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充分肯定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成就的同时,大家共同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由于高考人数的下降,部分院校面临生源不足和招生困难的窘境。高职教育必须由数量扩招转变为研究如何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从追求办学规模的外延式发展转移到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内涵建设上来。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动力。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办学方针,为社会基层一线培养全面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办学定位成了高职院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明确办学定位,才能使高职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办学定位的问题。只有正确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提供完备的社会服务并赢得社会的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格局中,应定位为直接向社会基层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及今后的普及化、建设人力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怎样培养人”上,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深入调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
二、依照办学定位,提升高职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才能造就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教师大多直接来自于各高校应届毕业生,造成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强的现状,高职教师整体素质不强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发展史上一项紧迫的任务。
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等。引导教师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对行业、岗位信息的灵敏度,善于分析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更新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挂职锻炼”制度;聘请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担任专业带头人,共同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计划;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到高职院校作兼职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要。
三、依照办学定位,改革教学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要培养知识面宽、具备吃苦精神、群体合作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利用有效社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最好方式。工学结合是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解决企业用人急、毕业生就业难,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对接”的必由之路。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是保证校企合作积极进行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必须遵行教育规律,根据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实行“订单式”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并共同开发课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点对点”针对性培养,有效利用企业生产科研资源,加强学生生产模拟训练和实习实训,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四、依照办学定位,完善学生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学生因其教学环节灵活,校内校外学习实践场所多变,必须建立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对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践和纪律的管理、检查,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内涵建设。要改变由学校单一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考核的制度,应将企业、周围学生的评价也纳入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去,使学院内与学院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已获取的知识技能与自身学习能力相结合,显性知识与可持续发展潜能相结合。学校重点负责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的考核;企业则负责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考核,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的考核评价。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董大奎.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2010(1).
[2]陈忠其.浅谈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
(作者单位:封寒,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王诚训,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已成为高职院校办学的根本动力。高职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的办学方针,为社会基层一线培养全面发展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办学定位成了高职院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的首要问题。
一、明确办学定位,才能使高职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人才培养是高职教育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办学定位的问题。只有正确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才能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才能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提供完备的社会服务并赢得社会的支持。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格局中,应定位为直接向社会基层输送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同时,为高等教育大众化及今后的普及化、建设人力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怎样培养人”上,要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模式,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在深入调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和建设。提高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注重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
二、依照办学定位,提升高职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才能造就高素质、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史短,教师大多直接来自于各高校应届毕业生,造成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不强的现状,高职教师整体素质不强已成为制约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培养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教育内涵建设发展史上一项紧迫的任务。
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能力,打造“双师型”教学队伍,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制度,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理论研究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能力等。引导教师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增强对行业、岗位信息的灵敏度,善于分析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更新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以此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挂职锻炼”制度;聘请行业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知名人士到学校担任专业带头人,共同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计划;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技术骨干到高职院校作兼职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以此满足高职院校教学的需要。
三、依照办学定位,改革教学模式,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
要培养知识面宽、具备吃苦精神、群体合作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服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实用型人才,必须打破传统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坚持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利用有效社会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最好方式。工学结合是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使学生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获得一定的工作经历,提高就业竞争力。是解决企业用人急、毕业生就业难,实现学生就业“无缝对接”的必由之路。
政府主导,政策扶持,是保证校企合作积极进行的有效方式。校企合作必须遵行教育规律,根据岗位需求,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培养目标,实行“订单式”培养,签订培养协议并共同开发课程。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行“点对点”针对性培养,有效利用企业生产科研资源,加强学生生产模拟训练和实习实训,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四、依照办学定位,完善学生质量评价机制
高职学生因其教学环节灵活,校内校外学习实践场所多变,必须建立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学生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对学生校内外学习、实践和纪律的管理、检查,以此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学校内涵建设。要改变由学校单一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考核的制度,应将企业、周围学生的评价也纳入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当中去,使学院内与学院外评价相结合,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评价相结合,已获取的知识技能与自身学习能力相结合,显性知识与可持续发展潜能相结合。学校重点负责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的考核;企业则负责对学生岗位能力的考核,更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系统的考核评价。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董大奎.内涵建设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高等职业教育,2010(1).
[2]陈忠其.浅谈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5).
(作者单位:封寒,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王诚训,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