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高科技产品结合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形式,并已逐渐形成了网络的行话,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出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新人类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标志,这些都是新新人类的网络语言,即“火星文”。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上网的用户也越来越多,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注。但由于网络使用的特殊性,网络语言的使用也给全社会交流带来了障碍,必须对其加以规范,以引导其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1 网络语言的特点
1.1 简约性
为了遵循效率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这就形成了网络语言明显的的简约性。这些都缩短了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完整的语词音义结合体,当然也就大大缩短了在网上交际所需的时间。同时,这所有的方式都是通过改变语言中原有的某些语词音义结合的约定俗成,产生出新的音形义结合体。从另外一方面看,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大部分的改变主要是体现在“形”上,它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语言交际的跨度,缩短交际时间。1.2 形象化
网络语言运用的修辞方式,多为活跃文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的基本修辞格。
创新性
从表现手法来看,网络语言也是极具有创造性的。网络用语形式纷繁复杂,不拘一格,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表现手段灵活多变。这些对于提高语言传递速度,增强交谈时的亲切气氛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知识水平,各种不同地域、不同国界的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创制出自己适用且有趣的语词来达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2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是直接从发出者到接受者,没有中间环节的编辑作用,作者难免有疏漏或欠缺之处,因此网上常有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错别字较多,有些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等。但是,有的不规范现象却似乎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对这些,应该加强规范意识,因为它们会干扰读者的正常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不好的语言习惯,破坏语言系统的纯洁性。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要容纳其变异,注重其发展,又要进行规范,积极引导。
2.1 倡导语言文明
语言文明是语言规范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网上交谈者身份隐蔽,交谈环境封闭,谈话双方可以毫无顾虑,语言的文明与道德规范也受到挑战,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广大网民的语言行为,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语言行为。要禁止在网上发布攻击人身、恶意中伤、色情淫秽的言语。一旦有人敢以身试法,则追究其法律责任,严加惩治。
2.2 建立统一开放的言语规则
网站不妨联手建立起一套基本一致的言语符号体系,该体系具有开放、能产的性质,统一的仿造模式和依据,这样,使初次交流的人就可以通过常规逻辑推断出特殊网语的含义,以缩短沟通的适应期,使网络真正成为快捷便利的信息通道。
网络用语虽然失却了许多语法规则,但它能够在一定抽网域内约定俗成并流行,说明它有存在的意义,它形象生动,联想丰富,符合年轻人的心情和习惯。至少目前是尚有生命力,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生活的。
网络是最新的媒体,也是最有前途的媒体,人们应当运用语言在交际中的自身调节和净化功能,对网络语言进行筛滤,去粗存精,排污纳新,引导它向丰富、健康、优美方向前进。
3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病
3.1 错别字盛行,影响书写
网络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这种样子在打字时既不经济,更容易造成混乱。不过,这样的用法在网上已经普遍流行了。许多网民除了大量使用错别字外,还在网上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应当说,网民在网上使用这样一些中英文语码,追求极具个性的语言表现力,这本无可厚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如果过度使用这种中英文夹杂的语码,势必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一定的破坏。
3.2 语序与词性的突变,含义混乱
网络语言除了网络语言错别字和语码混用之外,还有因语序变化或变异而造成的词语词性的转类现象。在网络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很常见,此外,在网络语言中,随处可以发现非正常语序的表达和任意省略与倒装等句法变异现象。这种现象与规范的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并且有广为流传的趋势。网络语言的客观情形,需要语言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规范。
4汉语语境下规范网络语言的对策
網络语言是一门新兴发展的语言,其自身的新奇性与创造性为汉语的丰富和深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用,但随之产生的负面效应却大大破坏了传统汉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在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有效并且可行的规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4.1 将网络语言限定在特定范围内
网络语言的传输介质是网络,这也就决定了其平台的非延展性。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方言,同样说明了它应用范围的局限性。比如离开网络工具,在现实生活中聊天时用网络语言不仅不易表达清楚,甚至会产生交流障碍。而书面交往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的奇怪表达,相信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因为获取信息才是追求的第一要义。
4.2 加强立法工作,提倡文明用语
由于网上交流身份隐蔽,环境封闭,导致交流者可以肆无忌惮的谈论,对语言的文明和道德规范也是一中冲击,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约束广大网民的语言行为。一方面要加强网上安全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强化网民上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同时,从立法上入手,使广大网民作网络世界的守法公民,禁止在网上人身攻击、恶意中伤以及色情淫秽的言语。必须严格执法,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惩不贷。
4.3 深化道德意识培养,提高网民自我修养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根本,规范网络语言从网民思想上入手,是根源之举。网络的不可预测性使人的网络行为易出现道德真空,因此不可忽视网民的道德意识培养。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是判断社会道德水准的尺度,所以,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国民道德水准。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指日可待,从而避免网络语言的糟粕对汉语毁坏。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汉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革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对汉语的影响,同时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既要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其对汉语的发展创新,又要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网络语言在汉语语境下和谐发展,并对汉语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王未.语言学新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J].语文建设,2001(8):14~15.
[5] 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语言与翻译,2003(3):18~22
1 网络语言的特点
1.1 简约性
为了遵循效率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递出最大的信息量,这就形成了网络语言明显的的简约性。这些都缩短了在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完整的语词音义结合体,当然也就大大缩短了在网上交际所需的时间。同时,这所有的方式都是通过改变语言中原有的某些语词音义结合的约定俗成,产生出新的音形义结合体。从另外一方面看,网络语言对现有语言大部分的改变主要是体现在“形”上,它用最简洁的“形”来巧设语言交际的跨度,缩短交际时间。1.2 形象化
网络语言运用的修辞方式,多为活跃文面、刺激感官、表现语气、增强幽默效果的基本修辞格。
创新性
从表现手法来看,网络语言也是极具有创造性的。网络用语形式纷繁复杂,不拘一格,各种文字符号交叉使用,表现手段灵活多变。这些对于提高语言传递速度,增强交谈时的亲切气氛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知识水平,各种不同地域、不同国界的人,都可以运用网络来创制出自己适用且有趣的语词来达到网上交流的目的。
2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是直接从发出者到接受者,没有中间环节的编辑作用,作者难免有疏漏或欠缺之处,因此网上常有不规范的语言现象,如错别字较多,有些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等。但是,有的不规范现象却似乎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对这些,应该加强规范意识,因为它们会干扰读者的正常理解,久而久之,还会形成不好的语言习惯,破坏语言系统的纯洁性。因此,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既要容纳其变异,注重其发展,又要进行规范,积极引导。
2.1 倡导语言文明
语言文明是语言规范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网上交谈者身份隐蔽,交谈环境封闭,谈话双方可以毫无顾虑,语言的文明与道德规范也受到挑战,因此,有必要尽快采取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广大网民的语言行为,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的语言行为。要禁止在网上发布攻击人身、恶意中伤、色情淫秽的言语。一旦有人敢以身试法,则追究其法律责任,严加惩治。
2.2 建立统一开放的言语规则
网站不妨联手建立起一套基本一致的言语符号体系,该体系具有开放、能产的性质,统一的仿造模式和依据,这样,使初次交流的人就可以通过常规逻辑推断出特殊网语的含义,以缩短沟通的适应期,使网络真正成为快捷便利的信息通道。
网络用语虽然失却了许多语法规则,但它能够在一定抽网域内约定俗成并流行,说明它有存在的意义,它形象生动,联想丰富,符合年轻人的心情和习惯。至少目前是尚有生命力,是真实的,符合现代生活的。
网络是最新的媒体,也是最有前途的媒体,人们应当运用语言在交际中的自身调节和净化功能,对网络语言进行筛滤,去粗存精,排污纳新,引导它向丰富、健康、优美方向前进。
3网络语言存在的弊病
3.1 错别字盛行,影响书写
网络语言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问题。由例如,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把“这样子”写成“酱紫”。这种样子在打字时既不经济,更容易造成混乱。不过,这样的用法在网上已经普遍流行了。许多网民除了大量使用错别字外,还在网上使用夹杂英文、汉字、汉语拼音和数字的文字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应当说,网民在网上使用这样一些中英文语码,追求极具个性的语言表现力,这本无可厚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值得称赞的。但如果过度使用这种中英文夹杂的语码,势必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一定的破坏。
3.2 语序与词性的突变,含义混乱
网络语言除了网络语言错别字和语码混用之外,还有因语序变化或变异而造成的词语词性的转类现象。在网络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很常见,此外,在网络语言中,随处可以发现非正常语序的表达和任意省略与倒装等句法变异现象。这种现象与规范的现代汉语有较大的区别,并且有广为流传的趋势。网络语言的客观情形,需要语言工作者对其进行研究和规范。
4汉语语境下规范网络语言的对策
網络语言是一门新兴发展的语言,其自身的新奇性与创造性为汉语的丰富和深化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用,但随之产生的负面效应却大大破坏了传统汉语的纯洁性与规范性。在汉语语境下,网络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有效并且可行的规范,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4.1 将网络语言限定在特定范围内
网络语言的传输介质是网络,这也就决定了其平台的非延展性。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社会方言,同样说明了它应用范围的局限性。比如离开网络工具,在现实生活中聊天时用网络语言不仅不易表达清楚,甚至会产生交流障碍。而书面交往中,夹杂大量网络语言的奇怪表达,相信不是一件省心的事,因为获取信息才是追求的第一要义。
4.2 加强立法工作,提倡文明用语
由于网上交流身份隐蔽,环境封闭,导致交流者可以肆无忌惮的谈论,对语言的文明和道德规范也是一中冲击,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法律规范,约束广大网民的语言行为。一方面要加强网上安全技术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强化网民上网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同时,从立法上入手,使广大网民作网络世界的守法公民,禁止在网上人身攻击、恶意中伤以及色情淫秽的言语。必须严格执法,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惩不贷。
4.3 深化道德意识培养,提高网民自我修养
思想是一个人行为的根本,规范网络语言从网民思想上入手,是根源之举。网络的不可预测性使人的网络行为易出现道德真空,因此不可忽视网民的道德意识培养。维护个人的尊严和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是判断社会道德水准的尺度,所以,必须提高全社会的国民道德水准。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则指日可待,从而避免网络语言的糟粕对汉语毁坏。
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汉语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和革新,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弊端,我们应当正确对待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对汉语的影响,同时以辩证的眼光看待。既要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其对汉语的发展创新,又要适当加以正确引导,让网络语言在汉语语境下和谐发展,并对汉语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陈章太.语言规划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刘海燕.网络语言[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3] 王未.语言学新思潮[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戚晓杰.网络语言特点探微[J].语文建设,2001(8):14~15.
[5] 祁伟.试论社会流行语和网络语言[J].语言与翻译,2003(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