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通过针对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积累学习经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环节,不仅承担着检查学生学习情况的作用,还帮助教师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反应了他们数学知识水平的高低情况。教师必须把握课本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作业教学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学以致用,在数学练习中提高数学知识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一、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而有些学因为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把握好,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够统一安排作业内容和时间,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特点来分配,为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盲目跟风。应该设计有层次性和可实践性的作业练习,充分体现培养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对于优等生而言,这类学生理解能力较高,课本基础知识已经掌握透彻,那么教师应该设计针对性和逻辑性强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有目标性的学习和思考。如函数既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学习内容,在历届的中考题型中都反复出现,教师可以结合历届的中考函数大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函数思想,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据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发掘出解题思路;对于差等生而言,这类学生基础较差,并且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加大教学力度,把握教材基本内容,让学生先了解数学公式和原理的发展过程。如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就叫做直线与圆相切;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反之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就叫做内心。之后,教师根据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并且把握好作业内容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吸取经验,提高知识水平。
二、设计探究式的作业内容,改善学生思维方式
新课标教学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会灵活多变,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是利用一种知识点或者技巧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难提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重视内容的可探究性,突出问题的多变性,转变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初中“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内容,桌子上摆着分别写着1、2、3、4的四张卡片,要求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出来,并且不让放回,之后再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出来,那么求出第二章卡片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一次取出的数的概率是多少?解决概率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先了解两个数字能够整除的数字有几种情况,然后在去解决问题。问题分析:1、2、3、4两两相除的情况有12种,那么两个数字被整除的有2÷1=2;3÷1=3;4÷1=4;4÷2=2四種情况,因此概率为 。另外,探究式的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运算,最后求得正确答案,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一种解题方法,还要寻找出更多便捷的解题方法,这样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习题如:一个钢铁厂去年生产钢为88万吨,而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的生产量,那么今年计划产钢量多少万吨? 方案一: 今年计划产钢量比去年增产88×25%=22(万吨),则今年计划产钢量为88+22=110(万吨); 方案二: 88×(1+25%)=88×1.25=110(万吨); 方案三: 88÷100×(100+25)=88÷100×125=110(万吨)。 在一类问题中寻求出三种解决方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的突破解题能力,使得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作业设计应该体现实用性
数学本就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设计生活化的作业练习,源于学生所熟悉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并且还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使得他们学以致用。生活类练习如:一艘船在海上逆水行驶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已知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12千米,那么该船的水流速度是多少?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问题分析:假设水流速度是xkm/h,则该船在静水时的顺水速度为v1=12+x,逆水速度为v2=21-x;则船行驶在两个码头之间,逆水10小时,顺水6小时,则代入10(12-x0=6(12+x),x=3km/h,两码头之间的距离d=10×9=90km。
四、总结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该以人性化为主,着重考虑学生情况,以学生接受能力为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同时要把握课本教材,对于习题练习进行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利用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继海,《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演变方法》,《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年12期;
【2】孙德萍,《案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新课程·下旬》2017年4期;
【3】《初中数学课堂同步评价》编写组,《初中数学课堂同步评价 九年级上册 配苏科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8-01。
关键词:初中数学 作业设计
一、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作业设计
初中数学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而有些学因为基础太差,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把握好,学生出现厌学的现象。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设计和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够统一安排作业内容和时间,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特点来分配,为学生确定好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而不是盲目跟风。应该设计有层次性和可实践性的作业练习,充分体现培养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对于优等生而言,这类学生理解能力较高,课本基础知识已经掌握透彻,那么教师应该设计针对性和逻辑性强的作业内容,让学生有目标性的学习和思考。如函数既是初中数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学习内容,在历届的中考题型中都反复出现,教师可以结合历届的中考函数大题,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函数思想,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方式去解决问题,根据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去发掘出解题思路;对于差等生而言,这类学生基础较差,并且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加大教学力度,把握教材基本内容,让学生先了解数学公式和原理的发展过程。如直线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就叫做直线与圆相切;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反之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就叫做内心。之后,教师根据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并且把握好作业内容的难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吸取经验,提高知识水平。
二、设计探究式的作业内容,改善学生思维方式
新课标教学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会灵活多变,在解题过程中常常是利用一种知识点或者技巧去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不佳,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很难提高。因此在数学作业设计方面,教师要重视内容的可探究性,突出问题的多变性,转变学生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究能力。例如:初中“统计与概率”这一章节内容,桌子上摆着分别写着1、2、3、4的四张卡片,要求从中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出来,并且不让放回,之后再随机抽取一张卡片出来,那么求出第二章卡片取出的数字能够整除第一次取出的数的概率是多少?解决概率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学生可以先了解两个数字能够整除的数字有几种情况,然后在去解决问题。问题分析:1、2、3、4两两相除的情况有12种,那么两个数字被整除的有2÷1=2;3÷1=3;4÷1=4;4÷2=2四種情况,因此概率为 。另外,探究式的作业设计要求学生掌握解题的策略,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运算,最后求得正确答案,所以,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仅仅要考虑到一种解题方法,还要寻找出更多便捷的解题方法,这样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习题如:一个钢铁厂去年生产钢为88万吨,而今年计划比去年增产25%的生产量,那么今年计划产钢量多少万吨? 方案一: 今年计划产钢量比去年增产88×25%=22(万吨),则今年计划产钢量为88+22=110(万吨); 方案二: 88×(1+25%)=88×1.25=110(万吨); 方案三: 88÷100×(100+25)=88÷100×125=110(万吨)。 在一类问题中寻求出三种解决方案,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的突破解题能力,使得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作业设计应该体现实用性
数学本就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设计生活化的作业练习,源于学生所熟悉和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并且还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使得他们学以致用。生活类练习如:一艘船在海上逆水行驶需10小时,顺水需6小时,已知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驶12千米,那么该船的水流速度是多少?两码头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问题分析:假设水流速度是xkm/h,则该船在静水时的顺水速度为v1=12+x,逆水速度为v2=21-x;则船行驶在两个码头之间,逆水10小时,顺水6小时,则代入10(12-x0=6(12+x),x=3km/h,两码头之间的距离d=10×9=90km。
四、总结
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应该以人性化为主,着重考虑学生情况,以学生接受能力为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同时要把握课本教材,对于习题练习进行分层次的作业设计,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利用有效的作业设计方法,可以提高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继海,《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演变方法》,《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年12期;
【2】孙德萍,《案例: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新课程·下旬》2017年4期;
【3】《初中数学课堂同步评价》编写组,《初中数学课堂同步评价 九年级上册 配苏科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