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文化建设的《决定》,是社会主义建设转型期指导性的纲领性文件。文化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文化自觉与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学校教育有它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作用。教育,是广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首先是教育强国。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选择,又是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特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它始终与学校这一个环境中的生活成员发生密切关系,随时都对这一个环境中的生活成员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作用,具有显著地内在特征。其中包括:一是陶冶特征。优质的校园文化,不但能显示出学校的整体素质,也展示着其特有风貌。它能够创造一个无形的“场”,将其感染力和渗透力弥散于校园之内、学生之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促使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二是导向特征。优质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先进文化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对文化的选择具有心理的不确定性和价值取向的模糊性,因此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凝聚特征。在具有良好的、强烈的、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师生所受的心理影响基本类同,这种类同的心理效应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向心力,从而形成公共价值趋向上的凝聚力。四是教育特征。建设校园文化是为了凸现其教育功能,通过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其出发点,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智能、磨炼学生意志、愉悦学生身心的最终目标。五是规范特征。校园文化可以孕育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道德准则和一种崇高的精神信条,使人们在无形或有形的约束和规范下学习、生活,正如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旦违反准则,就会受到内心的谴责和外界的抵制。
校园文化的上述内在特征形成了校园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发挥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
一、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青少年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美育功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人之天性,广大青少年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青少年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质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三、实践功能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社会竞争的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社会中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应以育人为本,育人应以文化为先。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正确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要坚信,优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达到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根本要求,从而丰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终目标。
校园文化是特定环境中的文化现象,它始终与学校这一个环境中的生活成员发生密切关系,随时都对这一个环境中的生活成员发挥着显性或隐性的教育作用,具有显著地内在特征。其中包括:一是陶冶特征。优质的校园文化,不但能显示出学校的整体素质,也展示着其特有风貌。它能够创造一个无形的“场”,将其感染力和渗透力弥散于校园之内、学生之中,无时不在、无时不有,通过潜移默化的陶冶,促使广大学生崇尚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二是导向特征。优质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先进文化理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对文化的选择具有心理的不确定性和价值取向的模糊性,因此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三是凝聚特征。在具有良好的、强烈的、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师生所受的心理影响基本类同,这种类同的心理效应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感染力、向心力,从而形成公共价值趋向上的凝聚力。四是教育特征。建设校园文化是为了凸现其教育功能,通过把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作为其出发点,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智能、磨炼学生意志、愉悦学生身心的最终目标。五是规范特征。校园文化可以孕育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道德准则和一种崇高的精神信条,使人们在无形或有形的约束和规范下学习、生活,正如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旦违反准则,就会受到内心的谴责和外界的抵制。
校园文化的上述内在特征形成了校园文化独特的育人功能,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正是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我校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发挥了文化育人的重要功能:
一、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青少年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二、美育功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是人之天性,广大青少年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成长的特殊阶段,青少年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质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三、实践功能
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社会竞争的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社会中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养,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育应以育人为本,育人应以文化为先。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正确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使其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成为素质教育的能量库,成为一部无声的教科书。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能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要坚信,优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达到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根本要求,从而丰富“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