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应坚持快乐、宽松、自由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则完全不同,它以学科为线,制定一个一个的目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将这种教育方式强加给幼儿,会使他们丧失感知事物的兴趣和主动性。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倾向 弊端 克服 理念 环境
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育儿童意味着要尽其所能和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赋予每一个儿童以力量。因此,教育不是要改造儿童,而是要赋予儿童力量。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教育应坚持快乐、宽松、自由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
我国幼儿园教育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进行主题教育,那么,幼儿园主题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有哪些弊端?
一、教学理念的比较
1.旧观念
将知识看作是静态的,结论性的;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把儿童的学习视为信息的接受;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将领域分解为各学科分别加以研究。
2.新观念
把知识看作是动态的、过程性的;同时强调它的主观性、个人性和相对性;把儿童的学习理解为意义的建构;认为实践本身——做的能力知道怎样做也是知识;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认识的“辐合性”。
幼儿教育应坚持快乐、宽松、自由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则完全不同,它以学科为线制定一个一个的目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将这种教育方式强加给幼儿,会使他们丧失感知事物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师拥有一个旧的教学理念,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不去因材施教,而去一味地迎合和满足家长们的“口味”,进行小学化倾向式的教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扼杀,摧残至荡然无存,想起来就心痛。
二、教学环境的比较
1.幼儿园主题教学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中,游戏是幼儿园的最基本的活动,引导儿童进入多领域的活动区,合作、探究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提倡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让儿童亲自动手在实践中体验,儿童走进社会自然与环境对话。
幼儿园主题教学强调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共有五大领域,即健康生活;语言交流;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社会体验。涉及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很多方面,贴近儿童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更注重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经验。注重儿童运用已有经验去解释与理解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教师不因预先的设计而限定儿童,而是在交互主体的互动中,引导自由、积极的创意与生成,根据教育情境和生成不断构建与调整预设活动。
2.小学化倾向
幼儿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着眼于加减法及a,o,e……
幼儿没有亲身体验的、问题性的、合作性的学习。无法满足和激发幼儿的求知与探究欲望的实践活动;幼儿知识机械学习,條件反射般说出答案、无法观察感知,只是被动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怎样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呢?
一、父母改变观念,做好准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直接影响孩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联谊会”“家长课堂”“班级微信及QQ群”等等一些方法,使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重视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少一些攀比之心,少一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些的错误思想。理解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理解幼儿教师们的良苦用心,支持班级工作,使幼儿园顺利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另外,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中,父母可以为其做好准备:
(1)意识准备
父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学习准备,让孩子慢慢熟悉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心理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是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家长可以尝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能力准备
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家长们要时刻寻找教育时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
最关键的是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缩短城乡差距。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引起许多幼教专家的关注。他们一致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重视小学化倾向的严重后果,从自我做起,克服幼儿园中小学化倾向的发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 小学化倾向 弊端 克服 理念 环境
儿童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教育儿童意味着要尽其所能和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赋予每一个儿童以力量。因此,教育不是要改造儿童,而是要赋予儿童力量。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教育应当遵循学龄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保育与教育相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幼儿教育应坚持快乐、宽松、自由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
我国幼儿园教育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进行主题教育,那么,幼儿园主题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有哪些弊端?
一、教学理念的比较
1.旧观念
将知识看作是静态的,结论性的;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绝对性.;把儿童的学习视为信息的接受;把知识仅仅看作是对世界的描述与解释,“是什么”和“为什么”;将领域分解为各学科分别加以研究。
2.新观念
把知识看作是动态的、过程性的;同时强调它的主观性、个人性和相对性;把儿童的学习理解为意义的建构;认为实践本身——做的能力知道怎样做也是知识;强调整体性、综合性和认识的“辐合性”。
幼儿教育应坚持快乐、宽松、自由原则,让孩子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获得直接经验,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小学教育则完全不同,它以学科为线制定一个一个的目标,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获得的是间接经验。将这种教育方式强加给幼儿,会使他们丧失感知事物的兴趣和主动性。在教师拥有一个旧的教学理念,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不去因材施教,而去一味地迎合和满足家长们的“口味”,进行小学化倾向式的教育,将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扼杀,摧残至荡然无存,想起来就心痛。
二、教学环境的比较
1.幼儿园主题教学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中,游戏是幼儿园的最基本的活动,引导儿童进入多领域的活动区,合作、探究是儿童的学习方式,提倡儿童自由选择、自主学习,让儿童亲自动手在实践中体验,儿童走进社会自然与环境对话。
幼儿园主题教学强调教育要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将幼儿的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共有五大领域,即健康生活;语言交流;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社会体验。涉及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很多方面,贴近儿童生活,与儿童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更注重在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学习经验。注重儿童运用已有经验去解释与理解周围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教师不因预先的设计而限定儿童,而是在交互主体的互动中,引导自由、积极的创意与生成,根据教育情境和生成不断构建与调整预设活动。
2.小学化倾向
幼儿不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将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着眼于加减法及a,o,e……
幼儿没有亲身体验的、问题性的、合作性的学习。无法满足和激发幼儿的求知与探究欲望的实践活动;幼儿知识机械学习,條件反射般说出答案、无法观察感知,只是被动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如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而且,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那么,怎样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现象呢?
一、父母改变观念,做好准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幼儿的家庭教育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父母在教育和抚养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儿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儿童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或看法,直接影响孩子,幼儿园可以通过“家园联谊会”“家长课堂”“班级微信及QQ群”等等一些方法,使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重视孩子的生理及心理的健康。少一些攀比之心,少一些“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一些的错误思想。理解幼儿园的办园宗旨,理解幼儿教师们的良苦用心,支持班级工作,使幼儿园顺利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提高幼儿的各项能力。
另外,孩子在幼儿园学习中,父母可以为其做好准备:
(1)意识准备
父母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学习准备,让孩子慢慢熟悉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
(2)心理准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卢梭曾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是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家长可以尝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能力准备
瑞典儿童文学家林格伦说:“儿童需要管教和指导,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们每时每刻都在管教和指导之下,是不大可能学会自制和自我指导的。”因此,家长们要时刻寻找教育时机,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幼儿园规范办学行为
最关键的是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缩短城乡差距。
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以及良好的品德行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园可以根据本园的实际,安排和选择教育内容与方法,但不得进行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有损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引起许多幼教专家的关注。他们一致认为,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揠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重视小学化倾向的严重后果,从自我做起,克服幼儿园中小学化倾向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