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的研究〉课题(课题批号BY【2014】G054)成果。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68-02
教育部于2002年8月制定印发了《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重视。
一、试卷测试
本文使用的测试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周步成等人于1991年5月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GAT)基础上修订而成,并制订了中国常模。该问卷适用于中、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主要用于诊断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而且对教师和家长正确地了解并指导孩子,以及针对中中、小学生心理键康的科学研究,均具有很高价值。本测验共包括8个维度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冲动倾向;此外还设置了效度量表(说谎量表)。全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各维度量表同全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内部一致性较好[4]。测验分数以得分表示,可与其他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将受试者8个维度量表的得分加起来就是量表总分。量表总分在64以上者或各维度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者,就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这也是本问卷与其他问卷不同的地方,它保证了测验的有效度,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出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被试总体的焦虑总分均值为41.22分,未超过正常焦虑总分,且心理正常的学生占总体的85.78%,说明被试为一个低焦虑群体。该表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有12人,占总体的2.84%;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有48人,占总体的11.37%;至少在一个分量表上显示有问题者有251人,占总体的59.48%,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以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农村中、小学生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被试心理问题具体分布情况,以下对各维度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MHT的学习焦虑维度上平均分大于8分,为8.36分,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均小于8分。这说明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各维度的焦虑水平得分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被试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占比例前三位的是学习焦虑(N=215人,占被试总体的50.95%)、身体症状(N=80人,占被试总体的18.95%)、自责倾向(N=55人,占被试总体的13.03%)。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三、讨论与建议
1.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分>64分的占被试总体2.84%的那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分<65分,但在个别维度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问题的农村中、小学生。虽然被试总体的心理健康都处于低焦虑水平,但是不能忽视对这些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习焦虑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这与浙江中部地区农村的研究结果一致。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在许多学校中,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心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子女考试失利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现出过度的焦虑。
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女生得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三个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得分在对人焦虑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群体在恐怖倾向维度中存在差异,这与辽宁省岫岩县农村、吉安市农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与女生生理、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有关。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比较早进入青春期,对生理变化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加之事先缺少他人指导,所以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有时莫明奇妙地紧张、害怕;另一方面,家长给予女孩子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少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大于男孩子,独立性又小于男孩子,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帮助就感到不安。因此,要求在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应当做得具体细致、科学合理,不能走过场、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以及不同学校等的具体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制订相对应的发展与矫正计划,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家校合作,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按照生态系统发展观的观点来看,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的一部分,其心理行为所表现出的弹性是由学生与环境间的互动过程所决定的。因此,环境系统变化的过渡时期是系统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外界对学生成长干预最为有效的时期。健康的环境系统首先应保持其结构和功能完整,能够在不同结构水平上,例如从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决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上,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不同方面的资源[13]。本研究结合众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家校合作,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应提供一定的条件,积极创办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家长能够依据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指导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强舆论宣传,为农村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浙宁.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6,(7)(下转185页)
(上接168页)[2]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叶俊杰.农村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2)
[5]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董灿华,沈雪芬.浙江中部地区农村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
[7]赵枚.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9)
[8]张艳萍.吉安市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社会医学.2008,28(7)
[9]杨俊岭,李文玉.一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
[10]潘晓莉,李明敏,等.资中县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11]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2]黄晓萍,田秀花.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7,(3)
[13]桑标.生态系统观视野下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心理与就业辅导,2003,(11)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68-02
教育部于2002年8月制定印发了《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极大的重视。
一、试卷测试
本文使用的测试问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主修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周步成等人于1991年5月在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GAT)基础上修订而成,并制订了中国常模。该问卷适用于中、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主要用于诊断情绪困扰和适应不良,而且对教师和家长正确地了解并指导孩子,以及针对中中、小学生心理键康的科学研究,均具有很高价值。本测验共包括8个维度量表,分别为: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冲动倾向;此外还设置了效度量表(说谎量表)。全量表的折半信度为0.91。各维度量表同全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达到0.70以上,内部一致性较好[4]。测验分数以得分表示,可与其他测验结果进行比较。将受试者8个维度量表的得分加起来就是量表总分。量表总分在64以上者或各维度量表得分在8分以上者,就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这也是本问卷与其他问卷不同的地方,它保证了测验的有效度,可以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出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二、结果与分析
1.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情况
被试总体的焦虑总分均值为41.22分,未超过正常焦虑总分,且心理正常的学生占总体的85.78%,说明被试为一个低焦虑群体。该表显示心理健康问题较严重者有12人,占总体的2.84%;心理健康有问题的有48人,占总体的11.37%;至少在一个分量表上显示有问题者有251人,占总体的59.48%,需要制定特别的个人指导计划,以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农村中、小学生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为了进一步确定被试心理问题具体分布情况,以下对各维度的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生在MHT的学习焦虑维度上平均分大于8分,为8.36分,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均小于8分。这说明中、小学生在学习焦虑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情况。各维度的焦虑水平得分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被试心理健康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占比例前三位的是学习焦虑(N=215人,占被试总体的50.95%)、身体症状(N=80人,占被试总体的18.95%)、自责倾向(N=55人,占被试总体的13.03%)。各维度上存在适应不良的人数从多到少排列的顺序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自责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
三、讨论与建议
1.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是普遍存在的。这既包括心理问题较明显、其总分>64分的占被试总体2.84%的那部分农村中、小学生,也包括虽然总分<65分,但在个别维度上却显示出某一方面问题的农村中、小学生。虽然被试总体的心理健康都处于低焦虑水平,但是不能忽视对这些在某些方面存在心理偏常的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学习焦虑是影响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这与浙江中部地区农村的研究结果一致。学习焦虑由来自于有关学习的各方面压力引起。在许多学校中,教师“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心育”的现象屡见不鲜;另外,由于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当子女考试失利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导致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表现出过度的焦虑。
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差异分析
女生得分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这三个维度上极其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得分在对人焦虑维度上显著高于男生。男女生群体在恐怖倾向维度中存在差异,这与辽宁省岫岩县农村、吉安市农村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这与女生生理、心理发展及家庭教育有关。一方面女生较男生比较早进入青春期,对生理变化有一种神秘感、恐惧感,加之事先缺少他人指导,所以常处于一种焦虑不安之中,有时莫明奇妙地紧张、害怕;另一方面,家长给予女孩子的教育多是保护型的,使他们缺少性格上的各种锻炼,依赖性大于男孩子,独立性又小于男孩子,所以成长过程中一旦失去成人帮助就感到不安。因此,要求在农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应当做得具体细致、科学合理,不能走过场、一刀切,而应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学生以及不同学校等的具体特点加以区别对待,制订相对应的发展与矫正计划,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加强家校合作,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按照生态系统发展观的观点来看,学生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系统的一部分,其心理行为所表现出的弹性是由学生与环境间的互动过程所决定的。因此,环境系统变化的过渡时期是系统最不稳定的时期,也是外界对学生成长干预最为有效的时期。健康的环境系统首先应保持其结构和功能完整,能够在不同结构水平上,例如从家庭、学校、社区、教育决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环境上,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不同方面的资源[13]。本研究结合众学者调查研究发现,农村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对人焦虑等心理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风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当加强家校合作,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学校应提供一定的条件,积极创办多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使家长能够依据科学的心理学知识有效地指导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另外,社会有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强舆论宣传,为农村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徐浙宁.665例上海儿童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报告[J].上海教育科研,2006,(7)(下转185页)
(上接168页)[2]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
[3]周步成.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4]叶俊杰.农村学习不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初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2)
[5]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6]董灿华,沈雪芬.浙江中部地区农村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8)
[7]赵枚.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0,(9)
[8]张艳萍.吉安市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社会医学.2008,28(7)
[9]杨俊岭,李文玉.一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8(1)
[10]潘晓莉,李明敏,等.资中县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
[11]胡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南昌大学,2008
[12]黄晓萍,田秀花.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导刊,2007,(3)
[13]桑标.生态系统观视野下的学生心理健康发展[J].心理与就业辅导,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