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涉农组织营造生存空间和发展氛围,通过政策优惠,鼓励涉农组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进入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活动。通过立法形式保护涉农组织的合法权益,使涉农组织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有法律保障,壮大涉农组织。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农技推广体系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要素,需要依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早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经济成果的取得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满足不了新时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为了解决新时期农业推广问题,必须构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通过改革完善目前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能抛弃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不能搞空中楼阁,相反,要通过改革措施完善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1.1 深化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增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命力,使之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1 从体制上改革
农民技术员近千万,已经形成了网盖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与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相匹配,即国家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资金投入多、机构和人员多,农技推广和农技推广成果少的局面。只有通过改革现有农技推广体制,才能满足农民需求多样化,农技服务多元化的要求。
1.1.2 增強农农民的农技推广意识,改革用人机制
只重视农技推广,不注重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程度,使农技推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以培训方式增强农民的农技推广意识,提高农民参与农技推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制定培训和业务考核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制度,引入聘用制度、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者的的素质和责任心。
1.2 抓重点,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制改革
1.2.1 明晰基层单位的农技推广体制
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亟待明晰,有步骤和计划地整合乡镇农技推广站,按照地域相邻,业务相近的原则把农技推广站合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培训、领导制度等归属问题划清,明晰化职责,澄清体制管理混乱状态。
1.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专业人才能脱颖而出
人才问题始终是各行各业的核心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一些有文化、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人才能被重点培养,成为骨干力量,让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同志有发展空间。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
2 让科技力量成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核心力量
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是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核心力量,培育科研人才、创造科研成果,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科技核心作用。
2.1 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必然性和充分性
把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同现有农技推广机构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农技推广人员履行职责,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必然性。从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的科技实力上看,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充分性。
2.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通过体制创新、项目带动、技能培训、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和选派、引导科研人员到农技推广第一线锻炼,考察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为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作用创造条件。
3 创新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从国家到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体系的主体,属于事业单位,按专业领域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营管理5大系统。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人员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手段差和资金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就是要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在巩固体制改革成果、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健全考评机制、创新推广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1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应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单位三位一体,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培训,政府统筹协调、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2建立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相互融合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在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机构设立专门的农技推广机构,充分发挥科研、教育单位创新源头的作用,同时,促使科研、教育单位围绕技术推广、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与科研、教育单位技术人员相互兼职,促进知识、技术、信息的交流和快速传递与扩散。
3.3探索建立项目制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促进农科教结合
采取以推广项目为粘合剂的合作方法,以生产指标为主线,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联合攻关,开展科技服务。国家每年选定一定数量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或教育单位联合申请,共同承担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科研、教育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4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培训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定期选送农技人员到科研、教学单位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大规模、多层次的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3.5让涉农组织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作用
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涉农组织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也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由于具有信息来源广泛、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等特点,涉农组织成为连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农民的有效环节,在加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应当建立一个统筹协调、组织有序、引导有方的宏观协调机制,强化对涉农组织的支持服务和协调管理,促进涉农组织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教育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4 结论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是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处理好政府、农民、现有的农业机构、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关键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步完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丽华.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07).
[2]吴国庆,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及方向 [J]. 科技进步与决策,2003(03):18-20.
[3]秦亮生.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07):312-320.
关键词:多元化;农业技术;农技推广体系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要素,需要依靠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一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计划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早期,为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经济成果的取得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满足不了新时代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为了解决新时期农业推广问题,必须构建与时俱进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通过改革完善目前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能抛弃现有的农技推广机构,不能搞空中楼阁,相反,要通过改革措施完善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1.1 深化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
改革的目的是增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生命力,使之又好又快地发展,改革工作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1.1 从体制上改革
农民技术员近千万,已经形成了网盖全国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与国家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相匹配,即国家投入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越来越多,而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资金投入多、机构和人员多,农技推广和农技推广成果少的局面。只有通过改革现有农技推广体制,才能满足农民需求多样化,农技服务多元化的要求。
1.1.2 增強农农民的农技推广意识,改革用人机制
只重视农技推广,不注重农民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接受程度,使农技推广工作效果大打折扣,以培训方式增强农民的农技推广意识,提高农民参与农技推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现有农技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制定培训和业务考核制度,实行“竞争上岗、持证上岗”制度,引入聘用制度、优胜劣汰的淘汰制度,切实提高工作者的的素质和责任心。
1.2 抓重点,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制改革
1.2.1 明晰基层单位的农技推广体制
乡镇一级的农技推广管理体制亟待明晰,有步骤和计划地整合乡镇农技推广站,按照地域相邻,业务相近的原则把农技推广站合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业务培训、领导制度等归属问题划清,明晰化职责,澄清体制管理混乱状态。
1.2.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专业人才能脱颖而出
人才问题始终是各行各业的核心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使一些有文化、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人才能被重点培养,成为骨干力量,让能力突出年富力强的同志有发展空间。通过一系列措施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优势。
2 让科技力量成为农技推广体系中的核心力量
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是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核心力量,培育科研人才、创造科研成果,在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科技核心作用。
2.1 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必然性和充分性
把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同现有农技推广机构有机联系起来,有利于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农技推广人员履行职责,有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必然性。从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的科技实力上看,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成为农技推广核心力量具有充分性。
2.2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单位和教育机构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
通过体制创新、项目带动、技能培训、信息化建设、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和选派、引导科研人员到农技推广第一线锻炼,考察农技推广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保障机制,为发挥专业人才的优势作用创造条件。
3 创新机制,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主要包括从国家到乡镇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推广体系的主体,属于事业单位,按专业领域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营管理5大系统。我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存在人员素质低、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手段差和资金缺乏保障等突出问题。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对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提出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就是要构建“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培育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经过几年的改革试点,在巩固体制改革成果、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健全考评机制、创新推广方式方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1结合我国实际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国应重新整合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在加强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农业推广、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单位三位一体,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广泛参与,以项目为载体,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支持农业科教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培训,政府统筹协调、多方协作、优势互补、平等竞争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2建立农技推广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相互融合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在省级以上农业科研、教育机构设立专门的农技推广机构,充分发挥科研、教育单位创新源头的作用,同时,促使科研、教育单位围绕技术推广、根据农业生产需求开展科研工作。二是鼓励和支持农技推广与科研、教育单位技术人员相互兼职,促进知识、技术、信息的交流和快速传递与扩散。
3.3探索建立项目制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模式,促进农科教结合
采取以推广项目为粘合剂的合作方法,以生产指标为主线,根据生产需要进行联合攻关,开展科技服务。国家每年选定一定数量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及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或教育单位联合申请,共同承担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科研、教育单位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科研、教育单位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4实行目标管理,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民培训
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基层农技人员培训计划,定期选送农技人员到科研、教学单位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有计划、大规模、多层次的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3.5让涉农组织在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发挥作用
涉农企业、农业产业化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等涉农组织在农户和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的效率、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也是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由于具有信息来源广泛、接受新技术能力强等特点,涉农组织成为连接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和农民的有效环节,在加速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应当建立一个统筹协调、组织有序、引导有方的宏观协调机制,强化对涉农组织的支持服务和协调管理,促进涉农组织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科研、教育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新体系。
4 结论
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是项意义深远、责任重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广,人员多。处理好政府、农民、现有的农业机构、科研单位、教育机构、涉农组织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构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关键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逐步完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参考文献:
[1]丽华.探索以大学为依托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6(07).
[2]吴国庆,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及方向 [J]. 科技进步与决策,2003(03):18-20.
[3]秦亮生.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07):31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