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是实现互动的外部体现,无论是传授性的师幼互动,还是引导性的师幼互动,或者平行性的师幼互动,教师的语言都必须是真诚的、严谨的、科学的,既要让幼儿感到温暖、愉悦、愿意接受,又能对幼儿语言表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讲究一定的语言策略,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此,我园于2008年12月开展了《师幼互动中教师语言应用方式的研究》,积极创设交流式的研讨环境,优化研讨模式,并将课题研讨巧妙地融入到每周的日常教研工作中,促进教师对新型师幼互动关系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均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在《纲要》的指导下,课题组引领全体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活动,探索语言表达的策略与途径,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形成适宜自身特色的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还积极地互相听课,记录教师语言,分析教师语言对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适宜性,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师幼互动现状的观察分析,探索师幼互动的特点和制约师幼互动的条件,归纳不同的互动类型,从中探索教师多样的语言运用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多角度归纳教学言语类别,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教师和孩子朝夕相处,随时随地都会与幼儿产生语言上的互动与交流。俗话说:100个行业就有100种语言。那么,教师的语言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在哪里,教师又要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大方、勇敢等个性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呢?针对这点,课题组着重对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口头语言进行跟踪研究,并围绕其功能不同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归类,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语言特点,学会科学运用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一)以语言功能不同区分
1.介绍性语言:教师为了向幼儿传授知识或者技能,帮助幼儿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包括讲述、提问、应答等。
2.评价性语言:教师对幼儿行为作出好坏、对错的评价,包括表扬、批评等。
3.情感性语言: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安慰、鼓励、讽刺、质问等。
4.要求性语言:维持、实施班级常规管理而使用的,为了强化幼儿某种习惯的语言,如命令、警告等。
结合以上不同类别的教师语言,我们对集中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述进行跟踪记录,并分析其不同类型语言的百分比,以了解本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科学合理,进而进行调整提升。
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不同年龄段中老师所采用的语言类型各有侧重,但也让我们看出小班的要求性语言偏多。所以,我们建议小班的老师将常规指导工作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多采用情感性语言,鼓励和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表达方式不同区分
1.童真童趣叙述式:富有童趣,生动、夸张的语言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科学严谨提问式:提问语言特别要清晰明了,并且要科学严谨。
3.循循善诱引导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语言,逐步将孩子带入学习、游戏的乐园。
4.抛砖引玉启发式:启发性的语言,能促进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经常运用启发式语言,能调动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真诚希望鼓励式: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和鼓励。
我们以大班一日活动为背景,统计在游戏、生活、学习的互动中教师不同语言类型的出现次数,以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语言的作用与效果。
如上所示,老师还是比较善于运用正面性的鼓励语言,灵活多样的采用各种表达方式,但幽默言语的使用还比较缺乏,有待加强。通过统计对比,我们及时引导老师开展专题研讨“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轻松、幽默些”,通过查找资料,视频分析等学习交流,帮助老师丰富自己的语言体系。
二、多领域对比教学言语特点,寻找适宜的语言策略
不同领域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语言领域侧重强调教师语言要吐字清晰,语调丰富;科学活动更强调准确、科学的语言,切勿含糊其辞;而艺术活动则需要活泼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不同领域的教学观摩研讨中,我们总结了几点不同领域教学的语言特点。
(一)亲切自然的语言是开展社会性活动的基本条件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所以,教师更应注意自己日常的口语,无论是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语言表达都应做到亲切自然、富有情感,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趣味简练的语言是开展科学活动的支柱
语言要精炼,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还不能为了追求简练而失去了童趣。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其次,要用精心锤炼的描述性语言,把幼儿带入美的意境。在严谨的科学活动中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三)夸张的语言是开展音乐活动的添加剂
音乐是实践艺术、听觉艺术、抒情艺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态势语,诸如眼神、表情、体态动作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中班歌曲《两个胖子先生》中,我们教师把自己装扮成可爱的小丑,通过笨拙有趣的动作,夸张地表现胖子点头、问好等情节,把歌曲内容表演得淋漓尽致,并引导孩子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复述出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歌词、学会演唱。
三、多思路表现教学环节语言,优化师幼的互动效果
(一)引入环节语言——简明扼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且具有启发性,既要做到激活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本环节的教学语言不能占用过长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分钟。否则,就会主次不分,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活动效果。 (二)讲解示范语言——生动形象
活动中出现需要教师讲解示范时,教师必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幼儿,并非一味地使用“安静”、“坐好”、“认真听”等命令式的语言来要求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指导教学语言,不能信口开河。良好的语言习惯、与时俱进的语言积累、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讲精、讲深、讲透、讲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三)启发提问语言——巧妙适时
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教师高质量的提问有着重大的关系,所谓“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所以,在语言课堂上巧妙的提问对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创编故事《乌鸦喝水》,除了原故事中用扔石子喝到水这样的答案之外,这时教师提问“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不一样的好办法”提出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并且不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迁移,大胆想象,提高幼儿创造思维的能力。
(四)小结提升语言——精炼准确
每一环节的小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精炼准确,而且要起到提炼本环节重点的作用,帮助幼儿理解梳理经验,并对下一个环节、下一次活动产生期待的愿望。
四、多形式巧用语言表达方式,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教师要善于使用正面语言,因人而异地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亲密。
(一)科学运用平等性语言,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平等性的语言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平等性的语言,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在提要求时,教师应把“要……”“不能……”“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成“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这样可以吗?”“你认为……”“能不能……”等平等性的语言。
(二)灵活运用鼓励性语言,浸润幼儿的心理感受
鼓励性语言有显性和隐性之别。教师经常连续性地运用显性的鼓励性语言如“好”、“棒”、“能干”等会给人一种表扬“太多”的感觉,可能产生“过滥”的负面影响;教师有时运用一些自然性的鼓励,运用一些隐性的鼓励性语言,如“这是我们值得借用的好办法!”“这一点我没想到,你却想到了!”等,能够使鼓励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善于运用幽默性语言,点燃幼儿的学习乐趣
对于3至6岁的幼儿来说,什么是幽默,他们还不能深入了解,但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事例或者表演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教师要善于运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来调动活动氛围,使幼儿在开怀大笑中受到启迪,留下较深的印象。特别是帮助那些性情孤僻、内向的幼儿跟着大家的笑声而展露欢颜,从此变得兴奋、活跃起来,愉快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
(四)正确运用回应性语言,支持幼儿的经验建构
在师幼互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语言内容不太正确,有时是表达方式不正确,有时是表达不完整。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对幼儿漠视或忽视,而应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顺应幼儿的思路,完善和提高幼儿的语言。由于幼儿个性特征、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的不同,对于同样一件事的表达可能不同。如同样表达一幅小猫钓鱼的画面,幼儿有的说小猫在一心一意地钓鱼,有的说小猫边钓鱼边在想:“我钓到了鱼一定要送给好朋友吃”,有的说:“小猫钓着钓着睡着了……”但不管幼儿怎样回答,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回应,以支持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语言作为一种媒介直接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它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情感、启迪智慧的桥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研讨精神,把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的每一环节,让幼儿和教师同时得以成长。
在《纲要》的指导下,课题组引领全体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活动,探索语言表达的策略与途径,积累语言运用的经验,形成适宜自身特色的表达方式,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还积极地互相听课,记录教师语言,分析教师语言对师幼互动的有效性及适宜性,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对师幼互动现状的观察分析,探索师幼互动的特点和制约师幼互动的条件,归纳不同的互动类型,从中探索教师多样的语言运用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多角度归纳教学言语类别,提高教师的语言素养
教师和孩子朝夕相处,随时随地都会与幼儿产生语言上的互动与交流。俗话说:100个行业就有100种语言。那么,教师的语言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特点在哪里,教师又要如何发挥语言的魅力才能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大方、勇敢等个性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的成长呢?针对这点,课题组着重对师幼互动过程中教师口头语言进行跟踪研究,并围绕其功能不同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归类,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语言特点,学会科学运用语言表达方式,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一)以语言功能不同区分
1.介绍性语言:教师为了向幼儿传授知识或者技能,帮助幼儿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语言,包括讲述、提问、应答等。
2.评价性语言:教师对幼儿行为作出好坏、对错的评价,包括表扬、批评等。
3.情感性语言: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时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安慰、鼓励、讽刺、质问等。
4.要求性语言:维持、实施班级常规管理而使用的,为了强化幼儿某种习惯的语言,如命令、警告等。
结合以上不同类别的教师语言,我们对集中教学中教师语言表述进行跟踪记录,并分析其不同类型语言的百分比,以了解本园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科学合理,进而进行调整提升。
通过我们的分析,在不同年龄段中老师所采用的语言类型各有侧重,但也让我们看出小班的要求性语言偏多。所以,我们建议小班的老师将常规指导工作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多采用情感性语言,鼓励和引导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表达方式不同区分
1.童真童趣叙述式:富有童趣,生动、夸张的语言能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科学严谨提问式:提问语言特别要清晰明了,并且要科学严谨。
3.循循善诱引导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语言,逐步将孩子带入学习、游戏的乐园。
4.抛砖引玉启发式:启发性的语言,能促进孩子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经常运用启发式语言,能调动幼儿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真诚希望鼓励式: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给他们足够的信心和鼓励。
我们以大班一日活动为背景,统计在游戏、生活、学习的互动中教师不同语言类型的出现次数,以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师幼互动中教师语言的作用与效果。
如上所示,老师还是比较善于运用正面性的鼓励语言,灵活多样的采用各种表达方式,但幽默言语的使用还比较缺乏,有待加强。通过统计对比,我们及时引导老师开展专题研讨“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轻松、幽默些”,通过查找资料,视频分析等学习交流,帮助老师丰富自己的语言体系。
二、多领域对比教学言语特点,寻找适宜的语言策略
不同领域的教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语言领域侧重强调教师语言要吐字清晰,语调丰富;科学活动更强调准确、科学的语言,切勿含糊其辞;而艺术活动则需要活泼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方式。在不同领域的教学观摩研讨中,我们总结了几点不同领域教学的语言特点。
(一)亲切自然的语言是开展社会性活动的基本条件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所以,教师更应注意自己日常的口语,无论是生活活动,还是教学活动,语言表达都应做到亲切自然、富有情感,为孩子树立榜样。
(二)趣味简练的语言是开展科学活动的支柱
语言要精炼,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还不能为了追求简练而失去了童趣。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科学概念。其次,要用精心锤炼的描述性语言,把幼儿带入美的意境。在严谨的科学活动中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三)夸张的语言是开展音乐活动的添加剂
音乐是实践艺术、听觉艺术、抒情艺术。教师要善于运用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态势语,诸如眼神、表情、体态动作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如:在中班歌曲《两个胖子先生》中,我们教师把自己装扮成可爱的小丑,通过笨拙有趣的动作,夸张地表现胖子点头、问好等情节,把歌曲内容表演得淋漓尽致,并引导孩子用故事的形式把歌曲内容复述出来,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理解歌词、学会演唱。
三、多思路表现教学环节语言,优化师幼的互动效果
(一)引入环节语言——简明扼要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环节的教学语言必须简明扼要且具有启发性,既要做到激活幼儿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起幼儿的求知欲望。本环节的教学语言不能占用过长时间,一般不应超过两分钟。否则,就会主次不分,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活动效果。 (二)讲解示范语言——生动形象
活动中出现需要教师讲解示范时,教师必须运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吸引幼儿,并非一味地使用“安静”、“坐好”、“认真听”等命令式的语言来要求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用严密的逻辑和科学的思维指导教学语言,不能信口开河。良好的语言习惯、与时俱进的语言积累、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可以使教师将教学内容讲精、讲深、讲透、讲活,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实效。
(三)启发提问语言——巧妙适时
陶行知先生说过: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和教师高质量的提问有着重大的关系,所谓“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所以,在语言课堂上巧妙的提问对教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创编故事《乌鸦喝水》,除了原故事中用扔石子喝到水这样的答案之外,这时教师提问“如果你是那只乌鸦,你会用什么不一样的好办法”提出具有想象力的问题,并且不追求唯一正确的答案,而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积累进行迁移,大胆想象,提高幼儿创造思维的能力。
(四)小结提升语言——精炼准确
每一环节的小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要精炼准确,而且要起到提炼本环节重点的作用,帮助幼儿理解梳理经验,并对下一个环节、下一次活动产生期待的愿望。
四、多形式巧用语言表达方式,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教师要善于使用正面语言,因人而异地使用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亲密。
(一)科学运用平等性语言,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
平等性的语言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平等性的语言,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体现。比如:在提要求时,教师应把“要……”“不能……”“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成“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这样可以吗?”“你认为……”“能不能……”等平等性的语言。
(二)灵活运用鼓励性语言,浸润幼儿的心理感受
鼓励性语言有显性和隐性之别。教师经常连续性地运用显性的鼓励性语言如“好”、“棒”、“能干”等会给人一种表扬“太多”的感觉,可能产生“过滥”的负面影响;教师有时运用一些自然性的鼓励,运用一些隐性的鼓励性语言,如“这是我们值得借用的好办法!”“这一点我没想到,你却想到了!”等,能够使鼓励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三)善于运用幽默性语言,点燃幼儿的学习乐趣
对于3至6岁的幼儿来说,什么是幽默,他们还不能深入了解,但通过具体、生动形象的事例或者表演就能感受到其中的趣味。教师要善于运用夸张幽默的语言来调动活动氛围,使幼儿在开怀大笑中受到启迪,留下较深的印象。特别是帮助那些性情孤僻、内向的幼儿跟着大家的笑声而展露欢颜,从此变得兴奋、活跃起来,愉快地投入到各项活动中。
(四)正确运用回应性语言,支持幼儿的经验建构
在师幼互动中,有时幼儿表达的语言内容不太正确,有时是表达方式不正确,有时是表达不完整。但是,教师不能因此而对幼儿漠视或忽视,而应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顺应幼儿的思路,完善和提高幼儿的语言。由于幼儿个性特征、生活经验、理解能力的不同,对于同样一件事的表达可能不同。如同样表达一幅小猫钓鱼的画面,幼儿有的说小猫在一心一意地钓鱼,有的说小猫边钓鱼边在想:“我钓到了鱼一定要送给好朋友吃”,有的说:“小猫钓着钓着睡着了……”但不管幼儿怎样回答,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回答做出相应的回应,以支持每个幼儿的语言发展。
总之,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语言作为一种媒介直接影响到师幼互动的质量,它是教师与幼儿沟通情感、启迪智慧的桥梁。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精益求精的研讨精神,把课改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的每一环节,让幼儿和教师同时得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