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学机制的转变和子女跟随父母一起外出,目前农村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学校班级人数普遍小于30人,有些甚至出现了少于10人的超小班。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更重充分了,教师对学生关注机会更多了,为学生发展个性和成长空间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这种条件下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探寻的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
如何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成长,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的研究和反思发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起点难以协调,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时間不充裕,生生互动缺乏,教学中经常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这两大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无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三、教学的实践
下面笔者以《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复习》为例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三个阶段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两个问题的体会。
(一)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教师备课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学生。一方面许多教师并非真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是因为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导致其在实践中无意间就会变得“目中无人”,学生的好的、与老师一致的做法容易进入老师的视线,而学生的困难、错误方法的价值却常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无法避免两级分化,那么在上课前通过某些手段让这种差距减小,使得课堂所授知识不再无聊,让每一名学生融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是这么进行教学设计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前测可以较为精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统计正答率以及错题名单再进行错因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我校学生基础较弱,大部分学生对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仅停留在文字的记忆,不能够熟练的运用到解题中去,用综合法进行分析推理学生的难点,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落实基础,力争所有学生能够准确梳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特殊四边形的证明(本节课主要是判定),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打算课前让学生将练习题前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课堂上留够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微信或者QQ数学交流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帮互助,甚至可以让学生录制小视频进行知识的总结或者题目的讲解,都可以极大的缩小学生的差距,尽可能趋近于“同一起跑线”。
(二)教学设计——做到处处分层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尤其是复习课,经常上完后的结果是会的同学索然无味,没有得到提升,不会的同学仍然不会,那么要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势必得分层,尤其是新课改更多的不是要求整体合格,而是要求注重个体发展,班级学生少,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熟知它们的个性和学习能力、兴趣去向,再因材施教,给每一名学生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
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分层:
我准备了4个任务:
任务一:结合前测第1题梳理以下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思考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任务二:请根据前测第2题测试结果请完成以下梳理(全对请直接进行任务三)
1.矩形的性质: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殊性质.
2.菱形的性质: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殊性质.
3.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边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角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对角线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四边形的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对称图形,矩形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菱形是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正方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
任务三:请完成特殊四边形的判定的框架图(用符号语言在箭头上填写相应的判定条件):
任务四:对于前测第4题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B作BP∥OC,且 BP=OC,连结CP,证明四边形BPCO为菱形
(1)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结论应变为什么?请试着证明
解:结论应变为_______________
(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结论又应变为什么?请根据题意试着画图并证明
任务五:
请依据课堂前测和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熟练、准确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吗?如果能,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诀窍帮助你记忆?如果不能,你的困难是什么?
(2)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中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课堂前测结果完成个性化的课前学习任务,有利于巩固前测内容同时缩小彼此间差距,利于教师处理共性问题
2.学习小组分层: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等方面的情况,考虑学生天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我的数学学习小组里,每组都有一名做题快的同学,一名讲题好的同学,搭配基础较弱的同学,同时每组也按性格开朗程度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强弱搭配到各组, 对于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家庭作业任务都做到分层,在确定本节课内容都已基本掌握后,有能力的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作业进行知识的扩展或神话,中等学生完成一定作业后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但要注意的是分层是教学的需要,而非给学生划分等级,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找那个教师需要掌握住读,以免给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3.教师辅导分层;
对于教师的辅导一般是由点带面,任务完成较快的同学会在组长的组织下帮助组内的同学真正做到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干,都不闲着。
(三)教学实施——加强生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是文本课程,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的活动,一种体验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传统教学,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
在处理例题时,我并没有找会做的学生进行讲解,而是找了一个并没有做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上台讲解
[生1]:我想先证出AEF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已知对角线是互相平分的,依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式平行四边形去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又给了一个菱形,现在我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两个连在一起
[生2]:菱形有一條性质是边(相)等
[生1]:哦,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2]:对,然后可以证明对角线……
[师]:我想提示下咱们同学最好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
[生1]:哦,根据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B=BC
[生3]:通过这两条边等可以得到什么?
[生4]:你在看看已知
[生1]:这两条边等(AB=BC),就可以得到这四条边都想等了(AB=BE=BF=BC)
[生4]、[生5]……:对
[生1]:然后根据刚才已经证出它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对角线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这道题就完成了,刚才你不会做对吧,好,那你自己说一说你的一些想法,就从你解题的障碍谈一下……
四、我的反思
由于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每名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易于理解教学的内容,因此,让每名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是交往与探究。交往是一种互动,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示例这样的互动,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生生间的互动使得学生更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得到锻炼。小班化教学中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少讲解,更多的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教会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化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教育思想,每名学生都处于同样突出的地位,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都能够真正的动起来,走进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多放在“课堂生成”的研究上,比如说:如何借用学生的口去因人施教,如何巧妙运用学生的话去趁热打铁,如何善用学生的问去因势利导,乘势延伸,如何活用学生的题去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等等,而这些研究在小班化特有的优势平台中将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让互动课堂讲学在“动态”中挺近,让师生能力在“生成”中延伸,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成长起来!
随着教学机制的转变和子女跟随父母一起外出,目前农村生源出现了自然萎缩,学校班级人数普遍小于30人,有些甚至出现了少于10人的超小班。小班化教学学生人数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时间更重充分了,教师对学生关注机会更多了,为学生发展个性和成长空间都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这种条件下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笔者在实践中不断探寻的问题。
二、问题的分析
如何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成长,笔者通过对实际教学的研究和反思发现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学生学习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起点难以协调,阻碍学生的个性发展;二、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时間不充裕,生生互动缺乏,教学中经常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这两大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无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三、教学的实践
下面笔者以《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复习》为例分别从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三个阶段谈一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两个问题的体会。
(一)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需求
教师备课的首要前提是了解学生。一方面许多教师并非真的了解学生的基础,是因为传统上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导致其在实践中无意间就会变得“目中无人”,学生的好的、与老师一致的做法容易进入老师的视线,而学生的困难、错误方法的价值却常被忽视;另一方面,由于无法避免两级分化,那么在上课前通过某些手段让这种差距减小,使得课堂所授知识不再无聊,让每一名学生融入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针对这些问题,我是这么进行教学设计的: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前测可以较为精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统计正答率以及错题名单再进行错因分析,通过分析得出我校学生基础较弱,大部分学生对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仅停留在文字的记忆,不能够熟练的运用到解题中去,用综合法进行分析推理学生的难点,因此,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落实基础,力争所有学生能够准确梳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掌握特殊四边形的证明(本节课主要是判定),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我打算课前让学生将练习题前置,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课堂上留够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建立微信或者QQ数学交流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互帮互助,甚至可以让学生录制小视频进行知识的总结或者题目的讲解,都可以极大的缩小学生的差距,尽可能趋近于“同一起跑线”。
(二)教学设计——做到处处分层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尤其是复习课,经常上完后的结果是会的同学索然无味,没有得到提升,不会的同学仍然不会,那么要做到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势必得分层,尤其是新课改更多的不是要求整体合格,而是要求注重个体发展,班级学生少,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每一名学生,熟知它们的个性和学习能力、兴趣去向,再因材施教,给每一名学生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
1.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分层:
我准备了4个任务:
任务一:结合前测第1题梳理以下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思考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
菱形:
矩形:
正方形:
任务二:请根据前测第2题测试结果请完成以下梳理(全对请直接进行任务三)
1.矩形的性质: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殊性质.
2.菱形的性质: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外还具有_______________的特殊性质.
3.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的边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角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对角线具有: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四边形的对称性:平行四边形是________对称图形,矩形是___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菱形是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正方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称图形
任务三:请完成特殊四边形的判定的框架图(用符号语言在箭头上填写相应的判定条件):
任务四:对于前测第4题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B作BP∥OC,且 BP=OC,连结CP,证明四边形BPCO为菱形
(1)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结论应变为什么?请试着证明
解:结论应变为_______________
(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结论又应变为什么?请根据题意试着画图并证明
任务五:
请依据课堂前测和课前作业的完成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你能熟练、准确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吗?如果能,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或诀窍帮助你记忆?如果不能,你的困难是什么?
(2)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中你的解题思路是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课堂前测结果完成个性化的课前学习任务,有利于巩固前测内容同时缩小彼此间差距,利于教师处理共性问题
2.学习小组分层:
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等方面的情况,考虑学生天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在我的数学学习小组里,每组都有一名做题快的同学,一名讲题好的同学,搭配基础较弱的同学,同时每组也按性格开朗程度以及理解接受能力强弱搭配到各组, 对于课堂回答问题次数,家庭作业任务都做到分层,在确定本节课内容都已基本掌握后,有能力的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作业进行知识的扩展或神话,中等学生完成一定作业后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但要注意的是分层是教学的需要,而非给学生划分等级,因此在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找那个教师需要掌握住读,以免给教学造成负面影响。 3.教师辅导分层;
对于教师的辅导一般是由点带面,任务完成较快的同学会在组长的组织下帮助组内的同学真正做到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干,都不闲着。
(三)教学实施——加强生生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是文本课程,同时也是一种经验的活动,一种体验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传统教学,注重师生间的对话,其实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例如:
在处理例题时,我并没有找会做的学生进行讲解,而是找了一个并没有做出正确答案的学生上台讲解
[生1]:我想先证出AEF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已知对角线是互相平分的,依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式平行四边形去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然后又给了一个菱形,现在我不知道怎么把它们两个连在一起
[生2]:菱形有一條性质是边(相)等
[生1]:哦,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生2]:对,然后可以证明对角线……
[师]:我想提示下咱们同学最好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他
[生1]:哦,根据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到AB=BC
[生3]:通过这两条边等可以得到什么?
[生4]:你在看看已知
[生1]:这两条边等(AB=BC),就可以得到这四条边都想等了(AB=BE=BF=BC)
[生4]、[生5]……:对
[生1]:然后根据刚才已经证出它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对角线都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这道题就完成了,刚才你不会做对吧,好,那你自己说一说你的一些想法,就从你解题的障碍谈一下……
四、我的反思
由于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材承载的知识,需要每名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才易于理解教学的内容,因此,让每名学生参与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是交往与探究。交往是一种互动,表现为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示例这样的互动,教师真正成了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而生生间的互动使得学生更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得到锻炼。小班化教学中人数相对较少,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少讲解,更多的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教会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完成对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化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目标的先进教育思想,每名学生都处于同样突出的地位,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都能够真正的动起来,走进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应多放在“课堂生成”的研究上,比如说:如何借用学生的口去因人施教,如何巧妙运用学生的话去趁热打铁,如何善用学生的问去因势利导,乘势延伸,如何活用学生的题去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等等,而这些研究在小班化特有的优势平台中将有更大的探索空间,让互动课堂讲学在“动态”中挺近,让师生能力在“生成”中延伸,真正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中成长起来!