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麻疹是由于麻疹病毒经呼吸道传播而感染的儿科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口腔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本文主要讲述了麻疹的临床资料和一些护理方法,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麻疹 儿童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04-02
近年来,麻疹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时有局部暴发流行,同时9个月内婴儿发病明显增多并多伴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1]。我科2011.03—2013.03收治小儿麻疹110例,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观察及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03—2013.03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住院患儿110例,均符合麻疹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60%)女44例(40%),年龄5月~12岁,>8月105例,≤8月5例;接种麻疹疫苗者3例(2.7%),未接种麻疹疫苗者103例(93.7%),接种史不详4例(3.6%);110例均有发热,其中39.0℃~40.0℃者80例(72.7%),40.1℃~40.7℃者30例(27.3%);110例均出现皮疹,77例有其他症状,65例出现柯氏斑。麻疹合并肺炎76例(69.1%),合并腹泻45例(41%),麻疹合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0例(18.2%),麻疹合并喉炎6例(5.5%),麻疹同时合并肺炎、喉炎、心力衰竭7例(6.4%),应用呼吸机治疗的3例(2.7%)。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予以抗炎抗病毒、止咳祛痰、雾化吸入等治疗,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及呼吸道管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鼻饲通路,保证药物、热量、营养及水分的摄入。
1.2 护理方法。
1.2.1 隔离。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少数通过间接接触传播[2]。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呼吸道隔离制度,患儿单间隔离或同病种同住,做好标准预防措施,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15min,温度、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限制探视,凡进入病室者必须戴12层纱布口罩。患儿外出检查要戴口罩,接触过患儿的人员要洗手,更换外衣或者在室外停留20min以上才能接触易感儿,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的污染物及排泄物通过专业机构统一集中处置。麻疹患儿禁止探视,选择患过麻疹或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家属陪护,并给予麻疹疫苗加强注射,或给予丙种球蛋白。原则上不允许陪护家属外出,若必须外出时,嘱其在通风处站立20min后外出,陪护家属每天监测体温,注意有无皮疹出现。在出疹后5d解除隔离,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d。
1.2.2 病情观察。年幼患儿通常不能直接表达身体不适,通过密切观察可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小月龄儿、营养不良者、体弱者临床症状往往较重,易出现重症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应严密监测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皮疹及咳嗽变化,及时评估肺部体征并做好记录。
1.2.3 基础护理。麻疹患儿由于存在其他症状(咳嗽、咳痰、嗓子痒、鼻涕、打喷嚏等),因此应注意保持其眼、耳、鼻、口腔部的清洁。①眼:在麻疹病程中,患儿由于目赤、畏光流泪、分泌物多,甚至封眼,易继发感染,因此,应保持病室光线柔和,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冲洗后涂红霉素眼膏,每天2-4次,并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及减少并发症。②鼻:鼻腔分泌物较易形成干痂阻塞鼻道而影响通气,故要及时清除鼻痂,并用棉签沾温水清洁和湿润鼻腔。③耳:儿童咽鼓管短而低平,上呼吸道分泌物可随呛咳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④口腔:由于麻疹期间高热机体代谢增强、食欲减退,口腔中致病菌迅速繁殖,易合并口腔炎,故应加强口腔护理,多喂白开水,年龄较大患儿可用生理盐水含漱。有明显口腔炎症者,每日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2-3次,口唇和口角干裂时可用甘油涂抹局部。⑤皮肤护理:保持床单被褥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衣着柔软,勤换洗,切忌“捂汗发疹”,每日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患儿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腹泻患儿于便后及时清洗。出疹期和退疹后常有皮肤瘙痒,可搽炉甘石洗剂。退疹后皮肤干燥可涂润滑油。
1.2.4 对症护理。①高热:发热是麻疹主要症状,本组病例均出现高热。室温应保持在18℃~22℃,湿度50%~60%为宜。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但应避免冷风直吹以防受凉。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麻疹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可不处理,高热持续在39℃以上者可予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药,忌冷敷及乙醇擦浴,以免影响出疹,同时密切观察降温效果,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勿受凉,多喂水[3]。②咳嗽:咳嗽较频者酌情给予止咳祛痰剂,还可雾化吸入以消炎、湿润呼吸道粘膜[4]。对咳嗽气急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并观察吸氧效果,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肺炎、心衰等情况,严格控制补液滴速。③腹泻:麻疹患儿易伴有腹泻症状,本组有45例出现腹泻。护理中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量及性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若皮肤发红可外涂红霉素软膏。腹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蒙脱石散口服。
1.2.5 输液护理。应用留置针输液,保持72h,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在输液过程中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麻疹合并肺炎,尤其是心力衰竭患儿,采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将1d的输液量平均到24h,防止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引起或加重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同时详细记录24h出入液体量。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1.2.6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补充足量水分,多喂温开水、温热汤,以利于退热、透疹。对于麻疹合并肺炎、喉炎的患儿予以鼻饲喂养,母乳喂养者要求将母乳吸出后鼻饲注入。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1.2.7 重症患儿的监护。本组并发肺炎76例,心力衰竭7例,呼吸衰竭3例。出现心力衰竭的7例患儿,都曾有明显烦躁、面色灰白、呼吸急促(>60/min),两肺可闻及水泡音,心率>180/min,呈奔马律。治疗上及时准确用药,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输液量,改用微量泵控制速度,予面罩吸氧3L/min~5L/min或头罩吸氧5L/min~8L/min,予持续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气监测,记录出入量,做好重症记录,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及时处理,改善预后[5]。
1.2.8 健康教育。患儿住院期间,向家属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家庭隔离要求、预防措施及麻疹的并发症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危害,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防止麻疹的发生[6]。本组病例部分患儿发病前曾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故予指导合理喂养以改善和增强体质。出院后因患病抵抗力下降易再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告知家属居室应经常通风,适当户外日光浴,天气变化相应增减衣服,少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2 结果
本组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期平均7.5d(5~15d),最长达20d。
3 讨论
麻疹是传染性较强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麻疹的治疗并无特异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婴幼儿麻疹发热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重症麻疹患儿甚至可导致死亡。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仅为7.5d,这与笔者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适时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建议婴幼儿麻疹在抗炎、抗病毒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体温、合理退热、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这样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痊愈、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本组病例中未接种疫苗者103例(93.7%),因此,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仍是预防麻疹的最佳措施,各级政府、疾控机构要加强宣传,做好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麻疹流行。另外,鉴于小于8月龄患儿麻疹发病增多,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建议将首剂麻疹免疫接种时间适当提前到婴儿出生后6个月甚至4个月[10],或可考虑在母亲计划怀孕前注射麻疹疫苗,这样不仅可使母亲免受感染,还能增加母亲和婴儿的麻疹抗体滴度,均可有效预防麻疹流行,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李旭梅.对麻疹患儿的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262
[2] 张燕.68例小儿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9):127
[3] 徐学梅.120例麻疹患儿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104
[4] 高惠萍.麻疹患儿高热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2):54-55
[5] 徐宁.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9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79-80
[6] 王晓红.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麻疹并肺炎疗效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
关键词:麻疹 儿童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04-02
近年来,麻疹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时有局部暴发流行,同时9个月内婴儿发病明显增多并多伴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儿生命[1]。我科2011.03—2013.03收治小儿麻疹110例,护理人员及时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积极配合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将护理观察及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1.03—2013.03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住院患儿110例,均符合麻疹诊断标准。其中男66例(60%)女44例(40%),年龄5月~12岁,>8月105例,≤8月5例;接种麻疹疫苗者3例(2.7%),未接种麻疹疫苗者103例(93.7%),接种史不详4例(3.6%);110例均有发热,其中39.0℃~40.0℃者80例(72.7%),40.1℃~40.7℃者30例(27.3%);110例均出现皮疹,77例有其他症状,65例出现柯氏斑。麻疹合并肺炎76例(69.1%),合并腹泻45例(41%),麻疹合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20例(18.2%),麻疹合并喉炎6例(5.5%),麻疹同时合并肺炎、喉炎、心力衰竭7例(6.4%),应用呼吸机治疗的3例(2.7%)。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予以抗炎抗病毒、止咳祛痰、雾化吸入等治疗,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并发症,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及呼吸道管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及鼻饲通路,保证药物、热量、营养及水分的摄入。
1.2 护理方法。
1.2.1 隔离。本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少数通过间接接触传播[2]。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呼吸道隔离制度,患儿单间隔离或同病种同住,做好标准预防措施,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15min,温度、湿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2次。限制探视,凡进入病室者必须戴12层纱布口罩。患儿外出检查要戴口罩,接触过患儿的人员要洗手,更换外衣或者在室外停留20min以上才能接触易感儿,避免交叉感染。患儿的污染物及排泄物通过专业机构统一集中处置。麻疹患儿禁止探视,选择患过麻疹或注射过麻疹疫苗的家属陪护,并给予麻疹疫苗加强注射,或给予丙种球蛋白。原则上不允许陪护家属外出,若必须外出时,嘱其在通风处站立20min后外出,陪护家属每天监测体温,注意有无皮疹出现。在出疹后5d解除隔离,如并发肺炎,应延长隔离至出疹后10d。
1.2.2 病情观察。年幼患儿通常不能直接表达身体不适,通过密切观察可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小月龄儿、营养不良者、体弱者临床症状往往较重,易出现重症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尤应严密监测精神状态、体温、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皮疹及咳嗽变化,及时评估肺部体征并做好记录。
1.2.3 基础护理。麻疹患儿由于存在其他症状(咳嗽、咳痰、嗓子痒、鼻涕、打喷嚏等),因此应注意保持其眼、耳、鼻、口腔部的清洁。①眼:在麻疹病程中,患儿由于目赤、畏光流泪、分泌物多,甚至封眼,易继发感染,因此,应保持病室光线柔和,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冲洗后涂红霉素眼膏,每天2-4次,并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及减少并发症。②鼻:鼻腔分泌物较易形成干痂阻塞鼻道而影响通气,故要及时清除鼻痂,并用棉签沾温水清洁和湿润鼻腔。③耳:儿童咽鼓管短而低平,上呼吸道分泌物可随呛咳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此,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④口腔:由于麻疹期间高热机体代谢增强、食欲减退,口腔中致病菌迅速繁殖,易合并口腔炎,故应加强口腔护理,多喂白开水,年龄较大患儿可用生理盐水含漱。有明显口腔炎症者,每日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口腔2-3次,口唇和口角干裂时可用甘油涂抹局部。⑤皮肤护理:保持床单被褥整洁干燥与皮肤清洁,衣着柔软,勤换洗,切忌“捂汗发疹”,每日温水擦浴更衣1次,忌用肥皂;患儿勤剪指甲,以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腹泻患儿于便后及时清洗。出疹期和退疹后常有皮肤瘙痒,可搽炉甘石洗剂。退疹后皮肤干燥可涂润滑油。
1.2.4 对症护理。①高热:发热是麻疹主要症状,本组病例均出现高热。室温应保持在18℃~22℃,湿度50%~60%为宜。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但应避免冷风直吹以防受凉。衣被穿盖适宜,忌捂汗。麻疹前驱期、尤其是出疹期,如体温不超过39℃,可不处理,高热持续在39℃以上者可予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药,忌冷敷及乙醇擦浴,以免影响出疹,同时密切观察降温效果,注意及时更换汗湿衣裤,勿受凉,多喂水[3]。②咳嗽:咳嗽较频者酌情给予止咳祛痰剂,还可雾化吸入以消炎、湿润呼吸道粘膜[4]。对咳嗽气急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并观察吸氧效果,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肺炎、心衰等情况,严格控制补液滴速。③腹泻:麻疹患儿易伴有腹泻症状,本组有45例出现腹泻。护理中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液体,注意观察大便的次数、量及性状,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若皮肤发红可外涂红霉素软膏。腹泻严重者,遵医嘱给予蒙脱石散口服。
1.2.5 输液护理。应用留置针输液,保持72h,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在输液过程中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对于麻疹合并肺炎,尤其是心力衰竭患儿,采用微量泵控制输液速度,将1d的输液量平均到24h,防止短时间内大量液体输入引起或加重肺水肿及心力衰竭,同时详细记录24h出入液体量。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用药后的反应。
1.2.6 饮食护理。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如牛奶、豆浆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做到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补充足量水分,多喂温开水、温热汤,以利于退热、透疹。对于麻疹合并肺炎、喉炎的患儿予以鼻饲喂养,母乳喂养者要求将母乳吸出后鼻饲注入。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 1.2.7 重症患儿的监护。本组并发肺炎76例,心力衰竭7例,呼吸衰竭3例。出现心力衰竭的7例患儿,都曾有明显烦躁、面色灰白、呼吸急促(>60/min),两肺可闻及水泡音,心率>180/min,呈奔马律。治疗上及时准确用药,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等对症支持治疗,控制输液量,改用微量泵控制速度,予面罩吸氧3L/min~5L/min或头罩吸氧5L/min~8L/min,予持续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及血气监测,记录出入量,做好重症记录,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及时处理,改善预后[5]。
1.2.8 健康教育。患儿住院期间,向家属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家庭隔离要求、预防措施及麻疹的并发症可能对患儿造成的危害,宣传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防止麻疹的发生[6]。本组病例部分患儿发病前曾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故予指导合理喂养以改善和增强体质。出院后因患病抵抗力下降易再继发上呼吸道感染,告知家属居室应经常通风,适当户外日光浴,天气变化相应增减衣服,少去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
2 结果
本组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期平均7.5d(5~15d),最长达20d。
3 讨论
麻疹是传染性较强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确诊应立即隔离。麻疹的治疗并无特异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婴幼儿麻疹发热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重症麻疹患儿甚至可导致死亡。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仅为7.5d,这与笔者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适时健康教育密切相关。因此笔者建议婴幼儿麻疹在抗炎、抗病毒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体温、合理退热、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这样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病情痊愈、提高患儿救治成功率有积极意义。
本组病例中未接种疫苗者103例(93.7%),因此,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仍是预防麻疹的最佳措施,各级政府、疾控机构要加强宣传,做好麻疹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麻疹流行。另外,鉴于小于8月龄患儿麻疹发病增多,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建议将首剂麻疹免疫接种时间适当提前到婴儿出生后6个月甚至4个月[10],或可考虑在母亲计划怀孕前注射麻疹疫苗,这样不仅可使母亲免受感染,还能增加母亲和婴儿的麻疹抗体滴度,均可有效预防麻疹流行,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李旭梅.对麻疹患儿的护理策略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5):262
[2] 张燕.68例小儿麻疹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9):127
[3] 徐学梅.120例麻疹患儿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104
[4] 高惠萍.麻疹患儿高热期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0,(2):54-55
[5] 徐宁.婴幼儿麻疹合并肺炎91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4):79-80
[6] 王晓红.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麻疹并肺炎疗效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