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需要“慧”教“慧”学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ohu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教学的一切重心应当在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和体味,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智慧。
  一、自由之慧
  創作本身就是作者思想的展现,如果思想得到禁锢,那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同样,阅读其实是对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即使是知识、阅历都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也不仅仅只能做所谓接受者。创造力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如果真的能读进去,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对作品有全新的理解以及创造。所以自由是一种智慧,在阅读中它应该被“还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世界。
  那些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像郭沫若的抒情诗《天上的街市》或者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想象力是这些作品最鲜明的特色,不管是天上的街市,还是深海的王国,都是作者用想象描绘的虚拟的世界,浪漫主义诗歌本来就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诗作解读的主体即学生不能中断这种想象。好的作品是用来发散思维和促进思考的,而不是用来束缚学生的,学生应当拥有“做梦”的自由。就这两篇作品而言,天上的街市与蔚蓝的王国都是作者用文字塑造的美妙图景,存在于作者的脑海中,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那么阅读文字的学生所想的会和作者一样吗?显然未必,这就是想象的自由,只有给予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甚至主动引导他们去幻想一个梦幻世界,作品的奇幻与浪漫才能真正被“感同身受”,诗作的内涵与感情才能更容易被理解。
  二、审美之慧
  审美到底是什么?学生也许会认为审美只属于“阳春白雪”,只属于那些文字华美、形式夺人的作品,其实,文学中的审美产生于人在阅读时内心的感受,它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还不需要理解审美到底是什么,但他们却需要拥有审美的智慧,这样,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不能否认,教师自身的阅读喜好会在无意识中对学生造成影响,但我觉得,不管是出于我自身的喜好,还是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考虑,我都希望学生能潜下心认真阅读冰心的作品。就拿课堂中要学习的几首小诗为例,简单中却透着隽永,带领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艺术世界。诗中有对母亲的依赖与眷恋:“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有对大好青春的不负与奋斗:“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还有渗透着人生感悟的“成功的花”。几首小诗,清浅柔和,抒发了诗人内心最真的感悟,它们所具有的不只是活泼的形式与和谐的韵律,还有精神的支持。感受美也就在无意识中得到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以作品为桥梁,达到了更深入、更具美感的交流。
  三、生命之慧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时候,都要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是做给谁“看”的?也许有人会天天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还在催促学生一切向“成绩”看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话问得有点“虚”,但教育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的,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记,语文教育,要留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怎样的一生才算是有价值一生?当我问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下意识地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学生能想起这句话,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的,这表明至少他们心中存在这样的潜意识。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这种潜意识一步步加深,对此,语文学习中,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发挥着很大的功用。比如通过阅读,学生认识了处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境遇里的文天祥,风雨飘摇的南宋江山其实并不能给他个人什么切实的好处,只要他稍微低一下头,就不会失去生命,甚至还能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他选择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气度刹那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的价值在何处?这应是教育应当回答的问题,语文教学所传递的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应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只有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学生才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智”与“慧”应当是两个词,它们代表着天赋、知识和阅历,同样也代表着思想、态度以及情感,语文教学不只是“传递”的过程,它还是“塑造”的过程,只有懂得运用智慧、享受智慧,语文课才会更加具有智慧。
其他文献
在传统的小说教学中,最常见的做法是围绕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对文本进行梳理和分析,进而得出小说的主旨。这么做肯定契合小说的文体特点,但是如此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弊端也很明显:割裂分析未必把握住了小说的精要之处,呆板的解读方式也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这种教法无非是反复强化了三要素和主旨这四个概念,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未必得到提升。  课文《小团圆媳妇之死》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部分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主要指从学生们日常生活和实际社会出发,把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以及学生身边生活相结合,创建以生活为基础,和科学为支撑的教学环节。既可以体现出道德与法治课鲜明特点,还能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对此,本文结合部编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对如何构建生活化的道德法治课堂展开探讨。  关键词: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道德法治老师在
面对我刚刚带完的毕业班级——初三(6)班,面对取得的优异的中考毕业成绩,面对令人满意的升学率,我内心百感交集。最终能取得这样皆大欢喜的结果,我认为与自身的管理理念和人格是分不开的。  教书和育人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很难说哪一句话是在教书,哪一句话是在育人,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叶老在《假如我当教师》一文中,再次鲜明地申述了这一思想:“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
[摘 要:嘉兴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船的起航地,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红色人物,这些人物在从事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人物印迹。本研究以嘉兴市范围内的红色人物印迹为研究对象,以整理红色文化资源为立足点,以促进革命历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发掘、展示为动力,探索红色文化研究的新模式,构建以人物为纲的红色文化资源链条与网络,从而为嘉兴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提供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于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工作也愈来愈重视,不断发挥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优势。而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任务,对于我国经济质量、经济增长率都有着重要影响。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我党的领导,积极认识到国家政策方针、政治方向,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相关企业应该引起重视,积极注重企业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并主动将网络信息
想出新方法是创造,建立新理论是创造,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取得新的成绩更是创造。所谓创造,就在一个“新”字。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进步的灵魂。创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创造教育的灵魂就是要培养创新精神,而创新精神源于创造思维品质,也就是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发教育对象的独立性、连动性、多元机制、跨越机制、综合性。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经济强国,完成中兴伟业
“主问题”,是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的“碎问”而提出的。“主”据字典释义为“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主问题”即为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性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它至少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主问题”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产物,不是学生用“是”与“不是”可以回答的问题;第二,“主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构建起课堂上一个学习活动的“板块”;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们的写作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学生的作文让教师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学生,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学生,但
近两年,我在推动整本书阅读中做了一点尝试,要点如下:  一、荐  所谓“荐”,就是根据我校的校情、学情,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籍。  我校是一所农村四星级高中,大部分学生来自乡镇,多少有点重理轻文的思想,他们普遍忽视阅读,部分学生阅读数量不足,更谈不上阅读的质量。本着三年一盘棋的思想,我们确定我校高中三年的阅读规划是:高一的阅读强调文学性,即畅快地“悦读”;高二的阅读强调思想性,即艰难地“啃书”;高
“传统”的初中作文课一般分为“指导课”和“讲评课”。所谓“指导课”,一般就是教师先讲明作文要求,再以范文引路,然后学生写作。所谓“讲评课”,一般就是教师挑出优秀作文,全班展示,再分析点评。在“讲评课”中,优秀作文起的其实也是范文引路的作用,只不过是在大部分同学初作完成以后再来引领。  亚里士多德在文学和艺术领域曾经提出过著名的“模仿说”,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模仿。很显然,“传统”的作文课是存在大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