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今天这堂课上的好累!提问没人回答。”“今天又是我唱独角戏,学生不理睬我。”老师们又唠叨着,他们的眼睛里流露着无奈与疲惫。听到这样的叹息,我的内心也忐忑不安。一想到课堂上有气无力的回答声,漠然的眼神,察觉自己也陷入这样的教学困境。现在的学生心有疑问便手机一按,上网浏览一下,疑惑顿解。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而迅捷,让学生不再在意老师的讲解,不再动脑思考老师的问题,创新力,想象力逐渐下降。怎样让学生的视线回到课堂上来,是现在课堂教学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认为,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同理,能吸引住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节课也离不开如细节。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细节方能挽回学生远离语文的心。
一、用情暖心,亲师信道。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古人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它说明了师生感情与教育效果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亲切、鼓励、尊重、信任的情感信息,这样,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提前候课时,轻轻放下手中的书本,为学生掩上灌进冷风的门,课前亲切的问候,轻松的一个玩笑,拍拍学生的肩膀,一句句简短而有力的鼓励,学生沮丧时,递过的一张张温馨的小卡片,利用班级文化墙,打造书香班级。可亲可近的老师形象和温馨的学习环境为课堂加了分。
二、教學互动,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用饱含浓郁感情语言朗诵课文,或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来调节学生情绪,或据课文内容融入相关故事配合讲解,或投影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学生的提问而注意个体差异,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赞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成为教学活动中宝贵的动力源泉,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教学互动,不管是分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还是表演式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机会,给平台让他们能大胆发表看法,敢向老师质疑,分享探究时查询到的观点,师生共同分析,让思想与思想碰撞,智慧与智慧较量。当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又充分地显露了自己个性时,就能实现师生间的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学得轻松、愉快,心中就不会对课堂厌烦,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精简知识,以点带面。
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现阶段下,高中生要学习的学科多,知识庞杂,许多学生不堪其重,由此产生厌学情绪。而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社会,社会呼唤的不是仅掌握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的人,而是需要能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的人。因此,老师的责任只在于教会孩子们将知识以点面形式融会贯通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字、词、句、段 、篇、章方面的要求,又有语法、修辞、写法参悟上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求全,教学效率低下不说,就是学生也是难以接受的。以点带面,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思想就要求我们 纵观教学全局,牢牢把握重要训练点,一切教学活动围绕重要训练点,真正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矢。比如新教材高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演讲词单元,学习这一单元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演讲词这一文体,不仅具有议论文特点,具的较强的逻辑性、针对性、鼓动性、口语化特点,为达到演讲目的还需动情,运用多用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该单元的教学,就要尽可能根据演讲词的要点来选择问点,安排教学程序。例如在上《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读:
(1)、这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进行的?
(2)、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地点、场合?
(3)、这次演讲涉及了哪些内容?都是对谁有利?
(4)、这次演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达到了吗?其中运用的哪些表达方式?
以上四个问题紧紧围绕着目标,抓住演讲词的特点来设问,不仅解读了本文,也掌握了演讲词的特点,也指导了今后的演讲实践。又如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在已有和具体知识的基础之上,再次学习单元前言,以课文《药》与《项链》为例,使课文的教学要点与单元 教学目标一一得到印证,接着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共性与个性,然后,学生运用这一共性和个性再去自读后面两篇,,不仅学会了去把握小说的主题与结构,同时还从比较中感知到了中外小说的差别。 因此,教会孩子们将知识以点带面、融会贯通,教会孩子们应对这个大千世界万变的能力,就成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只有老师改变思想观念,关注教学中的细节,用情暖心,亲师信道; 搞好教学互动,激发兴趣;精简知识,以点代面,才能于无声处改进教学,推进教学,走出教学困境。
“今天这堂课上的好累!提问没人回答。”“今天又是我唱独角戏,学生不理睬我。”老师们又唠叨着,他们的眼睛里流露着无奈与疲惫。听到这样的叹息,我的内心也忐忑不安。一想到课堂上有气无力的回答声,漠然的眼神,察觉自己也陷入这样的教学困境。现在的学生心有疑问便手机一按,上网浏览一下,疑惑顿解。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而迅捷,让学生不再在意老师的讲解,不再动脑思考老师的问题,创新力,想象力逐渐下降。怎样让学生的视线回到课堂上来,是现在课堂教学的迫在眉睫的难题。
密斯·凡·德罗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在被要求用一句最概括的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他认为,不管你的建筑设计方案如何恢弘大气,如果对细节的把握不到位,就不能称之为一件好作品。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同理,能吸引住学生,能完成教学目标的一节课也离不开如细节。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以下细节方能挽回学生远离语文的心。
一、用情暖心,亲师信道。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和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作用,并指引和维持活动的方向。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作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古人常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它说明了师生感情与教育效果的关系。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向学生传递亲切、鼓励、尊重、信任的情感信息,这样,有助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提前候课时,轻轻放下手中的书本,为学生掩上灌进冷风的门,课前亲切的问候,轻松的一个玩笑,拍拍学生的肩膀,一句句简短而有力的鼓励,学生沮丧时,递过的一张张温馨的小卡片,利用班级文化墙,打造书香班级。可亲可近的老师形象和温馨的学习环境为课堂加了分。
二、教學互动,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中,老师用饱含浓郁感情语言朗诵课文,或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来调节学生情绪,或据课文内容融入相关故事配合讲解,或投影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对学生的提问而注意个体差异,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赞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促进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又成为教学活动中宝贵的动力源泉,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使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在课前设计好教学互动,不管是分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还是表演式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机会,给平台让他们能大胆发表看法,敢向老师质疑,分享探究时查询到的观点,师生共同分析,让思想与思想碰撞,智慧与智慧较量。当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又充分地显露了自己个性时,就能实现师生间的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学得轻松、愉快,心中就不会对课堂厌烦,这样就能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
三、精简知识,以点带面。
一个人要学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现阶段下,高中生要学习的学科多,知识庞杂,许多学生不堪其重,由此产生厌学情绪。而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的社会,社会呼唤的不是仅掌握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的人,而是需要能将分散存在的知识融会贯通,创造出新的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的人。因此,老师的责任只在于教会孩子们将知识以点面形式融会贯通的能力。语文学科的教学要求是方方面面的,既有字、词、句、段 、篇、章方面的要求,又有语法、修辞、写法参悟上的要求。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求全,教学效率低下不说,就是学生也是难以接受的。以点带面,有的放矢的阅读教学思想就要求我们 纵观教学全局,牢牢把握重要训练点,一切教学活动围绕重要训练点,真正做到点面结合,有的放矢。比如新教材高中第一册第三单元是演讲词单元,学习这一单元就是要让学生懂得演讲词这一文体,不仅具有议论文特点,具的较强的逻辑性、针对性、鼓动性、口语化特点,为达到演讲目的还需动情,运用多用表达技巧等等。因此,该单元的教学,就要尽可能根据演讲词的要点来选择问点,安排教学程序。例如在上《我有一个梦想》一文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自读:
(1)、这次演讲是针对什么人进行的?
(2)、这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场合各是什么?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地点、场合?
(3)、这次演讲涉及了哪些内容?都是对谁有利?
(4)、这次演讲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最终达到了吗?其中运用的哪些表达方式?
以上四个问题紧紧围绕着目标,抓住演讲词的特点来设问,不仅解读了本文,也掌握了演讲词的特点,也指导了今后的演讲实践。又如高中第四册第一单元,在已有和具体知识的基础之上,再次学习单元前言,以课文《药》与《项链》为例,使课文的教学要点与单元 教学目标一一得到印证,接着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共性与个性,然后,学生运用这一共性和个性再去自读后面两篇,,不仅学会了去把握小说的主题与结构,同时还从比较中感知到了中外小说的差别。 因此,教会孩子们将知识以点带面、融会贯通,教会孩子们应对这个大千世界万变的能力,就成了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校里,重要的不是学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学会一种会学习的能力,拥有自己去学习的能力。”只有老师改变思想观念,关注教学中的细节,用情暖心,亲师信道; 搞好教学互动,激发兴趣;精简知识,以点代面,才能于无声处改进教学,推进教学,走出教学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