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的基石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uliangaiju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农村基础教育的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发展严重滞后仍然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教育现状和发展前景令人堪忧。为了弄清农村中学学生流失的原因,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冷静的思考,现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校园硬件设施不完备
  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的不断提升,中央和地方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优化教育环境。但农村中学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服务配套设施依然匮乏,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依然未能得到根本改善。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全日制寄宿中学,共有师生600余人。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师生每周日晚上到校,周五晚上离校。学校的硬件设施严重滞后,只能够保障最基本的教学和生活需要。教师无生活用房,只能住在学生宿舍的一楼,三四名教师挤在一间狭小的宿舍里,生活非常不便。学生十个人一间寝室,夏天没有电扇,学生们在忍受酷暑的同时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秋季阴雨连绵,寝室内逢雨必漏,学生的被子都被淋湿了,学生们苦不堪言,家长们怨声载道。冬天,学校只有一个小型锅炉,热水供应严重不足,只在吃饭的时候供应半个小时的热水。恶劣的环境造成部分优质生源流向条件较好的县城学校。缺乏优质生源,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成了学校发展的短板。特别是近几年农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而农村家庭也大都是一个孩子,这些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家长眼中的太阳,家里一切的优越物质条件都向孩子倾斜。家里的优越条件和学校的恶劣生存状况,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很大的落差。部分学生因为吃不了苦、受不了罪而告别了校园,或远走他乡,早早地结束了自己的农村中学生活。
  二、农村中学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导致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农村中学的教师工作量大、责任重、待遇差,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这和农村学校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分不开。据笔者了解,现在农村中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是民师转正的那一批,没有经过正规师范院校系统的教育专业培训,加上平时不注意学习,不懂教育教学规律,完全是凭自己的经验教书。这部分教师往往是多年从事一门学科的教学,平时很少去研究课程改革的相关知识,不去研究教育现象,不去探究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成长规律,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够,大搞题海战术,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造成厌学、辍学。
  笔者也经常和学困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明显地感觉到这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不差,有的甚至比优秀生还好,他们差就差在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学习的意志品质上。我们的教师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思维,没有转变教育观念,一味地强调“填鸭”和压制,这些都加重了有些学生的叛逆心理,促使他们在课上和课下与老师对着干,一步一步滑落到学困生的行列。我们必须看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的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想切实改变农村教育现状,不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是不切合实际的。
  三、家长队伍整体认知水平低,不能正确理解教育现象
  大学扩招,加上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使部分家长产生了一种非常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上了大学又怎样,不还是照样打工吗?中学生不如辍学打工去,还可以早点儿挣钱。”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低层次的用工需求增大,未成年的学生离开学校就能找到临时性的工作,挣到微薄的收入,致使部分目光短浅的家长对学生受教育的关注度降低。对义务教育缺乏监管,使学生在无知和模糊的状态下离开学校,早早地融入了民工潮,放弃了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造成了个人成长的缺失和人生航向的偏离。
  这部分学生弃学打工后,挣到一些钱,添置一些手机等流行的行头,到同学面前去炫耀,使一些学习意志薄弱的中等生也产生了弃学打工的念头,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农村基础教育这块根据地日渐萎缩,严重影响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步伐和进程。
  四、其他原因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造成空巢家庭增多,留守儿童问题加剧。一些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长辈的一味溺爱使孩子产生了一些骄纵、以自我为中心等不健康心理,不会与人相处,有矛盾和摩擦时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一时冲动离开学校,造成流失。笔者所在的学校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七年级刚入学的一个孩子,自己的桌凳损坏了,他就把别人桌凳上的螺丝拧下来加固自己的桌凳。老师发现后通知其家长进行维修。孩子课间操结束后回到教室看到家长在维修桌凳,非常不满,情绪异常激动,二话不说纵身从教学楼上跳下,造成脚踝关节骨折,住院治疗后觉得无颜返校上课,最后流失。由此事例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是学生流失的原因之一。
  总之,农村基础教育的路还很漫长,问题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心怀梦想,努力工作,积极探索,相信农村基础教育的明天依然灿烂,教育的这块基石也会愈加稳固。
其他文献
和刘明莹老师聊天,话题总离不开她的学生,无论是已经毕业的,还是眼前在读的,孩子们是她内心的牵挂,也是她笑容里的故事。刘明莹很享受作为老师的幸福,而这些幸福都源于父亲的一句话:“娃呀,教育是天大的事。”  刘明莹出生于教育世家,爷爷是一位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50多年的河南省名校长,父亲是一位为农村教育奉献了40多年的省级劳模,而她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三代代表。1992年8月,师范毕业的刘明莹走上讲台,开
【班主任案例】  我这一生都忘不了的一个学生,可能就是周洋了。  周洋是自费生。记得他进高一时,总分只有397分,比正常录取分数线差了266分。然而,让人始料不及的是:毕业时,这个腼腆的小男生,神话般地考入抚顺石油化工大学。  可能是因为成绩太差,刚开始周洋上课时从不敢举手发言,他也很少和同学说话。看着他忧郁而胆怯的眼神,我知道他因为成绩太差而自卑,他认为自己不行。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知道唯有让
目前,在教育出版热潮中,班主任工作类图书是个出版热点。已出版的班主任工作类图书虽不像教辅资料那样铺天盖地,但书店里满架的书作也能让人感觉到气势逼人。这些书是“双刃剑”,有些书对班主任工作的发展、班主任日常实践水平的提升不无裨益,但也有些书会对班主任工作改革的健康发展和班主任日常实践水平的理性提升造成负面影响。    警惕阅读中的危险    有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地污染,那么,有没有文字污染?当前
全国新课标数学学科《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和《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与2013年相比较,在内容、能力要求、时间、分值(含选修内容比例)、题型、题量,以及考试说明后面的题型示例等几个方面都未发生明显变化。在备考最后阶段,怎样利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教材?如何调整备考策略?考试中如何解题?应注意哪些环节?
个子不高、身材瘦削,言谈举止干净利落,初见刘均鼎,他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均鼎是内乡县第五小学的校长,在内乡县城,家长们总愿意把孩子送到五小。这其中有什么缘由?心中的好奇促使记者几次约访,但都被他婉拒了。这次,他终于同意与记者见面,但时间被限定在1小时以内,因为他说待会儿还要主持召开一个教研会,不能耽误了工作。  1979年,19岁的刘均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内乡城镇一小。在近四十年的从教经
作为行走教坛2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我一路走来,有旖旎的风光,有充实的收获,也有很多难解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学生成长的烦恼、家长教育的无奈、教师发展的迷茫,也包括学校前进的瓶颈,都使我备感忧思。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可是有的收效甚微,有的操作性差,总是找不到规律性的东西。  2013年,正是“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林州蓬勃开展之际。责任使然,我带领全校师生开展了以“读”为主旋律的语文课堂教
金水区未来小学于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为避免学校在发展中出現同质化的现象,促进学校高起点发展,我们对学校特色建设进行了探索。  一、开展调查,凝聚各方智慧  围绕“未来三问”——未来为何、教育为何、学生为何,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为未来小学的办学思想定位。  一是文献调查——主要是了解区域资源历史和现状,了解同行的地位,了解“未来学校”的特质。  二是决策层调查——针对学校定性、发展方向、名称、识别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十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于7月中旬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省立足省情,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并于9月16日至17日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事关我省长远发展的问题进行又一次的重大战略部署,这将对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
按照《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有关规定,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9科由省级教育部门统一组织考试。《河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试行)》指出,我省在2018年实行高考综合改革以后,除语文、数学、外语参加全国统考外,其余由学生根据报考的高校要求及自己的专业兴趣和学科优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
在众多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试点学校中,能够打破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壁垒,同时为学生提供升学与就业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和实践的方向。  而确保普职融通高中顺利实现普教与职教双重功能的则是课程。对于课程建设,学校应坚守教育理想,以人为本,恪守教育规律,寻求能更好促进学生成长的现代课程体系。  学校要强调以培养“完整的人”或帮助学生“自我实现”为目标,课程设置要适合全体学生,与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