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 克服困难 确保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来源 :云南教育·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0090907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志们:
  我省是西部地区较早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省市之一,这是大家共同努力、共同争取的结果。在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近1年来,我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发扬科学求实的精神,扎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在这一年里,我们既有接受新理念洗礼的欣喜,也有探索新课改模式的辛劳。正如许多学校老师所说,面对新课改,我们曾经豪情满怀,也曾经犹豫彷徨,但我们毕竟迈出了第一步,而且带着沉甸甸的收获。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积极参与、实践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支持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项事关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工程,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家长和学生都十分关注。我们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总结和交流这一年来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谋划下一步全局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工作方案,建立起能够适应云南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普通高中课程管理体系,实现云南教育“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的新跨越”。下面我就如何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进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直接改变着课程,引领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而且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影响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牵动着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担负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重任。这场变革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脱离了学生实际;课程体系以学科知识为核心,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学科的独立性,忽视了科学、艺术、道德之间的联系,忽视了学科之间的整合性和关联性;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过于强调接受式,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过分重视教师的讲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教育评价上过于强调评价的甄别性和选拔功能,忽视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教育功能,等等。
  我省开展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是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实现我省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是提高我省普通高中教育水平的一次重要机遇。对于推动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我省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效益,促进我省普通高中尽快走上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落实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任务
  
  高中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或者公民基本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中教育任务被认为是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从实质上说,升学或者升学就业兼顾是工具主义教育倾向在高中教育中的反映。无论从国际还是从我国发展上来看,高中教育要超越工具性,转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和人格。这种公民素质和人格培养并不排斥升学和就业的任务,而是为学生打好终身教育的基础,为学生升学、就业或者今后的发展打基础,它是一个更为宽泛、科学的任务。我们正在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应该具有这种理念,只有具有这样的基本理念,我们的新课改才能满足社会和个体对高中教育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一)变革教育观念。教育观念,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过程及方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均将教育观念的变革作为一个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谁能抓住观念问题,谁就能在世界教育改革中以新的思路、新的举措站在排头兵的位置。一个国家确立什么样的主导教育观念,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水平。
  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一轮教育观念变革。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现代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实现着造就人才、塑造人类的伟大使命。要适应我国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要求,教育必须实现几个根本性的转化。一是人才素质的现代化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人才规格和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结构。2l世纪的新型人才,不仅要有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而且要具有主体能动性、独立自主性和开拓创新性。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丰富鲜明的个性和情感,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开放意识,以及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二是教育结构与管理体制的现代化转化。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科技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解决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问题,优化教育内部结构。三是学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与方法的现代化转化。要实现以上转化,必须对原有的传统教育中不合理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进行变革。而真正实现教育观念上的变革正是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
  (二)改革教育内容。今天,人类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在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科技竞争等社会问题的巨大挑战面前,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人们对于教育内容的确定问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和迫切。面对现代世界和其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向教育体系提出的要求,按照哪些标准来选择教学的科目与教学模式?怎样在重要的科目之间保持平衡?怎样为每个科目选定最基本的、首要的、较次要的内容?如何避免课程的超载?在教育内容中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可采取什么途径和方法?等等,都是我们新课改必须正视的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知识在最近几年或不久的将来会以几倍乃至十几倍的速度增长,而人们在短暂的学习时间里不可能掌握足以供其一辈子使用的知识,即使记住了,掌握的知识将会陈旧,新的知识又会碰到,因此,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且这一问题日渐重要;这也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因此,我们的新课改在教育内容的设置上要强调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所谓时代性是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时代精神,与社会、科 技的进步紧密相连。一些具有时代性的鲜活的知识要纳入到课程内容中,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的封闭性,使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为课程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把现代知识纳入课程内容的途径有两个:通过国家课程或通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来进行。
  基础性是我国传统课程的基本特色,以往过于注重基础知识导致课程功能和目标异化、扭曲。在新课程改革中,基础性被赋予新的含义,其实质是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一个国家公民所必需的知识、以及理解多元文化价值观所必需的知识。基础性反映我国对高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
  选择性原则主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这种选择性就是要改变以往单一、脱离学生生活经验的课程内容,赋予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权。这种选择实际上是适应学生的课程理念在课程内容上的反映。选择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学生要学会选择,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我选择,这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技能之一。
  (三)革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手段。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论语·雍也》)是学习的最佳状态;而引导学生由“乐”人“好”,由“好”人“知”,便是最佳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改革,就是要改革传统的单纯“填鸭式”教学方法,探索创新型教学方法。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正所谓“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这种教学方法贻害无穷。中国人的智商不比外国人低,中国的教育也有其长处,如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中国的学生往往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为什么?根源在于陈旧僵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而且要进行革命性的改革。当方法问题成为阻碍质量提高,而且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的时候,方法问题就不再是简单的教学手段、技艺的问题,它涉及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政策环境等一系列与学校人才培养相关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学方法的改革,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国民素质,提高中华民族国际竞争力的高度来对待教学方法改革。
  (四)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新课程纲要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地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方法、由成绩向情感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新课程集中地体现了崭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它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导向,也是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它很好地回答了什么是教育,如何进行教育等问题。我们今后在教育评价方面应做到以下的改变: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结论,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过于看重学科本位,强调一切教育应体现以学生为本;改变教材内容的难繁偏旧,强调教材与生活和现代科技的联系;改变陈旧传统的死记硬背学习方式,强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改变评价过分重于考试分数,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自身的发展。
  同志们,基础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与新课程改革应该是同步进行,整体推进的;评价者和评价对象都应该是改革的共同实施者,评价过程应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在评价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各自优势,把评价制度的创新与课程改革挂起钩来,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本校的,多元化的评价制度。
  
  三、切实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同志们,学校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沿阵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新课改的先决条件。有人说过:教育的真谛就在于以仁爱之心点燃希望之火,以信任之剑斩断心灵的枷锁,以唤醒之手开启知识的大门。新课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促进每个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其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育人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策略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敢于打破陈旧的教学常规,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面对新课改带来的各种新的教育思想、教学资源、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每一个教师都要静下心来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善于“拿来”为我所用。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中的成功经验,记下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好的课堂模式,好的教学手段,记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和创新思路,不断地辩证分析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并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教师要不断反思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和成败的经过,及时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教师只有在不断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升华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才能适应新课改的思路,走一条适合自己专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任务的首要承担者,必须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省教育厅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负责全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各州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省教育厅的意见与要求,贯彻落实云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负责当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全省各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形成工作合力,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课改情况,让党委、政府关心并了解课程改革,帮助解决课改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各高中学校要成立由学校校长任组长的新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各级课改领导机构都要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加大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管理力度。
  (二)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为保障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省教育厅将在加大普通高中建设力度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包括师资培训、技术教室、实验室和信息化装备以及课题研究、资源开发等项目在内的工作经费,为新课程改革提供经费支持和物资保障。
  (三)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新课程改革持续有序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实践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支撑。省教育厅将视改革的进展情况在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上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统一步调,减少盲目性,避免失误。各高中学校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具体的操作方案和实施细则有序推进,逐步建立和完善新课程的学校管理体系。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必要的监督和评估体系,确保课程实施质量。
  (四)加强智力支持和专业指导。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研究机构和专家的支持和指导。要加强课程改革专家队伍的建设,提高专业指导能力和水平。教研机构要加强对新课程实施的研究,及时发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予以交流和推广。学校要强化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建立校内专业指导队伍,积极探索新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五)做好舆论宣传,为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次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对高考、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理解。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向全社会和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向家长宣传新课程的特点,争取家长与社会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要积极引导媒体及时宣传课改经验和成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要认真听取社会各方对新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利用社会各方资源,积极探索学校、社会、家庭有效参与新课程改革的新机制,形成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志们,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全面实现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必经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实现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任重道远。我省的高中教育能不能通过新课程改革取得新的发展,取决于我们从事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态度和水平。我们要善于借鉴、吸取兄弟省市和自己的经验教训,紧密结合云南实际,树立必胜信念,为赢得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胜利而勤勉工作。
  
  责任编辑 王世赋
其他文献
培养教师应以师德为先,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比喻既对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又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征。作为教师,无论是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还是大学教师,其职业的主要使命都是雕琢心灵、塑造人格和培养德行,而教师对学生的心灵雕琢、人格塑造、德行培养除了通过知识的教化之外,还需要言传身教和道德的熏陶,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
期刊
同志们:  今天上午,我们实地察看了嵩明职教基地,具体调研了2所高等职业学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深入了解职业学校的办学情况。刚才,又听取了省教育厅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情况的汇报,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就如何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教育
期刊
4月14日,云南的教育改革发展又掀波澜。省委副书记、省长、省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秦光荣在副省长高峰,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陪同下,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嵩明职业教育基地、爱因森软件职业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院、云南省旅游学校调研,为努力再创云南职业教育发展新天地排忧解难,为云南职业教育的发展勾勒清晰的蓝图。  为时一天的调研,秦省长一行时而向学校领导了解学校
期刊
秦光荣省长:“两基”迎“国检”工作要尽快启动    日前,在省教育厅举行的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会议上,秦光荣省长指出,今年我们要下定决心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验收。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在汇报“两基”迎“国检”准备工作时说,完成“两基”工作的国家检查验收,是云南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本届政府任期内实现云南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
期刊
医学是性命相托、生死攸关的科学,所担负的使命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昆明医学院专业设置单一,校园文化建设滞后,专业课程多,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办学模式必须改革创新。为此,昆明医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拓展素质教育渠道,逐步形成了促进学生素质培养的“九化”新模式和“教管结合、课内外渗透、校内外互补、部门联动、校院促动、师生互动”的新机制,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  1.调
期刊
云南省首届教育科学论坛在昆隆重举行    本刊讯(记者李配亮)3月20日,云南省首届教育科学论坛在昆明隆重举行,云南省政协副主席倪慧芳,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罗崇敏。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驻昆明总领事阮洪海出席了论坛开幕式。  论坛上,罗崇敏厅长作题为《我的现代教育观》的主旨演讲。演讲站在发展现代教育的时代高度。深刻论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特性、功能,构建了价值教育、能力教育、制度教育
期刊
温家宝: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据新华社消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报告》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10年要抓紧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着重抓好5个方面工作:一是推进教育改革。要对办学体制、
期刊
同志们:  为了探索现代教育发展规律,发挥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引领功能,全面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实施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下面,我对我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讲3点意见:    一、建设现代教育示范学校的意义    (一)建设现代教育示范学校是发展现代教育事业的需要  现代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教育公平为基石,以价值教育为灵魂,以能力教育为关键,以制度教育为保障,适应当代社会
期刊
云南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情况怎么样了?这个问题时时挂在云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秦光荣同志的心上。  2月26日,带着对师生安全的牵挂,秦光荣省长在百忙之中偕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田欣,副省长高峰,来到省教育厅出席云南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会议。走进省教育厅办公大楼,秦省长就关切地询问“校安办”的工作情况,在工作会上他全面部署了今后一段时期的校安工作,他
期刊
玉溪:众志成城打好抗旱保教攻坚战    本刊讯(通讯员王韶琨)去年秋季以来,玉溪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大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随着新学期开学,大部分农村学校出现了饮用水供给困难的情况。市委召开抗旱救灾动员会后,市教育局迅速行动起来,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及时开展了摸底调查。通过书面调查统计,截至2月20日,玉溪市受干旱影响的学校265所,无饮用水的学生达31474人,饮水困难的学生达4400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