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路面翻浆对路面以及路基虽然不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但仍然不利于行车的安全以及环境的美观。路基翻浆的出现会影响到道路的使用寿命,也影响道路的安全运行,而道路翻浆是由多种因素影响所致,其主要因素有水、土质、温度、水分、路面结构、行车荷载等,加强对翻浆影响因素的研究,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提高我国公路建设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寒冷;地区;道路;翻浆;原因;防治
正文:
翻浆大多是由于排水不畅造成,水渗入路基,加上行车的动载作用,使公路翻浆。道路产生翻浆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地表排水不良。在冬季时,积雪堆积在路肩上,引起不均衡冻胀,春季雪融化成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侵泡路肩腐蚀路面,引起路面脱皮,进而引发翻浆。道路设计时,对当地气候考虑不充分,对通车量及载重量估计不足,另外,部分路段原建公路等级较低也是导致公路路面破坏、形成翻浆的原因之一。
一、翻浆主要影响因素:
1.温度因素。当冻结的深度和冷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造成翻浆,在冷结深度和冷量一样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冬季出现翻浆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国初冬时节天气比较暖和,温度也不高,而且冷暖交织出现的天气状况比较明显,一般温度徘徊在O℃到5℃之间,冻结线长期处于路面下比较浅的地方。这样大量的水分就会聚流到离路面较近的地方,使得翻浆现象发生。当然如果冬季从一开始就比较冷的话,冻结线就会迅速的下降到距离路面很深的地方,这时土基上面聚的冰就比较少,因而不会出现翻浆现象。此外春季气温多变也会对路基翻浆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水分因素。所谓翻浆就是指水分在土基里面不断发生转移、变化的过程。一般多翻浆的地区地势比较低洼,且路基周围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层都能够提供充分的水源。随着秋天雨水的不断增多,土基的含量不断的加大,相应的地下水位也在不断地增高,因而翻浆现象时有出现。
3.路面结构因素。翻浆现象的出现和路面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路面结构会直接影响翻浆的出现。如果用黑色路面来铺筑潮湿的土基,由于这种路面的结构透气性差,且不能使路基中的水分充分的蒸发掉,就直接导致路基强度的降低,加上行车的荷载力,严重的翻浆现象随之产生。
4.公路施工和交通量等是影响路基翻浆的外在因素:公路施工时遇到降雨,路基土层的含水量由于雨水的渗透而增高。尽管会有蒸发,但其含水量应会高于路基施工时的含水量指标,引起路基翻浆。此外,交通量增大和超载超限车的增多也是产生公路翻浆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是交通量越大,公路产生翻浆的可能性就越高。翻浆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路基含水量、公路交通量、公路建筑材料和公路施工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5.土质因素:土质状况是路基产生翻浆的前提条件。粉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而且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容易丧失稳定,因此,这种土是最容易翻浆的。黏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但上升速度慢。可见,只有在水源供给充足,并且在土基冻积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翻浆。粉性土和黏性土含有大量腐殖质和易溶盐时,更容易形成翻浆,砂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这种土毛细水上升高度小,在冻积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同时,这种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6.行车动载方面的因素:公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动载对路基基床产生的直接影响有:加大了基床承受的动载能力,使基床加大变形;增大了对基床的振动和冲击;增强了对基床含水的抽吸作用。这些因素都加剧了翻浆的产生。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也会愈多、愈严重。
二、翻浆路基的防治措施
1.一旦发现翻浆露头,要采取以下措施
1.1每隔3~5m,两边交错开挖沟宽为30~40cm的路肩横沟,深度按土壤及解冻范围情况,逐渐加深,直至路面底层以下,沟的外口,应高于边沟沟底。或在翻浆路段的中心线上,顺路向每隔4~6m挖一个直径为30~40cm的圆坑,坑深要挖到冻土层以下10cm左右,以便把融化的冻水引聚到坑内,再加以导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路及粒料路面路段,但要设立交通标志。
1.2 路面坑洼严重的地段,除横沟外,还应顺路面边缘加修纵向小盲沟(沟深应至路面底层以下),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予以截断、降低、疏干或引导到路基以外。如交通量不大,也可挖成明沟。
1.3如条件许可,应尽量绕道行车或限制重车通过,避免因碾压加剧破坏。
1.4 用木料、树枝等做成柴排,铺在翻浆路段,上面再铺碎石或沙土,临时维持翻浆期间的通车。
1.5换填土。把翻浆路段上的土层挖出来,挖至稳定土层,然后把挖出来的土摊到路肩上晾干,再回填或换填一层水稳性较佳的土壤。
1.6掺石灰。在翻浆路段上,撒铺石灰,捣夯,使石灰进入路基里面,此法可用于已经翻浆破坏的土路段。
2.翻浆停止后的处治措施
2.1提高路基高度。路基偏低时应在原路基上,用透水性好的土壤提高路基,减少底层含水量,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水和地表水面而保持干燥,在冰冻过程中,不致因聚水而失去稳定。路基须加高的高度,应根据沿线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按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法而定。
2.2 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良好的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这是预防和根治翻浆的首要措施。在地势许可的路段可采用开挖边沟(或渗沟)的措施降低地下水,渗沟可以为有管渗沟及盲沟。
2.3在路基中设置透水隔离层,防止水分进入上部路基。在路面以下45~55cm外,用碎石、砾石、粗砂等粗粒料在路基全宽上铺厚度10~20cm,作为透水隔離层。隔离层底面应有3%~4%的横坡度,它的上下两面均应用苔藓或草皮铺一层1~2cm的防淤层。与边坡接头时,要用大块碎石或砾石铺进50cm宽,同时,要使隔离层表面高出边沟至少25cm。 2.4为防止水的冻结和土壤膨胀,在路中设置隔温层,借以减少冰冻深度,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隔温材料可用泥炭、炉渣、碎砖或大空隙的混凝土碎块等,直接铺在路面下,其宽度每边宽出路面30~50cm。
2.5低洼地段的路基,如出现软化或翻浆冒泥,在做隔离层的同时,在路基两侧修建浆砌块石挡土墙,用以隔断水的来源,维护路基稳定。
2.6改善路面结构层。①铺设砂砾垫层来隔断毛细水上升。在融期,砂砾垫层具有蓄水、排水作用,在冻结和融化时,其体积变化不大,因而可以减轻路面冻胀和融沉。②铺设石灰土结构。石灰土具有一定扳体性,可使行车荷载传至土基上的应力分布均匀,并逐渐扩散减小,且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均较好,力学强度也较高,另外,石灰土属多孔质材料,对土基水稳状况有调节作用。石灰土在第Ⅰ、Ⅱ地区的填方路段可直接采用。在第Ⅲ地区,可做基层或垫层使用,但不宜做隔离层用。石灰土容易冻裂,如做高级路面基层时,可在路面和石灰土间隙铺碎石(或沥青结碎石)过渡层,其厚度不小于15cm。做次高级路面,则可在石灰土中掺入30%~50%(重量比)的砾(碎)石或选用干缩较小的土。③铺设炉渣石灰土结构层。其防治翻浆的作用与石灰土大致相同,但水稳性则比石灰土好。其在处理冰冻地区的各种翻浆时,可做基层、垫层。
3.其他注意事项
3.1.施工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未冻结的或者正在冻结的地面水或者地下水等其它水分流入路基上部,一些容易发生翻浆的路段在施工时就应该设立隔离层进行保护,例如可以采用土工布来做好路基排水工作,从而提高路基的强度。
3.2.聚冰层里面的水分要在化冻时就进行排除,也可以暂时汇聚在一些渗水性比较好的路面的结构层里面。通常可以选择设置排水沟或者蓄水砂(砾)垫层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3.3.要增強路面的强度使其整体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的改善土基的结构。通常可以采用石灰土以及煤渣石灰土等措施来预防翻浆现象的产生,这是因为这些材料的水稳定性、冰冻稳定性和隔湿性比较好。
三、结语
对水的控制就是防止翻浆现象的第一任务,而由于降水的原因以及地下水在城市中的客观存在以及车辆的荷载,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使得翻浆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完全的去解决,我们只能通过有效的方案来抑制其的发生争取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如果某段时间内降水严重或者形成水资源的小型灾害,那我们就要建立相对的工程单位去大规模的解决路基翻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思锋,吴永付.高速公路路基翻浆成因及预防养护措施[J].辽宁交通科技2004(8).
[2]郭长喜,陈郁.浅谈沥青路面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119.
[3]宋朝晖,杨清伟等.道路翻桨及其治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关键词:寒冷;地区;道路;翻浆;原因;防治
正文:
翻浆大多是由于排水不畅造成,水渗入路基,加上行车的动载作用,使公路翻浆。道路产生翻浆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地表排水不良。在冬季时,积雪堆积在路肩上,引起不均衡冻胀,春季雪融化成积水不能及时排出,侵泡路肩腐蚀路面,引起路面脱皮,进而引发翻浆。道路设计时,对当地气候考虑不充分,对通车量及载重量估计不足,另外,部分路段原建公路等级较低也是导致公路路面破坏、形成翻浆的原因之一。
一、翻浆主要影响因素:
1.温度因素。当冻结的深度和冷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造成翻浆,在冷结深度和冷量一样的情况下,相对来说冬季出现翻浆的可能性比较大。我国初冬时节天气比较暖和,温度也不高,而且冷暖交织出现的天气状况比较明显,一般温度徘徊在O℃到5℃之间,冻结线长期处于路面下比较浅的地方。这样大量的水分就会聚流到离路面较近的地方,使得翻浆现象发生。当然如果冬季从一开始就比较冷的话,冻结线就会迅速的下降到距离路面很深的地方,这时土基上面聚的冰就比较少,因而不会出现翻浆现象。此外春季气温多变也会对路基翻浆产生一定的影响。
2.水分因素。所谓翻浆就是指水分在土基里面不断发生转移、变化的过程。一般多翻浆的地区地势比较低洼,且路基周围的地表水和浅层地下层都能够提供充分的水源。随着秋天雨水的不断增多,土基的含量不断的加大,相应的地下水位也在不断地增高,因而翻浆现象时有出现。
3.路面结构因素。翻浆现象的出现和路面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路面结构会直接影响翻浆的出现。如果用黑色路面来铺筑潮湿的土基,由于这种路面的结构透气性差,且不能使路基中的水分充分的蒸发掉,就直接导致路基强度的降低,加上行车的荷载力,严重的翻浆现象随之产生。
4.公路施工和交通量等是影响路基翻浆的外在因素:公路施工时遇到降雨,路基土层的含水量由于雨水的渗透而增高。尽管会有蒸发,但其含水量应会高于路基施工时的含水量指标,引起路基翻浆。此外,交通量增大和超载超限车的增多也是产生公路翻浆不可忽视的因素。一般是交通量越大,公路产生翻浆的可能性就越高。翻浆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路基含水量、公路交通量、公路建筑材料和公路施工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5.土质因素:土质状况是路基产生翻浆的前提条件。粉性土的毛细水上升较高且快,在负温度作用下水分聚流严重,而且土中水分增多时强度降低很快,容易丧失稳定,因此,这种土是最容易翻浆的。黏性土毛细水上升虽高,但上升速度慢。可见,只有在水源供给充足,并且在土基冻积速度缓慢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比较严重的翻浆。粉性土和黏性土含有大量腐殖质和易溶盐时,更容易形成翻浆,砂土在一般情况下都不会发生翻浆,这种土毛细水上升高度小,在冻积过程中水分聚流现象很轻,同时,这种土即使含有大量水分,也能保持一定的强度。
6.行车动载方面的因素:公路翻浆是通过行车荷载的作用,最后形成和暴露出来的。动载对路基基床产生的直接影响有:加大了基床承受的动载能力,使基床加大变形;增大了对基床的振动和冲击;增强了对基床含水的抽吸作用。这些因素都加剧了翻浆的产生。当其他条件相同时,在翻浆季节,交通量愈大,车辆愈重,则翻浆也会愈多、愈严重。
二、翻浆路基的防治措施
1.一旦发现翻浆露头,要采取以下措施
1.1每隔3~5m,两边交错开挖沟宽为30~40cm的路肩横沟,深度按土壤及解冻范围情况,逐渐加深,直至路面底层以下,沟的外口,应高于边沟沟底。或在翻浆路段的中心线上,顺路向每隔4~6m挖一个直径为30~40cm的圆坑,坑深要挖到冻土层以下10cm左右,以便把融化的冻水引聚到坑内,再加以导出。这种方法适用于土路及粒料路面路段,但要设立交通标志。
1.2 路面坑洼严重的地段,除横沟外,还应顺路面边缘加修纵向小盲沟(沟深应至路面底层以下),将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予以截断、降低、疏干或引导到路基以外。如交通量不大,也可挖成明沟。
1.3如条件许可,应尽量绕道行车或限制重车通过,避免因碾压加剧破坏。
1.4 用木料、树枝等做成柴排,铺在翻浆路段,上面再铺碎石或沙土,临时维持翻浆期间的通车。
1.5换填土。把翻浆路段上的土层挖出来,挖至稳定土层,然后把挖出来的土摊到路肩上晾干,再回填或换填一层水稳性较佳的土壤。
1.6掺石灰。在翻浆路段上,撒铺石灰,捣夯,使石灰进入路基里面,此法可用于已经翻浆破坏的土路段。
2.翻浆停止后的处治措施
2.1提高路基高度。路基偏低时应在原路基上,用透水性好的土壤提高路基,减少底层含水量,使路基上部土层远离地下水和地表水面而保持干燥,在冰冻过程中,不致因聚水而失去稳定。路基须加高的高度,应根据沿线冻土深度、路基土质和水文情况按路基最小填土高度及临界高度确定法而定。
2.2 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良好的路基排水可防止地面水或地下水侵入路基,使路基土体保持干燥,这是预防和根治翻浆的首要措施。在地势许可的路段可采用开挖边沟(或渗沟)的措施降低地下水,渗沟可以为有管渗沟及盲沟。
2.3在路基中设置透水隔离层,防止水分进入上部路基。在路面以下45~55cm外,用碎石、砾石、粗砂等粗粒料在路基全宽上铺厚度10~20cm,作为透水隔離层。隔离层底面应有3%~4%的横坡度,它的上下两面均应用苔藓或草皮铺一层1~2cm的防淤层。与边坡接头时,要用大块碎石或砾石铺进50cm宽,同时,要使隔离层表面高出边沟至少25cm。 2.4为防止水的冻结和土壤膨胀,在路中设置隔温层,借以减少冰冻深度,其厚度一般不小于15cm,隔温材料可用泥炭、炉渣、碎砖或大空隙的混凝土碎块等,直接铺在路面下,其宽度每边宽出路面30~50cm。
2.5低洼地段的路基,如出现软化或翻浆冒泥,在做隔离层的同时,在路基两侧修建浆砌块石挡土墙,用以隔断水的来源,维护路基稳定。
2.6改善路面结构层。①铺设砂砾垫层来隔断毛细水上升。在融期,砂砾垫层具有蓄水、排水作用,在冻结和融化时,其体积变化不大,因而可以减轻路面冻胀和融沉。②铺设石灰土结构。石灰土具有一定扳体性,可使行车荷载传至土基上的应力分布均匀,并逐渐扩散减小,且水稳性和冰冻稳定性均较好,力学强度也较高,另外,石灰土属多孔质材料,对土基水稳状况有调节作用。石灰土在第Ⅰ、Ⅱ地区的填方路段可直接采用。在第Ⅲ地区,可做基层或垫层使用,但不宜做隔离层用。石灰土容易冻裂,如做高级路面基层时,可在路面和石灰土间隙铺碎石(或沥青结碎石)过渡层,其厚度不小于15cm。做次高级路面,则可在石灰土中掺入30%~50%(重量比)的砾(碎)石或选用干缩较小的土。③铺设炉渣石灰土结构层。其防治翻浆的作用与石灰土大致相同,但水稳性则比石灰土好。其在处理冰冻地区的各种翻浆时,可做基层、垫层。
3.其他注意事项
3.1.施工时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未冻结的或者正在冻结的地面水或者地下水等其它水分流入路基上部,一些容易发生翻浆的路段在施工时就应该设立隔离层进行保护,例如可以采用土工布来做好路基排水工作,从而提高路基的强度。
3.2.聚冰层里面的水分要在化冻时就进行排除,也可以暂时汇聚在一些渗水性比较好的路面的结构层里面。通常可以选择设置排水沟或者蓄水砂(砾)垫层的方法来进行处理。
3.3.要增強路面的强度使其整体性能得到提高,从而进一步的改善土基的结构。通常可以采用石灰土以及煤渣石灰土等措施来预防翻浆现象的产生,这是因为这些材料的水稳定性、冰冻稳定性和隔湿性比较好。
三、结语
对水的控制就是防止翻浆现象的第一任务,而由于降水的原因以及地下水在城市中的客观存在以及车辆的荷载,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使得翻浆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完全的去解决,我们只能通过有效的方案来抑制其的发生争取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而如果某段时间内降水严重或者形成水资源的小型灾害,那我们就要建立相对的工程单位去大规模的解决路基翻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思锋,吴永付.高速公路路基翻浆成因及预防养护措施[J].辽宁交通科技2004(8).
[2]郭长喜,陈郁.浅谈沥青路面翻浆产生的原因及防治[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119.
[3]宋朝晖,杨清伟等.道路翻桨及其治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1.
[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