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作品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教学的一切重心应当在作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和体味,让学生从阅读中汲取智慧。
一、自由之慧
創作本身就是作者思想的展现,如果思想得到禁锢,那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同样,阅读其实是对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即使是知识、阅历都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也不仅仅只能做所谓接受者。创造力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如果真的能读进去,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对作品有全新的理解以及创造。所以自由是一种智慧,在阅读中它应该被“还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世界。
那些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像郭沫若的抒情诗《天上的街市》或者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想象力是这些作品最鲜明的特色,不管是天上的街市,还是深海的王国,都是作者用想象描绘的虚拟的世界,浪漫主义诗歌本来就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诗作解读的主体即学生不能中断这种想象。好的作品是用来发散思维和促进思考的,而不是用来束缚学生的,学生应当拥有“做梦”的自由。就这两篇作品而言,天上的街市与蔚蓝的王国都是作者用文字塑造的美妙图景,存在于作者的脑海中,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那么阅读文字的学生所想的会和作者一样吗?显然未必,这就是想象的自由,只有给予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甚至主动引导他们去幻想一个梦幻世界,作品的奇幻与浪漫才能真正被“感同身受”,诗作的内涵与感情才能更容易被理解。
二、审美之慧
审美到底是什么?学生也许会认为审美只属于“阳春白雪”,只属于那些文字华美、形式夺人的作品,其实,文学中的审美产生于人在阅读时内心的感受,它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还不需要理解审美到底是什么,但他们却需要拥有审美的智慧,这样,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不能否认,教师自身的阅读喜好会在无意识中对学生造成影响,但我觉得,不管是出于我自身的喜好,还是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考虑,我都希望学生能潜下心认真阅读冰心的作品。就拿课堂中要学习的几首小诗为例,简单中却透着隽永,带领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艺术世界。诗中有对母亲的依赖与眷恋:“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有对大好青春的不负与奋斗:“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还有渗透着人生感悟的“成功的花”。几首小诗,清浅柔和,抒发了诗人内心最真的感悟,它们所具有的不只是活泼的形式与和谐的韵律,还有精神的支持。感受美也就在无意识中得到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以作品为桥梁,达到了更深入、更具美感的交流。
三、生命之慧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时候,都要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是做给谁“看”的?也许有人会天天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还在催促学生一切向“成绩”看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话问得有点“虚”,但教育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的,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记,语文教育,要留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怎样的一生才算是有价值一生?当我问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下意识地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学生能想起这句话,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的,这表明至少他们心中存在这样的潜意识。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这种潜意识一步步加深,对此,语文学习中,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发挥着很大的功用。比如通过阅读,学生认识了处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境遇里的文天祥,风雨飘摇的南宋江山其实并不能给他个人什么切实的好处,只要他稍微低一下头,就不会失去生命,甚至还能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他选择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气度刹那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的价值在何处?这应是教育应当回答的问题,语文教学所传递的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应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只有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学生才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智”与“慧”应当是两个词,它们代表着天赋、知识和阅历,同样也代表着思想、态度以及情感,语文教学不只是“传递”的过程,它还是“塑造”的过程,只有懂得运用智慧、享受智慧,语文课才会更加具有智慧。
一、自由之慧
創作本身就是作者思想的展现,如果思想得到禁锢,那就不会有好的作品出现,同样,阅读其实是对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传输,即使是知识、阅历都还没达到一定程度的学生,也不仅仅只能做所谓接受者。创造力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如果真的能读进去,每一位学生都可能对作品有全新的理解以及创造。所以自由是一种智慧,在阅读中它应该被“还给”学生,让学生进入更广阔的思维世界。
那些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文章,像郭沫若的抒情诗《天上的街市》或者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蔚蓝的王国》,想象力是这些作品最鲜明的特色,不管是天上的街市,还是深海的王国,都是作者用想象描绘的虚拟的世界,浪漫主义诗歌本来就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幻想,诗作解读的主体即学生不能中断这种想象。好的作品是用来发散思维和促进思考的,而不是用来束缚学生的,学生应当拥有“做梦”的自由。就这两篇作品而言,天上的街市与蔚蓝的王国都是作者用文字塑造的美妙图景,存在于作者的脑海中,用文字的形式来呈现,那么阅读文字的学生所想的会和作者一样吗?显然未必,这就是想象的自由,只有给予学生自由的想象空间,甚至主动引导他们去幻想一个梦幻世界,作品的奇幻与浪漫才能真正被“感同身受”,诗作的内涵与感情才能更容易被理解。
二、审美之慧
审美到底是什么?学生也许会认为审美只属于“阳春白雪”,只属于那些文字华美、形式夺人的作品,其实,文学中的审美产生于人在阅读时内心的感受,它是多种多样的。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还不需要理解审美到底是什么,但他们却需要拥有审美的智慧,这样,阅读才是有价值的。
不能否认,教师自身的阅读喜好会在无意识中对学生造成影响,但我觉得,不管是出于我自身的喜好,还是基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考虑,我都希望学生能潜下心认真阅读冰心的作品。就拿课堂中要学习的几首小诗为例,简单中却透着隽永,带领着学生进入一个充满文学气息的艺术世界。诗中有对母亲的依赖与眷恋:“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有对大好青春的不负与奋斗:“嫩绿的芽儿,和青年说:发展你自己。”还有渗透着人生感悟的“成功的花”。几首小诗,清浅柔和,抒发了诗人内心最真的感悟,它们所具有的不只是活泼的形式与和谐的韵律,还有精神的支持。感受美也就在无意识中得到完成,作者与读者之间以作品为桥梁,达到了更深入、更具美感的交流。
三、生命之慧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履行自己的职责的时候,都要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教育是做给谁“看”的?也许有人会天天喊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还在催促学生一切向“成绩”看齐,也许有人会觉得这话问得有点“虚”,但教育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的,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牢记,语文教育,要留心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怎样的一生才算是有价值一生?当我问出这样的问题,有些学生下意识地回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那句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学生能想起这句话,我还是感到很欣慰的,这表明至少他们心中存在这样的潜意识。我们的教育应该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将这种潜意识一步步加深,对此,语文学习中,对优秀作品的阅读发挥着很大的功用。比如通过阅读,学生认识了处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境遇里的文天祥,风雨飘摇的南宋江山其实并不能给他个人什么切实的好处,只要他稍微低一下头,就不会失去生命,甚至还能享受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但他选择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气度刹那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人的价值在何处?这应是教育应当回答的问题,语文教学所传递的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应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只有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学生才能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智”与“慧”应当是两个词,它们代表着天赋、知识和阅历,同样也代表着思想、态度以及情感,语文教学不只是“传递”的过程,它还是“塑造”的过程,只有懂得运用智慧、享受智慧,语文课才会更加具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