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近召开的中共江苏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上,首次对拟任无锡市委书记人选进行全委会票决,并把票决的过程通过媒体向社会开放。此举在会议代表和广大干部中产生很大反响。基层干部群众和一些党建工作者认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关门议论”的方式该改一改了,“既然推开了这扇窗,就不该再关闭”。
“这是一次大考”
今年42岁的杨卫泽先前是苏州市市长,此次他作为无锡市委书记的拟任人选,第一次通过江苏省委全委会票决方式被正式任命。按照惯例,这一职务应由省委常委会直接任命。
2004年11月11日上午,全委会票决市委书记的会议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主持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介绍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52名有表决权的省委委员,对推荐人选进行认真审议后,慎重地将选票投到设在主席台前的票箱内。经过现场唱票,杨卫泽以51票赞成、1票弃权,高票当选为无锡市委书记。整个票决过程向新闻媒体开放,这在江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还是第一次。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是等额选举,但第一次用选票形式行使用人决策权的委员们,还是十分投入地了解拟任人选的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质疑的细节。从选举结果看,尽管这是一次没有意外的选举,但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反映。
“这无疑是一次大考。”新当选的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坦言,由全委会投票选举决定自己的职位,这是一种荣耀,也是巨大的压力。“我对自己当选还是有信心的,但对获得高票多少有点意外。这种来自多数人的认可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杨卫泽说,新的选拔任用方式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和激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实绩,还要廉洁自律形象好,要得到广泛的认可。既要对领导集体负责,更要接受领导集体监督。这种方式也是对各级党组织选拔干部的一种示范,对全体干部都是一种教育,即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多用实际行动来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纠正用人失误的“良方”
在用人腐败之风呈一定蔓延之势的今天,江苏的改革令社会关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走向公开透明,是减少用人失误的最有效办法。
省委委员、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广银分析说,江苏实行的票决制是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丰富,也是对用人科学决策的积极尝试。全委会公开票决市委书记,至少带来了四个变化:一是用人决策由少数人说了算向集体决策转变;二是决策主体表达意见的方式更加直接;三是拟任人选的公信度得到了更大范围检验;四是用人决策过程逐步公开。而这一改变的最大魅力在于,所有人都是在唱完票后才知道候选人能否当选,少数人的主导意见不再起到左右结果的作用。
江苏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李敏认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容易造成用人失误,甚至出现用人腐败,这既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容易产生执政风险。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用人权力的过分集中。在封闭的程序中选拔干部,“个人色彩”较浓,即便是正常提拔使用也容易出现“议论纷纷”。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出现的只唯上、不对下,只琢磨官、不做事,升迁去留靠人身依附等不正常现象,虽与干部的自身素质有关,但不透明的选拔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作新的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扩大民主。把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选择机制和公开竞争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要善于整合把优秀人才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的“伯乐资源”。产生无锡市委书记的主体只不过从十几个常委会组成人员扩大到52名省委委员,但其重要的突破意义是让全委会参与用人决策成为制度。而这也是扩大党内民主在用人上的具体体现。委员们对省委提出人选的赞成与否,实际上也是对省委用人决策的检验。对被选拔的干部而言,多一双眼睛就是多一份监督,也是一次激励和教育。
一个不可逆的方向
相对外界热烈的关注,江苏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却显得很平静。在组工干部看来,票决市委书记已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组织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3年10月以来,江苏已有12个省辖市、79个县(市、区)委实行了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今年就用这种方式任免了27名处级和630名科级正职领导干部。
票决地厅级市委书记当然是第一次,但这也不是临时拍脑袋的动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早在2003年前就出台了省委全委会表决办法,而全国的指导性文件2004年5月才出台。按照中央下发的文件精神,全委会参与用人决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常委会征求意见的方式参与,另一种就是实行票决制。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文件还规定,一般情况下,上一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组织提出的党政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都应当实行全委会票决,急用人选可用征求意见的办法。不过,江苏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李敏分析,“急用人选”的措辞还有待进一步界定清楚,因为实际工作中,用征求意见的办法要大大多于票决制,这尽管有全会本身开会次数少的局限性问题,但也有想不想做的认识问题。
诚然,扩大用人上的民主,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近来,各地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探索呈现出多元性,仅江苏就进行了公推公选省管干部、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大胆尝试。而这些尝试的关键要素不外乎都是公开、民主、竞争、择优,这正是广大干部愿意看到的。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5月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5+1”文件,这充分表明中央整体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决心。江苏的改革显然遵循了文件的精神。而其实行的全委会票决,就是在文件规定的框架下进行的。尽管还是不完善的经验,比如能否实行差额选举、候选人能否当场发表演讲、更多的干部选拔怎样走进票决制等,但干部群众还是希望这成为不可逆的制度。
“这是一次大考”
今年42岁的杨卫泽先前是苏州市市长,此次他作为无锡市委书记的拟任人选,第一次通过江苏省委全委会票决方式被正式任命。按照惯例,这一职务应由省委常委会直接任命。
2004年11月11日上午,全委会票决市委书记的会议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行。会议主持人向出席会议的全体省委委员、候补委员,介绍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52名有表决权的省委委员,对推荐人选进行认真审议后,慎重地将选票投到设在主席台前的票箱内。经过现场唱票,杨卫泽以51票赞成、1票弃权,高票当选为无锡市委书记。整个票决过程向新闻媒体开放,这在江苏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上还是第一次。
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是等额选举,但第一次用选票形式行使用人决策权的委员们,还是十分投入地了解拟任人选的信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质疑的细节。从选举结果看,尽管这是一次没有意外的选举,但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反映。
“这无疑是一次大考。”新当选的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坦言,由全委会投票选举决定自己的职位,这是一种荣耀,也是巨大的压力。“我对自己当选还是有信心的,但对获得高票多少有点意外。这种来自多数人的认可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杨卫泽说,新的选拔任用方式对自己也是一种教育和激励。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有实绩,还要廉洁自律形象好,要得到广泛的认可。既要对领导集体负责,更要接受领导集体监督。这种方式也是对各级党组织选拔干部的一种示范,对全体干部都是一种教育,即时刻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多用实际行动来赢得更大的信任和支持。
纠正用人失误的“良方”
在用人腐败之风呈一定蔓延之势的今天,江苏的改革令社会关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走向公开透明,是减少用人失误的最有效办法。
省委委员、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郭广银分析说,江苏实行的票决制是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丰富,也是对用人科学决策的积极尝试。全委会公开票决市委书记,至少带来了四个变化:一是用人决策由少数人说了算向集体决策转变;二是决策主体表达意见的方式更加直接;三是拟任人选的公信度得到了更大范围检验;四是用人决策过程逐步公开。而这一改变的最大魅力在于,所有人都是在唱完票后才知道候选人能否当选,少数人的主导意见不再起到左右结果的作用。
江苏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李敏认为,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容易造成用人失误,甚至出现用人腐败,这既损害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也容易产生执政风险。而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用人权力的过分集中。在封闭的程序中选拔干部,“个人色彩”较浓,即便是正常提拔使用也容易出现“议论纷纷”。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出现的只唯上、不对下,只琢磨官、不做事,升迁去留靠人身依附等不正常现象,虽与干部的自身素质有关,但不透明的选拔方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方式作新的制度安排,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的大事。
当前,干部制度改革的方向就是扩大民主。把党管干部原则、民主选择机制和公开竞争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关键在于制度创新。要善于整合把优秀人才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的“伯乐资源”。产生无锡市委书记的主体只不过从十几个常委会组成人员扩大到52名省委委员,但其重要的突破意义是让全委会参与用人决策成为制度。而这也是扩大党内民主在用人上的具体体现。委员们对省委提出人选的赞成与否,实际上也是对省委用人决策的检验。对被选拔的干部而言,多一双眼睛就是多一份监督,也是一次激励和教育。
一个不可逆的方向
相对外界热烈的关注,江苏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却显得很平静。在组工干部看来,票决市委书记已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组织部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3年10月以来,江苏已有12个省辖市、79个县(市、区)委实行了干部任免全委会票决制,今年就用这种方式任免了27名处级和630名科级正职领导干部。
票决地厅级市委书记当然是第一次,但这也不是临时拍脑袋的动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江苏早在2003年前就出台了省委全委会表决办法,而全国的指导性文件2004年5月才出台。按照中央下发的文件精神,全委会参与用人决策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常委会征求意见的方式参与,另一种就是实行票决制。后者比前者更直接。文件还规定,一般情况下,上一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组织提出的党政拟任人选或推荐人选,都应当实行全委会票决,急用人选可用征求意见的办法。不过,江苏省委组织部研究室主任李敏分析,“急用人选”的措辞还有待进一步界定清楚,因为实际工作中,用征求意见的办法要大大多于票决制,这尽管有全会本身开会次数少的局限性问题,但也有想不想做的认识问题。
诚然,扩大用人上的民主,已经成为上上下下的共识。近来,各地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的探索呈现出多元性,仅江苏就进行了公推公选省管干部、公推直选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大胆尝试。而这些尝试的关键要素不外乎都是公开、民主、竞争、择优,这正是广大干部愿意看到的。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2004年5月中央下发的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5+1”文件,这充分表明中央整体推进干部制度改革的决心。江苏的改革显然遵循了文件的精神。而其实行的全委会票决,就是在文件规定的框架下进行的。尽管还是不完善的经验,比如能否实行差额选举、候选人能否当场发表演讲、更多的干部选拔怎样走进票决制等,但干部群众还是希望这成为不可逆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