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班会活动课的思考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causeAr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8-01
  班会活动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之一,学校通常根据不同阶段的德育目标确定每周德育主题,由班主任或班委会策划班会活动课开展的内容和形式,并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形成完备的班会活动课方案,在每周一个固定的课时面向全班同学召开班会活动课,主持人由本班1-3名同学担任,采用包括做游戏、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广泛参与交流讨论,班主任适时进行有效的点评和补充,需要时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其中,从而对这一德育主题达成相对一致和正向的观点和认识,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端正学生的思想观念,促进班级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笔者在听取了10余节班会活动课后产生了以下几点思考。
  班会活动课的要素
  班会活动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主题鲜明、形式丰富、参与面广、教师点评到位等无疑是其基本要素。成昌华老师的一节主题为“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的班会活动课,除了具备以上基本要素之外,还有锦上添花之笔,表现有三:一、行云流水,逻辑严密。以一段谜语导入,引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优秀是一种习惯。一个习惯性的动作,认识什么是习惯。两个小故事,寓意:我们的命运被习惯所掌握。一组学生身边的照片曝光我们的坏习惯。习惯的养成过程有三个阶段。讨论高中生三大方面的好习惯,写出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介绍改掉坏习惯的具体办法。教师寄语,同学们齐声——让优秀成为1406班的习惯。整个班会课前后呼应,节奏清晰,环环相扣,行云流水。二、极富创意,理论深厚。整个活动课的设计有成老师独具创意的设计,其间小故事大智慧,令人震撼;“曝光台”中的照片,近在咫尺;动物界中的好习惯,发人深省;写下座右铭,指导生活,等等。本节课理论深厚,最为突出的是从行为心理学研究方面介绍习惯养成分为三个阶段,对学生养成好习惯和改掉坏习惯都有良好的指导性作用。三、形式丰富,学生主体。本节班会课,成老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持,教师只是偶尔及时地点评与启发;学生做活动,谈切身感受;学生表演,大家讨论;学生写座右铭,自我反思,等等,老师举将育人的过程化为学生相互学习和自我反省的过程,在浸润中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班会活动课的难点
  随后,我们一行理科组评委老师又先后听了国建云、王恩元、郭锐老师的班会活动课,三位老师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国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王老师结合班级情况进行及时点评,郭老师具有讲优质课的极好功底——层次清晰,语言简洁,表述准确。其实,一节班会活动课的组织与学科课堂的组织是相似的,都能显示教师的教育理念、个人素质、课堂驾驭、师生关系等教育教学风格,两者具有同样的三个难点:一、设定循循善诱的过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教”、“传授”转变为教师“导”,重在学生主体“理解领悟”,从而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德育课堂也应是由浅入深,层层推导,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才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接受能力。二、应对课堂生成的问题。任何课堂从来都不是完全预设的,学生总会产生新问题,其更能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一位老师的班团活动课上,设定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手上有一个香蕉皮,显得十分不方便,附近又没有垃圾桶,你会怎么办?请说出你真是的想法。一学生回答说:如果周围都很干净,我不会扔;如果周围本身脏乱,我就将香蕉丢在其中。老师及时用“破窗理论”点评,让学生们认识到无论怎样我们都不应该当“破窗”的人。教师如果进一步指出我们不仅不应该做“破窗”的人,还应该做一名“修窗”的人——捡拾垃圾杂物和提醒他人,这样我们的环境岂不更洁净?对学生的教育就会趋向深层次了。三、语言气质的修炼。教师的语言和个人形象气质是课堂内容最为显性的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堂将更多的时间让位给学生,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最好字字珠玑,抓住本质,一语中的。还有,教师的形象气质也是需要从内而外长时间的积累而成的。这些看似肤浅的表现形式同样能彰显老师的个人素质和课堂机智,且非一日之功。
  班会活动课的形式
  班会活动课与学科课堂十分相似,可以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两者的质量,但是,两种课堂的组织有什么区别呢?当然前者的内容以道德意识、精神品质、集体意识和国家观念等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后者以学科具体的知识和能力为主体,除此外,班会活动课还应具备其更为个性化的不同:一、学生主体地位更突出。班会活动课,活动以丰富的形式为载体,如老师们普遍采用了小品表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学生的实践和体验贯穿其中。德育讲究潜移默化,空洞的说教难以达到理想状态,一节优质的班会活动课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的思想认识和情感认知是一种自然的状态,是发自内心的赞许、认可、感动,甚至下定决心去仿效、改正等。当然,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只注重形式或过于强调形式,一节班会课后没有一点灵魂的触动,课后学生情感与认知没有得到提升,这样的班会活动课不举行也罢。二、学生活动组织更自由。既然班会活动课以学生的体验、认识与实践为主,且大多是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识加以提炼和总结,(学科课堂毕竟有大量的新知识新观点)所以,班会活动课的形式相对丰富,学生活动更自由,场地也可以选择操场、球场,甚至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学生的思维和观点也更多元化,比较每个学生因为其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等不同,对事物的认知水平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活动,主持人和教师点评应该更富包容性,允许认知的不完善甚至是错误,此一点也正是班会活动课必须存在的价值——通过引导和碰撞,形成一些主流的认识和有效的措施。三、德育结论认知重实践。任何教育的目的是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和价值观,去实践它所传递的真善美,改正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和陋习,是班会活动课的真谛所在,也是课堂的延伸,在实践中学生再次体味、修正和完善,直至形成正确的观念与行为。本次班会活动课的比武中,很多老师设计了有效的实践环节,如其中有一典型:同学们写出自己的好习惯和坏习惯,粘贴在心愿树上,挂在教室里,请老师和同学们监督,21天后看效果如何,我们都知道富兰克林就是通过这一途径,将自己的13个缺点一一改正,从而让自己更加完美也更加成功。
  班会活动课的思辨
  听取了最后两节班会活动课——杨元璋老师的《知行之间我们缺少什么》和杨永臣老师的《让孝成为一种习惯》,教师选题有自己的独特的思考,学生参与面广,十分具有教育意义。
  特别是杨元璋老师的班会活动课,评委老师甲如此评价:“知的目的是什么?是行。行的目的是什么?是利益与价值的体现。教师有自己的思想,能展示正确的教育思想,好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好的习惯,好的品格,好的德行,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这节班会活动课能促进学生思考,应该很有收获。”评委老师乙评价说:“命题比较有深度,哲学的思考引发了同学们思维的碰撞,学生层次高,发言积极,受到了启发和教育。老师点评比较到位。”笔者颇有同感,三点特别可取:一、符合高素质的学生实际。本节班会课选在1415班,班会主题具有哲学的思辨、对抽象人性论的思考及本能、情感和道德约束之间的冲突,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对学生的思维层次要求较高,甚至有点艰深,学生们对问题的独立思考甚至是反驳意见,让老师们为之叫好。二、重在探讨交流的过程。课后,笔者与杨老师交流,他说:“本节班会课的初衷在于引发学生的思考,重在过程。”整个课堂,老师都是一个好的向导,引导学生深入问题的本质,学生们畅所欲言,甚至得出这样的深刻认识:快乐来自自身的情感和过往的经验;快乐来源于自己的存在和他人的存在,有同学补充说是万物的存在;没有纯粹的好人,也没有纯粹的坏人;捡到钱还不还,不是钱的问题,实际是人格的认可与毁灭,等等。三、音乐也具有良好的育化作用。在“重拾心路历程”的环节,让学生们在优美的轻音乐中想象自己乐于从事的事情,乐从何来?教室里十分安静,老师和同学们都陶醉了,感觉很美,很有意境,并且一同进入了回味和思考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方面能起到的作用,以期为高校辅导员引导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指导 大学生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4-01  随着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量日渐减少,趋向饱和,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基本专业技能不熟练、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49-01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自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标准》把“数学阅读”作为一个专题课程加以设立。开展数学阅读教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普通高中如何开展数学阅读教学?笔者在一所城乡结合部普通高中任教,根据班级学生数学水平多层次的特点,进行了高中数学阅读教学的实践,下面是笔
期刊
肿瘤是二十一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常规化疗虽然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生物利用率低、剂量要求高、毒副作用明显、易产生耐药性,实际治疗效果较差。为提高疗效效果、降低毒性,靶向给药系统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但目前大多载体载药量不高、靶向性不显著、突释严重、半衰期短、功能单一,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需设计新的载药体系并研究其释药机制。本论文合成了聚乙二醇-聚α-羧基-ε-己内酯(m
【摘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怎样用有限的时间来获取最佳的课堂效果,为了孩子们,教师应该注重什么,运用怎样的手段,使教学效果更好。  【关键词】一年级 教学 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20-01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是最简单的。其实不然,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认知能力不强,所以要想很好的让他们
期刊
【摘要】作文是初中生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传递心灵最真实情感的一种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创作兴趣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我们一直以来教师探讨的问题,教师要改革老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一定要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才能写出佳作。本文简单分析兴趣教学法对初中作文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作文 兴趣培养 实践研究  【
期刊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为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为小学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在网络环境下,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更加便捷,网络中各种正面、负面信息也使小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在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必须积极主动地更新班级管理理念,及时了解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心理与思想及行为变化,根据实际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引导小学生在新形
期刊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大听说技能的训练,才能适应社会的这种要求。然而,学生参差不齐的英语基础为老师的教学效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英语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思路,使之不断完善并且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英语口语 教学方法 技巧 评价及反馈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中职学校部分德育课课堂的现状入手,针对提升德育课课堂效果的对策,重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和大家交流。  【关键词】中职学校 德育课堂 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62-01  德育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肩负着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重要任务。进入中职学校,是学生一生中的重要转折,因此,中职学校德育课堂的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需要通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反思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力图从不同视角阐述如何将素质教育的理念渗透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程之中,从而实现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实然”向“应然”转变。  【关键词】素质教育 思政教育 出路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67-01  一、目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
期刊
【摘要】在初中思政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中,时事政治教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中招考试内容中占据一定比例。时政教育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结合社会生活或者国内外大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使传统政治课堂教学显得更有活力和生机,以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思政教育知识。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 时事政治 贯彻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