
小儿疝气指的是小儿腹股沟部位的疝气,也被称为脱肠,其是儿科比较常见的需要手术的疾病。在人体腹股沟处有一个腹膜鞘状突,其可以帮助人体对睾丸或子宫进行有效的固定,但部分幼儿在出生时,该组织并不处在完全闭合形态,就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小肠、卵巢或者输卵管等组织进入到该鞘状突中,形成疝气,如果进入到了男性的阴囊内,则被称为阴囊水肿。在一般情况下,男性幼儿的发病率要远高于女性患儿,其中尤以早产儿发病率最高[1]。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分析中选择的对象是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小儿疝气的患儿中选出的62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6例,患儿的年龄从6个月至9岁不等,平均年龄为(3.17±0.26)岁。经过对62例患儿的临床检查后可以看出,其均表现出下腹部坠胀感,并且伴有腹部胀气症状,用手轻压患儿下腹部有明显疼痛感,部分患儿出现了便秘症状。其中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有43例,患有腹股沟直疝的患儿有19例。患儿的一般资料没有较大差别,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本次分析中将62例患儿随机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31例患儿,对其中一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法,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儿则采用微创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作为研究组。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手术的时间、住院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手术中总出血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
对比组患儿采用的是常规手术方法,其首先是为患儿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处理,患儿取平卧仰卧位,取腹股沟处入刀,切开表面皮肤组织对内部,并对周围组织进行逐层剥离,让患儿鞘状突处暴露在医生视野内,将疝囊进行剥离,将内脏恢复到原位,对伤口进行缝合处理[2]。
研究组患儿采用的是微创手术方法,其主要是借助腹腔镜对患儿进行手术操作。首先也是要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消毒和麻醉处理,取平卧仰卧位,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手术不方便的情况,可以适当将头部端向下调整10°左右。在患儿腹股沟处沿横纹肌切开约1-3的切口,将腹腔镜置入切口内,寻找患儿的患处。找到患处后在同侧附近位置也做同样的切口,放入手术器械,对疝囊进行剥离、结扎。最后缝合患儿的切口,并对切口处进行严格的消毒。
手术结束后分别给予两组患儿同样的抗生素进行治疗,避免患儿在之后的修养过程中出现感染情况,并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同样的术后护理治疗,严格控制抗生素的给药量,监督患儿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服药。视患儿恢复情况,对患儿进行下地活动恢复,保证患儿肌肉能够正常恢复[3]。
1.3分析指标
本文分析的主要是两组患儿手术过程中的总出血量、手术的总时间、手术后下地活动的时间、手术后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2、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儿的相关数据进行记录,并将其汇总整理制成如下表格:
两组患儿手术中、手术后情况对比表(X+S)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儿的手术总时间、手术中总出血量、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数据均明显小于对比组,两组患儿之间数据具有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另外根据对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对比组患儿中有3例患儿出现术后腹胀情况,占比9.68%;有6例患儿出现阴囊肿胀症状,占比19.35%;有1例患儿出现疝气复发的情况,占比3.23%;有1例患儿术后并发鞘膜积液,占比3.23%,对比组患儿总并发人数为11例,总并发率为35.48%。而研究组患儿中仅有1例出现腹胀情况,占比3.23%;有3例患儿出现阴囊肿胀症状,占比9.68%;有1例患儿出现疝气复发的情况,占比3.23%;有1例患儿术后并发鞘膜积液,占比3.23%,研究组患儿总并发人数为6例,总并发率为19.35%。由此可以见,研究组患儿在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也要小于对比组。
3、讨论
在临床研究后了解到,小儿疝气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部分小儿在母体内发育阶段,其腹股沟部位的腹膜鞘状突出现了异常发育情况,与正常人相比,其鞘状突明显没有闭合情况,导致周围组织很容易进入到这部分中,引发疝气。在治疗过程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张力修补手术,该手术主要就是对疝囊进行单纯的结扎,这样就会对疝囊造成较大的张力,从而使得患儿在手术后会感觉到剧烈的疼痛感,并且恢复时间被严重拉长,术后并发症情况较为常见,同时复发的可能性也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疝气的主要患者为低领儿童,部分患者甚至是出生仅几月的婴儿,其自身内部结构没有发育成熟,对于一般手术的耐受性也比较差,因此利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其缺点较为突出,并不适合更加广泛的应用[4]。
而随着目前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了微创手术治疗,其中也包括小儿疝气的微创手术治疗。这种手术方法的主要特点便是重点考虑低龄儿童对于手术的耐受性,其在手术过程中所产生的创口非常小,仅在1-3左右,并且对于疝囊的结扎方法也是采用高位结扎的方法,这样就减小了患儿手术后所受到的张力,减轻了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痛苦感。同时由于切口较小,其在缝合过程中较为简单,缝合后较为美观,并且减少了细菌感染的几率,减少了患儿的恢复时间。这样就可以保证患儿在手术后能够快速恢复,快速进行下地活动,对于患儿的肌肉造成的损伤较小,同时也避免了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从本次分析中不难看出,利用微创手术方法的患儿,其手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同时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从根本上保证了患儿的健康和术后生活质量[5]。
参考文献:
[1]刘玉,夏立平.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院学报,2009(15):52-53.
[2]李文峰.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0,23(09):3334-3335.
[3]高良华.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21(06):121-122.
[4]时长虹.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J].吉林医学,2013,34(30):6230-6231.
[5]于鹏,张莹.微创与传统手术在治疗疝气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2011,19(0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