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民间游戏是由民间创编并在民间代代相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与其他的游戏相比,它具有游戏过程的趣味性、游戏开展的随意性以及玩具材料的简便性等特点,而它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在促进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笔者认为将各种儿童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对于幼儿和幼儿园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何将儿童民间游戏渗透在儿童的一日在园生活中呢?
一、儿童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一)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
1.益智区。
在益智区可以投放“考状元”、“过大梁”、“憋死牛”等各种儿童民间游戏棋或“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跳游戏棒”、“翻麻将牌”、“刮刮片”、“玩火柴棒”等游戏材料。如,在“七巧板”游戏中,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并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这一方面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
2.科学探索区。
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绕绕转”、“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如,在“抽陀螺”游戏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用鞭子一抽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越转呢?”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有七色光谱的漩涡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3.美工区。
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使幼儿在儿童美工民间游戏活动中培养细心和耐心,并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如,幼儿在泥塑游戏中当幼儿把自制的富有意义和个性的杰作高高举起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并建议他们开展一次泥塑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
4.音乐表演区。
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材料。幼儿在音乐表演区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5.体育区。
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踢毽子”、“风车”、“赶小猪”、“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戏材料,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总之,儿童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儿童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的、可行的路径。
(二)儿童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中
1.晨间操节中。
配有音乐的律动,利用小型器械开展的花式操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儿童民间游戏编排到韵律操、花式操中,使之有机结合,富有特色。如,“剪刀、石头、布”、“噼里啪啦”、“一摸二摸三摸”等一些通过玩手、玩脚与全身动作来进行身体锻炼的儿童民间游戏。同时,儿童民间游戏常伴以简单的儿歌,幼儿边吟边玩,我们可以把朗朗上口的童谣配合富有节奏感的迪斯科乐曲,录制出一段具有现代气息的民间童谣。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儿歌的变化,把儿童民间游戏合到操节中,自然形成了一套具有儿童民间游戏特色的韵律操。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各个关节,改变了以往韵律操动作单纯的状况,同时因为这些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因此在做韵律操时,孩子们特别认真,动作到位,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
2.户外集体教学中。
我觉得可以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儿童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之一为“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教师在制定活动时按班级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老狼老狼几点了”、“地雷爆炸”等民间体育游戏,它们能基本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的目的,且游戏的形式活泼有趣,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的要求。
3.户外分散自由活动中。
在户外分散游戏中以玩运动器械、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我觉得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者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儿童民间游戏。如,跳皮筋、炒黄豆、猜拳跨步、丢手绢、跳竹杆、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者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三)儿童民间游戏在零散间隙、过渡环节中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等。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我觉得可以为其准备一些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石头、剪子、布”等活动,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个环节,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儿童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挑棍”、“抓籽”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幼儿离园也是一天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的幼儿情绪较不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教师可为其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材料。这样不仅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二、儿童民间游戏的创新策略
(一)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我觉得可以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
1.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形成新的符合幼儿实际的游戏。
2.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游戏“推小车”,原来儿歌的内容是“吱吱吱,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谁要?谁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但是推着小车太慢,不如汽车快,因此把儿歌改变成“嘀嘀嘀,汽车叫,开上汽车送蛋糕,送给你,送给他,大家乐得笑哈哈。”这样,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拉近了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生活的距离;再如,跳皮筋游戏,一根橡皮筋,一首古老的童谣,幼儿玩起来感到沉闷,这就需要配上新的童谣,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创编新的内容,使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更具新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深受幼儿的喜爱。
3.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又如,由幼儿传统的“玩手帕”游戏引出一个游戏项目发散出不同的“丢手绢”游戏内容。
这些方法的运用,都使儿童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玩法的创编与挖掘
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玩法上都是比较单一的,不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为儿童民间游戏创设新的玩法。如“斗鸡”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不需要什么材料,玩此游戏孩子们都斗志高涨,乐此不彼。在玩游戏中,孩子们异常兴奋,用的力气很大,常常是被撞倒的一方起来后马上开始进行“攻击”另一方。在玩的时候,就可设计成类似于拳击的比赛,三局两胜制,请一幼儿当裁判,违反规则的人要停玩游戏。这样,孩子们一般都很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争吵的事也会减少发生。这样的玩法既安全又换新花样,孩子们玩起来更投入,且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更多的游戏中去。
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使游戏满足幼儿不同的水平,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发展。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原来的玩法是“小鸡”被捉到后就被罚下场,然后就被关在“鸡笼”里等游戏结束,失去了游戏的机会;其实可以将游戏的规则稍微改动一下:场上的“小鸡”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罚下场的“小鸡”,该“小鸡”就可以重新上场游戏,这样一来,就为那些跑步慢或反应慢一些的幼儿创造了多次游戏的机会。
(三)材料的更新与创造
在儿童民间游戏中,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游戏就无法开展;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既要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性。我觉得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投放天然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去掉原来材料中的不安全因素,用现代的替代物。有的游戏只能在当时玩,往往是随地取材。如,用毛豆梗玩的游戏,是在有毛豆时才能玩,对游戏进行的时间有限定,因此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修改,用替代物使其一年四季都可以玩;又如,在玩“弹珠子”游戏中,弹珠的材料可以有核桃和鹅卵石,有泥球和橡皮泥团。通过材料的创新,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可以大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幼儿思维更开阔。
三、运用儿童民间游戏需要注意的问题
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运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搜集、改编儿童民间游戏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大多数儿童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也有些儿童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存在不少的迷信、过时、不正确的知识,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甚至还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在这个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对搜集到的每一则儿童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审查时,可保留游戏的形式及结构,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以及相配的儿歌、童谣中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造,或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使用于幼儿园的儿童民间游戏在名称、内容、角色、情节、规则、儿歌、童谣上尽可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儿童民间游戏时,应注意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
幼儿园在具体运用儿童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中针对性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指选择游戏时,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游戏;二是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和幼儿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儿童民间游戏;三是在同一年龄班中,注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儿童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以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需要随时随地地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以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这样,儿童民间游戏才能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运用儿童民间游戏还应注意安全性
在改编运用儿童民间游戏中,应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加强安全性的检查。如,游戏“砍白菜”,原游戏的动作是用手掌“砍”幼儿的“头颈处”,这种动作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可以改为弯下腰,“砍”在幼儿的脚跟处,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也比较安全。再如,扎灯笼时可以选用细铅丝代替灯笼骨架,刺绣时教幼儿最简单的连环绣等。
儿童民间游戏对儿童来说是“快乐的源泉”,对老师来说也是“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对于幼儿园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这些流传在民间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愿这朵奇葩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散发异彩。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笔者认为将各种儿童民间游戏资源巧妙地融入到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对于幼儿和幼儿园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如何将儿童民间游戏渗透在儿童的一日在园生活中呢?
一、儿童民间游戏渗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
(一)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区角活动中
1.益智区。
在益智区可以投放“考状元”、“过大梁”、“憋死牛”等各种儿童民间游戏棋或“翻绳”、“七巧板”、“找东西南北”、“跳游戏棒”、“翻麻将牌”、“刮刮片”、“玩火柴棒”等游戏材料。如,在“七巧板”游戏中,在观察到幼儿已掌握了不同的组合方式并能拼成单一图案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提供一些别的材料或提供一些带有情景的图书,这一方面丰富儿童游戏的内容,增加了游戏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
2.科学探索区。
在科学探索区可以投放“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绕绕转”、“滚铁环”、“抽陀螺”等游戏材料。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如,在“抽陀螺”游戏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用鞭子一抽就会在地上转呢?为什么越抽越转呢?”老师还可以在陀螺上贴有七色光谱的漩涡形纸片,引导幼儿在陀螺游戏中自己观察,发现陀螺在越抽越转,越转越快的情况下七色光谱就会变成白色这一科学现象,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
3.美工区。
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如中国结)、棒针十字绣等材料,使幼儿在儿童美工民间游戏活动中培养细心和耐心,并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如,幼儿在泥塑游戏中当幼儿把自制的富有意义和个性的杰作高高举起时,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并建议他们开展一次泥塑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由幼儿自己决定,这样一来,不但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而且幼儿的社会性也得到了增强。
4.音乐表演区。
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各种民间小乐器、民间表演头饰、服装、音乐等材料。幼儿在音乐表演区穿上漂亮的服装,摆弄着道具,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从而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并陶冶幼儿的情操。
5.体育区。
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踢毽子”、“风车”、“赶小猪”、“跳房子”、“跳皮筋”等游戏材料,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总之,儿童民间游戏在各活动区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扩展幼儿游戏空间,更为儿童民间游戏资源与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的结合找到了适合的、可行的路径。
(二)儿童民间游戏在户外活动中
1.晨间操节中。
配有音乐的律动,利用小型器械开展的花式操是幼儿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儿童民间游戏编排到韵律操、花式操中,使之有机结合,富有特色。如,“剪刀、石头、布”、“噼里啪啦”、“一摸二摸三摸”等一些通过玩手、玩脚与全身动作来进行身体锻炼的儿童民间游戏。同时,儿童民间游戏常伴以简单的儿歌,幼儿边吟边玩,我们可以把朗朗上口的童谣配合富有节奏感的迪斯科乐曲,录制出一段具有现代气息的民间童谣。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儿歌的变化,把儿童民间游戏合到操节中,自然形成了一套具有儿童民间游戏特色的韵律操。这样一来,既锻炼了幼儿身体的各个关节,改变了以往韵律操动作单纯的状况,同时因为这些游戏是幼儿所喜爱的,因此在做韵律操时,孩子们特别认真,动作到位,起到了良好的锻炼效果。
2.户外集体教学中。
我觉得可以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儿童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促进幼儿动作发展的目标之一为“跑”,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教师在制定活动时按班级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老狼老狼几点了”、“地雷爆炸”等民间体育游戏,它们能基本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的目的,且游戏的形式活泼有趣,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的要求。
3.户外分散自由活动中。
在户外分散游戏中以玩运动器械、小型体育玩具和小游戏为主,我觉得可以安排一些活动量适宜,或者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精神的儿童民间游戏。如,跳皮筋、炒黄豆、猜拳跨步、丢手绢、跳竹杆、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者自己商量制定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三)儿童民间游戏在零散间隙、过渡环节中
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过渡中有许多零散时间。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等。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中,我觉得可以为其准备一些如“翻绳”、“捉猴”、“找东南西北”、“石头、剪子、布”等活动,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我觉得应特别重视幼儿的来园活动这一个环节,因为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温暖的环境的同时,为其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儿童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挑棍”、“抓籽”等,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可以使幼儿在游戏中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幼儿离园也是一天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的幼儿情绪较不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让幼儿学会安静、有序地离开活动室,教师可为其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材料。这样不仅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同时减少了幼儿排队和等待的时间,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二、儿童民间游戏的创新策略
(一)内容的整合与创新
我觉得可以运用组合法、拓展法、发散引导法三种方法。
1.组合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动作技巧,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把“石头、剪子、布”、“抛纸球”、“跳格子”这三个游戏组合在一起,并由幼儿和教师共同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形成新的符合幼儿实际的游戏。
2.拓展法是根据具体游戏的具体内容,在保持原有游戏结构完整的基础上,对其游戏的整个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如,游戏“推小车”,原来儿歌的内容是“吱吱吱,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谁要?谁要?(我要!我要!)娃娃吃得咪咪笑。”但是推着小车太慢,不如汽车快,因此把儿歌改变成“嘀嘀嘀,汽车叫,开上汽车送蛋糕,送给你,送给他,大家乐得笑哈哈。”这样,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了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同时也拉近了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生活的距离;再如,跳皮筋游戏,一根橡皮筋,一首古老的童谣,幼儿玩起来感到沉闷,这就需要配上新的童谣,并请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创编新的内容,使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更具新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深受幼儿的喜爱。
3.发散引导法是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像出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幼儿在“滚铁环”的游戏中,教师就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幼儿,发明出铁环的不同玩法;又如,由幼儿传统的“玩手帕”游戏引出一个游戏项目发散出不同的“丢手绢”游戏内容。
这些方法的运用,都使儿童民间游戏的内容更为丰富和灵活,更受孩子们的喜欢。
(二)玩法的创编与挖掘
传统的儿童民间游戏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玩法上都是比较单一的,不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为儿童民间游戏创设新的玩法。如“斗鸡”游戏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玩的,不需要什么材料,玩此游戏孩子们都斗志高涨,乐此不彼。在玩游戏中,孩子们异常兴奋,用的力气很大,常常是被撞倒的一方起来后马上开始进行“攻击”另一方。在玩的时候,就可设计成类似于拳击的比赛,三局两胜制,请一幼儿当裁判,违反规则的人要停玩游戏。这样,孩子们一般都很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争吵的事也会减少发生。这样的玩法既安全又换新花样,孩子们玩起来更投入,且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更多的游戏中去。
在游戏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使游戏满足幼儿不同的水平,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发展。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原来的玩法是“小鸡”被捉到后就被罚下场,然后就被关在“鸡笼”里等游戏结束,失去了游戏的机会;其实可以将游戏的规则稍微改动一下:场上的“小鸡”在躲闪跑的过程中,只要用手碰一下被罚下场的“小鸡”,该“小鸡”就可以重新上场游戏,这样一来,就为那些跑步慢或反应慢一些的幼儿创造了多次游戏的机会。
(三)材料的更新与创造
在儿童民间游戏中,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材料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游戏就无法开展;材料的复杂性体现在既要保持幼儿活动的兴趣,还要保证幼儿的安全性。我觉得游戏材料的投放应在尊重幼儿选择的同时,投放天然和半成品材料为主,并去掉原来材料中的不安全因素,用现代的替代物。有的游戏只能在当时玩,往往是随地取材。如,用毛豆梗玩的游戏,是在有毛豆时才能玩,对游戏进行的时间有限定,因此应该对这些材料进行修改,用替代物使其一年四季都可以玩;又如,在玩“弹珠子”游戏中,弹珠的材料可以有核桃和鹅卵石,有泥球和橡皮泥团。通过材料的创新,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可以大大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使幼儿思维更开阔。
三、运用儿童民间游戏需要注意的问题
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运用过程中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
(一)搜集、改编儿童民间游戏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大多数儿童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也有些儿童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存在不少的迷信、过时、不正确的知识,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甚至还夹杂着一些不健康的内容,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在这个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应注意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对搜集到的每一则儿童民间游戏进行整理和审查时,可保留游戏的形式及结构,对其内容、情节、规则以及相配的儿歌、童谣中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加以改造,或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使用于幼儿园的儿童民间游戏在名称、内容、角色、情节、规则、儿歌、童谣上尽可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儿童民间游戏时,应注意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
幼儿园在具体运用儿童民间游戏时,应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其中针对性要求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指选择游戏时,应注意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游戏;二是在一日活动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条件和幼儿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儿童民间游戏;三是在同一年龄班中,注意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儿童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动作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或替代物,以使每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因此,需要随时随地地调节游戏的难易程度,以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特点。这样,儿童民间游戏才能起到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三)运用儿童民间游戏还应注意安全性
在改编运用儿童民间游戏中,应对游戏动作的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加强安全性的检查。如,游戏“砍白菜”,原游戏的动作是用手掌“砍”幼儿的“头颈处”,这种动作不利于幼儿身体健康,可以改为弯下腰,“砍”在幼儿的脚跟处,这样更贴近生活实际,也比较安全。再如,扎灯笼时可以选用细铅丝代替灯笼骨架,刺绣时教幼儿最简单的连环绣等。
儿童民间游戏对儿童来说是“快乐的源泉”,对老师来说也是“轻松愉快的教育方法”,对于幼儿园来说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这些流传在民间的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愿这朵奇葩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散发异彩。
参考文献:
[1]邱学青.学前儿童游戏.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