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小学生的审美认知水平和审美经验也开始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尤其是网络游戏问题,而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美术教育界极为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网络游戏占据学生心理日趋明显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曾在广西南宁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实习考察,我发现,网络游戏以其自身所独具的娱乐性与极佳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网络游戏以其最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实习期间,发现有三位同学,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三位男生,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利用课上、课件及其他可以自由时间进行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其中四年级男生——K(化名),利用课下时间,不断地绘画一款名叫“我的世界”小游戏中的场景及主人公史蒂芬的形象。五年级男生——W(化名),喜欢不分课上课下时间,常常左手拎着直尺、右手握住中性笔,在自己的绘图本上不厌其烦的表现款式各异的汽车,多由自己设计款型及性能。六年级男生——Q(化名),喜欢战斗机,他有两大本速写本,上面均绘有关于宇宙、世界及相关的各类战斗机,时常谈论一些同龄学生看不懂,也很难交流清楚的相关主题内容。就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言,绘画表现游戏中的人物、场景、各种车型及其他绘画主题和造型特性的,有打斗、暴力倾向,通常不被美术教师及其家长看好。
二、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
1.行走在自由的国度。
从美术起源来看,游戏说是主观精神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康德看到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成为促使艺术达到巅峰境界的主导要素。网络游戏属于游戏种类中较为重要且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游戏之一,在当今网络讯息快速发展交流的空间中,除了自由权利外,网络游戏更多作为一种话语交往空间,解除了现实的禁锢,呈现了一个开放的领域,使得喜爱网络游戏的人得以在游戏中获得想象的统一。而这一独特性恰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呈现使得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得到不同纬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生以3~6年级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对少儿审美经验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2.登上美术与游戏的桥梁。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悟的启迪与灵性的引导,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升华,而教育要达到培养的学生素质是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力量的控制来实现的,更多的需要借助于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激发,这一驱动力例如兴趣、爱好等。基于这一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或将游戏带入美术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妙计。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美术游戏:其一是自创游戏,即学生按照自身喜爱与需要而开展的充分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游戏,简称自创游戏;其二是师定游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组织安排一定的教学游戏,简称师定游戏。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便是鼓励美术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那么,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美术教学与美术游戏的有机渗透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而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对美术游戏教育化和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认识上。美术游戏的教育化,其实是将游戏进行更好地运用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目标为蓝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分类组织游戏,通过对游戏的引导来迎合美术教育的方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的趣味性简单套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又常常将教育的严肃性过度带入游戏。因此,美术教育和游戏的融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和谐互惠的关系。游戏可以设定在课前的导入环节,进一步的为升华具体知识做好铺垫,从中抽象出道理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与游戏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积累而更自然与完美。此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后的互动活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创新,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度,既要教学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游戏性的发挥,将游戏的自主性、创新性与想象性留给学生。
三、要加强小学生对网路游戏的审美教育
1.虚拟空间,拓美术思维脑洞。
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一词,弗洛伊德曾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中的一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中,他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设计营造适合自己活动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透过虚拟的世界,每个参与者都能打造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注重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的空间,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设定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愿可许。
2.穿越景象,促人类美术创造。
在网络游戏中时常出现不同维次空间的景象,如在模拟类、经营类、养成类的线性游戏中,可以用短短的几秒钟、几分钟来完成现实世界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巧妙的与美术长河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游戏中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与朝代变迁是瞬间的事,那么亦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瞬间的历史巅峰作品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也可以从此点燃学生对藝术世界的兴奋点。
3.叙事模拟,引美术语言表达。
在网络游戏中,叙事性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挪威学者阿瑟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游戏,是通过“各态遍历话语”生成叙事。常见的游戏《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选定,不论是战士、裁缝、兽人、法师甚至精灵等人物,其独特的人物设定及经历可以引发学生对独特人生的思考。在教授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材质和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对称、和谐、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造型原理进行造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美术语言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在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最终培养表现语言,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
总之,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取的不仅是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发挥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更多的是从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主动性发挥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与目标。
一、网络游戏占据学生心理日趋明显
笔者作为一名美术教育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就曾在广西南宁市的几所小学进行实习考察,我发现,网络游戏以其自身所独具的娱乐性与极佳的视觉感官体验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网络游戏以其最独特的视觉形象在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在学校实习期间,发现有三位同学,分别是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三位男生,总是在不厌其烦的利用课上、课件及其他可以自由时间进行绘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对象。其中四年级男生——K(化名),利用课下时间,不断地绘画一款名叫“我的世界”小游戏中的场景及主人公史蒂芬的形象。五年级男生——W(化名),喜欢不分课上课下时间,常常左手拎着直尺、右手握住中性笔,在自己的绘图本上不厌其烦的表现款式各异的汽车,多由自己设计款型及性能。六年级男生——Q(化名),喜欢战斗机,他有两大本速写本,上面均绘有关于宇宙、世界及相关的各类战斗机,时常谈论一些同龄学生看不懂,也很难交流清楚的相关主题内容。就笔者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而言,绘画表现游戏中的人物、场景、各种车型及其他绘画主题和造型特性的,有打斗、暴力倾向,通常不被美术教师及其家长看好。
二、游戏与艺术是相通的
1.行走在自由的国度。
从美术起源来看,游戏说是主观精神论的代表性观点之一。德国古典美学大师康德认为,自由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在这一点上他认为艺术与游戏是相通的。康德看到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成为促使艺术达到巅峰境界的主导要素。网络游戏属于游戏种类中较为重要且极具时代代表性的游戏之一,在当今网络讯息快速发展交流的空间中,除了自由权利外,网络游戏更多作为一种话语交往空间,解除了现实的禁锢,呈现了一个开放的领域,使得喜爱网络游戏的人得以在游戏中获得想象的统一。而这一独特性恰好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精彩纷呈的视觉效果呈现使得学生的心灵与思想得到不同纬度的提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小学生以3~6年级学生的美术作品观察中发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激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呈上升趋势。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学生提升自我认识,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其中,网络游戏中的视觉形象对少儿审美经验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2.登上美术与游戏的桥梁。
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门类之一,更注重对学生思想感悟的启迪与灵性的引导,它是一种体验式的升华,而教育要达到培养的学生素质是不能仅仅通过外在力量的控制来实现的,更多的需要借助于学生自身内在动力的激发,这一驱动力例如兴趣、爱好等。基于这一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以游戏的方式或将游戏带入美术教学活动,不失为一条妙计。据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两种美术游戏:其一是自创游戏,即学生按照自身喜爱与需要而开展的充分表现自我的创造性游戏,简称自创游戏;其二是师定游戏,即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组织安排一定的教学游戏,简称师定游戏。实现美术教育素质化的手段之一便是鼓励美术游戏,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游戏。那么,如何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美术教学与美术游戏的有机渗透则是我们必须面对与解决的。而这一问题的探讨,主要基于对美术游戏教育化和美术教育游戏化的基本认识上。美术游戏的教育化,其实是将游戏进行更好地运用来提高对教育的服务功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以教育目标为蓝本,以教学内容和目标来分类组织游戏,通过对游戏的引导来迎合美术教育的方向。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的趣味性简单套入美术教育活动中,又常常将教育的严肃性过度带入游戏。因此,美术教育和游戏的融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同一个目标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的游戏活动和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的和谐互惠的关系。游戏可以设定在课前的导入环节,进一步的为升华具体知识做好铺垫,从中抽象出道理来。教学情境中的学习与游戏伴随着经验的丰富与积累而更自然与完美。此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后的互动活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新知识与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与创新,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与创造来力。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很好的把握度,既要教学目标明确,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也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与游戏性的发挥,将游戏的自主性、创新性与想象性留给学生。
三、要加强小学生对网路游戏的审美教育
1.虚拟空间,拓美术思维脑洞。
关于网络游戏中“虚拟”一词,弗洛伊德曾说:“他创造了一个自己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他按照使他中意的新方式,重新安排他的天地中的一切。”在孩子玩耍的游戏中,他们凭借自己大脑中的设计营造适合自己活动的世界。在网络游戏里,透过虚拟的世界,每个参与者都能打造自己,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满足的快感。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时,可注重给予学生一个虚拟的空间,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设定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有梦可做,有愿可许。
2.穿越景象,促人类美术创造。
在网络游戏中时常出现不同维次空间的景象,如在模拟类、经营类、养成类的线性游戏中,可以用短短的几秒钟、几分钟来完成现实世界中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的事件。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来巧妙的与美术长河中浩如烟海的艺术作品相结合。游戏中个体的生命成长过程与朝代变迁是瞬间的事,那么亦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瞬间的历史巅峰作品引入课堂,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场景再现,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好奇心,也可以从此点燃学生对藝术世界的兴奋点。
3.叙事模拟,引美术语言表达。
在网络游戏中,叙事性是其典型的特征之一。挪威学者阿瑟斯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游戏,是通过“各态遍历话语”生成叙事。常见的游戏《魔兽世界》中,玩家可以进行不同的角色选定,不论是战士、裁缝、兽人、法师甚至精灵等人物,其独特的人物设定及经历可以引发学生对独特人生的思考。在教授学生观察、认识与理解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材质和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的同时,教师应该运用对称、和谐、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造型原理进行造型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美术语言增加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从而在造型活动中体验乐趣,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最终培养表现语言,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
总之,学生在游戏中所获取的不仅是自主学习的结果,也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引领发挥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教育更多的是从由教师主导的教育过程转化为学生主动活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的渴求与主动性发挥能力才是教育的重点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