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方音乐史上将18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前10年稱为古典主义时期,其包括前古典时期(后巴洛克时期)和古典盛期(维也纳古典时期)两个阶段。“古典”一词有经典的、一流的等含义,即可以指一种评判标准也可以指一个时期,而作为一个时期,它主要具有形式严谨、讲究均衡约束,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等特点,本文就古典主义时期的键盘音乐展开简述。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键盘;音乐
1、总体音乐语言特征
从织体上说,该时期主要以主调音乐占主导地位,旋律成了最主要的织体成分,而低音及和声主要其伴奏作品,阿尔贝蒂低音就是当时运用最典型的伴奏音型,复调织体也没有完全被摈弃,维也纳古典时期时,在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手中得到了丰富的运用。从旋律上说,它的形态与巴洛克时期不同,从不规整、流动的旋律形态转变为方整性的,一个乐段通常分为两个或者多个乐句,句逗清晰,最小的创作单位为动机,然后以该动机加以变化进行发展,旋律是古典音乐的灵魂。从节奏上说,前古典主义时期基本采用简单清晰的,不断反复的周期性节奏,而后期作曲家为了达到一种富有活力,层次鲜明的节奏,又形成了大致相同却又对比着的节奏组合。从调性上说,大小调体系在该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大调占据主导地位,小调通常是为了渲染某种情绪和氛围才出现,前古典时期,作曲家为了力求音乐的流畅和易于被听众接受,他们很少选择超过三个升号和三个降号的调,到了后期,调性才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扩大,并极大地扩展到转调的潜能。从和声上说,前古典时期作曲紧挨主要采用的是相对简单的和声语汇,偶尔有转调,和声节奏一般都较慢,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作曲家开始对细节的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声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且精确,如运用大量的不协和音,意外转调,大量变化音等,和声的结构功能得到了重视,这些现象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道,也成为了18——19世纪“共性写作”的基础。
2、乐器
该时期实现了从羽管键琴到钢琴的过渡,自从1709年克里斯多佛利制造了第一台键盘乐器开始,自此之后,各国的乐器家们就不断的对羽管键琴的构造进行反复改造,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当时已逐渐形成了现代钢琴,也成为了独奏和重奏中重要的乐器之一。
3、代表人物
①海顿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从事键盘奏鸣曲的写作30余年,真值键盘乐器从羽管键琴像现代钢琴的转变,他早期的奏鸣曲有羽管键琴和前古典时期音乐风格的因素,七八十年代风格逐渐成熟,乐曲的规模也不断在扩大。由于当时受到“狂飙运动”的影响,感情较为深刻,第二乐章的抒情性加强,有的包含一些小步舞曲的乐章,最后一乐章通常是生动幽默的回旋曲,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了5首奏鸣曲,它们的在音域上得到了扩大,主要突出高低音区的强烈对比,有着更丰富的表现力。
②莫扎特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他的键盘音乐中,最重要的是奏鸣曲和变奏曲,他的键盘奏鸣曲主要是供业余音乐爱好者演奏和教学使用,在他的19首奏鸣曲中,有5首创作于萨尔斯堡时期,属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早期的风格主要受海顿的影响,都为短小的三个乐章,主要偏重于第一乐章。70年代后创作的主题相对明亮生动,技巧更加细腻。他自己在音乐会是一般都是独奏他的变奏曲,变奏曲作为他在音乐会上的即兴演奏曲目,然后再写下来。他一共创作了17首键盘变奏曲,均采用装饰性的变奏手法,刚开始呈示的几个变奏与主题的联系较为紧密,形态呈示的较为鲜明,后面主题的音调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和声结构还是始终保持着一致,乐曲在进行到三分之二处,经常会有一个调性色彩对比的变奏,倒数第二个变奏常常伴有华彩段和尾声,其尾声又与主题遥相呼应。莫扎特也为钢琴协奏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完善了钢琴协奏曲的古典示范,其旋律富有歌唱性,优美而细腻,流畅而多变化,乐队编制虽不大,但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丰富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
③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键盘奏鸣曲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创作的32首键盘奏鸣曲堪称是古典奏鸣曲的最高成就,他的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一,1794——1802年,创作了20首,包括《悲怆》等具有示范性和探索性的作品,它们无论从结构还是音响方面都反映了海顿、莫扎特等前辈的影子,但却又着自己个人风格所在。其二,1803——1815年,创作了7首,该时期由于他对前期创作的作品相对不满,于是这一阶段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性格与特色,如《热情》、《华尔斯坦》。其三,1816——1827年,创作了复杂深奥的5首,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时期每一首作品都非常的优秀且独一无二,极具创造性,它们强调对位与变奏的技术,除了大量的运用变奏手法和对位手法以外,还有完整的变奏曲和赋格曲乐章,音乐表达的重点从第一乐章转移到了最后一个乐章,造成故意模糊主题之间和段落之间的界限,奏鸣曲套曲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体。贝多芬还创作了5首钢琴协奏曲,前三首是延续了莫扎特的传统,非常接近莫扎特的风格,而后2首就有了明显的创新,它们更加接近交响曲的思维,力图把三个乐章的套曲结构组成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这也预示着19世纪李斯特等人对多乐章协奏曲的进一步综合。
4结语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逐步走向社会大众,推崇“返回自然”的思想,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音乐家们认为音乐是情感交流的形式,因此音乐更有了明确的思想,通过完美的逻辑形式展现出来,是理想色彩和控制力的情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97
作者简介:
(朱婷),性别:女,出生年(1988.10),籍贯(湖北京山),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钢琴教育)。
关键词:古典主义时期;键盘;音乐
1、总体音乐语言特征
从织体上说,该时期主要以主调音乐占主导地位,旋律成了最主要的织体成分,而低音及和声主要其伴奏作品,阿尔贝蒂低音就是当时运用最典型的伴奏音型,复调织体也没有完全被摈弃,维也纳古典时期时,在贝多芬、莫扎特、海顿手中得到了丰富的运用。从旋律上说,它的形态与巴洛克时期不同,从不规整、流动的旋律形态转变为方整性的,一个乐段通常分为两个或者多个乐句,句逗清晰,最小的创作单位为动机,然后以该动机加以变化进行发展,旋律是古典音乐的灵魂。从节奏上说,前古典主义时期基本采用简单清晰的,不断反复的周期性节奏,而后期作曲家为了达到一种富有活力,层次鲜明的节奏,又形成了大致相同却又对比着的节奏组合。从调性上说,大小调体系在该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大调占据主导地位,小调通常是为了渲染某种情绪和氛围才出现,前古典时期,作曲家为了力求音乐的流畅和易于被听众接受,他们很少选择超过三个升号和三个降号的调,到了后期,调性才得到了很大范围的扩大,并极大地扩展到转调的潜能。从和声上说,前古典时期作曲紧挨主要采用的是相对简单的和声语汇,偶尔有转调,和声节奏一般都较慢,而随着时间的变化,作曲家开始对细节的变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和声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且精确,如运用大量的不协和音,意外转调,大量变化音等,和声的结构功能得到了重视,这些现象为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道,也成为了18——19世纪“共性写作”的基础。
2、乐器
该时期实现了从羽管键琴到钢琴的过渡,自从1709年克里斯多佛利制造了第一台键盘乐器开始,自此之后,各国的乐器家们就不断的对羽管键琴的构造进行反复改造,经过多年的不断尝试与创新,当时已逐渐形成了现代钢琴,也成为了独奏和重奏中重要的乐器之一。
3、代表人物
①海顿
海顿,奥地利作曲家。从事键盘奏鸣曲的写作30余年,真值键盘乐器从羽管键琴像现代钢琴的转变,他早期的奏鸣曲有羽管键琴和前古典时期音乐风格的因素,七八十年代风格逐渐成熟,乐曲的规模也不断在扩大。由于当时受到“狂飙运动”的影响,感情较为深刻,第二乐章的抒情性加强,有的包含一些小步舞曲的乐章,最后一乐章通常是生动幽默的回旋曲,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了5首奏鸣曲,它们的在音域上得到了扩大,主要突出高低音区的强烈对比,有着更丰富的表现力。
②莫扎特
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他的键盘音乐中,最重要的是奏鸣曲和变奏曲,他的键盘奏鸣曲主要是供业余音乐爱好者演奏和教学使用,在他的19首奏鸣曲中,有5首创作于萨尔斯堡时期,属前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早期的风格主要受海顿的影响,都为短小的三个乐章,主要偏重于第一乐章。70年代后创作的主题相对明亮生动,技巧更加细腻。他自己在音乐会是一般都是独奏他的变奏曲,变奏曲作为他在音乐会上的即兴演奏曲目,然后再写下来。他一共创作了17首键盘变奏曲,均采用装饰性的变奏手法,刚开始呈示的几个变奏与主题的联系较为紧密,形态呈示的较为鲜明,后面主题的音调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和声结构还是始终保持着一致,乐曲在进行到三分之二处,经常会有一个调性色彩对比的变奏,倒数第二个变奏常常伴有华彩段和尾声,其尾声又与主题遥相呼应。莫扎特也为钢琴协奏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创作了27首钢琴协奏曲,完善了钢琴协奏曲的古典示范,其旋律富有歌唱性,优美而细腻,流畅而多变化,乐队编制虽不大,但对乐器音色的把握与丰富新奇的变化令人赞叹。
③贝多芬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键盘奏鸣曲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创作的32首键盘奏鸣曲堪称是古典奏鸣曲的最高成就,他的创作风格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其一,1794——1802年,创作了20首,包括《悲怆》等具有示范性和探索性的作品,它们无论从结构还是音响方面都反映了海顿、莫扎特等前辈的影子,但却又着自己个人风格所在。其二,1803——1815年,创作了7首,该时期由于他对前期创作的作品相对不满,于是这一阶段创作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人性格与特色,如《热情》、《华尔斯坦》。其三,1816——1827年,创作了复杂深奥的5首,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该时期每一首作品都非常的优秀且独一无二,极具创造性,它们强调对位与变奏的技术,除了大量的运用变奏手法和对位手法以外,还有完整的变奏曲和赋格曲乐章,音乐表达的重点从第一乐章转移到了最后一个乐章,造成故意模糊主题之间和段落之间的界限,奏鸣曲套曲成了一个庞大的统一体。贝多芬还创作了5首钢琴协奏曲,前三首是延续了莫扎特的传统,非常接近莫扎特的风格,而后2首就有了明显的创新,它们更加接近交响曲的思维,力图把三个乐章的套曲结构组成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这也预示着19世纪李斯特等人对多乐章协奏曲的进一步综合。
4结语
古典主义音乐时期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逐步走向社会大众,推崇“返回自然”的思想,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音乐家们认为音乐是情感交流的形式,因此音乐更有了明确的思想,通过完美的逻辑形式展现出来,是理想色彩和控制力的情感的表现。
参考文献:
[1]余志刚《西方音乐简史》[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6.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7
[3]应诗真《钢琴教学法》[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
[4]魏廷格,《钢琴学习指南》[M]. 人民音乐出版社 , 1997
作者简介:
(朱婷),性别:女,出生年(1988.10),籍贯(湖北京山),民族(汉),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钢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