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空间观念作为课程标准提出的十大关键词之一,充分凸显了它的重要作用。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上,教师要把握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唯有如此,空间观念的培养才会显得更加扎实有效。
[关键词]空间观念 整体性 层次性 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75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或者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的物体等。学生具有空间观念既可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又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把握整体性
在关于几何图形的认识中,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形成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的表象,并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体……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有6个面,12条棱”等关于长方体特征的死记硬背上,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遵从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先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物体。”然后笔者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盒子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如此一来,学生在头脑中对于长方体的构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分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对长方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从表象到具体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发展。
在上述教学课例中,教师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关于长方体的立体画面。这样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认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把握层次性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粗浅到深刻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方面,教师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注重把握教学的层次性,设计出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会得到培养与发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个知识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三条边,想一想这三条边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2.摆一摆,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摆出三角形,并且注意做好记录:这些小棒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摆出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摆出三角形?3.想一想,说一说,在学生亲自触摸,摆摆做做的情况下,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大致认识,此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不仅使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加具体,而且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极大提升。
由此可见,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课堂教学方案。如此一来,学生在稳步提升中真正获得空间观念的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把握操作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几何图形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观察、思考、操作和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丰富的图形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笔者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猜想:“请同学们想想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在笔者的鼓励下,有学生猜想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可能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一半;还有的说可能是三分之一,也可能是四分之一。这时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积极响应,有的学生通过倾倒沙土来验证猜想;有的学生通过倒水来验证……学生在多样化的实验操作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由此可见,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方面,除了让学生观察以外,实践操作也是一项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多提供让学生去实践,去操作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责编 莫秋鸿)
[关键词]空间观念 整体性 层次性 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75
空间观念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或者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的物体等。学生具有空间观念既可以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又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可操作性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把握整体性
在关于几何图形的认识中,课程标准要求“使学生形成简单几何体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的表象,并能够识别所学的几何体……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笔者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有6个面,12条棱”等关于长方体特征的死记硬背上,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遵从从整体到部分,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开展教学活动。笔者先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长方体物体。”然后笔者再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盒子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如此一来,学生在头脑中对于长方体的构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分步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对长方体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样从表象到具体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极大的提升与发展。
在上述教学课例中,教师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关于长方体的立体画面。这样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认识,而且也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二、把握层次性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要经历一个从粗浅到深刻的过程。因此,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方面,教师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注重把握教学的层次性,设计出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习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会得到培养与发展。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一课时,为了使学生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个知识点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笔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1.看一看,摸一摸,让学生拿出自己的三角板,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三条边,想一想这三条边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三角形的初步感知。2.摆一摆,做一做,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摆出三角形,并且注意做好记录:这些小棒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摆出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摆出三角形?3.想一想,说一说,在学生亲自触摸,摆摆做做的情况下,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大致认识,此时,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不仅使学生的思考过程更加具体,而且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极大提升。
由此可见,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课堂教学方案。如此一来,学生在稳步提升中真正获得空间观念的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把握操作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几何图形的主要意义在于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得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观察、思考、操作和理解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操作中变被动为主动,并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丰富的图形特征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有效的培养。
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为了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培养,笔者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猜想:“请同学们想想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在笔者的鼓励下,有学生猜想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可能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一半;还有的说可能是三分之一,也可能是四分之一。这时笔者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积极响应,有的学生通过倾倒沙土来验证猜想;有的学生通过倒水来验证……学生在多样化的实验操作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培养。
由此可见,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方面,除了让学生观察以外,实践操作也是一项有效的途径。因此,教师应多提供让学生去实践,去操作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整体性、层次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责编 莫秋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